查看: 56|回复: 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4: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完成“练习五”第3题。
提问:除法算式是根据什么找到家的?计算除法时可以怎样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6题。
(1)指导学生先算出一边算式的商,再把高与另一边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2)学生练习。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在规定和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8题。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
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9题。
方法、步骤同上。
3、小结。
                         第二课时:用口诀求商(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0÷5=         6×2=                   4×3=                   4×6=
15÷3=         5÷5=                  12÷3=                   2×3=
3×6=          5×5=                  3×5=                    12÷2=
6÷3=          18÷6=                 8÷4=                    30÷5=
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口答。
(1)3个6是多少?
(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
(3)18里面有几个3?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揭示课题。
根据乘法除法的含义。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出示第10题挂图。
请学生们说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a、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b、说说在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思。
c、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d、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共22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3、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第11题,请学生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a、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呢?
    b、说说算式中各个数表示的意思。
    c、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什么样的关系?
    4、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一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出示第12题插图。
    提问:商店都卖了哪几种食品?每种食品多少钱?
    (2)依次完成第(1)、(2)、(3)题,并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3)小结:通过这3题,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解决,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4)完成第(4)题。
    2、完成“练习五”第13题。
    (1)请学生按要求,用12个圆片摆一摆。
    可以同桌互相配合,完成摆一摆和表格。
    (2)观察表格,四人一小组讨论:从表中摆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六、  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
                        第一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观察体会线段产生的全过程。
             2、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线段的特征。
             3、学生能与已有的知识相贯通,会数线段。会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线段,会使用不同的工具画线段。
             4、培养学生初步动手操作能力,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感受线段的产生,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在实际的操作中体会线段的产生,体会线段与直线的关系,理解线段只是直线的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引进新课。
    1、小朋友,你们喜欢念儿歌吗?谁愿意念给大家听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喜欢吗?一起大声念念看。
    2、仔细观察儿歌里的两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桌子上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能把它变直吗?试试看。(学生操作)
    3、师:把线拉直,这两手间的一段在数学上还有个名字呢,你们知道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师根据学生描述介绍端点。
    3、学生完整描述线段的特征。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共22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5、这是刚才的线段,(课件逐步演示旋转)它变了,现在还是线段吗?为什么?你们发现了什么?
    6、师: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变,只要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它就是线段。让我们来看看下面那些是线段。(学生辨别线段)
    7、(隐去非线段,留下线段)这些都是线段,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师小结过渡.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四、实践操作,感悟画法。
    1、生活中的线段太多,我们说也说不完,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画下来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来画线段?为什么?
    2、请小朋友选择你喜欢的工具,自己试着画一条线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指名演示画线段)你是怎样画的?
    4、谁也是这样画的?你们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5、谁画线段的方法和他们不一样?
    6、师:我不同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合适的工具来画,在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7、师:尺子是我们常用的画线段工具,用尺画线段,不仅画得好,还特别方便,尺的用处可大了,将来我们还可以用它来测量、设计图纸。
    8、学生用尺任意画不同的线段。全班评议、欣赏。
    五、多种方法,深化认识。
    1、(出示纸)你能用纸折出一条线段来吗?试试看。
    2、交流。你折的线段在哪里?谁折的线段比它长(短)?
    3、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围起来,还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这些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学生数一数,填一填。)
    4、反馈。猜猜看六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七边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线段吗?
    6、师:一条线段看起来不起眼,很单调,几条方向不同的线段能围成我们认识的各种图形,许多线段还能组成很神奇的精美图案。(欣赏)
    8、漂亮吗?我们也来试一试,画一画,做一名小小设计师。
    六、总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线段有哪些特点?
                           第二课时:学画、量线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懂得了线段有长有短之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板书:学画、量线段
    师:请大家猜猜:要量、画线段应该用到什么工具?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刻度尺”。
    教师检查全班同学是否准备了刻度尺。
    二、探索新知
    1、学习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51页例题“量一量”的教学情境图。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说一说(   )里应填什么数,然后教师强调:
    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这个物体的一端要对准“0刻度线”。共22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b、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哪一条刻度线,如铅笔刀的另一端对准刻度线“7”,所以,这只铅笔刀长是7厘米,图中的线段是5厘米。
    (2)演示,直观感知。
    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教师可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详细了解测量铅笔刀的长和线段的长的过程。
    (3)操作、亲自体验。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和长度。
    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1)观察,初步感知。
    出示课本第51页例题的“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
    先让学生认识观察上图,再让学生议一议: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要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刻度‘4’的地方。
    (2)演示,直观感知。
    为了学生看更清楚,教师可演示。
    师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
    (3)操作,亲身体验。
    让学生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画完后与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3题。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题中测量方法的正误,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量一量,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出:今后遇到量线段或物体的边的长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时,就可以用“大约”来表明长度。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第三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定长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线段?
    二、新授
    1、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课桌的宽。
    提问:你们觉得这条边有多长?
    现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问: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
    (3)小结:为了更加准确,我们在一般情况下用尺子来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体的长度,首先要认识尺上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
    说明了:量比较短的东西,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2、认识厘米
    (1)观察尺上“厘米”的刻度。
    出示米尺,告诉学生:
    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个一个的刻度叫刻度线,刻度线的数字表示所对应的刻度长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数字写着“0”,说明刻度由此开始,从0到1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每个这么长就是1厘米。
    (2)看刻度尺回答:
    a、“0”在哪儿?
    b、0到1的长度是几厘米?1到2是几厘米?3到4呢?从刻度0到5这么长是几厘米?从0到10呢?
    (3)请学生用食指、拇指比划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
    (4)请每位学生观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长度。
    3、找一找。
    让学生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1~52页“想想做做”第1~6题。
    1、“想想做做”第1题。共22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核对。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做题时,可利用已有的各种表象作为参照来估计,估计的长度与实际长度有差距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而否定学生的估计。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再相互量一量对方所画的线段的长。
                 第四课时:认识米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量比较短、小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位,这就太麻烦了,这时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米”。
    说明: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做单位。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2)请学生将一米长的绳子去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1米的实际长度。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a、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1米是多少厘米。
    b、提问:1米是多少厘米?
    c、说明:1米是100厘米,也就是100厘米等于1米。
    d、学生齐读两遍。
    2、教学课本第53页“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第1题。
    (2)请学生用米尺去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
    (4)出示“试一试”第2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a、先请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是多少米。
    b、再请学生量一量,检查自己所估计的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请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填写。
    (2)集体订正,对于有错的题目与实际事物相联系说明。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填写,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2)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分小组分别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口答,并说明原因,
    (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5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3米,而一艘轮船高4米,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双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单位。
                             2、实践活动:量一量
    教学目标
    通过对常用尺的认识到以及一系列的测量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初步感知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尺
    1、请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在课前准备的一种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共22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1)学生用学生尺量一量长方形纸,并填在书上。
    提醒:在量时应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4)小结。
    2、将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
    学生量后,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三、用各种尺量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拃有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来量?如果要量一步、一庹呢?
    2、学生们分组合作测量,汇报测量方法的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量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4、组织学生估测一下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先请学生一拃一拃地量,再说出估测的结果。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测量方案。
    按方案到球场上去实地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评选出最佳测量方案。
    3、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就量出球架的高?
    4、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的哪些线段的长度?
    学生测量后说说所选用的工具、所测量的长度。
    七、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    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感受约定的重要
    1、一天早上,小动物们在排队做操。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排在第2个,你能猜出来他是谁吗?
    2、他说是小猫,他说是小猪。怎么回事呀?哦,原来是老师没说清楚怎么数的,看来我们要说第几个要先规定从哪边数起?(板书:第()个,规定)。现在我们规定从左边数起,第二个就是()?确定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确定位置。
    二、 认识第几排第几个
    1、小动物们都出来做操了,听听哪个小动物在说话。播放录音:(1)我在左边数起第二个。谁呀?你认为呢?你呢?到底是谁呢?能确定吗?大家说的都对,他们都是左边数起的第二个,到底是谁我们还是不能确定。那怎么办呢?指出:看来确定位置不仅要知道第几个还要知道第几排。(板书:第()排)
    2、播放录音:原来它在第二排的第二个。谁呀?1、(小狗)你怎么数的?数给大家看一下。(指名数,引导:从哪边数起第一排?)有不同意见吗?2、(小猪)你来指一指。你怎么数的?哦,大家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找到的小动物也不一样。看来光规定从哪边起数第几个还不能确定位置,还要规定从哪边起数第几排。
    3、听听小动物是从哪边起数第一排的。播放录音:我在第一排第一个。是从哪边开始数的。哦,小动物们是从前面起数第几排的。那哪里是第一排……共22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4、指出:现在我们知道小动物是从前面起数第一排,从左边起数第一个的。按照小动物的规定,第2排第2个是谁呀?确定吗?第3排第2个呢?这里还有只小猪,它在第几排第几个?这只小兔它在。你喜欢的小动物在第几排第几个?现在说给你们小组中的另外三个小朋友听,看谁最先猜出来。(指名说,同桌互说)
    三、第几层低几号(本)
    1、过渡:放学了,小动物们都回家了。小猴很热情,他请我们去做客。小猴说它住在( )(板书:第()层第()号)
    2、提问:小动物们是怎么规定第几层第几号的?
    3、提问:(1)按照这样的规定,小青蛙住在第几层第几号?小熊呢?第2层第3号是谁?(2)提问:那么你家住在哪儿呢?(引导学生把门牌和第几层第几号进行联系)新课 标第 一网
    4、谈话:说几零几比第几层第几号简洁多了,我们帮小动物们装个门牌吧。小青蛙是几零几?小猴呢?你想给谁装门牌?
    5、过渡:(出示书架)小动物们有了自己的门牌非常高兴,为了感谢大家,他们买了很多书要送给大家。辣椒老师告诉我们:……(板书:第()层第()本)第1层第2本是《新华词典》。这儿是怎么规定第几层第几本的?
    6、提问:按照这样的规定,《成语词典》放在第几层第几本?第2层第9本是什么书?你喜欢看的书在第几层第几本?
    四、 结合生活举例
    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确定位置。在确定位置时,先规定数的方法,然后根据规定的方法推想出是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或者第几层第几本。生活中还有很多说法也可以用来确定位置。现在请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哪些地方也需要确定位置的?
    五、认识第几组第几个
    1、我们小朋友坐在教室里也需要确定位置。你坐的位置是什么?(指名说)
    2、按照这位同学的规定,第一组第一个是谁?班长坐在哪儿?提问:根据这样的规定,你在第几组第几个?(指名说,同桌互说)
    3、提问:班里有你的好朋友吗?请你说说他在第几组第几个,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给你的同桌猜一猜。(指名说,同桌互说)
    五、认识电影院的座位
    1、提问:同学们去过电影院吗?看,这是电影院座位的一部分。电影院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第一排在哪里?)
    2、出示:电影票5排8座。提问:5排8座在哪儿?(请学生上台指一下)你是怎么找的?
    六、找宝藏。
    课件出示5×5的方格,让学生说出正确位置。
    第二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共22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     )面。教学楼在操场的(     )面,大门在操场的(    )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
    第三课时:认识东、南、西、北(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3、玩“认方向”的游戏。
    二、新课:
    (一)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
    去医院怎么走?
    去商店怎么走?
    去电影院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完成问题。
    四、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八、乘法口决和口决求商(二)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决,并能运用7的乘法口决求积。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决?你还记得吗?
    请学生把6的乘法口决背一背。.com
    2、口算。
    3×4  3×5   4×4   6×3   
    5×6  2×4   5×3   5×2
    3、利用乘法口决,可以很快算出乘法算式的积。
    二、新授。
    1、老师演示拼小船。
    (1)提问:用了几个三角形,拼成了什么?
    (2)提问:摆这样1只小船要用了7个三角形,也就是说这里有几个7?可以怎样列式表示?口决怎样编?(板书)
    (3)提问:摆1只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摆了这样的2只小船又要用几个小三角形?(同时出示第2只小船)
    (4)提问:14是几个7?
    学生列式,并编出口决?(板书)共22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5)提问:二七十四表示什么意思?
                     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

    1、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
    课时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5、6题。
    教学重难点:
    推导并掌握7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1、你们能用三角形摆一只这样的小船吗?学生动手操作。
    2、提问:摆一只小船你用了几个三角形?如果摆2只、3只、4只、……7只小船各需要多少个三角形?请你填在表格里。
    3、指名汇报,同时把表格板书完整。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1、提问:一只小船用了7只三角形,是几个几呢?2只三角形用了14个三角形,是几个7呢?
    1个7 是几?乘法算式怎么写呢?(板书:7×1=7)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七得七)
    2、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1)齐读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哪句口诀比较难记?你用什么办法来记?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记口诀。
    读口诀。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同桌互相检查口诀的情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完成“想一想”,指名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完成后比较一下,从每组上下三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下,你又发现了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同桌互相进行出卡片游戏:根据一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四、全课总结
    五、完成课堂作业,完成后集体交流。
    作业反馈及补缺


                       第二课时:乘法竖式
    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的乘法。
    2、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行。
    教学重难点:
    掌握乘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每天中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会在教室里阅读图书,你们看!(出示图)这里已经有两组小朋友在看书,每组有4人,已经有多少人在看书?
    2、学生根据图意说出乘法算式并口算出积。板书:4×2=8(本)
    3、你能说出这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4、指出:加、减法可以用竖式计算,乘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1、教学4×2的竖式。
    尝试:你会列竖式计算4×2吗?每人试一试,指名板演。共22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对学生中写对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他们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写竖式的。
    指名说出乘法竖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在竖式旁画虚线标注。
    四人小组讨论:乘法竖式与加、减法的竖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乘法竖式可以怎样写,怎样算?同桌互相说一说。
    2、完成“试一试”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时将错误的写法列在黑板上,交流时议一议:积的个位应写在哪里?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小结: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乘法,你们觉得乘法的竖式好写吗?你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做,指定两人板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已经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乘法了,要想算得又对又快,还是应该非常熟练地背出乘法口诀。你能从“一一得一”背到“七七四十九”吗?
        集体背,同桌互相背,指名背。
    3、第4题:“小猴考考你”。
        出示图片,依次移动下面的卡片开火车口算、指名算、同桌互算。
    4、第5题: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
    5、第6题:看图后提问:“每辆车限坐2人”是什么意思?想一想,7辆车够坐吗?为什么?先同桌交流,再在班内指名回答。
    6、第7题: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共同校对。
    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作业反馈及补缺


    第三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5、6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旧知铺路,迁移学法
    出示下列算式,指名回答,并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12÷3=    18÷3=    10÷5=    30÷6=  
    7×3=     7×6=     4×7=     2×7=
    二、探索交流,得出算法。
        1、谈话:每个课桌上有28朵花,每7朵花扎成一个花环。同桌互相合作,把28朵花分一分,分完后互相说说是怎样分的。
        提问:你能根据分花朵的情况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第一种情况:28朵花,每7朵一份,分成了几份?
        提问:怎样列算式?(板书:28÷7= )
         计算这道除法,怎样想泥?[完成板书:(四)七二十八]
        哪些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这位小朋友一样呢?其他小朋友又是怎样想的?
        第二种情况:28朵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朵?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算法,了解哪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是第二种情况,并给予肯定。
        2、小结:刚才小朋友们提出了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找出了计算方法,计算时都是想乘法口诀。共22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3、自学课本第58页的例题。
        看图说说图意,并填一填,提问:计算这两道算式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深化,掌握方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信息,交流自己的发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懂题意,再小组活动,练习用一句7的乘法口诀说两道除法算式。
    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后,教师了解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重点纠正错得较多的题目。
    4、做“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收集“每串有6颗山楂”和“要做7串山楂”的信息,再列式解答。
    5、做“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结果。
    6、做“想想做做”第6题:填写后交流发现了什么,再讲述:每组的两道题用了同一句口诀,也就是一句口诀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你能用另外几句7的乘法口诀照样子编几组除法算式吗?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学生说出编写好的算式,教师板书,并让学生独立填写。
    四、全课总结,提示课题。
    作业反馈及补缺
    第四课时:除法竖式
    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继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及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知道怎样用竖式计算加法、减法和乘法吗?你能任意写一道加法、减法或者乘法的竖式算出得数吗?每种算法写一个。(同时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
        加法、减法和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而且格式很相似,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除法竖式的问题)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不过,除法竖式的格式和加法、减法、乘法完全不一样了。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竖式。(板书课题)
    二、教学写除法竖式
        1、课外活动课上,小朋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出示例 题图)这些小朋友在跳绳,他们一共有几人?平均分成了几组?
        你能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要求每组几人,你能列出除法算式算一算吗?
        板书横式指名口算。
        2、有谁会写吗?你们试着写写看。
        交流学生写竖式的情况,讲述6÷2的竖式的写法及竖式计算过程、道理,着重讲清商在竖式上的位置,表示的意思,2与3的乘积6要写的位置,0的书写等。
        3、学生自己写出完整的除法竖式,并跟同桌说说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完成黑板上的板书,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4、试一试:42÷7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试做,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收集错误竖式及正确写法,让学生说一说哪一种写法正确,为什么?指出:商应该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写。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你觉得除法的竖式怎么样?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共22页,当前第1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在课本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口算,把商填入表格。
    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交流列式理由。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
    (2)指名口头提出其他用除法计算的问题,集体列式计算。
    5、完成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作业反馈及补缺
                    第五课时:练习课(练习六)
    课时教学目标:
    1、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作业:练习七第3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第1题
    小组合作:根据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说出后,小组里同学一起读一读四道算式。
    集体交流,以一句口诀为例,引导学生从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中有所发现。
    二、第2题
    学生2分半钟完成。完成后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
    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弄清错误原因,及时帮助改正。
    三、第4题
    看左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自己列式解答。
    看右图,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自己列式解答。
    再比一比,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为什么第一题用除法,而第二题用减法?
    四、第5题
    你能想出几道算式?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中有困难,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先填左边一题方框里的数,然后根据左边一题算式,思考对应的除法算式应该怎样填。
    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整理7的乘法口诀。
    五、作业
    第3题:用竖式计算。
    36÷6    7×5    80-27    46+39
    “倍”的初步认识
              2、8的乘法口诀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8的乘法口诀
    课时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选3句口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四人小组相互合作完成。
    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好后,互相检查。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一共拼成了几个大正方体?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把这8个大正方体整齐地摆成一排,但不要连接在一起。
    2、提问: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者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
    3、看课本上的表格(用投影同时出现),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小组讨论)请大家把表格填写完整,尽量自己填,实在填不出可以与同学商量。
    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共22页,当前第1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4、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填写。
    5、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
    6、练习记忆乘法口诀。
    让学生先记忆,再讨论交流: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办法记住的?哪几句口诀难记?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做题,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在书上填写。
    订正后提问:你是怎样填写的?你是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是多少吗?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同桌两人一人说8的乘法口诀,另一人说能列出的乘法算式,说完后再交换角色练习。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6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反馈及补缺
    第二课时: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教学目标:
    1、理解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10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复习
    谈话: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今天老师和小青椒、小萝卜带来了一些练习题,想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我们的习题。
    二、教学新课
    (一)教学第7题
    1、谈话: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出的第一题,先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完成。
    2、交流讨论: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商的?
    (二)教学第8题
    1、谈话:你们看这两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你们会玩这样的游戏吗?我们来看看小青椒给我们出的题?
    2、指名读小青椒说的话。
    3、同桌互相对口诀。
    4、老师说一句8的乘法口诀,学生列两道除法算式。
    (三)教学第9题
    1、谈话: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老师带给你们的第二题。我给你们2 分钟时间,看看哪位小朋友完成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师生交流,教师统计学生错误率并分析原因,及时帮助纠正错误。
    (四)教学第11题
    1、谈话:最后是小萝卜给你们出的题?请小朋友们看题,说说你想解决小萝卜的问题想抓住哪句话?
    2、学生独立列式。
    三、作业:第10题
    1、谈话:接下来是老师给你们出的最后一题,先请小朋友们自己完成。
    2、讨论交流:你们想提醒小朋友们注意什么?(让学生体会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上、下两题用的乘法口诀不相同)
    作业反馈及补缺
    第三课时:练习课(练习七)
    课时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幻灯机
    课堂作业:第2题;第9题。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引入课题                     共22页,当前第1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二、指导练习
    (一)教学第一题:
    1、谈话:我们看看小青椒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
    2、同桌互相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
    3、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二题:
    1、谈话:小狗熊和小猴子在比赛滚球,我们来帮助他们,看看谁滚得快?
    2、同桌每人做一个球上的习题,然后再互换,比比谁的球滚得快。
    3、教师把球画到黑板上,师生交流结果。
    (三)教学第三题
    1、给学生2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作业。做完后同桌相互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订正。
    (四)教学第四题
    1、谈话: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
    2、学生独立做题。
    3、订正时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五)教学第5题
    1、学生读出条件,弄清题意,找出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后再来解决问题。
    2、最后鼓励学生根据条件提出其他问题,让全班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列出算式,计算出得数。
    作业反馈及补缺
    (六)教学第六题。
    1、在黑板上出示第六题的四道题目。
    2、指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他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3、师生交流。
    4、帮助有错误的学生纠正错误。
    三、课堂总结
    3、九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在记9的乘法口诀的同时
    发现规律。
    2、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利用这些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9的乘法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找出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师生对口令
    2、开火车(分组开火车)
    3、选一题说说怎样算的?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
       请看一行有几格?每行有几个★?是几个
    9?
    2、出示第二幅图:
      观察图片:说说1个9比10少(  )是(   )。
    2个9比20少(   )是(   )?
    同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在书上。
    3、交流:说说18你是怎样算的?27呢?45里有几个9?63呢?
    4、编写9的口诀
    (1)编给你的同桌听
    (2)把口诀填写完整
    5、记忆9的口诀
      根据口诀你能找到它们有什么规律
      应用找到的规律记一记
    同桌背一背、指名背、集体背
    师生对口令
    6、试一试
       p73上下共练
      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略
    三、巩固练习
    1、p73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
    一组四题有什么不同?
    小结:(略)
    2、游戏小火车
            一个说口诀一个说四个算式
    3、口算
    4、看一组题说说怎样算快
        p73第2题
    5、同桌悄悄算
    6、听算抢答
    7、口算比赛p74第5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看教学进度而定
    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诀
    1、 把口诀填完整     
    一九得(   )      (   )九十八          四(      )三十六      (    )九二十七      共22页,当前第1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六九(      )          (    )九七十二九九(      )         (    )九四十五   (     )九六十三
    2、9的口诀有什么规律帮助记?
    3、对口令背
    4、指名背
    5、同桌背
    6、集体背
    二、综合练习
    1、7×9 ~  3×9      2×9  ~  6×3
       8×7 ~ 6×9       9×4  ~  4×8
    学生完成在书上,说一说四怎样比较的?
    2、27÷9         36÷9         45÷9   
    18÷9         72÷9         63÷9
    54÷9         81÷9
    学生独立完成。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怎样帮助记9的口诀?
    三、口算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一行是乘、一行是除、一行是乘除混合)说一说除法是怎样算?
    2、看一句口诀说四个算式。
    3、看一个算式说出其他相关的三个算式。
    4、卡片抢答、听算。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
    1、 请学生仔细观察p75第8题看懂了什么?
    2、 出示:有9组同学在跳绳,跳绳的一共有多少?
             有36人打乒乓球,被分成几组?
             18个同学平均分成2队拔河,每队有几人?
    求一个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怎样列式计算?说说理由。
    (二)
    1、用10元一张的钱去买9盒牛奶,至少要几元?
    2、同桌讨论交流。说说理由。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4、整理乘法口诀表
    教学目标:
    整理1~9的乘法口诀,使学生熟练掌握的乘法口诀,可以横着背、竖
    着背、拐弯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有序整理,帮助记忆口诀。
    教学过程
    一、讨论填表
    1、我们学过了哪些口诀?学生背一背(指名、同桌、集体)
    2、出示口诀表:仔细观察表里的口诀是怎样排列的?然后在表格里填完整。
    3、交流填表的情况。
    二、找规律
    1、同桌讨论:表里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交流得出:横看分别是:1的口诀,2的口诀。。。。
    竖看分别是:一几、二几。。。。。九几的口诀。
    最上面斜着:都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
    3、怎样能很快记住这些口诀?讨论,交流。
    4、齐横背、拐弯背、竖背。
    5、任意抽对口令。
    三、活动练习
    1、打手势乘除法练习;师出一个数,学生出一个数,然后说出两题乘法,及相应的除法。
    2、生生互动。
    3、出示p77第2题游戏找位置。(学生每人手上两张数字卡片)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怎样 得到的?你能很快找到它的位置吗?并说出它是哪两个数的乘积?
    四、开放练习
    1、出示:
    (  )×(    )=8                   (   )×(    )=18                (     )×(     )=24共22页,当前第1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12÷(     )=(   )                    16÷(     )=(    )  36÷(     )=(     )学生独立完成
    2、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想到的?
    3、归纳:积是8、18、24、12、16、36的口诀分别有几句?
    五、口算练习
    1、出示卡片练习。
    2、出示小黑板同桌练
    3、听算练。
    4、比赛。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p78第5题
    你们看懂什么?
    (1)怎样求成人的票价是小孩的几倍?
    (2)小红带18元可以买哪些东西,同桌交流,然后评价。
    2、出示p78第6题
    观察图,说说有什么规律?同桌交流。
    然后填写。集体评价。
    5、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计算的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难点:体会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出示:6×8+7      8×5-7        30+9-6     27+9+10    79-20-9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出示
    2×3×4         36÷4×3
    观察这些算式有哪几种运算?
    2、再出示计算过程观察:它们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4、试一试:48÷6÷2      8÷3÷6
    说说有哪几种运算?试一试怎样算?
    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归纳:今天的算式有什么特点?(揭示课题)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三、比比做做
    3×3        24÷4             32÷8
    9×5        6×8               4÷2
    3×3×5     24÷4×8          32÷8÷2
    独立完成,同桌讨论:
    一组三题有什么关系?然后交流。
    四、巩固练习
    1、练习:  6×3÷9 =       16÷4÷2=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4÷9=        32÷4×9=
    2、卡片:练习,其中一、两题说说过程。
    3、游戏:夺红旗指名俩个人比评出优胜者
    同桌比赛。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六、布置作业
    看情况定
    6、实践活动:算“24点”
    教学目标
    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不仅加强加减通过实践活动根据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共22页,当前第1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难点:根据3张或4张牌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
    教学过程
    一、三张牌
    1、介绍牌:每人准备1~9张牌,a看做1。
    2、介绍方法:出示7、6、3张牌,根据3张牌上数字,选择加、减、乘、或除进行计算,每个数只能算一次,算出的得数是24同桌讨论,然后交流。
    学生自己随意拿3张怎样算,得数也是24?然后交流。
    二、四张牌
    1、如果拿4张牌,按照刚才的方法,会算吗?出示:1、2、5、8
    2、交流有哪几种方法?
    3、一组四人每人出一张,怎样算?如果实在算不出就重新换牌
    (在草稿上算)
    然后交流,(多进行几次)
    三、比一比
    四人为一组,选一名组长,看谁最快,谁就获奖,再重新比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这个游戏可以回去和朋友爸爸妈妈一起玩,人数不限,看谁算得快,谁的方法多。
                          九、时、分、秒
                     第一课时:认识时、分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大格、60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 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1、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谈话:小朋友看现在是几时?我们上课好吗?
    2、结合生活实际,引出分,介绍时与分的关系。
    谈话:每件事都是在不同的时刻做的,为了准确地知道做每件事的时刻,就需要把1小时的时间细分,于是就有了比时间更小的时间单位——分。1小时里有多少分呢?我们把1小时的时间平均分成60段,每一段就是1分,合起来是60分,所以1时=60分。
    今天我们继续认钟表,认识时、分。(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时、分钟的联动关系。
    学生拨一拨,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12个大格里一共有几个小格?
    3、认识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
    讲述: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到1是1小时,从1到2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了一大格是多少时间?(板书:时针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
    练习:时针走了2大格是多少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
    演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学生齐读。
    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是几分?
    4、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学生动手拨一拨,看分针走多少小格时针下好走1大格?
    5、感受1分钟有多长,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
    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
    师生互动拨钟表。
    四、自我总结,深化认识。
    提问: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反馈及补缺共22页,当前第17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二课时:认识几时几分
    课时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结合实际,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实物钟,结合上课时间,复习整时.
    揭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8时零5分。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最后老师告诉学生8时零5分,可以写作8时零5分,还可以写作8:05。
    2、认识3时55分。
    学生观察,先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弄明白是3时多,不到4时,最后让学生用两种写法写出这一时刻。
    出示4时55分的钟面图,引导学生辨别时间。
    3、小组讨论: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什么针?怎样看?再看什么针?
    4、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 题。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如发现读错或写错的,教师及时帮助纠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完后互相检查,再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完后,指导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比一比谁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好。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长说时间,组员拨时,拨完后相互交流评价。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画完后,小组互相检查,统计一下有多少人胜利完成任务,成为真正的时间主人。
    四、自我总结,延伸知识
    1、谈话: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都成了时间的主人,把你的收获和心情讲给大家听。
    2、再次观察实物钟,提问: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再过多少分钟是10时整呢?
    作业反馈及补缺

                           第三课时:认识秒
    课时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认识秒,知道1分=60秒。
    2、初步建立 秒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画面:这个小朋友跑100米用了多少时间?
    2、今天我们认识“秒”(板书)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秒”。
    谈话:请小朋友观察钟面,哪一根针走得最快?
    指出: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一小格是时间是1秒,我们平时听到“嘀嗒”的声音,每“嘀嗒”一下就是1秒。共22页,当前第18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2、谈话:同桌合作,一个看秒针,一个看分针。
    (1)秒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2)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小格?是多少分?
    (3)那么1分是多少秒?
    小结: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一小格。板书:1分=60秒
    3、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秒来计时的?
    4、出示电子表,你会读上面的时间吗?
    5、出示秒表,介绍秒表。
    6、体验1秒有多长。
    (1)谈话:请小朋友跟着秒针走动拍手,每秒拍一下。
    (2)10秒能写多少个数字。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做,做后提问:自己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填这个单位?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谁能来读读钟面上的时刻?
    平时这些时刻,你们都在干什么?
    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体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重要性。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小脑筋,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请同学们回去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一张作息时间表,人人都做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作业反馈及补缺
    十、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
    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
    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这的位置。
    教学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们照过像吗?老师有几张照片, 能看出是谁?都是老师,看上去为什么不一样?
    2、同学再看看这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哪里拍的?为什么也不一样?小组先互相交流。叫学生试一试站的位置。                                                                     
    小结:拍照你们很有经验,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出不同的照片。
    今天我们就来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物
    1、今天请来了企鹅小博士和我们一起学习,高兴吗?小博士最喜欢开动脑筋,专心听讲的小朋友,你们能做到吗?现在每个人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仔细观察,然后给它也拍个照片。(老师示范架起镜头对准小博士,仔细看)
    刚才我们拍的照片全放在信封里,请你们打开信封从里面找到你刚才拍的照片,再仔细对照。
    1、 找到吗?出示照片
    看到1号照片的同学举手,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
    看到2号照片的同学举手,你又是从小博士的哪一面拍的?能看到什么?共22页,当前第19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1号和2号有什么不同?
    3号照片的有哪些同学?看到什么?剩下的同学是看到几号?又能看到什么?
    2、 你们都给小博士拍了一张照片,现在请大家到每个方向去观察小博士的样子和刚才每个位置拍的照片是一样吗?
    3、 看到的和照片一样吗?
    4、 过从四个方向的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是的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同的样子。(板书)
    三、比一比
    1、 请组长拿出一个杯子,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2、 看到1号照片的起立,2号杯子的也起立。他们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然后汇报,观察他们站的位置怎么样?
    3、 看到3号照片的呢?剩下最后一个图形是谁?
    4、 出示p43第4题图,(录音:童话故事)小山羊造了一座新房子,听说可漂亮了:红红的瓦、紫色的墙、绿绿的窗。小动物们都想来看看,小松鼠来了,一看,咦,怎么只有红色的瓦呀?小白兔也来了,自言自语地说:“我怎么只看到一面紫色的、五边形的墙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看到的不同?
    四、议一议
    1、(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情形不同,所以你想看到某一副图形,就要站在一定的位置。)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这是什么? 从它们的哪些面可以看到这些图形(                               )   小组相互讨论,交流。   
    板书:前后
          左右
        前后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可以看到不同的样子,观察时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可以更加全面了解物体。
    3、(出示p41第2题)下面就来观察这幢楼房。这是楼房的四个面的图形,你能说出他们是从楼房的哪个面看到的?小组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2、3、4)?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一般情况下,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样子不同,但有时候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一样,你们猜是什么?
    十一、统计和可能性
    1、统计和可能性
    第一课时:统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并用方块统计来表示统计数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方块统计图
    教学难点:用方块统计来表示统计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理一理
    1、出示主题图:你能把小红家的各种家禽数出来吗?
    2、小组交流方法:怎样数的?揭示:统计的方法。
    3、蘑菇宝宝它是怎样数的?
    4、它这样的方法好吗?好在哪,有什么不足?你可以怎样改正?
    5、小结:统计数据可以很多方法,今天用的什么方法统计的?
    二、看一看,说一说
    1、从统计图上可以知道什么?同桌讨论
    2、交流。
    三、记一记
    1、如果班级开展4个兴趣小组,每人参加一个,你想参加哪个?
    2、怎样统计你们的情况?
    3、小组交流。
    4、如果画钩的方法能把他记下来吗?(报一个记一下)
    四、涂一涂
    1、如果用方块的方法,能把调查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2、学生涂色。
    从这里你看出什么??还能发现什么?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共22页,当前第20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第二课时: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教学难点:描述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老师出示转盘。提问:指针转后,可能会停在哪里?
    2、请几个同学转一转,来验证。
    二、动手操作
    〖活动一〗摸一摸  记一记
    1、假如这个口袋里装有红球和黄球,老师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你们认为有可能摸到哪种球?
    2、你们想不想摸摸看?(学生摸球、统计、汇报。一袋10个红球、一袋里有红的有黄的、一袋是黄的。)【感悟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这三个表述方法的含义】
    3、出示p93第2题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黄的吗?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三、装一装,说一说
    1、出示p93底3题,让学生猜想每次口袋里该放什么球?
    2、学生活动每一组有一蓝球,有:红、绿、黄、兰,如果让你们也来装一次球,你打算怎样装,小组讨论,选择一种。
    3、小组按自己的想法装,然后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在小组里说一说摸球的结果。
    4、交流汇报。
    四、转一转,想一想
    1、猜一猜抛银币,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动手活动。每人抛10次记下来。
    五、联系生活
    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能性的问题,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的事吗?,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六、课堂总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进行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
    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利用可能性进行估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进行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可能性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小组活动(一)
    1、说一说喜欢那种小动物?
    2、分组活动统计:用打钩的方法。
    3、各组汇报情况。
    4、根据统计的情况用正方形的方法统计。
    5、比较:这两种方法各有什么好?
    6、从统计中你们还能知道什么?先同桌交流,再全班。
    二、估一估
    1、20+50等于几?
    2、2十几加5十几会等于几?同桌讨论得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说说理由
    3、8十几减2十几呢?
    4、学生独立完成p95第二题。
    5、再全班交流。
    三、小组活动(二)
    1、出示一个圆片,如果随意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分组活动:(4人一组,各写上名字。)
    3、交流出现的情况。
    四、课堂总结
    今天利用学过的什么知识来解决问
    五、布置作业
    看上课情况定。
    2、实践活动: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复杂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画面
    1、出示田园风光图。
    (1)提问: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情景?画面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画面可以分成哪几个场景?
    (2)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共22页,当前第2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3)提问:你看到图中的方向标了吗?根据方向标你能说出6个场景的位置关系吗?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汇报。
    (4)提问:如果把田园分两部分,你能按自北向南的方向,说一说田园的西半部分和东半部分个有什么吗?
    指名回答。
    二、分块解决问题
    1、 苹果园。
    (1) 提问:观察苹果园的画面和文字,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2) 你能解答小番茄提出的问题吗?
    (3)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方法。
    (4) 提问:根据苹果园每行有8棵苹果树这一事实,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 一人提问题,全班学生解答。
    2、 养蜂场。
    (1)谈话:在离苹果园不远的地方,蜜蜂们正在不停地忙碌,你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会帮忙解答吗?
    (2)人人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3)谈话:根据从图中看到的蜂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同组的同学列式解答。
    3、 养兔场。
    小组内提出问题,并解答。
    4、 养猪场
    一人提出问题,同组学生回答。
    小组代表给其他组提出问题
    5、 耕地图
    (1)观察耕地图,说说小蘑菇提出了什么问题?
    (2)在小组内讨论这个问题如何解答。
    (3)向全班汇报本组的解决方法。
    6、 过河场景
    (1)观察图画,你从图上看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2)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
    (3)在小组内说一说要几次才能全部过河,要说出是怎样想的?
    (4)你能说一说怎样乘坐最合适吗?让学生各抒己见,也可以用图表示。
    三、课堂总结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这节课你了解了些什么?
    共22页,当前第2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