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3|回复: 0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4: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看拼音识字,巩固所学鼻韵母.
2,通过看图,绘画理解诗的大意,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3,会认7个生字,能写5个生字,认识一种新笔画" ",学习新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设计意图
古诗是教材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使用传统教材,贯彻落实《新课标》,充分体现新理念呢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各年级对古诗的学习要求也不同.一,二年级的古诗教学只要求读读背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堪称盛唐佳作的《登鹳雀楼》被北师大版一册教材编入第八单元,作为阅读内容.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之涣所著,写了诗人登高远望祖国山河的壮观,表达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情怀.教学时,我根据年段要求和低年级学生爱读爱背,记忆力强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教材,重点放在读读背背,学习生字,写字上.在理解诗句时采用以读代讲,以画促读的教法. 一改逐句,逐词讲解翻译的传统教法.注重创设情境,再现画中景,体现画中情,让孩子们在美的景物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本课设计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前三分钟交流,看谁背的古诗多.
过渡:同学们背的古诗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朝诗人王之涣写的《登鹳雀楼》
(板书课题).
2,读课题(正音,读准"登"字,强调后鼻韵母).
3,鹳雀楼是什么样的呢 (播放课件鹳雀楼图景,配乐解说: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它共有三层,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在这楼上能看到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游览胜地.因为常有一种鹳鸟停栖上面,所以得名鹳雀楼.)(板书:中条山和黄河的简笔画.)
4,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诗人登上鹳雀楼,你们想不想知道诗人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44,一边看书一边听诗人吟诵.(播放录音朗诵).
过渡:多美的诗句啊,请同学们也放声读读吧!
二,自读诗句,识字学词
1,同桌互读(要求:不会读的互相帮一帮,会读的互相夸一夸.)
2,游戏:"闯关争星".第一关:我会读.
(出示认读的生字:黄,海,流,千,更,
层,楼,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诗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交流自学情况,(课件出示,制成卡通机器人的生字卡,会说话: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 请准确地叫出我的名字,我就成为你的好朋友.)
如:
a.请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读后找一找哪些生字带有后鼻韵母.
b.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牢记生字朋友.
c.交换多种方式读生字(带拼音齐读→开火车读→加大难度,去掉拼音读.)
d.会读的小朋友拿出争星卡给自己画上一颗星.
过渡:我们和生字交朋友,不仅要会认读,还要会写.怎样才能把字写好呢
3,闯第二关:我会写
出示田字格生字:山,日,目,入,千(静态观察,找出关键笔画).
师范写(提示容易误写的笔画笔顺,结构比例.)
学生书空笔画笔顺(认识" "和"日"的笔顺规则).
④学生仿写:山,日.
⑤展现学生书写情况.(对比观察,欣赏评议.)
⑥被评为写得好的小朋友,拿出争星卡给自己画上一颗星.
过渡:我们认识了生字朋友,它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
三,图文结合,读懂诗句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想,他读得好不好
2,评一评(他读得怎样 好在哪里 相机指导古诗朗读的停顿和重音处理.)
3,读了诗句,想一想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什么 请把诗人看到的景象画出来.共2页,当前第1页12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4,展示学生的画,并问你从哪几行诗句中知道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想到了什么诗中哪两行写诗人的这种想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从诗人的想法,你明白了什么 (联系日常生活,登高望远的活动谈感受.)
    过渡:是啊!想看到更远的景象就再登上一层楼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登高望远的道理.(板书:登高望远)
    四,朗读成诵,演一演,背一背
    1,同学们,请看书上的插图(多媒体课件放映并配音:日落西山,晚霞满天,滔滔的黄河水东流而去,多么壮丽的景象!)
    过渡: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此时,你们想不想像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
    2,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先小组读,再个别打扮成小诗人表演读.)
    过渡:真不错,多像一位小诗人呀!读到这里,会背这首诗吗 谁来试一试.
    3,学生背诵(个别背,男,女生打擂台,齐背等形式)
    五,注重积累,扩展延伸
    课件出示:王之涣写的《凉州词》,让学生读一读,回家背一背,并收集有关王之涣的其它诗.
    登 鹳 雀 楼
    唐 王之涣


    (男,女生擂台赛,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在课的伊始,用课件展示鹳雀楼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
    (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自读自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把枯燥的生字学习化为有趣的闯关争星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竞争,有奖励,才有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即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采用"引导观察—教师范写—体验临写—对比欣赏",让学生在观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用最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写字过程,让学生从中领悟写字的要点,最后欣赏评议同学作业.使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字,初步感受汉字的笔画美,结构美,形体美.)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学习古诗,不必逐词,逐句地深刻理解诗句,只要求读懂大意即可.因此,让孩子自读诗句,以读代讲,在读中悟;以画代说,创设情境,在画中感受诗的意境.通过听,读,评,领会如何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读画结合,既体现了学科的整合,又理解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千古名句蕴含的深刻道理:登高才能望远,要望远就得登高的的道理.
    (再次欣赏夕阳西下,滔滔黄河水的景象,引出学生触景生情,然后扮演诗人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
    (读读背背,注重积累,以达《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
    登高望远共2页,当前第2页12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