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篇目:《琵琶行》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一、 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 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
三、 一词多义
(1) 言
感斯人言(n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n 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v 说)
(2) 命
遂命酒(v 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v 取名)
(3) 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v 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介词,为、替)
(4) 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v 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n 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 文言句式
1、 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 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 被动句
感斯人言
《寡人之于国也》
__《孟子》
一、文言实词
1. 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 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3.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人(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6)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力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填然鼓之(敲鼓)
    树之以桑(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5、古今异义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 今: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凶恶,厉害)
    (3)弃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 今:行,走路)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 今:保养身体)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 今:表示同意,认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为这样,而意为却 今:转折连词)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归咎 今:没有罪过)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弃甲曳兵而走
    (2) 连词,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 连词,表转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4) 连词,表并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其
    (1)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里”: 则移其民于河东
    (2) 代词,作定语成分:移其粟于河内(代河东的)/ 无失其时(它们的)
    3.之
    (1)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结构助词,的:察邻国之政/王道之始也
    (3)衬音助词,无义:填然鼓之/树之以桑
    ⑷代词,作宾语成分:申之以孝悌之义(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说的事)
    4.焉
    (1) 句末语气助词:尽心焉耳矣
    (2) 代词: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 指示代词,这样:河东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2)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 介词,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
    (2) 介词,表比较,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介词,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然而不王者,末之有也(“……者,……也”,表判断)
    (3)非我也,岁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4)是亦走也
    (5)非我也,兵也
    2.疑问句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疑问代词, 与“也”连用,表疑问)
    (2)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疑问代词“何”与“如”连用,表疑问)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疑问代词 “何”在此表示反问)
    3.省略句
    (1)(寡人)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省去主语“寡人”)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士兵)弃甲曳兵而走(省去主语“士兵”)
    (3)以(是)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后省“是”,“以是”相当于“因此”)
    (4)(梁惠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省去主语“梁惠王”)
    (5)(孟子)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省去主语“孟子”)
    (6)(国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省去主语“国家”)
    (7)(王)则日:“非我也,岁也。”(省去主语“王”)
    (8)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倒装句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邻国多,介词宾语后置)
    (2)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申之,介词宾语后置)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女戴,介词宾语后置)
    (4)未之有也(未有之,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劝学》
    ——《荀子》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 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 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 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过秦论》
    ——贾谊
    一、实词
    1、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合纵)
    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呵问)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通“又”)
    威震四海(通震,震慑)
    始皇既没(通殁,死)
    2、古今异义
    (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 今:认为)
    (2)流血漂橹(橹:古:盾牌 今:指划船的工具)
    (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 今:获胜,获得)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
    ②名词作动词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
    ③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⑤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
    ⑥形容词作动词
    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
    ⑦形容词使动用法
    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
    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⑧形容词作动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4、一词多义
    (1)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制服)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 (规模)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后汉书?张衡传》:(制造、制作)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压制、控制)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统率、指挥)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齐桓晋文之事》:(规定、制定)
    (2)亡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逃跑、逃脱)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丢失、失去)
    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牢固、坚固(的地势)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巩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坚持、坚决)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本来、原来) 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赋》:(固执、顽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固然、诚然)
    (4)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蒙故业,因遗策(遗留下来的)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wei,给)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遗漏、忽略)
    (5)利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锐利、锋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使快)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有利、条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有利的形势)
    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利益、好处)
    (6)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平心而度之,无果无一失乎(揣度)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
    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2、 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
    3、 状语后置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4、 省略句
    (1) 省略主语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百越之君)委命下吏
    (2) 省略宾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3) 省略介词
    聚之(于)咸阳
    《师说》
    ——韩愈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
    育的机构)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 今:没有)
    (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 今:道路,道德)
    3.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
    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
    (4)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 于,引进比较对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
    (5)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6)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4.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从师)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4) 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
    愚益愚(愚人)
    是故圣益圣(圣,圣人)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2.之
    (1)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
    (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
    (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
    (6)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
    3.其
    (1)代词,那些: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代词,他: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代词,他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皆出于此乎
    (5)副词,表反问语气:其可怪也欤
    4.于
    (1)介词,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介词,向:而耻学于师
    (3)介词,对于:于其身也
    (4)介词,从:皆出于此乎
    (5)介词,被:不拘于时
    5.乎
    (1)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
    (4)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也
    (1)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其可怪也欤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省略句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
    (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
    (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
    3.倒装句
    (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
    (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
    (4)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4.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四、重要词义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吾从而师之(从,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
  • 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知识复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