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   题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1教学目标德育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智育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美育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 型 教学方法理解  分析  掌握教 具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中国的汉语自远古流传至今,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和民族的交流融合,其词汇和语音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很大的演变。正是这种发展和演变,使得汉语这一看似古板呆滞的东西,具有了旺盛的活力和鲜明的时代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语言常用常新,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二、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板书设计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二、语法的变化  课后记事 应把握好三个意识:第一,应用意识;第二,整合意识;第三,实践意识。课   题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2教学目标德育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智育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美育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课 型 教学方法理解  分析  掌握教 具 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共2页,当前第1页12
  •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总结 练习  作业三、汉语词语的演变
    1、  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词义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3、词语的消长变化
      (1)社会生活方面:
    “和谐社会”、“小康生活”、 “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 “白领、个税改革”等。
    (2)网络用语方面:
    (3)科学技术方面:
        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4、词语的替换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
    (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 (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 “目”——“眼”,“口”——“嘴”,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板书设计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三、汉语词语的演变  课后记事 根据“三个意识”的内容,侧重于整合共2页,当前第2页12
  •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