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林黛玉进贾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 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讨论分析法。通过讨论分析强化认识人物的出场反映的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了解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标: 1.了解曹雪芹及有关《红楼梦》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操作: 一、作者和《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2.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 《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 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     “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     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 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为清人高鹗所续。研究者一般认为高鹗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上以悲剧结束,还是遵循曹雪芹原旨的,但写贾府的结局为“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二、理清课文的情节: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二)第二部分(2~14):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 ~ 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 ~ 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风。(高潮) 7 ~11:段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四层。(最高潮) (三)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三、课后作业: 1.熟读有关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段落。 2.思考贾母、王熙凤、贾宝玉各不相同的出场。    附:板书设计                                        到荣国府          环境布局                                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 林黛玉进贾府       环境人物    王熙风                            贾赦、贾政             贾宝玉  安排住处         结尾                                 第二课时 目标:赏析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操作: 一、林黛玉 特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言行小心谨慎。                     “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 总有寄人篱下之感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吃饭:“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 在王夫人房中,向挨炕的椅上坐 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    让座     时时在意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                       答对:“只刚念了《四书》。 ”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      几个字。”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林黛玉进贾府
    二、王熙凤: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出场                              “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精明能干,玩弄权术              服饰:集珍宝珠玉于一身 贪婪俗气 阿谀奉承,刁钻狡黠      肖像                             容貌: “三角眼” “吊梢眉”“粉面” “丹唇”                                恭维 见黛玉     拭泪                                转悲为喜            准备衣物 回王夫人   安排住处 三、贾宝玉: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出场前   “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侧面) “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蔑视世俗 卓然独立                眉清目秀                                出场     英俊多情                    (肖像)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西江月    行为偏僻性乖张                 (似贬实褒) 富贵不知乐业                              于国于家无望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林黛玉进贾府
    四、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第三课时 目标: 1.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 。 操作: 一 、人物: 地位:老祖宗 贾母   对黛玉:痛惜         最高        对宝玉:溺爱            不露锋芒 王夫人                正室,主妇,正统代表          有决定权          二、环境描写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       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 明确:(外观)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布局)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陈设)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小结: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要有两点: 1、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例如开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的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2、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福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君王的忠诚等。 四、课后作业: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 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课下阅读《红楼梦》。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林黛玉进贾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