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从容说课
《雷雨》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大学时创作的一部震惊文坛的处女作。它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学习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握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雷雨》写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表面看是由血缘关系交织成的网,但实质上其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冲突却反映着深刻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周朴园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剥削阶级同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周朴园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斗争。周朴园同繁漪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封建主义的禁锢、压迫势力和资产阶级对家庭、爱情的民主自由要求之间的斗争。
节选部分主要反映了前两种矛盾。第二幕的前半部分是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邂逅,一上场侍萍便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却没有认出侍萍,于是从周朴园的发号施令、居高临下的语言及他怀念侍萍的那些表情看,似乎他是真爱侍萍的,但他的爱却是虚伪的,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来伪装的。他的骨子里的对下层人民的歧视在他认出侍萍以后便暴露无遗,因此这一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周朴园明知与鲁大海之间是父子关系,但他却不认亲生儿子,这是因为鲁大海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于是周朴园对鲁大海不能也不可能有什么父子之情,有的只能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通过人物短暂的对话,使我们看到了周朴园镇压工人罢工手段的毒辣,发家史的罪恶,看到了他狡诈、残忍的嘴脸;也使我们看到了鲁大海坚定的立场,不屈的斗争精神。
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的。如周朴园与侍萍的对话,可以让我们认清周朴园冷酷、自私、虚伪的心理。从表面看,他似乎在深情地怀念“已死”的侍萍,他打听侍萍的坟墓并表示要进行修理,但当知道眼前的人就是侍萍时,他却签了一张五千块的支票递给侍萍,想以此来了结所有的事,这正是周朴园伪善丑恶心理的暴露,集中表现了他的处世哲学。
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表演法和论辩法。通过简单的戏剧表演,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心理和剧本的矛盾冲突。本课的主要人物周朴园一直是人们争议的对象,课堂上可通过辩论的方式各抒己见,使我们对周朴园这一形象有多角度的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大胆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3.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族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艺,即学生分角色表演话剧《雷雨》。
6.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剧情。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教学方法
    1.分角色朗读、表演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并表演剧情,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行为,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剧本的矛盾冲突。
    2.分析点拨法。对重、难点问题,教师做适当的点拨,以帮助学生理解。
    3.论辩法。设论辩题,通过开展辩论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雷雨》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2.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他们应召回国。其后他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3.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三十多年间发生过的事情,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重现,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了戏剧冲突:封建资本家周朴园之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繁漪出于嫉妒,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的侍女,她正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却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的工人代表,正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同时在这天下午激化,趋向高潮。经过一番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了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也送了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而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三、探究阅读,整体消化
    1.vcd播放《雷雨》剧情片断。
    2.分角色朗读。上课前找好学生,由老师指导做充分准备,然后再在课堂上朗读。也可以找几个善于表演的学生,表演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3.节选部分共两场戏,请同学分别概述各场的内容。
    第一场内容的概述要点:
    ①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②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周公馆的客厅偶然相遇。
    ③周朴园看到侍萍以为是新来的下人,但是看到她关窗户的动作非常自然,又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④周朴园从侍萍的口音和她自小在无锡长大的情况,引出对三十年前在周公馆发生的一桩事的询问。
    ⑤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被周公馆少爷玩弄后抛弃的悲惨遭遇。
    ⑥周朴园认出了面前站着的这个“下人”就是当年投河未死的侍萍时,他立刻转变了先前的态度,严厉地追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并且冷冷地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但是,为了避免事态的发展,他拿出了骗人的伎俩:一面继续用虚伪的感情欺骗、软化侍萍;一面妄图用金钱堵住侍萍的嘴,了却三十年前的这笔旧账。
    ⑦鲁侍萍撕了支票,只要求见见自己的儿子萍儿。
    第二场内容的概述要点:
    ①鲁大海代表矿上罢工工人找董事长谈判。
    ②周朴园用金钱收买“没有骨头”的工人代表,破坏罢工,开除了鲁大海。
    ③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镇压工人的血腥罪行。
    ④周萍出,命人打亲兄弟,侍萍挥泪忍恨离开周家。
    3.提问:《雷雨》第二幕中出场的人物主要有哪几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这一幕出场人物主要有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和周萍。这四个人原本是一家,分别为夫妻、父(母)子、兄弟的关系。但30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已超出了家庭、血缘的意义,表现为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冲突。
    人物关系图:

    4.提问:本课一共节选了两场戏,试梳理这两场戏的情节。
    学生思考后明确:第一场戏:写三十多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再次相见。意外相见,二人之间展开了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戏:写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的相见。父子相见,却是仇人,血的控诉,让人不忍卒听;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还不能不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本场主要是由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展开的矛盾冲突。
    四、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
    1.对“戏剧语言”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是戏剧的重要特点之一。
    b.戏剧语言指剧中人物对话,起交代情节、展开矛盾、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c.戏剧语言指剧本的语言,不同作家创作的剧本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d.戏剧语言是指借以表现人物性格的人物语言,它必须符合人物身份,有个性,有表现力。
    2.(1998年全国高考题)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哈姆雷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d.《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答案:1.a
    2.b(a项“杜牧”应改为“李白”,c项“小说”应改为“话剧”,d项“歌德”和“德国”应分别改为“普希金”和“俄国”。)
    五、课堂小结
    欣赏戏剧作品,首先应了解戏剧的发展等有关知识。在对剧本这种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应着重阅读剧本,了解作品的戏剧冲突,看哪些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六、布置作业
    1.课下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练习。
    2.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