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回复: 0

《连加》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体会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连加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铃鼓、趣味口算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搭建阶梯
1、口算
1+3=           5+2=         3+2=        1+7=
4+2=           7+3=         5+4=        10+0=
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小红花加法图)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小聪聪”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学生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竞争意识。)
师叙述:有一天,小聪聪背着书包上学去,走在路上遇到三个小伙伴,他们一同往前走。来到一个岔路口,又遇上了两个小伙伴,他们又一起结伴向学校走去。同学们谁知道他们一共是几个同学一起走到学校的吗?(1+3=4 4+2=6)
能不能用一个式子解决上学路上的数学问题?(1+3+2=6)看一看这个式子与前面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把三个和三个以上的数合并在一起的运算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已学的用两个加法式子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式子解决问题,进而引入连加的学习。这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初步感知了连加的意义。)
2、自主合作,探究算法
(1)分析题意。(边出示课件边讲解:课本72页例题。)星期天,小聪聪到乡下去看奶奶,他发现奶奶家的院子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鸡,小机灵忍不住端起小米喂小鸡去了。
老师要请小朋友仔细看:原来有几只小鸡在吃食?(5只)
跑来几只小鸡?(2只)又跑来了几只小鸡?(1只)奶奶家一共有几只小鸡?(边问边画大括号和?)
(2)尝试列式。
问:要算一共有多少只小鸡?算式应该怎样写?还可以怎样写?让多名同学发言,列出几种不同的算式,师根据学生发言并扳书:
学生能说几种就写几种。
(3)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a、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b、还可以先算几加几?(探索算法多样化)
c、充分让学生说,师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加的过程不完整,比如:只加了其中的两个数,那么引导看图小鸡的数量都加完了吗?我们还要加上几?
d、根据学生的发言,师完成板书。
比如:5 +2 +1=8    1 +2 +5=8
△你第一步先算几加几得几?(记在心里,写出来,等……充分让学生发言。)怎样记住第一步的得数?(多让学生说一说。)
边写边连线的过程中,师强调:为了记住我们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我们可以把先相加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并在它的下面写上第一次加的得数。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连加》教学设计
    第二步再算几加几呢?
    师:第二步要把第一次相加的结果和第三个数加起来。
    比如:5 +2 +1=8 第二步再把7和1加起来得8。并在等号后面写上“8”。
    (设计意图:连加的口算,难点是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教学中先让学生记下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减少了计算的难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e、指另外的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指名口述,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新课标理念。)
    f、适机选择一道学生能写的算式,指名小朋友上台板演,下面的小朋友仔细为他做检查。
    (4)揭题,读算式。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问:这道题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比一比,它们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有三个加数,有两个加号,并且要做两次加法。
    师:观察得真不错!像这样把3个数相加,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刚才老师已经告诉大家了叫做什么?(连加)。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读呢?请你自己读一读。(学生自己尝试读)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引言: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下面我们将进行摆小棒比赛,请你拿出小棒准备好。小耳朵注意听教师说摆的要求,你准备好了吗?动手吧!
    1.摆小棒(书上72页做一做):(可选一个小朋友上台前摆)下面的同时操作。
    师:在桌上摆上4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请把它和前面的4根分开一点儿),最后再摆上1根小棒。(同前分开)(师巡视)
    问: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边问边画      和?)谁会写出小棒图的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问:想一想,又该怎样计算呢?
    指两名小朋友上台前板演,下面的小朋友翻开书72页下面“做一做”的小棒图的下面填上数。
    (师巡视指导)填完后,集体评正。(用课件展示一次,加强印象。)
    (设计意图:借助摆、画等操作活动,学生强化了对连加意义的理解,掌握了连加的计算顺序。低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需要借助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而获得,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在新课结束后安排一段时间的动手活动可以缓解长时间强迫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使学生能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下一节的学习活动中去。这里的动手活动设计,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数学活动中巩固新知。)
    2、小聪聪也想跟大家比一比,你们有信心赢他吗?(课件出示练习题:三角形连加、纯粹的数字相加)
    3、理解与运用:(课件出示大雁图、生日蜡烛图——注意先让学生说图意,然后列算式,说想法,最后计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没有一定量的训练是不行的。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互相评价,集体订正等方式,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是他们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趣味游戏,拓展新知
    游戏1:敲铃鼓列加法算式。
    师:看来我们生活中有关连加的数学问题可真不少呀?你瞧,老师手中这个铃鼓就能出许多连加算式,下面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由老师敲铃鼓,同学们说连加算式好吗?
    游戏2:买学具。
    师:米老鼠在神奇山谷开了一家文具店,我们一起去看看,请你任选三件文具,算一算要用多少钱?(课件出示:剪刀5角一把    铅笔2角一支    橡皮2角一块    直尺2角一把    作业本3角一本)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连加》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安排买文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密切,从而理解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游戏3:方格比武。(课件展示77页第6题)
    五、夯实基础,落实作业
    学生打开课本做73页练习十一1、2、3题,尽量引导学生从视算过度到心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归纳方法,本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生小结)回家之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能够运用连加家解决的数学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明天上课时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比比谁最棒。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连加》教学设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