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回复: 0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集体备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周    次一课次1授课课题数一数教    学基本内容教科书第2、3页教学目的和要求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二、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三、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五 小结六、巩固深化1、游戏:火车钻山洞2、数水果,摘水果七、总结评价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周    次一课次2授课课题比一比教    学基本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6页教学目的和要求1、        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        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3、        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及难点1、        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2、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三、新课教学。共3页,当前第1页123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集体备课
    1、明确比较的要求。(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4、练习。(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四、巩固练习。1、课本想想做做。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五、质疑。六、总结。七、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板书设计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周    次一课次3授课课题分一分教    学基本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教学目的和要求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教学重点及难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学环节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寻求“分类”的策略。(1)、同桌讨论(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动手操作,体验分类。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反馈分类的结果。小结。练一练“想想做做”第1题。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想想做做第3题。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全课总结,拓展思维。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周    次一课次4授课课题认位置教    学基本内容课本第9—10页。教学目的和要求1、 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 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 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
    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二、      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讨论交流。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板书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共3页,当前第2页123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集体备课
    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三、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4、5题。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周    次

    课次
    5
    授课课题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    学基本内容
    课本第11—12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及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学法指导练习法、自主探索法等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3、4、5方法同上。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案集体备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