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回复: 0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温岭市太平小学 张祖庆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
    (课前让学生听成龙的《真心英雄》,由成龙引出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和学生聊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包括人物事迹、颁奖盛况、颁奖词等)
    师:刚才我们聊了“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这个话题,重温了2003年让我们感
    动的十种精神,领略了十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年度人物的风采,我们的灵魂又
    一次经受了洗礼。其实,不仅2003年,每一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
    动中国的人物。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整个20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中国的人
    和事。比如:年仅十五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烈火中纹丝不动英勇献身的——(邱少云);为中国运动员敲开世界冠军大门的——(学生接——容国团)出差 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以轮椅为伴,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三落三起的——(邓小平);1998,年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在不同的年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请大家看老师恭恭敬敬地写他的名字(板书)。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让我们响亮地呼唤:
    生:詹天佑
    师:这是一个让人动容的名字,让我们再轻轻地呼唤:
    生:詹天佑
    师:每一次教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老师总一次次被强烈地震憾着,在我的心目中,
    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
    天佑,认识詹天佑,请大家先看录像(詹天佑生平事迹简介和修筑京张铁路简况)。
    师:谁来说说从刚才的录像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只是很粗略地了解了詹天佑,这样笼统的认识,还不能足以说明詹
    天佑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20世纪人物。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进一步去了解詹天佑。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说说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
    生:(有的说以爱国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杰出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
    动中国,有的说以以身作则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无畏的勇气感动中国,有的说
    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中国……)
    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概括了詹天佑的令人感动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让我们细
    细地品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与詹天佑零距离接触。请大家入情入境地读,读到感动处,可以圈圈画画,反复朗读。边读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屏幕出示: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友情提醒:第四自然段以体会和朗读为主;第五自然段以画施工图为主;
    第六自然段以模拟演示为主。
    师:请同学快速找到直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那一部分内容,选择其中的
    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先自己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一部分过程从略,第四自然段以学生谈体会和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工作作风严谨、爱国几个方面理解他的令人感动的言行。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朗读指导举例如下)
    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
    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来?
    生: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请个同学再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
    生:读(读得比较好)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
    人员——请女同学读
    女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
    员——请男同学读
    男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詹天佑的满腔的爱国情怀。(指名)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生:读……(还是刚才那个学生)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读……共15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
        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师:请大家谈谈,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具体略)
        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投入地范读)。听老师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
        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看到他风沙中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灯下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脑子里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入情入境地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生:(自由练读刚才体会的句子,再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画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了中国。
        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请同学模拟乘坐火车,在体验中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以这“高度的创造才能”感动了中国。
        (以上为第一课时,以下为第二课时)
        三、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充分领略了詹天佑的动人风采,詹天佑的感人的言行,一定象烙印一样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如果老师一提到詹天佑这个名字,你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说说。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他勉励工作人员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他和工人们同甘共苦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在峭壁上定点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请教农民的画面,态度非常诚恳。
        师:是啊,这桩桩件件,这点点滴滴,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师:上节课,我们正是从詹天佑自身的言行中,充分领略了他的风采;接下来,就让我们去读读别人的言行,让我们从不同的人对待京张铁路的不同态度中,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读课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用心灵去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大屏幕出示研读体验题目,)
        读着课文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 )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
        请大家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这一条条波浪线,就是你心灵一次次震颤的轨迹。开始读书!
        (学生边读边画句子,师巡视)
        师:我从大家凝重而愤怒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出,读了这两段课文,同学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先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说的时候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句式,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把自己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说出来。
        生:当我读到“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时,我非常愤怒,因为修铁路本来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帝国主义者有什么资格出来指手画脚?而且一再的阻挠,他们的野心就是想控制我国的北方!真是欺人太甚!
        师:是啊,帝国主义者的嘴脸多么丑恶!你能把这份愤怒的感情读出来吗?
        生:读“当时……得不到解决。”
        生:当我读到“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有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时十分愤怒,我对帝国主义感到愤怒,也对清朝政府感到愤怒。
        师:了不起,两方面的愤怒都体会到了,具体说说。
        生:我先来说对帝国主义者的愤怒。因为他们见阻挠我们没有效果,就出来要挟,太可恶了!
        师:(追问)是怎样要挟的?
        生:(读有关要挟的句子)。他们正是看准了我们的政府很无能,才敢这样的要挟!而且我对清朝政府也很愤怒!自己国家的事情,让人家争来争去,太让人痛恨了!
        师:应该说是痛心!你说得真好,请把这份既无奈,又痛恨、痛心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句子)
        生:当我读到“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时,我感到非常屈辱!因为他们分明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修筑铁路!狗眼看人低!共15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师:说得好!请你把课文的原话改成你刚才说的: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目前还没有!和帝国主义者的原话相比,那一种说法更让你愤怒与屈辱?
        生:课文中的原话更让我愤怒和屈辱,那些帝国主义者分明在说不只现在,就是再过几十年中国也没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真是太瞧不起人了!
        师:这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他们看不起的仅仅是中国工程师吗?
        生;他们看不起所有中国人,看不起整个中国!
        师:是啊,这是对中国国格的侮辱!让我们无比愤怒地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生:当我读到“原来从南口往北到居庸关带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在那里修筑铁路,他们认为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这话时,我感到有些担忧,因为那里的环境太恶劣了,加上我们国家当时科技落后,没有经验,詹天佑能完成任务吗?
        师:请把你的担忧读出来!(生读)
        (另外三位学生类似的发言和老师相继的引导及朗读从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谈到京张铁路非常重要,那么它究竟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简单交流)
        (出示京张铁路图,引导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詹天佑也和我们一样感到无比的愤怒、万分的屈辱和深深的担忧。但是詹天佑——(学生接读大屏幕出示的句子: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这份挺身而出的无畏,这不计得失的,这份义无返顾的执著,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怎能不让当时的中国深深感动!让我们再一次读“詹天佑不怕——(学生接读: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师:勘测线路的时候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出示句子,学生接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开凿隧道的时候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
        生:(接读)这是……
        师:设计线路的时候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
        生:(接读)这是……
        师:正是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正是凭着超群的智慧才干,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还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詹天佑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
        生1:很激动!
        生2:很兴奋!
        生3:很自豪!
        生4:真想喊詹天佑万岁!
        师:是啊,读了这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我们
        完全可以想象:京张铁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扬眉吐气,奔走相告!
        让我们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地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
        四、活读升华,尽情赞美詹天佑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詹天佑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我们
        可以推想,他的事迹肯定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我们完全可以说詹天佑是当之
        无愧的感动中国世纪人物。那么,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他颁发特殊的大奖。
        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詹天佑写一段颁奖词,要写得朴实而真挚。
        屏幕出示中央电视台在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给杨利伟、成龙的颁奖词,提醒学生可以仿照;也可以把课文当中的一些词语用到颁奖词里去。
        学生在写颁奖词的时候,老师播放刘德华的《中国人》这首歌,以烘托气氛,调动情感。
        师:好多同学已经把颁奖词写好了,而且写得感人至深,等一下颁奖的时候,老师希望大家能读得声情并茂,先有感情地在组内准备准备。(学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现在开始为詹天佑颁发迟到的大奖。(指名宣读颁奖词前,屏幕出示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庄重地站在詹天佑的铜象面前,以饱含深情的语调,宣读颁奖词。
        生1:那一刻,当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看到詹天佑的铜象时,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铁路的眼睛。他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象征着中国人站起来了。作为中华铁路第一人,作为中华铁路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师:了不起,一上来就是个专家级的!一流的颁奖词,超一流的朗读。
        生2:面对着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忍受着帝国主义的嘲笑,一位工程师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铁路。他以超群的智慧想出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行路线”,创造了铁路史上的奇迹。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向他学习,实践努力“三个代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哄堂大笑,掌声)
        师:哈哈,你的颁奖词真有特色,虽然“与时俱进”(笑),但有点喊口号了,建议把最后一句去掉。共15页,当前第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生3: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坚强。他以顽强的毅力,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给祖国一份永久的光辉。他,就是詹天佑,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他饱受外国人的讥笑,还担着(应改为肩负)修筑铁路的重任。可他不吭一声,默默工作,为中国赢得了久违的胜利。他的名字早已刻在我们心中,他是中国的豪杰(应为骄傲),他是中国胜利的希望!(掌声)(为了保持学生情感的连贯性,在学生读颁奖词时,即使学生用词不太恰当,也没有刻意去纠正。)
        师:尽管开头套用了给巴金的颁奖词,但非常贴切,你的颁奖词也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们。
        生4: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詹天佑,他留下的伟大工程,使人们赞叹不已。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使多少人记忆犹新;他不顾环境这样恶劣,风沙这样猛吹,依然带着学生和工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的事迹在历史中留下了灿烂、美好、辉煌的一页。他使多少人震撼,使多少人激动,使多少人自豪。他使中国永远骄傲,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掌声)
        师:这样完美的颁奖词,只有铁道部部长秘书才能写得出来!(笑)
        生5:是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你,用血汗冲刷(应为洗刷)了中国的屈辱;是你,面对艰险与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是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是你,詹天佑!窗户上,还映着你伏案审阅的身影,八达岭还留着你深深的脚印。你的光辉业绩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远保存,你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深情地呼唤您——詹天佑!(掌声雷动)
        师:(非常激动地)诗一样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写得太好了!加上一个题目——詹天佑,就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詹天佑了不起,你也同样了不起!
        生: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哄堂大笑)詹天佑同志(笑),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一丝不苟地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为我大清政府节省了银子28万两。朕特封你为优秀工程师(笑),奖白银28两。(笑)
        师:(笑着说)这份颁奖词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当皇帝。不过詹天佑的贡献是绝对不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哦!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写得真是精彩,想读的都站起来!(学生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深情地为他颁奖!(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颁奖词)
        师:(深情地叙述)同学们,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全体站着,下同)詹---天---佑
        师: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下课!
        附:
        小学课文《詹天佑》学习指南
        学习任务——品读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友情提醒:1、第四自然段以体会和朗读为主;
        2、第五自然段以画施工图为主;
        3、第六自然段以演示解说为主。
        学习任务——抒发真情,为詹天佑写“感动中国颁奖词”。
        友情提醒:颁奖词要写得朴素而真挚,以情动人。可以仿照“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也可以适当用运本课所学的词语。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大致)
        执教 看云(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 薛瑞萍)
        一, 提问,了解文章梗概。不认识的字,临时注音。
        二, 和学生交流对于人物的了解。
        学生1:他有个长辈是技术人员,他从小对机械感兴趣。
        学生2:他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
        教师补充:11岁赴美留学,同一批经考试出洋的孩子都这么大。为什么呢?鸦片战争之后,列强瓜分中国,九州大地,狼烟四起,清政府也意识到科技落后,人才缺乏是中国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招募选拔才俊之士外出求学,可是他们又担心这些人学成之后,就在当地娶妻生子,生根发芽,不再回来,应当说这种担心绝非多余,西方无论是物质生活待遇,科研工作条件和精神自由方面,都比中国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对于科学家而言,最有诱惑力的,是可以自由的舒展的从事科学工作啊。于是,慈西们就想出这么一个比较孩子气的策略:派小孩子留学,八年之后,20岁不到,在中国早婚早育,20岁可能已经结婚;可是在西方,20岁离婚龄,离成家立业还远着呢!到时候,我切断你的经济来源,你必须回来。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批肩负了不该他们承担的历史重任和民族希望的娃娃留学生。不可谓不悲壮啊,不可谓不凄凉!我们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其实,国家的兴衰,何止是匹夫,就是小孩子,也同其枯荣啊,当一个祖国极端衰弱的时候,连她最出类拔萃的儿童,也要分担落后的巨痛,正如你们现在所承受的残酷的学习负担,其实,就是全社会就业压力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延伸啊——11岁,和你们差不多的年纪,在安徽合肥,我住在郊区,我孩子11岁的时候,半小时的汽车,让他一个人进市我都不放心啊。11岁的孩子,漂洋过海,一去八年,痛苦了、挫折了,向谁诉说?圣诞节、中秋节,和谁团聚?开心了,成功又有谁来分享? 就这样,詹天佑经历了八年刻苦学习,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和铁路工程系,学成回国,将自己所学回报灾难深重的祖国,在课文中,我们将见识他非凡的才智和毅力,我想,那是他在整整八年的艰苦学习和怀乡思亲中浓缩了的爱国热情的表现和迸发。共15页,当前第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三, 问:修筑过程遇到那些困难?
        学生回答“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四, 问:我们是从开头学还是从修筑开始学?
        学生:从修筑开始学
        教师:好,我们就这么学!
        五, 学习重点的三个段落
        1“勘测线路”
        朗读体会前半段:
        教师:一个大的工程,其实就是一所培养建设人才的学校,京张铁路的修筑,使中国有了第一批——是一批,自己的铁路工程师,这个贡献太大了!这个詹天佑的献身精神,以及对助手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他对工作人员怎么说?
        学生:“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当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教师:我们说身教胜于言传,行动是无言的召唤。跟随的学生,谁能不感动并受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他传授的是技术,更是爱国赤心。
        朗读体会后半段
        教师: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困难是西方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常识的。每遇困难,他怎样想?
        学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教师:谈谈信心对人的作用吧。
        学生1:信心给人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生2:我有一次爬双杠,上到一半觉得自己不行了,手一软就掉下来了。后来我鼓励自己,又上去了。
        教师:前面的失败对于你后面的成功,作用是激励的吗?
        学生:不,让我需要更大的勇气才能上去。
        教师议论:是啊,信心,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啊,有了它武松赤手空拳能打虎,没有它,30万南京人遭1000多日兵残酷戮杀,就那样束手待毙,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后来想想, 手无寸铁又怎样呢,30万对1000多,都冲上去,压也压死他们了呀!一条枪一个日兵,竟能看守住一千中国军队的俘虏,令他们安静地等待被杀。为什么?因为太多太多的失败,意志被彻底摧毁了。
        1840——1905, 61年的国际较量中,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几乎所有领域里,皆以中国人的赔银割地宣告结束。人常说成功难失败更难,意思是成功固然要付出坚信,如果你失败了,重头再来,将是加倍的艰难。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61年中,中国人的信心和勇气已是丧失殆尽。现在詹天佑顶着巨大的压力,受任于危难之际,他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请读
        学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教师:信心,这是詹天佑作为一个科学家,用了他的生命,为国人点燃的星星之火。
        2. “开凿隧道”
        自读,教师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学生上来标明两端掘进和中部凿井法。
        六, “设计线路”自读,教师画出人字道,标出南口、青龙桥,学生上来画出火车如果用两个头,如何过了岔道口折向西北行驶。教师对智慧的赞叹,引出下一段。
        七, 朗读第七段。共四句,成功的欣悦,胜利的快乐,缅怀了赞叹。
        八, 扣住“回击”,回头学习第三段。
        1,讨论帝国主义的嘲笑是否有理由
        学生发言大致如下:
        1,有理由,中国当时太落后
        2,没有理由,我们已经有詹天佑。
        3,有理由,虽然有一个詹天佑,但那么多困难不是他一个人能克服的。    4,没有理由,中国人是有志气的!
        5,有理由,中国落后的不仅仅是科技,如果政府腐败,光有科学家有什么用呢?
        教师:是啊,正如留学对于11岁太早了一样,58岁去世对于科学家也太早了呀。由于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败等等原因,詹天佑常年积劳成疾。58岁就离开了人世。
        2对比国人期望、兴奋和帝国主义者极端的蔑视。体会詹天佑承受的巨大压力,再次体会:一面是殷切期待,一面是有理由的嘲笑,一条铁路修筑的成功与否,关乎国人的信心,
        学生再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九, 满怀深情朗读第一段。结束
       
    (biiyy.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西湖之春”的课堂——(草根注:指张老师的课堂)
        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
        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这位特级教师,这位为全国新课标研讨会提供示范课的老师,倒是说的不多了,倒是体现以读为本了,倒是激情四射了,可是,这样喧腾的课堂能留给孩子什么呢?不过是很肤浅的反映而已。“因为情绪的张扬使得学生时时处于一个热闹的表面,而缺乏细细的思想的沉淀。”同样是关于信心的解读,看云拿出的是思想,这位教师拿出的,仅仅是一个情绪化的场。更可怕的是,他把好端端的朴素的文字演绎成了一句句假、大、空的口号。可是,仍然有很多人说这种朗读指导是成功的。我对这样的读真是深恶痛绝!这是拿孩子当猴耍呢!还是泥土的一句话切中要害——语文教师就是带着学生玩语言游戏呗,谁管它本真和生命呢!于是泥土还说——现在不少语文教师追求的就是这个,这是一种风气,一种认同的价值。共15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这是一种唯书唯上的价值观念——授课仅仅是对教材的狭隘的解析。难怪有那么多人瞧不起小学老师——有的是招术,缺的是思想。偏偏大家仅仅乐道的也是这“招”那“招”。同样形成强烈对比的还有关于外国人嘲笑中国人的一部分——
       
        [看云的课堂](草根注:指薛老师的课堂)
        教师:谈一谈,你们认为外国人的嘲笑有理由吗?
        学生1:有理由,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
        学生2:没有理由。因为帝国主义者对中国情况还不了解,我们已经有自己的铁路工程师了。
        学生3:有理由,因为中国当时太落后。
        学生4:没有理由,我们已经有詹天佑了。
        学生5:有理由,虽然有一个詹天佑,但那么多困难不是他一个人能克服的。
        学生6:没有理由,中国人是有志气的!詹天佑是有志气的。
        教师:这么多的人想发言,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请两位同学说了。
        学生7:有理由,中国落后的不仅仅是科技,主要是政府腐败。如果政府是腐败的,光有几个科学家有什么用呢?
        学生8:有理由.因为这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在这之前,中国的铁路都是外国人设计修筑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而且还那么难,外国人认为很多困难他们都不能克服,中国人当然更不行了。
        教师:是啊,如果政府是腐败的,光有几个科学家有什么用呢?正如留学对于11岁太早了一样,58岁去世对于科学家也太早了呀。由于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败等等原因,詹天佑积劳成疾,58岁就离开了人世。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的很多困难其实都是工程技术以外的。比方说,铁路要经过一个有权有势人家的坟地,如果从那里经过,一下子就过去了,可是人家不许,不许铁路就要绕弯子,费时,费工,他就得和人家进行艰苦交涉。类似的事情,他经历了太多。所以我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话,在一个黑暗腐败的国家里,科学家要做成一些事情,是很难的。国家要发展,光靠科学家的爱国热情是不够的。好,我们看帝国主义嘲笑之前的文字。谁来读?
       
        [“西湖之春”的课堂]
        生:当我读到“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时,我非常愤怒,因为修铁路本来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帝国主义者有什么资格出来指手画脚?而且一再的阻挠,他们的野心就是想控制我国的北方!真是欺人太甚!
        师:是啊,帝国主义者的嘴脸多么丑恶!你能把这份愤怒的感情读出来吗?
        生:“当时……解决。”
        生:当我读到“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时,我感到非常屈辱!因为他们分明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修筑铁路!真是狗眼看人低!
        师:说得好!请你把课文的原话改成你刚才说的: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目前还没有!那一种说法更让你愤怒与屈辱?
        生:课文里的这句话更让我愤怒和屈辱,那些帝国主义者分明在说不只现在,就是再过几十年中国也没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真是太瞧不起人了!
        师:这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他们看不起的仅仅是中国工程师吗?
        生;他们看不起所有中国人,看不起整个中国!
        师:是啊,这是对中国国格的侮辱!让我们无比愤怒地来读读这句话
       
        这是截然不同的课堂。看云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孩子们不同的声音——用看云“道在立人”的观点,这是最重要的,这是在课堂的现场化当中形成的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虽然看云说她只是一个“摘果子”的人——孩子们良好的思辩能力来自于他们自己老师的培养。但我们都能看到,如果没有看云不着痕迹的引导,这种课堂主体氛围不可能形成,孩子们的争辩也就不可能出现。而看云最后的议论,也没有给这个话题一个确定的“应该”或者“不应该”的答案。她只是说她赞同某个同学的观点而已。更重要的是,她的议论,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詹天佑所承载的不仅是外国人的嘲笑,还有国人的愚昧。中国,缺少诞生科学家的土壤。这是看云的智慧和学养。“西湖之春”的课堂上,我们却看到了孩子们对那个时代的误读,加上老师的“煽风点火”,可怜的孩子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是多么的不合逻辑。老师没有给他们任何一点文本以外的信息。因为信息的匮乏,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已经注定了不能展开。所以,我们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只能穷其招术,变着花样地让孩子读来读去。我只能说,孩子很可怜。可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紧贴文本的大地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呢。就算我愚笨吧,我实在不明白。我只知道,这样的训练会把孩子练的越来越傻。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我们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内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的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思想是道德的原则。这是西方的先哲告诉他后人的话。看云告诉我,中国恰恰相反。
       
        从看云和“西湖之春”两堂课的比较中,我承认,也比何时候都更明白这句话。
    (biiyy.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小学课文《詹天佑》是如何诞生的?
        ——我也来说几句共15页,当前第6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是老得不能再老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也听过不下10节。这些课无论怎样千变万化,它都离不开抓“杰出”和“爱国”两个词语。“从什么地方看出詹天佑的爱国?哪些地方看出他的杰出?”几乎是每个老师的套路。这样教学的结果是,把詹天佑的人物形象抽象化了,詹天佑的艰苦卓绝,詹天佑的超群智慧,詹天佑的以身作则,都被条分缕析挤到一边了!只留下可怜的“杰出、爱国”两个孤立的词语。因此我在设计时,一直在寻找既能让学生充分领会詹天佑的伟大,又有别于这种理性化分析的教学思路。然,寻寻觅觅,却找始终找不到灵感!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中央电视台直播了“2003感动中国年度任务颁奖典礼”,聆听着主持人激情洋溢的颁奖词,回想着年度人物动人的故事,刹那间,我的脑子里有如电光石火闪过——如果进行“感动中国世纪人物评选”那么都有哪些人能评上呢?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的詹天佑,绝对是其中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于是,教学的灵感就在这刹那间纷涌而至,对!就以评选20世纪感动中国人物作为阅读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探究、演示,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然后让学生为詹天佑写颁奖词。这样一种设计,或许能解决一直捆扰着我的问题。于是,就在第二天,我带着初步的设想,带着创作的冲动,带着饱满的激情,自信地走上了讲台。出乎意料地,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效果挺不错!第二次试讲前,我邀请学校老师一起商量,怎样完善这个思路。老师们在充分肯定了这个设计思路的同时,指出课外背景信息是否适当插入。于是我找了小学课文《詹天佑》录象资料,安排在导入新课之后(绝非像某些没有看清楚的网友说的没有一点课外信息,我把当时我国修筑铁路的情况,詹天佑11岁留学外国,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修筑铁路的经过,以及铁路竣工的简况浓缩在3分钟左右的录象中)。
       
        下面我就选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段,就有些网友的质疑,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
       
        师:(前面略)……他们,在不同的年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请大家看老师恭恭敬敬地写他的名字(板书)。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让我们响亮地呼唤:
        生:詹天佑
        师:这是一个让人动容的名字,让我们再轻轻地呼唤:
        生:詹天佑
       
       
       
        [以教师的激情为学生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什么詹天佑有那么大的魅力?为什么詹天佑的名字那样掷地有声和让人动容?带这这样的阅读期待,学生很快披文以入情。是矫情虚情?还是以情激情?]
       
        师:每一次教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课文,老师总一次次被强烈地震憾着,在我的心目中,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请大家先看录像(詹天佑生平事迹简介和修筑京张铁路简况)。
       
       
       
        [此处三分钟的录象,通过声音、画面立体地介绍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这样的背景拓展有助于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说说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
        生:(有的说以爱国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杰出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以身作则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无畏的勇气感动中国,有的说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中国……)
        [没有看到课堂实况的老师,你怎么知道学生读得不投入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
        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友情提醒:第四自然段以体会和朗读为主;第五自然段以画施工图为主;第六自然段以模拟演示为主。
       
       
       
       
        [这道感悟题目的设计,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至少有两大特色:一、学习任务和友情提醒,体现教师是组织引导者,不以权威者自居,尽力使课堂学习任务富有人情味,而非居高临下;二、一个“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牵动了整个第三段的感悟,自主选择的空间很大,体现了自主与合作学习。学习内容的选择是自主的,学习方式的选择也是自主的。有些网友提到这节课学生个性化的东西不多。其实在我的课堂上,大量学生的发言和感悟是完全个性化的。在4-6自然段将近两页的篇幅中,学生读哪里,怎么读,怎么说,都有很大的选择权。这里所展示的只不过是更多反映老师如何引导的片段。只所以会造成缺乏个性化阅读读的印象,责任在我自己没有把实录完整地发上去。]
       
       
        片段: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来?
        生: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共15页,当前第7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生: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请个同学再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
        生:读(读得比较好)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请女同学读
        女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请男同学读
        男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用个性化的语言评价并指导朗读,学生易于接受,区别于传统理性化的技术指导(例如:哪里读重音,哪里要停顿长一点等纯技术的指导。);通过教师的提示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品味“经常勉励”的意味,通过朗读丰满詹天佑的人物形象。虽然情景是老师虚拟的,但是学生朗读的时候,他们会随着老师的提示,通过还原画面,通过语调、声音、节奏的变换,把自己当成詹天佑,读得入情入境。这样的移情朗读,我以为能引领学生很好地揣磨语言文字的意味、意蕴,而不仅止于意义的分析。对语言文字意义背后意蕴的开掘与生发,是培养学生语言敏感性的必由之路。]
       
        (以上为第一课时,以下为第二课时)
        三、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
        读着课文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 )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
       
       
       
        [ 通过感情体验,走进詹天佑的内心世界。第一课时以抓詹天佑的言行为主,感悟詹天佑的了不起;第二课时以抓别人的言行,反衬詹天佑的动人风采。在这个环节的自读体验中,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抒情,他们担忧着詹天佑的担忧,愤慨着詹天佑的愤慨,屈辱着詹天佑的屈辱,完全走进了詹天佑的内心世界。在西湖之春的课堂上,我清晰地记得,学生读得很有感染力,说得非常激愤。这样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靠的是什么?一靠文本本身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二靠老师激情的导语,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煽情”。老师要不要煽情,要!我以为只要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有助于学生个性张扬地说,只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老师的煽情就有必要,而且大有必要。教学,其实是一个情感的场,在这个场里,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同伴的感染。老师的语言缺乏感染力,那么学生又怎么能很投入地走进文本呢?尤其是这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距离太大,学生甚至不能理解有些事,有些人。老师就很有必要以自身充沛的情感带动学生走进文本。我以为,老师的语言,就是火把,它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太理性,太冷漠的语言,只能让课堂如一潭死水!]
       
       
        生1:那一刻,当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看到詹天佑的铜象时,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铁路的眼睛。他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象征着中国人站起来了。作为中华铁路第一人,作为中华铁路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师:了不起,一上来就是个专家级的!一流的颁奖词,超一流的朗读。
        生2:面对着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忍受着帝国主义的嘲笑,一位工程师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铁路。他以超群的智慧想出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行路线”,创造了铁路史上的奇迹。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向他学习,实践努力“三个代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哄堂大笑,掌声)
        师:哈哈,你的颁奖词真有特色,虽然“与时俱进”(笑),但有点喊口号了,建议把最后一句去掉。
        生5:是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你,用血汗冲刷(应为洗刷)了中国的屈辱;是你,面对艰险与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是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是你,詹天佑!窗户上,还映着你伏案审阅的身影,八达岭还留着你深深的脚印。你的光辉业绩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远保存,你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深情地呼唤您——詹天佑!(掌声雷动)
        师:(非常激动地)诗一样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写得太好了!加上一个题目——詹天佑,就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詹天佑了不起,你也同样了不起!
        生: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哄堂大笑)詹天佑同志(笑),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一丝不苟地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为我大清政府节省了银子28万两。朕特封你为优秀工程师(笑),奖白银28两。(笑)
        师:(笑着说)这份颁奖词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当皇帝。不过詹天佑的贡献是绝对不可以用钱来衡量的哦!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写得真是精彩,想读的都站起来!(学生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深情地为他颁奖!(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颁奖词)
        师:(深情地叙述)同学们,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共15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生:(全体站着,下同)詹---天---佑
        师: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这是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下课!
       
       
       
       
        [写颁奖词,我一直以为是这课书设计的创新点,是感情的升华,是语言的运用,更是价值观的提升,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整合!君不见,在课堂上,学生那诗一样的语言,火一样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老师;而对学生的关于“三个代表”的话语和“皇帝昭曰”,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因为整个社会都在讲“三个代表”,电视上到处都在播“皇帝昭曰”,小学生有时候比我们知道得还多,如果说那是虚伪,那是搞笑,那么用在我们大人身上就是不虚伪了,不是搞笑了吗?这虚伪,这搞笑是我们老师教的吗?有时候,我们宽容学生善意的错误,不是更有助良好对话氛围的形成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学生是借班的,事先我根本没有接触过,写颁奖词的环节该班老师也跟本不可能知道。有人对学生的颁奖词产生了质疑,那么我要说,我完全可以把这些东西的复印件传上来!学生,有时候就是让我们吃惊的,关键看老师怎么引导。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是检验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   
       
        以上所谈的点点滴滴,免不了有为自己辩解的嫌疑,辩解就辩解吧!因为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是多元的,对一课书的教学历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非仁者,也非智者,只是把自己真实的声音展示出来。我知道,我这篇东西的诞生,将会带来更多的不同声音。声音越多,越说明我们论坛的健康。就让这节小学课文《詹天佑》成为语文教学路上的一只麻雀吧,供大家解剖,引发大家更多关于语文教学的思考,这就够了。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曾经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也正如王崧舟老师说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杨、丑小鸭等意象呈现的。”我知道,我的课绝不能和王老师的珍品相比。这节小学课文《詹天佑》,也许是一湾短短的清流,也许是一块经不得雕琢的劣质玉石,也许是一株并不挺秀的白杨,也许是一只永远成不了天鹅的丑小鸭。
        还是用王老师的话来表达我此刻的心声:我的小学课文《詹天佑》,“它无法知道去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明天是风雨还是响睛?是痛苦的降临,还是其乐也融融?但它的天性却是一径地向前流淌。不管是曲曲折折,还平平庸庸,它终归摆脱不了流入大海的宿命。”
        欢迎一切不同的声音!还是我前天在论坛上发的那句话,没有人会拒绝真诚的智慧!而智慧会在碰撞中闪耀它迷人的风采。期待着您的参与。
        再次感谢大家对它的热情关注和参与,您的意见,无论如何都会引起我的思索,也许思索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让我们在探索中走得更稳健!
        小学课文《詹天佑》执教者 张祖庆
    (biiyy.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建构没有围场的语文课堂---我看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
        翼然
        “新教育在线-教师之友论坛”先后贴出了看云、西湖之春和玫瑰的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认真拜读,感触颇深。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三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从课堂上学生读书的外显质量看,西湖之春的老师略胜一筹;从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自省上,看云的课又明显领先;玫瑰的教学设计也别有思想。脑海中一直被三个小学课文《詹天佑》占据着,不同的着力点,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在我的大脑中汇集、碰撞,使我清醒地意识到,成功的、先进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必须没有围场!
        一、没有围场的课堂是少灌输的课堂。
        “灌输”,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多年来为老师们所排斥。尤其是现在,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更加明确了语文学习应该体现高度的个体性、主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对话性、生成型和开放性。书要学生自己读,问题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难点要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的确,几乎所有的老师也都在向着这一方向努力。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即使到了今天,“灌输”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课堂,只不过存在的方式更隐蔽而已,只不过由灌输知识转变到了灌输技术的层面上而已。我们来看看西湖之春的这几个片断:
        (1)、导入新课以后
        师:大家刚才谈了很多心目中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各有各的充分理由。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板书)。(深情地叙述)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共15页,当前第9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生:齐读课题。
        (2)、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来?
        生: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请个同学再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
        生:读(读得比较好)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3)、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生:读……
          学生还没有走进詹天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老师就要求“深情地”、“崇敬地”、“自豪地”呼唤詹天佑的名字,读得再好也只不过是读出了老师的体验。片段1中学习詹天佑勉励工作人员的话时,那种“慷慨激昂”、“语重心长”“严厉而又恳切”的朗读依然只是鹦鹉学舌而已。片段2与前两次的指导如出一辙。通过热闹的读书场面,我们不妨窥测一下内在的实质:谁让读、让怎么读?是谁在读?明确得很,是老师让读、让如此这般的读,但却是学生在读。老师慷慨的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激情毫无保留地统统地“送”给了学生。这种“无私”的“送”不是灌输又是什么?在这个课堂上,教师是作为一名知识的传授者,情感的激发者而存在的,在这里,老师成了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学生不用思考,只需要听话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上,哪里还会有创造的魅力可言呢?    想起了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精彩的朗读指导:
        师:(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
        生:诸葛亮肯定在笑鲁肃,因为当时他是听了鲁肃的话之后笑的,他在笑鲁肃太忠厚老实了。
        师:这是宽厚的笑,笑鲁肃到现在还不知底细,说得有道理。你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解么?
        生:我觉得他在笑曹操,笑他生性多疑,一定会中计的。
        师:可以这样想,这个笑是——
        生:讽刺的笑、轻蔑的笑。
        师:请你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
        师:继续谈。
        生:我认为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也在笑周瑜,这下阴谋又落空了,真是自不量力。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这个笑是——
        生:是潇洒的笑,是胜利的笑!
        师:请把你的这种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生:我认为他在笑自己,因为自己的计划马上就要成功了。他胸有成竹地笑了。
        师:你的体会也有道理,请你再读读
        ……
       
        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一个被很多老师忽略的“笑”,却被王崧舟老师和同学们演绎的如此的丰富多彩。
       
        同样是对某一个句子的朗读指导,同样是把某一个句子读出不同的感受,这诸多相似中又包含着太多的不同。把思考的过程留给学生,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时必须蕴含其中的思想。脱离了这样的思想,语文课再美好的形式也只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脱离了这样的思想,语文教学就失去了不确定性和生成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和生成性以及思想和生命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创造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范美忠语)
        看云的朗读指导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请看这个指导片段:
        教师:两端凿进,解决了居庸关隧道岩层特别厚的困难;中部凿井,解决了八达岭隧道特别长的困难;加上“人”字形线路的创造性设计——就这样, 詹天佑完成了很多外国工程师都认为很难完成的任务,不但完成了,而且完成的怎么样?
        学生:完成的很好!
        教师:哈哈哈。确实很好啊。让我们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吧。谁来告诉我们?
        学生(读):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教师:你接着读。
        学生: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教师: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学生再读)
        教师:接着读。
        学生: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共15页,当前第10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教师:请再读一遍,想想该怎么读.
        (学生再读)
        教师:请继续。
        学生: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大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教师:赞叹不已!再读这一句.
        (学生再读)
          看云指导学生朗读了么?从传授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说,她没有指导,她只是让学生停顿了三次,重读了三次。她只说了“请再把这个句子读一遍”、“请再读一遍,想想该怎么读”、“赞叹不已!请再读这一句”这样几个不是指导的指导语言。我没有看到她的课,不知道当时学生读得效果如何,但我相信老师的一次次叫停、一次次善意的提醒,会让学生们心有所悟、读有所进。
        尤其独具匠心的是学生读完后老师的这番话:
        教师:他读完了这一段。中间,我有三处让他停下来重读,注意这三处,想一想老师让他重读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齐读。我能从你们的朗读中知道,需要不需要讲出其中的原因。如果你们读好了,就说明不需要我讲了。(学生齐读第七段)
        好一个“想一想老师让他重读的原因”,好一个“如果你们读好了,就说明我不需要讲了。”自读自悟自省自读,我想,朗读指导的最高境界大概莫过于此吧。
        二、没有围场的课堂应该是轻煽情的课堂
        很欣赏西湖之春那节课上老师的语言,不仅词汇美,而且韵律美,每一句话都那样的激情勃发。但欣赏之余不能不让我想到一个词――“煽情”。情是可以煽的,但要看是不是把握好了煽的度,偶尔为之的确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但如此一节课都让学生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就不可避免的会让学生丢失很多冷静思考的机会。而冷静的思考对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又是那样的至关重要
        不太欣赏看云的平淡,但这些地方的确让我感到大气:
        教师:很好。现在,我们的学习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按部就班,沿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二是直接切入最难的三件事,一上来和詹天佑一起克服困难,修筑铁路。我想问一下,你们愿意走第一条路,还是第二条路?
        学生:先修铁路。
        教师:是走第二条路吗.
        学生:是的。
        教师:大多数都同意这样吗?
        学生:是的。
        教师:好,我们就这么学。
        平淡的言语中蕴含了教师“以学定教”的先进的教育思想。
        我们再看看云指导学生理解“信心”的这个环节:
        学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教师:在很多情况下,当我认为我行的时候,我就真的能行了!谈谈信心对人的作用吧。讨论一下,尽量用生活和学习中的事例说明。
        学生1:信心能给人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生2:有两个学习很好的同学,他们之间有时侯这一人考的好些,有时侯那一个人考的好些。这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如那一个人,这一个人以后很可能就真的不如那一个人了;那一个人呢,他相信自己行,他就会考的好些。也就是说,信心能使人顶住压力,取得成功。
        教师:说的真好。信心能使人战胜压力,取得成功.
        学生3:爸爸带我爬双杠,上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行了,手一软就掉下来了。
        教师:哦,因为没有信心,你就失败了。这位同学,别急着坐下去,起来,我们接着探讨一下爬双杠的问题。你说你爬到一半,觉得自己不行了,手一软就掉下来了。我很想知道,之后你有没有再试?    学生:试了。
        教师:上去了吗?
        学生:爸爸在一边鼓励我,我最后爬上去了。
        教师:我们谈谈你第一次的失败和第二次成功的关系。告诉我,这第一次的掉下来,对于你第二次的爬上去,它的影响,是什么?是使你更有力量了,还是需要鼓起更大的勇气才能上去呢?
        学生:掉过一次之后,我必须鼓起更大的勇气,才能上去。
        教师议论:是啊,信心,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老师这里也有两个例子。先说正面的,知道武松打虎吗?
        学生:知道。
        教师:那只吊睛白额大毛虫,那头吃掉二三十条大汉的猛虎,武松是怎么打死它的?
        学生:赤手空拳。
        教师:铁锤般的拳头,五六十拳,打死了老虎。因为有信心,赤手空拳能打虎。我再说一个反面的例子。知道南京大屠杀吗?
        学生:知道。
        教师:知道南京大屠杀中,中国人被杀多少吗?
        学生:30万。
        教师:知道杀死30万中国人的日本兵是多少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一千多!30万对1000多,就那样束手待毙,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后来想想,就算是手无寸铁又怎样呢,30万对1000多,都冲上去,压也压死他们了呀!一条枪一个日兵,竟能看守住一千中国军队的俘虏,令他们安静地等待被杀。为什么?哦,我听见那边同学说了,“胆寒了、吓坏了!”对呀,因为太多太多的失败,意志被彻底摧毁了。修筑京张铁路在那一年?
        学生:1905年。
        教师:将来学习历史,我们就会知道,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从1840到1905年,多少年过去了?
        学生:100年。
        教师: 100?不会吧?
        学生:99。
        教师:哈哈,是61年啊.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应当是难不倒我们的。 紧张了,是不是?61年的国际较量中,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几乎所有领域,皆以中国人的赔银割地宣告结束。人常说“成功难,失败更难”,意思是成功固然要付出艰辛,如果你失败了,重头再来,将是加倍的艰难。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61年中,中国人的信心和勇气已是丧失殆尽。现在詹天佑顶着巨大的压力,受任于危难之际,他就是要为中国人争一口气。请读!共15页,当前第1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哈哈,看云老师忙中出错,65年成了61年)
        没有激情的宣讲,没有生动的描述,但却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学生大脑中思维的潮水在激情的涌动着。而这种涌动其实就是生命的涌动,不是么,学生们由课文走向了生活,走向了历史,由生活的体验和对历史的回顾感悟到“信心”对于詹天佑、对于当时的中国多么重要。不知不觉的在课堂和生活中走了一个来回,又悄无声息的在历史与历史中穿梭了一遭,真真“胜似闲庭信步”!的确,没有了那道篱笆墙才能建构出开放的课堂。
        窃以为,看云对南京大屠杀讲解太多,再精炼一点不会影响对“信心”的理解。如果有学生主动谈到会更好。
        我不是说,没有激情的课堂就一定是好课堂,也不是说激情澎湃的教学就一定为学生设定了阻碍思维的围场。判断课堂价值的标准不应该是课堂的学习气氛,而应该是学生在宁静和沉默、喧闹和激情中是否有时间在思考,是否在学习中生成了预料之外的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既激情四射、又大脑澎湃应该是我及所有语文老师共同追求的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三、没有围场的课堂应该是不可预料的课堂
        记得金庸的小说中,对于练武之人的描述有三个等级:一是两脚猫的功夫,色厉内荏;一是内外功修行到了相当高的境界,太阳穴鼓鼓的;三是达到了登峰造极,潇洒从容得与常人无二。对第三种高手而言,已经没有了什么武功招式,有的只是运筹帷幄。不论交战中发生何种突变,他们都能针对突变,信手拈来,随处生发。
       
       
       
        没有围场的课堂必须达到上述的第三个境界。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独到的思想和快速的应变能力的老师才能够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的学习天空。看云的学生了就有了这样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看看她的实录就会发现,开始的时候她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导,先学习了修筑铁路一部分,然后抓住"回击"一词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了第三段的学习,了解外国报纸的轻蔑,并在学习中通过朗读让学生抓住自己"耳熟"的"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等词语深刻的体会开凿隧道及修建“人字形线路”的不易,然后又回归到对本段中外国报纸轻蔑语言的理解。欣赏至此,感觉老师和学生哪里是在学习语文,整个如鱼儿在水中嬉戏。
        再看玫瑰的教学设计——与前两课不同,她毕竟没有真正地走入自己设计的课堂。但我又不能不承认玫瑰的《如果我上詹天佑》给我们构建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作者拟从主人公修建铁路时给老师发出的三封信为线索让学生从阅读信件入手,展开对相应部分的课文的学习,在心中建构起詹天佑血肉丰满的形象。
        实事求是地说,很多老师初见这篇设计,都颇不以为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总以为,设计虽别出心裁,但可操作性又实在太小。为了验证这篇设计的价值,我亲自走上讲台,在玫瑰老师的设计中融进了自己的设想,实验了这节课。结果很是出乎我的预料,四年级的学生学六年级的课文,两年的年龄和知识的差距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他们学的是那样积极快乐、得心应手,我不能不惊呼学生的潜力,不能不惊呼自己差点没有放走了玫瑰老师奉献给我们的这块宝贝。执教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因为没有了老师提出的学习步骤,没有了老师规定的学习范围,所以学习过程就没有了围场,学生们在广阔的天地里读自己所爱,说自己说想,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正感受了一个不可预料的课堂的创造性魅力所在。心中着实为自己的尝试感动了一把。
        操作中,感到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思考:
        1、 如何找准信与文的衔接点。
        2、 三封信本身该如何处理。
        3、 玫瑰在一、二两封信的结尾都给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结合课文相关段落及这封信的内容谈谈詹天佑是个怎么样的人”。感觉第一封信中詹天佑的人格的特点不怎么明显,且与第二封相交叉。教学中如何操作。    4、 第三封信只是起到一个对詹天佑“关心朋友”品格的认识,有没有进入课堂的必要。
        以上所谈,只不过为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请大家商榷。
    (biiyy.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只抽三四鞭——也谈小学课文《詹天佑》
        帖子来源:人教网
        作者:贝壳的泪
        一、关于詹天佑——请允许我慢慢靠近你!
        有位我比较敬重的老师说,执教小学课文《詹天佑》的教师需要好好读读《留美幼童》。很惭愧,也很遗憾,前些日子才断断续续读了点《留美幼童》(钱刚、吴劲草先生著)。好像是几年前,不知是否缘由纪念“中国120名幼童,留美返华120周年”,那段时间,曾在《读书》上陆续看到过几篇“留学之父”容闳的故事,可当时除了有一些感慨世事的沧桑莫测,并未留有多少坚固得无法抹去的印痕,足可证明像我这样在“和平鸽礼赞”中长大的人,要去触摸历史前尘中的人事纷杂,世事风云,实在还需要太多的人生积累和深博底蕴的。
        即使现在,在刚读了《留美幼童》的今天,除了愤愤悱悱、感感慨慨、叹叹息息,我真的能凭借着文字,完全走进那段阴暗沉重的历史,去承受百年前遗留的无奈与辛酸?我还是不敢确定。我唯一能确信的是,人生的苦丁茶,泡得越久,醇味愈浓,每一段年龄,都只能品味出他这个年龄段所能品味的东西,读出自己所能感受到的东西。随着阅历的增加,他可以更多限度地了解事实真相,但永远也达不成茶禅所言的周通世事的极致境界。就比如说小学课文《詹天佑》,你能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就能真正了解他?你读了《留美幼童》就能完全了解他?你读了他的三四五篇书信就一定能走近他的心灵了?即使读完了小学课文《詹天佑传》,或许对他,也只能是冰山一角地感知吧?我们成人我们教师尚且如此,况乎学生?共15页,当前第12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据此,我提出两点:
        1、我们不要妄想通过一节课一篇课文就想让孩子通晓詹天佑,也不试图让孩子透彻地感受复杂纷繁的社会。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按孩子们所处的年龄阶段,结合他们的人生阅历,心理特点,让他们试着对詹天佑和当时的环境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感受,并能保持着一种探究的动力和浓厚的兴趣,或许这就足够了。交给他一张入场券,指给他通向音乐会天籁之音的那条路,剩下的,便是让他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不断地阅读,去构建和完善他心中的詹天佑!
        2、如果脱离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在孩子们还没有自主地进行充分感悟充分思考,在孩子们没有具有一定储备积累的情形下,教师就试图把自己几十年积蓄的思考和情感强加于学生,形容得过份一点那简直就是“精神侵略”。 我不喜欢在我看影片看书之前别人对我透露太多的内容,更不喜欢在我还没有自己的思考与感受之前,有人把他的思考和情感填塞给我。我想我的学生们也不喜欢。
        一直以来,我非常欣赏并敬重看云老师(虽然从未跟过帖),但对她执教时那段长长的导语,我还是保持自己看法:这么多错综复杂交错在一起欲说无语的感触,游离中心主题的长篇大论,枯涩深奥的词汇堆积,我不禁想:首先,孩子们能听懂吗?孩子们能充分感受能从内心接受吗?其次,这种没有筛选全盘统塞的思想启示,对孩子学习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文章有无干扰?对孩子阅读和思考有无反作用力?
        张祖庆老师:(不要怪我键下“无情”,虽然朋友对你的人品和教学艺术赞不绝口,也无法让我嘴软,呵呵)最大的感受就是“情感的独权主义”,如果说以前是装好一个知识的模圈让孩子钻,现在则是制造情感上的糖衣炮弹,很多情感感受是教师外加的,很多情感的表达是外显模仿的,不是孩子通过阅读中自发而生的,其实学生通过自己读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给合当时背景,可以将心目中的詹天佑一点一点丰满起来的。孩子们心中的詹天佑可能不一定都是激情奋亢,但一定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亲的,因为那是孩子们心中自己构筑起来的詹天佑。
        二、关于小学阅读教学—做一条在文字深海里游泳的鱼
        所幸的是,小学课文《詹天佑》的影片还真看过,并且曾被着着实实感动了一把。影片以史诗风格展现了4个乐章,可惜很多故事情节有些模糊了,印象最深的大约就是结尾处--詹天佑在生命最尽头,抱病登上长城仰天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浮沉,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也称我坎坷命运中的一大幸事了!\
        我不知道当时其他人的感受,反正,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憾。有没有落泪不记得了,好像这也并不重要,当时我只是很清楚:自己不可能成为詹天佑那么伟大的人,也知道自己根本就无法做到像他这样坚韧如此不屈,但这不影响我留下一份敬仰,受到一份感染。有声影像就是能让人活在一种氛围和情境中,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其捕获。因此,如果仅仅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詹天佑的精神与品质,那么,一堂课什么也不需要做,放几个电影精彩片段也就足够了。很显然,这不是我们语文课所需要的,也不是我们学习《詹在佑》这篇课文所要达成的全部目标。
        我们的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交给学生和文字亲密接触,亲密感知,亲密游玩的空间和时间,让其在和文字一起呼吸成长中,去认识一个个他所陌生的世界,去感触一个个陌生的人物,去收获他所陌生抑或熟悉的感受,去表达他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甚至可以运用文字留下自己的成长印痕。因此,从某种意义而言,“在文字触摸中获得!”是我们阅读课的本质所在。
        不过,落实到具体地教学,我们不得不注意两点:
        1、孩子们年龄不同,他对文字的感受力就不同,和文字的接触方式也有所不同,他对文字的喜好情感也不同,他所处的世界和文字的世界距离也不同,因此,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文章,放在四年级、六年级、初中都能学习,但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肯定是有所不同的。
        2、余先生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怎么着也堆成了一座山。的确,与其每天一至两节语文课带孩子去啃山,不如教给他们挖山的方法。因此,我们现在的阅读课,一般而言都指“精读课”,重在培养其阅读的兴趣,教给阅读的方法,通过我们的阅读课,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棵天蓝色的种子,让他自觉地抵制粗俗文化,让阅读和游戏、看电视一般在孩子心里占下一席之地,这就是现今我们阅读课的主要任务吧!    因此,小学课文《詹天佑》不能等同于思品课,学习詹天佑不是最终目的,不学詹天佑,我们可以学蒋筑英,可以学李四光,但无论学习哪篇课文,都得进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是架建于文字感悟、积累、表达、运用上的。我指的“文字品读中感悟”倒不是指像看云老师这般紧扣文本非得第几段,第几段进行教学,也不是指由“信心”这个字眼外引大谈特谈空泛的思想,而是抓住文中特别能感受到詹天佑品质的词句,或者令人读了以后特别有想法的词句,或者难读难懂的词句,然后由此点点荡漾慢慢渗透进去感受到詹天佑的很多东西,所有的情感与思考都是架建在文本字句的感悟之上,并由此促进孩子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提高,而最重要的也就是积蓄并开发学生今后阅读的原生产力,孩子有了喜爱和文字交往的欲望和本领。关于这一点,张老师的设计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是很可惜,实录中有一些我很想看到的“师生走进文本品”的环节都都给简略了,只剩下一张脸的朗读指导总觉得有点遗憾。 共15页,当前第13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biiyy.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第三鞭
        推进文本资源建设——撑一支长篙,向更青处漫溯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大量信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入,知识交替更新节奏加剧,单一的教材文本已严重存在着局限性。现今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以“本”为“本”的现状,推进文本资源建设,实现“本”随人“走”的教学状态。下面以小学课文《詹天佑》举例说明。
        例一、
        平素也读张爱玲的作品,记得她曾说过:“一班文人何以甘心情愿守在‘文字狱’里面呢?我想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文字的韵味。”恍惚间忆起在《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一文中,汪曾祺也说:“语言像树、枝干、树叶,汁液流转,一枝摇,百枝摇,它是‘活’的”。的确,文本的语言,只有扣住读者的心脉,才能与之情思共融。
        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不同于《三打白骨精》情节生动,人物丰富,语言风趣;不同于《卖火柴的小女孩》字里行间散发着淡淡的忧,浓浓的情;不同于《丰碑》结尾带来的强烈冲击,不具备苏曼诺夫所言的“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到最后。”的震撼力。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文章的语言,就如詹天佑其人,不苟言笑,严谨务实,还夹还一些难理解的专业术语,说实话,仅凭这篇文章,要让孩子从中知道詹天佑的建路事迹和一些品质并不难,难得是走进文字真正获得情感的共鸣,难得是读出平淡朴实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因此,教师作为教材的二度开发者,有必要提供补充相关背景材料,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完善这篇文章本身存在的缺陷,呈现更立体,更丰满的文本资源。
        例二、、作家有充分运用天才与技术的自由,而时代与思想又是继续变进的,时代色彩在他的作品中是不自觉而然的烙印,时代的隔阻社会的变迁造成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感,甚至于造成价值观之间的冲突。这时,一方面需要补充相关背景资源,尽可能在历史全景中看待问题;另一方面,重新修整补充文本,赋于新的时代意义。
        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描述的年代及事件本身和学生的社会生活距离遥远,如果仅凭文章本身,孩子们很难和詹天佑沟通,也无法真正意味到那种危难中的奋进,成功中的悲壮,辉煌中的辛酸。这时只有对作者生平事迹,对中国当时被瓜分的情势,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对帝国主义的恶蛮等等背景有所了解,才能可全面、更深入地建构自己心中的詹天佑。
        例三、有些文本离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如小学课文《詹天佑》一文中,一些建筑上特定项目开发的阐述,这对孩子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这时,需要丰富文本资源,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去理解,去感受。这里所指的文本资源建设,并非只是书面的文字材料,可以录音,画面,录像,课件,网络信息库等等。
        综合以上所述,文本的写作特色语言特点,文本与学生的时代差距,文本和学生认知生活经验差距差距都要求丰富文本资源,那么,如何提高文本资源建设的效度呢?
        先谈两点:
        1、文本资源建设中筛选的针对性
        小学课文《詹天佑》这篇文章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国际形势、国内环境、人物命运等等。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一些史实,也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
        比如:看云老师提供的是留学幼童结婚生子诸如此类的。比如:京张铁路并非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铁路应是詹天佑为慈善一个人建造的。比如:窦老师所言的几封书信。比如:铁路修筑成功后十余载的“沉浮流徙”。
        我们有必要上述提供所有这些背景吗?不现实,也没有必要。我以为:文本总还是有一个价值取向的,感受詹天佑高贵的精神品质,还应是文本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政府无力,列强猖狂,最终都是更能显示詹的民族气节,突出他的智慧与坚韧。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尽可能地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不然,很多毫无意义地多元解读,只能让孩子无所适从。从这一点,我赞同冰雁所说的。
        张祖庆老师和窦老师课堂开头提供的一些材料都很好。但对窦老师的三封信教学处理,我保持自己的思考:窦老师窦老师对文本进行二度创建,以书信为暗线,试图展现一个亲切、平和、离孩子很近的詹天佑,我也试着按窦老师原有设想想像了一下:如果詹天佑在这堂课向我们走来的话,那他的形象出现应该是一点点清晰起来,一点点真实起来,一点点丰满起来的。学生内心的情感一点点复杂多样起来的,最终形成的是自己眼中真实可亲的詹天佑。这一点我认同并很希望能实现。但是,在操作上我存在着疑惑:1、我当时读了三封信,除了有点新鲜,真的没有多少触动,因为这三封信本身缺少知识力度和情感熏染力,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还是情感,都不能让学生在三维上有所获得。离开文本使用这几封信教学,还不如补充一些相关背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后,然后再回课文本身一些重点词句上再次感悟,可能所获更多。2、这三封信之间缺少梯度,层次体现也不明显,是在一个层面进行的,达不到增进人物感受的效果。3、感受詹天佑,主要还是体会其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即使你把定位于平凡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具备着不平凡的精神,无论如何,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因此,这些书信进进出出的插入会不会破坏文本原有的价值倾向,会不会破坏课堂中创设的已经存在的那种“杰出与不凡”的情感基调。我不敢肯定。我想,对三封信的教学处理,可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共15页,当前第14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因此,我的考虑是,文本建设,文本开发,要具有针对性,是建立在原有课文的基点上的,这样才更有效度和力度。
        2、文本资源建设中呈现的适时性
        我们推进文本建设时,其呈现要有适时性。从呈现时机看,可以课前呈现,旨在了解背景,丰富认知,创境入情;可以课中呈现:当学生认知片面时,学习疑惑时,情感滞塞时,思考狭窄时恰时;可以在课后呈现,对原有文本的修整,对文本知识的拓展,对原有问题的解决又促使新问题的探究。
        还是以张祖庆老师这堂课为例谈开,在张老师的课中,设计给詹颁奖这一环节本无可非议,在这堂课里,有人认为最成功的是最后的颁奖词高潮,可我认为最值得商榷的也是这个地方。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们不难感觉到,学生并未真正走进詹天佑的世界。这不能怪孩子,一方面他缺少这方面历史的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整堂课,从一开始就是学生就存着为了感动而努力感动,而非因走近而感动。
        我就顺着张老师的设计往下想,如果,此时我们有选择地进行文本拓展,呈现詹天佑后来的处境:因为袁世凯篡位称帝急转直下,资金短缺导致筑路中断,好友有的牺牲、有的背叛,女儿身亡加上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詹天佑身陷重压而报国无门时的背景材料;还可以呈现詹天佑虽重病缠身,但不畏强权,驳斥各列强争夺中国铁路主权的谬论的背景材料…………
        我想,它一定会引起孩子别样的触动的,然后教师轻轻地说,詹天佑真的那么在乎别人给他颁奖吗?他因为忙于祖国铁路建设,都心甘情愿地放弃美国授于的荣誉奖励。他真的那么在乎别人给他颁奖吗?他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
        最后教师可以定格于他去世前抱病登上长城仰叹的镜头,然后请孩子们回过头对着这个画面,对着画面中只愿化作一根铁轨的詹天佑,再来读读自己的颁奖词。这是一种多么悲壮的成功,多么辛酸的辉煌啊,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灵魂?我想,孩子们此时是怎么也读不出刚才的轻松与调侃的。我想,即使那时候课堂呈现状态是无语的空白,也比豪气冲天,华美无边的用词要有震撼力。然后可以让孩子们再次带着这种情感回到课文去朗读,去品味,去揣磨,去抒怀……我想,此时学生的心情肯定是不同的,他们的朗读肯定也是带着自己的情感的,这时候的交流也许更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吧,对文本的理解,对文字的领悟也会更深刻一些吧!
    (biiyy.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共15页,当前第15页123456789101112131415
  •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实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