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回复: 0

分崩离析的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09: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崩离析:释义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师哈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分崩离析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分崩离析的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春秋时,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今山东费县),他虽然名位是卿大夫,但权势极大,甚至超出当时国君鲁哀公。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伐附近的一个叫颛臾的小国,把它并吞过来。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谋臣,他俩觉得很难谏劝季康子,于是向孔子求教。孔子却怀疑这是冉有的主意。冉有说:“这是季康的主意,我和子路都想制止他。”
  孔子说:“你俩既然辅佐季康,就应该尽力劝阻他。”
  冉有又说:“不过,如今颛臾的国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不攻取,以后可能会成为祸患。”
  孔子说:“这话不对!治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一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致远方的百姓,让他们能安居乐业。而你们俩辅佐季康,使得远方的百姓离心而不来归附,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在自己的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况下,还想去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恐怕季康的麻烦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萧墙”是国君宫门前的照壁。孔子的意思是季康的麻烦在内部而不在外面。在这个故事中又引伸出另一个成语“祸起萧墙”,形容内部发生祸乱。
  分崩离析的典故造句:
  1) 社会主义阵营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分崩离析了。
  2) 东欧的几个国家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地步。
  3) 在和平演变攻势下,苏联终于分崩离析了。
  4) 年冬,国民党南京政府已经是分崩离析,不可收拾。
  5) 如果德国央行拒绝接受,单一货币很可能分崩离析。
  6) 良好的制度可使公司经营健全,不会因为董事会改组就分崩离析。
  7) 或者是更加均衡的全球经济,或者是分崩离析。
  8) 卑劣的人则灵魂分崩离析,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憎恶自己,逃避自己,时常处于悔恨之中。
  9) 据说,家族企业往往会在第三代人手中走向分崩离析,因为许多软弱的继承人那时会开始争吵。
  10) 面对金融系统分崩离析的风险,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代表们已接近达成一致,将呼吁共同采取全球性解决方案,应对危机。
  11) 人民用民主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
  12) 不同派系的权力之争,使这个集团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13) 混乱的分崩离析将会带来一场灾难。
  14) 在内战中,他们饱尝国家分崩离析、骨肉相隔异地的痛苦。
  15) 失去了有魅力的领导者,这个政党自会分崩离析,从而给世俗的反对派让贤.
  16) 桥梁是首先完蛋的,其基脚会扭曲或者分崩离析,然后倒塌,隧道也变得无法通行。
  17) 不经历分崩离析的痛苦,谁会在意惊涛骇浪的清宁?
  • 分崩离析的典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