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回复: 0

老骥伏枥的典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09: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骥伏枥的意思是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有什么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师哈哈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老骥伏枥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老骥伏枥的解析  【拼音】lǎo jì fú lì
  【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
  【释义】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用于老年人
  【相近词】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相反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老骥伏枥的典故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乱。其中以曹操最有远见,他想统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会。
  曹操自从“挟天子令诸侯”,许昌屯田以后,先后消灭了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20xx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从此,军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绍的两个儿子投奔了乌桓,企图借助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乌桓的经济、文化较落后,当时尚处奴隶制时代。他们乘中原地区经常混战,常常侵袭汉朝的领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财产没有保障。对此,曹操决心征讨乌桓。
  公元220xx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亲自统帅大军北上远征乌桓。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古人认为,人到50岁,就进入衰老阶段。这点曹操心里也十分明白,但为了彻底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真正统一北方,他胸怀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驰骋疆场。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行军作战,曹操在白狼山一带与乌桓的20余万兵马进行了激烈的争战,彻底击败了乌桓,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十几万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领大军,凯旋而归。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带着胜利的喜悦,想着自己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中原的大业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赋诗一首: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中原的豪情壮志。
老骥伏枥的造句  1. 老骥伏枥的老王,平日的生活起居都自行打理,不愿劳驾别人。
  2. 他晚年仍对科研工作努力钻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 与少壮派的枝野相比,与谢野馨算得上是老骥伏枥。
  4. 如今他虽已退休了,却还在家里著书立说,真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啊!
  5. 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6. 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中努力钻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7. 在科学上,必须一往无前我不怕困难,不怕失败,自以为有老骥伏枥的壮志。
  8. 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他跟我说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9. 蔡啖还没有从羽扇纶巾的幻想中回复过来,她依然一脸微笑,缓缓扇着空气羽扇,只不过嘴里道:老骥伏枥志千里,卧槽泥马勒戈壁。
  10. 曹操酷爱文学,是个杰出的诗人,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千古名句。
  11. 却未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也!
  12. 黄花晚节放清香,老骥伏枥仍从容。
  1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此苏家岌岌可危之际……
  14. 老头,老而益壮,老骥伏枥,老而不死。
  15. 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成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7. 1997年,72岁高龄的陈文祯本来早就应该退休,老骥伏枥的她却接下了医院交派的新任务:带领医院团队研究试管婴儿,陈文祯把这个任务称为“二次创业”。
  18. 哈哈哈,我可没这个意思啊,你怎么也得扶上马送一程的,把他们都带出手了,你才能彻底歇下来,可别光想着撂挑子,老骥伏枥,壮志不已啊。
  19. 老骥伏枥书青史,白发丹心照神州。
  20. 重庆网友“丹青不渝”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意在与林为伴;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志在造福百姓。
  • 老骥伏枥的典故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