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回复: 0

让课堂因主动而充满活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7: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我们要改变教学观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其从数学到做数学,进而体验,应用生活中的数学,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那么如何贯彻课改精神,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呢?我认为应该从我们做起,从孩子做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生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交往关系
  交往作为有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认知与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建构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正是由于与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需要才产生了交往的需求并依附于交往的,而交往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学生与活动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也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和中得到了发展。
  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这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往学习活动。这种方式的活动不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让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共享信息,使学生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自主地探索与研讨,使学生切实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之中。然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当好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主要是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争议及收集汇报的时刻,巧妙地运用交入方式。
二、在数学课堂中变“说数学”为“做数学”,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实践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所亲自过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耳听口说”的学习方式,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角的认识”教学,课前教师让学生自己准备上些纸张和一块三角板,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折,量等活动,然后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关系。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 让课堂因主动而充满活力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