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回复: 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7: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前,在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能力差的问题。这是许多教师都感到棘手的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
目前进行的教学改革,就是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政治及其他各门功课,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入世”后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学习能力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而,每位政治课教师都应下大功夫、花大气力,抓好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人们过于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意识形态性,似乎它只是一门空洞说教,讲讲大道理的课程,却忽视了它的另一个本质属性即科学性。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思想及理论的传授,而忽视方法的指导,使政治课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只是作为“花瓶”而存在。这种现象的出现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极不协调的。因此,我们应当在强调思想政治课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是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加强对学生进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学习能力,并能适当地加以综合,才算真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它比单纯地识记几条定理、公式要有效得多。因此,我认为:授之以“鱼”(概念、原理),不如授之以“渔”(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哪些学习能力?应怎样进行培养呢?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理论结合实际能力的培养
理论结合实际,顾名思义即将书中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些人会说这种方法我早就实践了,早已过时了,学生大多数都已具备这种能力了,还谈什么培养。可事实上呢?真正具备这种能力的只是教师,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结合实际”,失去了教师的指挥,这种“结合实际”或是流于形式,或是不知所云。而一种能力如不能被学习者灵活运用,就不能算是真正掌握。因此,我认为这种能力的培养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政治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科学课,其理论虽较为抽象,但由于其来源于生活,所以也很容易还原于生活。我们在书中所学的理论在报纸、杂志上经常能反馈出来:或是通过出现的现象验证所学理论,或是通过所学理论预测事件发展的动态……
针对政治课的这一特点,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我设置了“请您演讲”栏目。同学们轮流进行,可以谈从报上看到的内容,也可以谈在杂志中看到的对某一问题的评述……但不论演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最后都应结合所学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谈谈为什么会选择这一问题来讲演。经过不到半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表现已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之外。他们所选择的内容不仅时效性很强,也很有深度。如:迟云珠同学在美伊战争打得轰轰烈烈之时,选择了这一内容来演讲,但她并未仅局限于报纸上的报道,而是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演讲时不仅谈到了美伊战争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还谈到了这场战争对股票、金融市场等的影响。虽然仅有五分钟时间,但她通过许多详尽的数据及一针见血的阐述,使我们所有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她结束演讲时,在座的同学们均不约而同地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从这些掌声中,我听出了学生们对她的这一能力的认可及钦佩,也听出了学生们贴近社会、了解社会的渴望。
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只有通过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它的魅力充分散发出来。所以我认为政治教师应准确把握“理论结合实际的内涵”,不应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在课堂上能举几个例子或能阐释一些理论,而应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理论走近生活上多做文章。
2、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完全独立,政治更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只有在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概括,提出新的见解,才能更有效地说明书中所讲的理论。可学生们最初所学的各科知识之间是分散的、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如何指导他们能将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既是目前高考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跨学科综合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思维统摄能力,或称分析综合能力,就是把相关学科的分散的、星星点点的“知识单元”,以及观察和掌握到的事实材料综合在一起,在思维中进行加工整理,作科学的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二是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准确把握各科知识间的联系,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必然。
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我在教学中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到高一政治教材《世界贸易和金融组织》一课时,涉及到了WTO的有关内容,虽然报纸、杂志对中国争取“入世”的过程及“入世”对我国的重要性做出过宣传,但却并未详细分析历史原因。而学生们对此又很感兴趣,因此,我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一下中国“入世”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开始时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于是我又进一步提示他们:从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三次产业革命的时间上加以分析。在学生们认真思考甚至翻书查阅的基础上,他们终于找到了答案:第一次产业革命期间,中国正经历鸦片战争的蹂躏;第二次产业革命期间,中国又历经了八国联军的战火;第三次产业革命前期则因为指导思想的错误,使我国经受了“文化大革命”的重创。三次产业革命使我国与西方国家距离拉大了近百年,如今正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后期,如果这趟“末班车”再赶不上,我国与世界的距离会越来越远。这项认知使学生们强烈体验到历史使命感。可见,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不仅有利于帮助他们自已学习知识,更使他们乐于接受自己所得出的结论,这比教师的单纯说教要有效的多。共2页,当前第1页12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3、“幅射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一部分学生不会学习,往往是“出力不出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之所以提高不上来,是与其封闭式的思维习惯紧密相联的。他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固定在一点上,不能触类旁通,从而限制他们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及客观性。
    相反,幅射式思维的培养正克服了这一不足。“幅射式”思维又称“发散性思维”,它象一把张开的伞,由对伞心的思考,引发出向伞骨的思考,产生对问题的多种方法的见解。幅射式思维可避免思路闭塞、使人的思维趋向灵活、多样,富于创造性。政治课教学运用幅射式思维可突破一维单向的限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方法、途径来解决一些教学中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能使知识系统化、全面化。
    如在讲到高一政治教材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课时,涉及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书中只讲了两种主要方法。书中的理论是对现实的浓缩,在实践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远不止这两种。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他们的思路。我在课上引用了一段材料,材料中讲述了一个企业由于管理不当、技术落后及不注重宣传等原因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很差的事例。读了这段材料后,我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用经济学中著名的“鱼刺图分析法”来查找该企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尽可能广泛地思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几名同学的归纳总结,我们得出结论:1.该企业技术落后,应大力发展科技;2.该企业管理不善,应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管理体制;3.该企业员工素质较差,应重视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4.该企业领导者水平较差,应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5.该企业不注重企业形象,应大力加以宣传,创立名牌,树立企业形象……这样不仅具体地理解和掌握了书中所讲内容,还将学生们的思维带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
    4、求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而创造性思维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项重要要求,更是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对学生求异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求异性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求异和创新,思维的积极求异,才能产生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观点。有时我提出不同观点在学生间展开争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意识。如在讲“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有人认为人性本善,有人认为人性本恶,你对此如何认识?”有的学生引用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观点,支持“性本善”论;有的学生则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人性本恶”;还有的学生提出了“人性无善无恶论”;甚至于还有些学生提出了“人性有善有恶论”等新观点。对于这些争议,我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但不下结论,容许“存疑”,并激励学生以此作为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容易出现歧义的现象、概念、观点,如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商品和劳动产品、社会主义工资和资本主义工资等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性思维能力。
    此外,政治课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分析与综合能力、想象力、抽象与形象思维等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希腊哲学普鲁斯曾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但如何将这个“火把”点燃呢?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方法和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给人一条“鱼”,仅够他吃一顿,而要使他真正衣食无忧,您会怎么做呢?!
    共2页,当前第2页12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