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回复: 0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7: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课改反思(一)——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可以欣赏;不识谱的人也可以欣赏;本国的人可以欣赏;外国的人也可以欣赏。它可以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二、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角度将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而新《课标》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音乐本质来看,他具有愉悦性特点。人们通过听觉产生一种“审美情趣判断”。他是审美经验积淀的心理反映,是一种美感的享受。因此人们需要音乐,他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变“要他学”为“他要学”,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因此音乐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参与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愉悦,使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1、体验:
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保护和鼓励学生在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模仿: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探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并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
    4、合作: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及参与性。
    5、综合:
    我们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艺术领域之间的综合如文学、美术、影视、戏曲、曲艺等姐妹艺术的新观念,新成果,将音乐与姐妹艺术中相关的内容,手段进行有机的融合。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新课改反思(二)——构建对学生的正确评价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评价问题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主要包括:一、发展性学生评价;二、表现性评价;三、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新课程改革倡导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以往的评价都是单纯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或好或坏。现在学习了课程改革后,教师就要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对学生评价得有价值、有含量、有意义,充分体现出音乐的人文价值。
    1、音乐中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音乐学习上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对音乐的潜能,建立音乐学习的自信心,促进音乐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音乐感受、表现、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
    如:我在教授《电影音乐欣赏》这一课时,一年八班的一位男同学平时上课的时候不爱发言,头总是低着,但他们班同学说他爱看电视。当我给同学们布置预习的内容时,他很兴奋。第二天他竟给我从家里拿来了20多盘《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碟,在给我的同时他又询问了一些关于电影音乐的知识。第二天,他又给我拿来一份关于电影音乐的文字资料,我看足有6篇稿纸,他说是他从网上查到的,送给我用。当时我感到很激动,因为他平时上课时根本什么也不说,听说老师要用他们班讲课,竟然这么积极主动,我及时的在班级里表扬了他。我看到他的脸上洋溢出自豪的笑容。同学们也给他以热烈的掌声,并在下课的时候围住他,向他询问一些上网的知识。以后上课的时候,我细心的观察他,他在课堂上不在低着头,而是跟着我的思维,举手回答问题。我很兴奋,及时让他回答问题,每当他回答对的时候同学们都抱以热烈的掌声,他也非常的激动。这时我更觉得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呀!我还意识到对学生的音乐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要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学生进步的发展,使评价的作用发挥得具体,实效。
    另外,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注意不要只从他的学习方面进行评价。如:提问、讨论、抽唱(奏)、表演、考试等等。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定性评价,也就是说对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等方面,教师都要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简要加以描述和确定,这样才能全面有效的对学生实行科学、真实、准确的评价。
    2、在音乐评价中还要注意自评、互评及他评的相结合。
    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生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研究,进而实行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比较。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承认学生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多从好的方面,优点去进行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音乐学习方式,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可以相互发现优点,得到承认。教师在适时地给予肯定,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与以往单纯有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相比,在评价的价值和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如:可以组织“班级音乐会”在“音乐会”的组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自己编排、主持、评定、总结,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音乐是群体性的活动之一,他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的争辩和乐趣,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争辩的乐趣。学生在与同伴自主、和谐的学习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增长了智慧,以学生互动为中心,具有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功能。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予表扬,学生们生活在学习气氛浓厚,又团结友爱、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
    3、学生和教师之间也要有评价。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平时与教师接触也比较多。对教学、教师的情况比较了解,应该说他们最有发言权。所以教师要踊跃地参与到学生的评价中,要摆脱以往学生不敢给教师提毛病和意见的误区。
    4、应注意的问题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教学的灵魂,有了“问题”学习才有动力和创新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鼓励学生;如何使评价的活动讲求实效,尽量简化过程方法,防止流于形式,一味的建立在好、挺好、不错、非常好等,要使评价真正的做到有价值、有含量、有意义。——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和探索。
    新课改反思(三)——对音乐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新《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它淡化了音乐知识结构体系,强调音乐实践、创造。他还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定位,为音乐教育真正实现以审美为核心奠定了基础。新《课标》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内容,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挥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新《课标》通过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姐妹艺术和音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相联系,密切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和时代的关系,淡化了学科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综合,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而且是音乐本质特征的体现,是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1、音乐与社会生活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
    音乐不仅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充分揭示音乐的社会功能,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便成为学生音乐文化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利益音乐、实用音乐、背景音乐,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理解音乐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便成为这一学习领域的主旨。在设计具体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2、音乐与姐妹艺术之间所涵盖的内容使什么?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各类艺术都可以有机结合,构成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学课型。
    例如下面的案例即是一个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范例。通过“踢踏”这样一个舞蹈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以及合作精神。这里,舞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媒介,在音乐本身的体验和音乐能力的形式内容框架中,派生出多种音乐教学个案设计,使音乐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所涵盖的内容是什么?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音乐教学的一种良好形式。对于软化学科边缘,增强对交*学科的理解,拓宽人文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设计音乐与语文、音乐与历史、音乐与地理、音乐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例,同样也可以把音乐与数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整合起来,赋予音乐课新的内涵。
    新课改反思(四)——师生学习、体现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包括: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他们互相联系又互相渗透。
    一、     注重师生共鸣体验的过程
       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引起共鸣,只有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的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急欲表达,因而在唱歌或欣赏时他们才非常投入,进而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例如《运动的旋律》一课他属于“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主要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和“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喜欢运动,教师加以引导就会与学生产生共鸣。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各种场景场面选配或创作音乐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三、     在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也称“发现探索法”、“问题解决法”。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相信和依*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质疑、自己发现问题,极大地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我们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
    四、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音乐是群体性的活动之一。他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的争辩和乐趣,学生间平等的气氛,对音乐感觉的不同见解带来了友好争辩的乐趣。学生在与同伴自主、和谐的学习交流中增进了友谊、增长了智慧,以学生互动为中心,具有师生互动所无法取代的价值功能。同学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给予表扬,学生们生活在学习气氛浓厚,又团结友爱、和谐协调的气氛中,锻炼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五、     在教学中体现文化的价值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学习华夏民族音乐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具体表现在音乐的综合性上,他不是语言,又胜似语言;他没有画面又面面俱到。在欣赏者的听觉过程中,他和美术、舞蹈、戏剧、诗歌都有着艺术感觉上密切的关系,这就是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领域,。同时,音乐又和政治、科学、外语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又是“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这就是“艺术通感”。综合的意义,就在于一种生态的、互补的、碰撞的关系。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新课改音乐教学反思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