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回复: 0

音乐课,能不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高了n倍后,教室里的争吵声渐渐停止下来。不甘心的杨意又冒了一句:“本来就好难听。”眼看又有同学想接上他的话,我急忙给他们堵了回去。我想分析歌曲是如何表现孩子们“荡秋千”是欢乐的心情,旋律又是如何恰到好处的表现“荡秋千”那一上一下的样子的,可转念一想,他们会听这样的大道理吗?不如 ——“同学们,既然有人认为歌曲不好听,那我们就来开一场音乐辩论会,各自说说自己认为好听或是不好听的理由,看哪方能说服对方就算哪方赢。”一下子,班上热闹了起来……
[反思分析]
  我想很多老师都会和我一样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还记得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是他们读一年级的时候,那次也是杨意带的头,当时的我又气又恼,只好采取“强压”政策,不准他们乱说。学生们虽然不再说“好难听”,但整堂课的气氛却变得异常沉闷,一节课下来,连最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达到,真是糟糕透了。课后,我还气了很久。现在,再次遇 到相同的情况,我不得不思索,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一味的做到老师说学生应,那学生们还能有各自的思维吗?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观,十个手指头都各有长短,更何况是人。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为题更重要……”当学生在对歌曲提出不满时,其实是在向老师提出问题,提出异议,教师的首要问题则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忽略、抹杀问题。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忽略、抹杀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
正如一句话所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又能不能做到“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呢?我一直为此而困惑着。
    音乐的本体是音乐艺术,音乐文化教育,其根本性质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首先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个性发展则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有权利去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也有权利去选择他们到底是爱“萝卜”还是爱“青菜”。我们的课堂不是印刷厂,也不是制造“标准件”的车间,如果对于这些不要“萝卜”要“青菜”的学生严加苛责而不是去“扶”去“持”,那么“异想天开”的学生将永不会出现。作为教师,我们要让个性与共性并存于课堂,最大限度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挖掘学生潜能,保护和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
  
  • 音乐课,能不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