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8|回复: 0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反思:由呼啦圈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7: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背景
  在户外活动中,我常给孩子们提供呼啦圈作为户外活动的小器械之一。其实对孩子们来说,他们经常和这些呼啦圈打交道。我常把呼啦圈按照不同的排列组合放在地上让孩子们用单腿或双腿跳,而孩子们也经常会自己拿起呼啦圈当成方向盘,把自己想像成司机边跑边开。长时间地玩耍之后,孩子们对这些呼啦圈早就失去了兴趣,地上的呼啦圈很少有人问津。作为教师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呀,一物多玩不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吗!于是有了以下一幕:
  二、实录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激发其再游戏的兴趣,我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一开始就组织了一场讨论:
  老师:谁会玩呼啦圈?(孩子们一呼百应,都说会玩)
  老师:那怎么玩呢?请会玩的孩子上来玩给大家看看。
  幼儿1:学着老师的样把圈放在地上,单腿双腿轮流着跳。
  老师:还能怎么玩呢?
  幼儿2:把呼啦圈当方向盘开
  老师: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玩,要和别人玩得不一样的?
  幼儿3:放在腰上当呼啦圈转。
  老师:再想想还有吗?要和别人不一样的哦!
  孩子们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举手的人明显少了很多。
  幼儿4:放在手上转。
  老师:真好!还有吗?(老师赞许地点点头)
  幼儿5:还能放在地上滚。
  老师:这个办法别人可没想出来,真不错!(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孩子得意不已)
  老师:原来有这么多办法玩呼啦圈,那等会我们就试试这些好办法玩玩呼啦圈吧。
  为了将孩子们的创意记录下来,我还用照相机记录下孩子们的玩法。有的孩子忸怩起来,有的跑了开去,有的还特意摆出姿势让老师拍照。
  三、分析
  以一物多玩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确实是一种途径,但在反思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行为似乎更多是为了教师的愿望,获得教师的夸奖,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游戏需要。孩子的创造力培养是否仅仅通过一种形式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发散就行了呢?
  其实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是离不开创造性态度的培养。马斯洛认为:在创造能力的激发阶段,创造者忘记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只生活在此时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专注于现在的时刻和眼前的情形,倾心于现在的问题。他指出,这种“专注于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创造必不可少的前提。当孩子通过教师的行为和言语揣测教师期待他们“与众不同”时,那种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然的,同时也是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被打破了。而如果幼儿能够不受干扰,专注于游戏本身,他们就能以最大程度的自发性,表现出创造能力。
  反思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中培养孩子创造力这一条,我们忽视、干扰甚至破坏了多少(尽管是无意识的)幼儿“专注于此刻”的创造性态度。其实我们应该确信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他们自己痴迷的游戏服务时。而我们教师该做的就是把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有意识的环境创设以及和幼儿有意义的互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幼儿的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如及时增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整理、去除环境中多余的、可能妨碍游戏开展的东西等),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
  • 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反思:由呼啦圈引发的思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