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回复: 0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范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5: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因式分解》第一节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又在恒等变形、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就本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因式分解的概念,二是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它是继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来讨论因式分解概念,继而,通过探究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来寻求因式分解的原理。这一思想实质贯穿后继学习的各种因式分解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因式分解这一节课的内容,对于掌握各种因式分解的方法,乃至整个代数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分工协作及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的本质属性是学习整章因式分解的关键,而学生由乘法到因式分解的变形是一个逆向思维。在前一章整式乘法的较长时间的学习,造成思维定势,学生容易产生“倒摄抑制”作用,阻碍学生新概念的形成。因此我将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
  教学的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
  教学的难点: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并能意识到可以运用整式乘法的一系列法则来解决因式分解的各种问题。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以及整式的除法的学习。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和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教发与学法是互相和统一的,正如新《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就本节课而言,在教法上不妨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概念产生的过程;利用类比教法、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利用尝试教学,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不管用什么教法,一节课应该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情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最重要的。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过程分以下六个环节:
  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具体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我先出示几个整式乘法的练习,让学生做。教师巡视。
  学生完成习,一是复习整式的乘法,激活学生原有整式乘法的认知结构,满足“温故而知新”的后,教师引导:把上述等式逆过来看一看还成立吗?
  安排这样的练教学原理。二是为本节课目标的达成作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课题--因式分解。
  第二环节: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全班两个组,比赛看哪一组算的快,当a=101,b=99时,第一组求a2-b2的值,第二组求(a+b)(a-b)。教师巡视,代表性地抽取两名学生板演,给出两种解法。
  安排这一过程是想利用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把a2-b2化为整式积的形式,会给计算带来简便,顺应了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将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发教学高潮,是学生知识及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效动力。故在教因式分解概念时,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 你能尝试把a2-b2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吗?并与小学所学的因数分解作比较。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归纳因式分解的定义。
  一个多项式→几个整式+积→因式分解
  我特设三个例题,这几个题目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例1、例2罗列一些似是而非、容易产生错误的对象让学生辨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关系。促使他们认识概念的本质、确定概念的外延,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例3体会用分解因式解决相关问题的简捷性。
  第三环节:强化训练,掌握新知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适当的巩固性,应用性练习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所必不可少的。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及时安排学生完成两个练习。通过这两个练习让学生学会辨析因式分解这种变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为下一节提取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打基础;同时又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第四环节:整理知识,形成结构。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小结。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为一种能力,并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提炼能力。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在作业上我布置了看书、作业本、思考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五、说板书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
  •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说课稿范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