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回复: 0

超级学长:顶尖学霸是如何养成的?北大学姐归纳出了这些共同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2-22 15: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超级学霸是如何养成的,是每个家长和孩子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学霸之所以是学霸,不是单靠努力。其实每个优秀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以及高效学习方法的加持。
春藤将更新“超级学长” 系列访谈,我们邀请了一些超级学霸来讲一讲自己在学习上的经验,以及父母对自己学业的影响。
今天是春藤“超级学长”访谈的第一期。

我们邀请到的是本科、研究生分别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林恩同学。


林恩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很多,但学霸的重要共同点并不是方法。林恩同学还谈到了父母是如何推动自己成长的,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一、顶尖学霸的养成

家庭影响和个人努力,缺一不可
我的名字是林恩,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希望以后可以利用技术赋能学生、赋能学校。
我有丰富的公益支教、社会创新经验,目前是THILLIANT公司联合创始人,关注本土的教育创新,及学生胜任力的发展。
经常有人问我,你本科、研究生都就读于国内的一流大学,你觉得是在哪些因素促成了今天的成绩?
我个人经历而言,首先跟父母有关系,虽然他们没有做规划性的事情,但他们一直要求自己勇于尝试,事情也要做到优秀。
拿我爸来说,他也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人,在我眼中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他:负责、好奇、渊博,这些对我的影响都蛮大的。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一直都比较高,学习、体育等各方面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当我困惑的时候,在学校、在家庭里面都可以得到支持,父母和老师都能给我相应的指导。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持。
然后在学习方法上,我自己比较受益的一种方法类似于费曼学习法。
就是在面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的时候,我喜欢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然后用自己的话去跟别人做介绍,在这种复述-介绍的过程中,我对这个知识点的吸收也更深刻了。
我还一直在用思维导图,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归纳知识的方法。
最后就是康奈尔笔记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好的地方是学生不只复述老师的观点,还会去谈论学到这个知识点后的感想。
从教育技术角度的来看,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过程,就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知识和思路。
二、孩子学习好和不好
与其关注方法,不如重视态度
我父母并不过度关注我的作业和考试,如果我考好了,他们会表扬,但如果我考得差,他们也会鼓励。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进入了大学之后,涉及到职业规划、专业选择,父母基本上都是尊重我的意见,就是保持一个开放的态度。
我觉得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差,不一定是学习能力有问题,这跟很多客观因素都有关,比如孩子对这个老师有意见,那他这门课可能就学不好了。
但家长没有办法解决去这些问题,或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在施加管教的时候,孩子就会更加反感。


我身边一些朋友提到家庭教育,他们的父母常常质问小孩:你丢不丢脸?
其实这种管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对自己的耻感,久而久之可能就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自我归因,孩子觉得任何问题都是我自己的原因。另外一种就是孩子会更加不敢尝试,因为害怕丢脸。
现在我跟着导师做游戏化教学,在生活和学习中,我认为要有一种游戏的心态。
游戏化教学不是说任由孩子去玩游戏,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就是抛开对结果的重视,关注孩子的过程。
一方面鼓励孩子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也不丢脸,培养孩子尝试的勇气;
另一方面就是在尝试的过程中试着找寻这件事情的规律,针对以前的尝试做出总结,然后在下一次尝试中要做得更好。
还想补充一点,当我们谈论学习成绩好的时候,应该是把作业做完了,上课认真听了,笔记都做好了,自然考试就考好了。
其实学习最关键的是要投入,对学习有责任感,具体用什么方法不是最重要的。
父母管教的东西应该不止于学习和做人的具体方法,其实孩子的自我认识,对知识的态度,是否会总结等概念上的问题也需要重视。
在这一年里,我也逐渐开始看到教育的复杂性和可能性。学习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很多种情况跟孩子的生活体验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觉得家庭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们,这就需要家长们更好地去了解教育本质的问题。
我推荐家长看杜威等教育名家的著作,了解一下不同教育家对教育的看法。
看完之后我相信家长们对教育本身的理解会更深刻一些——不要把学习压缩成学得好或不好,而是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方式去规训孩子们主动学习。
三、每一个优秀的人
不一定聪明,但都有着可怕的自律
我接触到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自律。
这种自律不是按时完成作业,不是听老师的话,不是传统认知上对好学生的定义。
其实他们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楚,然后基于这些认识做一些规划性的工作,并且按照规划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所以我觉得真正的自律不仅体现在对自己有规划上,还需要付出具体的行动,还需要根据规划完成对应的任务。
比如刚才我提到了游戏化教学,肯定有家长担忧,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孩子沉迷游戏,源于游戏的一些机制,比如场面刺激,及时反馈等等。
首先家长要认可游戏,游戏跟其他事情一样,是一种兴趣,也是可以锻炼能力的。
但游戏的功能性是隐性的,家长可能根本没看到游戏的好处就直接否定了。
比如孩子的手眼互动、空间逻辑思维等等,这些在游戏里面都可以动用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游戏的精神,敢于去尝试,敢于通过不停地尝试去理解游戏规则,这些都是需要脑力活动的事情。
游戏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他人共事、合作的能力等等。
所以游戏是有一定价值的,我觉得家长不应该那么快就把游戏看作洪水猛兽。


然后游戏怎么会让孩子沉迷?这就涉及到了自律、自控的问题。
自律是一个习惯,但凡是习惯肯定需要经历一个培养的阶段,所以这是一个怎样养成好习惯的问题。
好习惯的养成,我觉得是一种基于平等沟通的共同进化。
我弟有一段时间沉迷游戏,我当时就问他,游戏有什么好玩的?我不是站在一个由上而下的姿态,而是一种比较平等的姿态让他跟我聊聊游戏好玩在哪里。
没想到他也认识到自己玩游戏已经上瘾了,他也觉得很疑惑,本来不想玩了,但还是不得不再去玩。
当意识到他有这样的疑惑之后,我就开始问他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想要解决的话就先制定计划,比如每天有多少时间是可以玩的,不能玩的时间是什么,可以玩游戏的条件是什么。
后来我跟他都达成了共识,然后就去执行计划,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律的习惯。
四、学习主动性的来源
在于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参加了羽毛球兴趣班。
一开始我只是带着一种普通的好奇心理参加训练,但后来我发现,想要练好羽毛球光有好奇是不够的,还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和训练,这其实是非常枯燥的。
但这个过程对我影响比较大,因为在非常枯燥的训练中,我慢慢找到了跟以前成长相比不一样的乐趣——不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回归到运动本身,那种纯粹的快乐。
我的自我驱动力的源头,就在那个时候养成的,就是遵循自我的感觉,是从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开始的。
说到兴趣班, 这也是现在很多家长特别头疼的一件事:兴趣班那么多,如果孩子能够坚持,或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比如去考级,真的非常耗时间。
在众多的选择当中,如何权衡?就是怎样考量这个兴趣班值不值得坚持?
第一是要尝试,因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不去尝试孩子永远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切身感受到乐趣,让他自己觉得这件事是好玩的。


这个观点也可以延伸到以后的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上。
我觉得中国目前教育制度做得不太好,因为学生在过往的10多年里,一直都是在跟着一个体系学习,突然之间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职业,这是很难的。
我觉得要客观看待被动的、不可控的因素,因为这是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
我们能够决定的可控因素就是对自我的认识,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首先要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我建议做选择之前可以多跟前辈们聊一下,了解这个专业学的是什么?看看职业做的是什么,具体工作是什么?
然后就是拥有探索和尝试精神的人,肯定可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五、春藤快问快答
最喜欢的书:《树上的男爵》
最欣赏的人物:NBA球星罗斯
最大的愿望:希望在教育公平这个议题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情:到林芝徒步
最想坚持的一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感恩
最想戒除的习惯:拖延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