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回复: 0

古代金言:为人处世的智慧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2-2 16: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能否立于世间,能否把人际关系处理好,这确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有一定的智慧。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对此早已重视,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行为准则和要求,如 “远见于未萌”、“能胜人者必自胜”以及“熟思”、“缓处”等。继承这些文化智慧,对于我们无疑有助益之功,例举几则古训,一起学习古人的处世之道。
【古训】知止,所以不殆。《老子》
【今译】一个人如果明白做事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困。
【古训】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今译】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总会有人来和他做朋友,并得到帮助。
【古训】智者明于事,故不惑。《论语注疏》
【今译】有智慧的人因明于事理,故处世不迷惑。
【古训】达心则其言略。《谷梁传?僖公二年》
【今译】明达事理的人,总是言语简略而扼要。
【古训】人为外物所动者,只是浅。《二程粹言》)
【今译】容易受身外的名誉地位影响的人,是浅薄。
【古训】凡事皆当谨始虑终。《薛文清公读书录?慎动》
【今译】做事贵在能预先考虑到后果。
【古训】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呻吟语?识见》
【今译】处事不能坚持己见,而要详尽地知道事物的道理。
【古训】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敬。《资治通监?周纪》
【今译】有道德的人,受人敬畏;有才智的人,被人欢迎。
【古训】欲胜人者先自胜,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格言联璧?接物》
【今译】要想批评别人,先要自我批评;要想谈论别人,先要掂量自己;要想了解别人,先要有自知之明。
【古训】贤人多安排,俗士多虚歆。《孟东野诗集?连州吟三章》
【今译】贤明的人,总是勤于处理自己的事业。而庸人,却只知徒然羡慕别人。
【古训】智者不以一能求众善;不以一过掩众美。《袁子正论?论兵》
【今译】聪明的人不会因为有一个才能,就要求所有方面都好;也不会因别人有一过错,就全部否定人家。
【古训】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鬼谷子?量权篇》
【今译】跟有智慧的人说话,要有渊博的学识;和知识渊博的人说话,要依靠善辨;和善辩的人说话,要语言简要。
【古训】智者任重而行恭,智者功大而辞顺,故民不恶其尊,而世不妒其业。《战国策?秦策》
【今译】有德才的人,虽有显要的地位,但行为谦逊而有礼;聪明的人虽有了大功,而言辞却很和顺。因此人们不会对他们的尊贵地位不满,世人不会有人妒忌他们的业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