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回复: 0

《历代家训》之——敬姜《论劳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3 01: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
《历代家训》里罕见女子的文章。若女子撰写的文也能被编录到其中,那一定是当时当代乃至后世后代绝对的经典,敬姜(女)的这篇《论劳役》就是一篇杰出的代表作。
敬姜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是和孔子同时代的人。她的家训能够在以男权为重的封建社会里突显光芒并流传至今,可以想象得到她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女子,《国语》和《烈女传》里都有记录她的篇章,就连孔子也对她敬佩有加,为她打call点赞。
敬姜的家世在当时的鲁国可以说是非常显贵,当时的鲁国国君基本上成为国家象征,实际大权则由季康子掌握,敬姜就是实际掌权者季孙氏的一员,是季康子的叔祖母。
然而显贵之中也有很多的不幸,敬姜的丈夫公父穆伯很早就去世了,敬姜一人将儿子公父文伯抚养长大。这篇《论劳役》就是她教育儿子的训导故事。

02
有一天,文伯退朝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纺线,就对母亲说:母亲大人,以咱们这样显赫的家庭,您干嘛还要亲自纺线呢,再说我担心您这样劳作会触犯季孙氏家族,责怪我不能好好侍奉孝顺您。
这话要在一般人听了会很高兴,知道儿子心疼母亲,但是敬姜可不是一般的母亲,她听后当即长叹一声道:看来鲁国是快要灭亡了,让你这样一个顽童无知小儿充数做官还不学习治国的道理。你快过来坐下,我给你讲讲。
从前君王在治理百姓时,会选择贫瘠的地方让百姓居住,让人们体验劳作的辛苦,发挥他们的才能,国家才能长治。人民经过艰苦劳作后才会思考,经过思考才能找到改善生活的办法,内心才会生出真善美。而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忘记美好的品行,进而萌生邪念。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人多半不成材,就是因为生活太安逸放荡了。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人民没有不讲道义的,这是因为他们大都勤劳向善。
接下来,敬姜用了大段的言辞描述了一个国家的人,上自君王三公九卿,下至黎民普通百姓是怎样辛苦劳作的,内容精简如下:
天子:
春分之日早晨身着五彩衣服祭祀太阳,与三公九卿一起体验土地哺育万物的大德,(估计是查看土壤墒情); 中午则考察文武百官的政绩,下午会和史官司载探讨天象询问吉凶,傍晚敦促祭司们准备好干净的祭祀物品,然后才可以安寝。
诸侯:
早上要整理执行天子颁发的职责命令,白天考察各自管辖的各项事务,黄昏时熟悉各种刑法规章,晚上要告诫手下百官不要偷懒怠政,然后才能回家休息。
卿大夫:
早上考查他的职事,白天处理各种政事,傍晚整理一天的政事,晚上料理他的家政,然后才能安寝。
士:
早上接受学业,白天研习功课,傍晚复习,晚上想想是否犯过错误有无憾事,然后才能就寝。
从庶人以下的各类人,都是天亮就做事,日落就休息,没有一天偷懒的。
还有女眷们:
王后要亲自编织天子冠冕上的黑色垂玉之带;公侯的夫人编织的,还要加上冠冕上的两种装饰品纮和綖;卿的正妻制作大腰带;命妇们完成祭服;士的妻子还要加上朝服;从庶士以下的妻子都为他们的丈夫制作衣服。
每年春季向神明祷告农事开始,冬季烝祭时献上成果,无论男女,都要陈述功绩,如有过失就要惩罚,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制度。位居高位的君子操心费神,位居下位的百姓出力劳作,这是先王的教训(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从上到下,哪个敢放荡心思,不努力劳作呢?
“现在,我是寡妇,你又位居人臣,早晚勤恳做事,还担心忘记祖先们的功业,何况还有所懈怠,那又怎么能够逃脱责备呢? 我希望你每天自勉,一定不要辜负先人的事业。而你现在却说为什么不安逸一点儿呢。用这种态度去担任国君任命的官职,我恐怕你的父亲要绝后了。”

啊,听完这一番话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思想深处有没有受到一次彻底的教育?自我认识有没有提升?自我反省够不够深刻?灵魂有没有受到洗礼?以后还敢胡言乱语吗?
如果我是当时的公父文伯,虽然挨了母亲这么长的一通批评很不爽,但是内心会由衷佩服母亲:位尊犹能勤俭,年长从不安逸,一言一语间渗透出一种不可忤逆的厚德感,举手投足间显示出一种不可撼动的崇高感。以身作则,义薄云天,有这样的母亲,哪个儿子还敢造次呢。
从这段话中我们也能看出,敬姜是一个行事有章法、做事有计划并能够严格执行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这样的人做起事来想不成功都难,所以她自己对子女在习惯和思想上的影响也显而易见。
这是我们从敬姜的思想和品德方面学到的教育子弟的内容。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习她的教育方法,那就是说教的形式。
就拿公父文伯劝说母亲纺线这个场景来说,普通妈妈们的反应可能有以下几种:
1. “哎呦我的宝贝儿子,都知道心疼妈妈了,行,听我儿子的,咱不纺线了,省的让别人说我儿子不孝顺。”
2. “儿子,妈跟你说,虽然咱们是富贵人家,但是也不能忘本啊,勤俭持家才能长此以往,你记住了啊。”
3. “哎哟你别管了儿子,妈闲下来浑身难受,纺线顺便能锻炼身体,你忙你的去吧。”
4. “你个败家儿子,一天天的就知道贪图享乐,我不以身作则,内眷下人们看了仿效怎么办,成何体统。”
5. 。。。。。。
这你就看出区别来了吧。这几种回答,没有一句能够说服打动孩子的心,没有一点能够触及孩子反思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说法没有说服力,没有震撼力,没有轰炸力。这就是大部分妈妈会犯的无效说教,明明每天都在絮絮叨叨,但实际上收效甚微。更有甚者,不仅不起作用,还会起反作用。
比如这句:隔壁李大夫家也是富贵人家,人家的儿子能勤俭吃苦,你怎么就不能。这就是妈妈们口中通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是一种及其错误的示范。为什么呢?
邻居家的孩子,从数量上说,他只有一个人,形不成一种“别的所有人都是如此”的压倒性氛围,势力单薄;从质量上讲,邻居家的孩子,比我能好在哪儿呢,他体育还不如我呢,实力单薄。所以你举一个自己认为在某一方面好过自家孩子的例子,只能激起他的叛逆心。
我们返回来再看敬姜的说法,她拿什么对比呢,拿天子,拿公卿,拿有威慑力的人,连天子公卿都在勤勉为公,你身居其中,能安逸惰怠吗。
另外,她还用从上至下,从男到女这样的全覆盖的形式排比列举,形成了一种“所有人都是如此”的印象,自然而然地,你也要根据环境要求自己和大家同步。
敬姜非常善用这种排比式列举。
有一次,敬姜看见儿子的同学在放学的路上为儿子拿着宝剑,还俯下身为他系鞋带,就像侍奉父兄长辈一样。
敬姜立马把儿子叫过来开始教训他。她依次列举了武王自己绑鞋带、齐桓公和众人谦虚论道探讨国事以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个事例,让高高在上的公父文伯自此开始谦虚下来。
所以这就是称比用到的方法,一要视野绝对高,二要范围绝对广,这样才能让人心服口服,顺意接纳。
作比较时,称比的对象一定要有资格,比如李太白的汪伦送别之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做比就相得益彰。而如果改用“门前溪水深二尺”做比,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同理,你用邻居家孩子做比不也一样的效果吗?所以,给孩子打比喻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够格的对象。
当然,因为敬姜是公卿家族,她的教育方法都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我们普通人没有那样高的视野,也没有敬姜那样的修养和气魄,她的方法只能借鉴,不能效仿。否则一不留神就会把孩子培养成古板迂腐的模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