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回复: 0

【原】地名成语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3 01: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 名 成 语         陈李杨

  

1. 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典出《宋史》卷四百二十七〈道学列传一·邵雍〉。宋·邵雍自号安乐先生 ,隐居苏门山 ,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
2. 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成功战例。(度不作渡)
3. 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东北地区。《金史·世纪》:"生女真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4. 北门锁钥:原指北城门上的锁和钥匙。后借指北方的军事要地。
5.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梁山位于鲁西南,处于山东省的泰安、济宁、菏泽和河南省的濮阳四地市交界处。是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是全国首批命名的武术之乡。
6.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7. 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险峻与柔丽相济,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以“雄”、“奇”、“险”、“秀 ”闻名于世。
8. 布鼓雷门: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
9. 楚囚对泣:意思是指处于困境,无计可施的人。比喻在情况困难、无法可想时相对发愁。钟仪为楚共王时期(公元前601年———公元前560年)楚国设在郧邑的行政长官,称作“郧公”,钟氏,名仪。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率兵攻打郑国,钟仪随军出征,由于战败,钟仪沦为战俘,郑国把他抓住后,又转送晋国,成了“楚囚”。在被囚期间,钟仪怀念故国,不忘家乡,他想到楚国的战败,不禁潸然泪下,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10. 楚水吴山:楚地的水,吴地的山。指古时吴、楚两国所属地域。后用以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11. 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现在也引以为互相衔接。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现在主要是江西北部、安徽一带,是楚吴两国相接之处。
12. 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表现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3. 代马不思越:北方所产的马不思念南方。比喻眷恋故土。代:古国名,在今河北蔚县、山西东北部一带,泛指北方;越:古国名,泛指南方。
14.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把刀枪收进兵器库,战马放牧在南郊山下。指停止战争,过太平日子。现多指从思想到行动完全解除武装,和平麻痹观念严重。
15.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比喻贪得无厌。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16. 登山小鲁:登上东山认为鲁国小了。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7. 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18. 东山之志:指隐居的念头。《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19. 东道主:东道主是指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客人由南来,则称主人为北道主。此词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20. 东观之殃: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21.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据《云笈七签》卷廿七所载是: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罗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苍山洞。七十二福地:第一一说地茅山,一说地肺山。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第三仙磕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仙刘奉林治之。第五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第九郁木洞在玉笥山南,是萧子云侍朗隐处。至今阴雨犹闻丝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属地仙赤鲁班主之。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至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第十八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第二十安山在交州北,安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所隐处。第二十三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鸟公治之。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第三十六合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第三十七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第三十八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第三十九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第四十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第四十一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第四十二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第四十三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第四十四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第四十五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第四十六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第四十七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第四十八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第四十九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第五十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第五十一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第五十二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第五十三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第五十四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第五十五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期所治之处。第五十六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伯元治之。第五十八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第五十九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第六十司马悔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第六十一长在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第六十二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管,是赵仙人治处。第六十三茭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此处。第六十四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第六十五泸水,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第六十六甘山在黔南,是宁真人治处。第六十七?晃山在汉州,是赤须先生治之。第六十八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第六十九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第七十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第七十一卢山在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第七十二东海山。
22.负石赴河: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
23.肝胆楚越: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
24.更上一层楼:要想望远,必先登高。比喻较原来的成就更加进步,多用来激励人。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也作“更上层楼”。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
2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现在常用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特指对外国人的情谊。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26.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邯郸,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为赵国都城,与洛阳、临淄、南阳、成都共享“五大都会”盛名。
27.汉人煮箦: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汉:汉中地区,在今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汉水,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东北与安康、西安、宝鸡地、市相邻。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
28.合浦还珠: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合浦郡位于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端,北部湾东北岸。东汉时期,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
29.河不出图: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30.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河东,古郡名,秦置,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北,永济市东南。
31.河汾门下: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32.河清海晏: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33.河清难俟: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34.河山带砺: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河:黄河。山:泰山。
35.恒河沙数: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恒河:南亚的大河。恒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她不仅是今天印度教的圣河,也是昔日佛教兴起的地方,至今还有大量佛教圣地遗存。
36.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称。
37.华亭鹤唳:指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世说新语 ·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上海地区唯有松江有山也有水。山为浙江天目山余脉,谓之"九峰";水为长泖、大泖、圆泖、谓之"三泖"。有山便有谷,山水拥伴,水名"谷水"是也;山水列翠,地名,"华亭谷"是也。
38.华封三祝: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即:祝寿、祝富、祝多男子,合称三祝。华: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境内及周边地区,因州境内有华山而得名,辖境屡有变化。华州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关,历为关中军事重地。
39.黄河水清: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指罕见的、难得的事情。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40.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41.箕山之节: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箕山为鄄城四山之一,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被逐渐淤没于地下。相传尧访贤禅让天下,在箕山附近访得许由,尧让其治天下,许由以为是一种羞辱而不肯接受,遁耕于箕山之下。
42.极乐世界:佛教指阿弥陀佛居住的地方。后泛指幸福安乐的地方。音译作苏诃缚帝、须摩提、须阿提。即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又称极乐净土、极乐国土、西方净土、西方、西天、安养净土、安养世界、安乐国。据无量寿经等记载,生于“极乐世界”者身受诸种快乐,例如,身上有如佛之三十二相,且具五眼六神通,五官之对境非常微妙,心中舒畅清凉,在心中闻法,供养佛菩萨,即得开悟。
43.假途灭虢: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44.江东父老: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因长江在今安徽芜湖至江苏南京为南北流向,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主要指今安徽铜陵以东、芜湖江面以下地区。即今皖南、今苏南、今浙江、今江西东部这片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
45.金谷酒数:罚酒三斗的隐语。旧时泛指宴饮时罚酒的斗数。金谷:园名,晋代石崇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晋·石崇《金谷诗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46.金马玉堂:汉代的金马门与玉堂殿。后世用以指翰林院,引申为显赫的高位。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汉武帝得大宛马,乃命东门京以铜铸像,立马于鲁班门外,因称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玉堂殿,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
47.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泾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48.荆山之玉:荆山产的宝玉。比喻极珍贵的东西。荆山:山名,今在湖北南漳县西,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
49.昆山之玉:昆仑山的美玉。比喻杰出的人才。昆山: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神山、龙脉之祖、万祖之山、或玉山。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
50.蓝田生玉:古时蓝田出产美玉。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蓝田:地名,在陕西省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是西安市辖县。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
51.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蜀: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52.梨园弟子:原指唐玄宗培训的歌伶舞伎。后泛指戏剧演员。唐玄宗是一位熟悉音乐的皇帝。他不仅懂乐理,还能亲自演奏乐器。为了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他亲自在全国挑选了三百名青年子弟,安置在长安城内光化门北的梨园中。每当闲暇时,他就亲自教他们演奏乐曲。这三百人被他称作"皇帝梨园弟子"。
53.廉泉让水: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廉泉,明代东莞八景之首,在东莞市的黄旗山内,黄旗山是文献中记载的岭南第一名山。据记载,廉泉泉水甘甜,行人常在此歇息饮用。800余年前,廉泉建亭立匾。后东莞县令上任,必在此处饮泉水,以示为官清廉。廉泉与广州市郊石门贪泉,扬名于宋代。两者意义相反,却均为劝告人们倡廉戒贪。东莞市的廉泉为全国唯一一支大型天然泉水,合肥的廉泉为一口井。
54.辽东白豕:辽东有头猪生个白头小猪,主人以为奇异,便送去进献,走到河东,看见很多猪全身都是白的,便羞惭地回去了。后遂用"辽东白豕、辽豕白头、辽豕白、辽豕"等多表示少见多怪,或因见识浅薄而羞惭。常作谦词。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
55.鲁殿灵光:汉 代 鲁恭王 建有 灵光殿 ,屡经战乱而岿然独存。比喻硕果仅存的有声望的人或事物。
56.暮虢朝虞: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虢国,是中国周朝时期的诸侯国,前后有五个虢国,因位置不同,为加以分别,故加上东西南北相区别。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封于制邑(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建立东虢国。虢叔封于雍邑(今陕西宝鸡市东),建立西虢国。西虢国,周厉王三年,讨伐淮夷。厉、宣之际,西虢东迁河南三门峡一带立国,史称南虢国,定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李家窑遗址,地处黄河南岸)。公元前655年,晋献公采用假道伐虢之计,灭亡了南虢国,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逃往东周京师洛邑,晋军回师途中顺便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北)。西虢在东迁后,原地留有一个小虢国,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灭,后裔不见记载。东虢国,公元前767年被郑武公所灭。其后裔虢序被周平王复封于夏阳(今山西平陆县,地处黄河北岸,与南虢隔河相望),建立北虢国, 因实力弱小从而依附南虢(今人所谓"南北虢实为一虢"的说法由来)。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借道虞国灭亡了北虢国(晋献公假道伐虢借了虞国两次道,此为第一次) 。
57.齐东野语: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齐东:齐国的东部。
58.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约前2000年-前445年),是中国历史上自夏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由华夏族所建立,国祚延绵1500多年,国君为姒姓,大禹的直系后裔。自杞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其地尽归楚国。
59.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黔:今贵州一带,现作贵州省简称。
60.秦欢晋爱: 当时秦、晋两国世代通姻,后称两姓联姻的关系为“秦欢晋爱”或称“秦晋之缘”。形容双方关系十分和美、亲近。亦作“秦晋之缘”。秦、晋:春秋时的秦国和晋国。
61.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62.三户亡秦: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简称,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意为正义的力量虽然暂时弱小,但最终能够取得对残暴邪恶统治抗争的胜利,表达了对正义事业的绝对信心。
63.桑间濮上: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濮渠水。上下游各有二支:上游一支首受济水于今河南封丘县西,一支首受河(黄河) 于今原阳县北。
64.应接不暇: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今绍兴)山阴县郊外,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过古博岭,也称为干溪道),这一带风光无限、人杰地灵,留下许多名人轶事。
65.山阴夜雪:意思是山阴乘兴。指游玩,访友。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66.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身处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汉:关羽在和刘备走散后,被迫进了曹营。曹操对他可谓是"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但关羽依旧不动摇,一心想找到刘备,后来得知刘备在袁绍处,遂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
6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东隅:东边的角落,房屋,借指东方日出处,指早晨,喻初始。也指东隅为郑州。桑榆:指桑树和榆树,为与东对应,借指西边的树林,喻黄昏。也指桑榆为开封。
68.寿比南山:祝人长寿时的习惯用语,意为寿命像终南山一样长久,用于对老年人的祝颂。南山即指陕西终南山。
69.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蜀:四川省的简称。
70.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实际上在垓下,位于安徽省灵璧境内,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战场遗址,被誉为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
71.泰山北斗: 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泰山:东岳,在山东省泰安市;北斗:北斗星。
72.泰山压顶:泰山压在头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73.泰山压卵:意思是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极大,强大的一方必然压倒弱小的一方。
74.唐哉皇哉:原指唐尧、汉朝的典章制度最为宏伟。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唐,唐尧。皇,指汉朝。
75.天府之国: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天府之国最早出现在秦朝,指秦国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关中这个地方自古就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使成都"天府之国"的地位得以巩固。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76.痛饮黄龙: 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县城内,为辽金两代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城址周长3.5公里,尚存城址残迹七处。
77.万里长城: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栋梁重臣或军队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长城: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西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长城。
78.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79.稳如泰山: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形容立于不败之地。也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80.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中原:又称华夏、中土、中州,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在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
81.巫山洛浦: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也指男女幽会。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神,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楚王与神女事,遂作《洛神赋》。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
82.吴越同舟: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
83.五湖四海:泛指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比喻广泛的团结。五湖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四海指东海、黄海、南海、渤海。
84.阳关大道: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好的出路、办法。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85.骑鹤上扬州:几个人在一起各言其志,有的想做高官,有的想发财,有的想骑鹤上天成仙,其中一人则想三者兼而有之。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
86.夜郎自大: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夜郎为汉代西南边境的一个小国,其国王不知汉境的广大,竟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夜郎古国是汉代西南夷中较大的一个部族,或称南夷。地域大致是及贵州及湖南西部、广西北部一带。
87.有眼不识泰山: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比喻不知礼敬或认不出权贵者。是一种比较恭敬的说法,这样说可以让别人对你的印象更好。
88.又生一秦:指又造成一个强敌。《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89.月中折桂:是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同“蟾宫折桂”,我国古代把夺冠登科比喻成折桂,古时科举考试正处在秋季,恰逢桂花开的时候,故借喻高中 进士。
90.越鸟巢南枝:南方的鸟飞到别处,筑巢在朝南的树枝。比喻不忘本。越:越国(公元前2032年 -公元前222年 ),是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越国处在东南扬州之地。
91.章台杨柳:代韩翃与其宠姬柳氏因安史之乱而分离,后韩翃知悉柳氏为尼,乃写词寄给柳氏,文中提及章台柳一词,即喻指柳氏。章台为汉代妓院所在地。后以章台杨柳指妓女。也比喻窈窕美丽的女子。
92.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含贬义。
93.直捣黄龙: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宋时名将岳飞讨伐金人,金兵屡败,多来归降。岳飞锐不可挡,乃以直抵金人都城黄龙府与部下相激勉。参见“痛饮黄龙”。
94.终南捷径:唐代卢藏用举进士,然不受重用,遂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以求高名,后果被召任官的故事。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古城长安(西安)之南。"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
95.重于泰山:比泰山还要重。比喻价值和意义重大。
96.长安巨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 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谒顾况。况谑之曰﹕'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乃读至《赋得原上草送友人》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长安:唐朝京城。又称“长安米贵”。
97.长江天堑: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长江:世界水能第一大河,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98.城狐社鼠: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社:土地庙。
99.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使用,也比喻用才不当。楚:楚国,晋:晋国。
100.楚弓楚得: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亦比喻度量狭小。
101.二分明月: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后来也用“二分明月”借指扬州。
102.福如东海::福气像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103.洛阳纸贵: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04.洛阳才子:指汉贾谊,因其是洛阳人,少年有才,故称。后泛称洛阳有文学才华的人。
105.绿林好汉: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绿林:原为山名,位于湖北当阳东北。西汉末,新市人王匡、王凤等领导过绿林山起义。后以此称聚众抗官或劫富济贫的行为绿林好汉
106.南山可移: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南山:终南山。
107.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能担当重任、起中坚作用、独立不挠、力挽狂澜的人或集体。砥柱: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108.平原督邮:劣酒、浊酒的隐语。平原:古代地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109.青州从事:好酒的代称。青州:古代州名,在今山东东部。
110.南州冠冕: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 指才识出众的人。南州泛指南方地区,中国历史上设置过多个南州。
111.东海扬尘:大海变陆地,扬起灰尘。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12.虎踞龙盘: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通常指帝都而言。亦专指南京。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113.郑人买履: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郑:郑国(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周朝姬姓诸侯国。都城:河南新郑。
114.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叶:现读yè,旧读shè。 古邑名,今河南省叶县南。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字子高。
115.越瘦秦肥:不在乎越国人瘦和吴国人肥胖。
116.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后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给物品的主人。(和氏璧本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的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武王,王不识玉反断其左足和右足。到文王时卞和抱玉哭于荆山下,王使人剖璞,果真得到宝玉,名之谓和氏璧。后来因为秦王向楚国索取,楚国转嫁危机而送给赵国。赵国被秦国灭亡后,和氏璧不知所终。)
117.吴牛踹月: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形容天气酷热。也比喻因疑心而害怕,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吴:吴国,于长江下游地区,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
118.吴下阿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
119.吴市吹箫: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120.一叶障目: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故事警示我们要看清事物的全貌,还不能盲目轻信、盲目崇拜,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和验证,以谦虚谨慎的态度予以看待。三国魏邯郸淳撰《笑林·鹖冠子·天则》: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21.虎落平阳: 老虎离开深山,落到平地里受困。比喻失势。平阳:地势平坦明亮的地方。
122.高阳酒徒: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