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回复: 0

人间联话(14) 王国仲先生 反复在对联中的体式及效用(上)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3 01: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王国仲, 1955年生于拜泉县。网名何分伯仲。退休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曾任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大庆市楹联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散文集《落叶》、《柳笛集》、《飘逝的日子》,诗联集《长歌与短吟》,评论集《王国仲评论集》,参编楹联集《大庆楹联作品二集》、《大庆楹联十二家》、《古驿新联》、《联花灼灼映征程》等,执行主编大庆楹联家协会会刊《铁人楹联》。联作被《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中国楹联报》、《黑龙江联坛》、《中国对联作品集》、《黑龙江当代楹联作品集》等书刊选用。多次在中楹会论坛发表论文并获奖。



反复在对联中的体式及效用(上)
                王国仲
反复,是对联创作上使用较多的一种手法与辞格。一般对联修辞方法都会讲到它。本文欲就对联中反复的语文学依据、特点、分类、功能等方面做一些论证和分析,后有较多举例,以期对喜欢对联的朋友有所助益。
反复,在古代诗文中早就得到应用。《诗经》第一篇《国风·周南·关雎》使用了反复手法,开头“关关”二字即为叠字,随后,“窈窕淑女”四次复用,“参差荇菜”三次复用,“左右~之”三次复用,“寤寐”二次复用,“求之”二次复用,“之”字八次复用,这样算来,20个字的四言短诗,只有两个句子不涉及反复,可称为典型的“反复之诗”。至于散文,早在《尚书》里叠字复字就已多见,先秦散文尽皆如此。及至唐诗,其中对仗联反复更为多见,后来的诗词曲赋亦为习见,使得反复成为常见的诗文修辞方法之一。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都讲反复。如有人认为,语法叫复字格,修辞叫反复,复字。今人唐钺《修辞格》第五章:“古人文中有时将同一字重复用在句中的,这种语法可以叫做复字格。”
反复的定义较为明确,试举一例。“故意使用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等语言单位两次以上,以强调、突出相关内容,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这种辞格叫反复。”进一步说明:“从形式上看,反复是故意违反简洁性原则,对同一个语言单位的重复使用,被重复的单位常见的是词、句子,也有段落;从内容上看,是对同一语义的强化表达,以宣泄特定的感情、思想。”(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根据反复构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连续反复,对同一个单位进行不间断的反复使用;间隔反复,让某些词或句子有间隔的反复使用。杨剑桥在《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这样定义“反复”:“修辞格之一。使同一词语、句子或段落反复出现,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和反复及复字有关联的介绍几种。复叠,修辞格之一。把同一词语重复使用在同一语句中,以增强语法的变化和声音的优美。可分为“复辞”和“叠字”两种。修辞学讲到复辞,指重复的词语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或虽无间隔而意义有别。叠字,指重复使用的单音节词中间没有间隔,意义也没有区别。语法中讲到重叠,也叫“叠词”,是汉语词语构成形式特点之一,指词的重叠,词重叠以后,不构成新词,但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区分几种情况:名词和量词重叠以后,表示逐指;动词的重叠表示动作的反复;形容词的重叠表示事物性质和状态的加强和加深。词汇学讲重言,也叫“重文”、“重字”、“重语”、“叠字”、“叠词”,指由两个相同的词素合成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由上述名词可见,它们略有分别,大体意思相同,只是各从不同学科或门类角度做划分标准来定义的,也有古今叫法异同的分别。同一个字词,形同但名不同,可分别冠以复、叠、重。在此文中,统称“反复”,其下分称复字、叠词等,尽量使用对联修辞中常用名称。
了解一下“辞格”的定义。邵敬敏在《现代汉语通论》“语用效果与辞格”一节中给辞格的定义:在言语行为中,对语言规则或语言运用规则进行有效偏离形成的具有特定表达价值的固定模式。还介绍了两种类型。有的辞格是在词、句组合以及语义表达上故意偏离一般语言规则构造,其目的是强调语义内容的超常表达。这类辞格没有特别明显的辞面识别标志。例如比喻、移就、夸张等。有的辞格则主要是在语义表达的具体形式上刻意求美而故意偏离一般语用原则构造,其目的是在不违反一般词、句组合等语言规则的前提下达到强调超常形式表达的效果。这类辞格在结构形式上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如对偶、排比、顶针、回环等就属这样的辞格。反复属于后一种。杨剑桥著《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在“修辞学”分类部分给出的“辞格”定义:辞格是“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的修辞方式”。
反复作为一种辞格,自有其特定的产生途径、表现形式、修辞价值。
反复的三个特征。形式上,具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标志性特点:字词重复;功能上,经过长期语言实践,具有明显的表达价值和独特的修辞意义以及审美价值,以运用反复的对联作品为例,反复的作用表现在突出、强调某项语义,强化语句韵律,增强作品形式的对称美和内容的连贯美;语言上,有人说,语言特征是确定辞格的落脚点,也是判断辞格的最终形式依据,反复之于对联,它综合运用了词语形体、文字结构、词语意义、语法结构关系诸要素。
说到底,反复根基于汉语语法,始发于汉字的音、形、义等诸特点,得益于汉语结构。双音节化是汉语的显著语音特征,决定了汉语中最小、最基本的音步为双音节音步,进而决定了词语结构节拍节奏,同时给有序的组合复字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重叠成为词语语素组合方式,成为汉语词语构成形式特点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例举分析“重沓”词语,认为叠字是一种以少总多,使得情貌无遗的描述方法,很难用别的词来替代的。现代汉语语法词法结构里讲到重迭式,句法结构里讲到重复式。反复形成节奏,节奏感产生匀称感和韵律感。节奏源于周期性出现的语音成分都是音色成分,它除了音节的多少、音调的高低因素之外,反复词语也作为相同的语音成分跨越一定时间间隔而相互呼应,增添匀称感和韵律感。反复的运用会对汉语的句子格式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有助于调节句子内部构造的繁密程度,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例如结构简单句和紧凑句。语法书上介绍说: 一群句子,如果受到了某种结构关系的严密控制,或者彼此之间的结构方式相同或相近,从而给人一种关系紧密的感觉,这样的一群句子就是紧凑句;相反就是松缓句。使用复字辞格的紧凑句和简单句的修辞效果较明显,显示出语言的表达力度,增强阅读注意力和吸引力,感受到句子有气势,连贯通畅,节奏强烈整齐,给人以一脉贯通的感觉。

对联用到反复,一般是是从修辞方面考虑的。修辞是实用的。现在兴起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用学,研究范围也达到修辞理论,它的实质是研究语言形式特定语用效果。修辞其特点是进行突破常规的词语组合或一般的句子构造,或者进行超常搭配,或者运用有特殊形式标志的结构。反复就是修辞的一个产物,一个品类。和反复有相同点的辞格还有对偶、排比、顶真、回环等。它们的修辞原理,都是“在词语或句子的语言形式上故意偏离一般语用原则的构造,从而激发受话人的心理机制,以达到特定的语用效果。”反复等类似辞格“故意偏离的一般语用原则的构造”是“结构简洁”。但它们因为“拥有特殊形式标志”反倒显得“简洁”了,这就是奇妙的修辞辩证法。反复的修辞效果,在于所用的词语往往在表达时带有关键性质的,是需要予以强调和突出的。
为了与反复作对比,把另外四种辞格定义列出来:
对偶,也叫“丽辞”,把字数相近、句式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语言片段并列对称的编排在一起。有人说,对仗则是诗歌、韵文中的对偶。
排比,用三个以上字数大体相等、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小句,表达相关意义,以获得形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等表达效果。分平排、递排。
顶真,也称顶针、连珠。用前一个句子的结尾作后一个句子的开头,是相邻的两个句子头尾蝉联,以取得环环相扣、表意紧凑的效果。分词语顶针、句子顶针。
回环,也可以称为“回文”。将一个短语或句子颠倒其顺序再次组合,构成两个在形式上具有回环往复效果,在内容上表达具有内在依存关联的结构体。
能够把修辞学与新兴的汉语语用学、汉语节律学知识,结合起来开展反复等辞格研究大有裨益。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运用在诗文中,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增强表达感染力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节奏感和语言美。反复具有“同词相应”和“同义相辅”手法的效果。同词相应:重复出现,前后呼应,紧相配合,增强表达效果;同义相辅:同义词(也包括一些近义词)互相照应,互相配合,同样增强表达效果。对联的语音美学功能,即音乐美需要两种要素:对联的匀称感,它要求重复,由于相同的语音成分重复出现彼此呼应而造成;对联音韵的和谐感,它要求变化,由于不同的语音成分相互对比映衬而造成。反复等一类辞格都很好地助力于这种语音美学功能。有学者认为,事实上什么样的音节组合能成为节奏单位,不取决于音节本身,而是决定于音节组合的相互关系。他还举例说明,孤立的一个五音节组合“功盖三分国”,出现在一般的话语中固然显得很突兀,毫无节奏感可言,可是出现在五言绝句中,与“名成八阵图”相呼应,节奏感就显示出来了。他给出结论:“其它音节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有意识地制造语言的节奏感。辞格中的对偶、排比就是这样造成的。”对联也正是如此道理。

根据思考与归纳,我把反复的功用从不同角度做了归纳和总结,开列如下。这部分内容将对读者阅读下面反复联例会有所帮助。
(1) 反复组词组句法
穿(串):三重以上,词语或短语或小句间隔反复,形成串链。
连(绵):复字规则、等距间隔,至少三次反复。近于“穿”。有人称“连绵法”。
连(叠):一字接续多叠,无间隔,形如长龙。
引(领):一字或一词,多重分领短句,一般构成自对。
叠(字):同字无间隔重复,以二、三、四字组词,以两字居多。
衔(字):形如叠字,但不组词,例“长沙沙水”中“沙沙”。
回(环):复字或词循环往复,首尾回环。语出《关尹子·四符》:“五行之运,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因魄有精,五者回环不已。”
回(文):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回文联,上下联正读和倒读皆可。组(合):三言小句,以三字分别排列组合,取三个以上部分组成,或全部组成一个大句。
全(同)一个全同形字,多音字,同音、异音、异义组合。
(2)反复作用
结(构):有序有规律的复字复词,把散句整合起来,在对联里有组合、拈连、构章作用。
简(化):一字一词复用,少用词语,精炼句式,精简句子。
覆(盖):一词接连复用,不计平仄交替。形式如“AB,AB”,或“ABAB”,有人称“覆盖句式”。
搭(配):把一组词语通过复字搭配,组合成句,起连缀、规整、整饬作用。
调(声):调整声调,使格式违规变为合法。例上下联同位同字,不计平仄失替失对。
转(换):利用变换复字复词转换句式,转换联意。
转(类):利用多音不同义的字作联。
多(用):反复的连用、兼用、套用。
(3)与它类辞格协用
对(仗):能和各种对仗形式配用,尤以在自对中运用为长。
连绵对:杨剑桥《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介绍:对仗之一。两个字连绵不断而成的对仗。如“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乃清。听禅禅响急,思卿卿别情”中的“山山”、“水水”、“蝉蝉”、“卿卿”。形式上与叠字衔字类同
排比:排比常以复字为标志。
列锦:含有复字的列锦。
交股:也有称“绞股”,同“磋对”。上下联词语异位交错对仗。复字交股,一般交股的特殊类型。
倒序:把前一个词语拆开再组合使用。
集引:集含有复字的诗文句子成联,引用(含化用、仿写)他人诗文语句。
虚字:虚字复字在联中常起简约文字、精粹句子作用,和集句配合尤见其效。同字上下联复用尤多见。
(4)突出语言作用
突(出):刻意重点强调某些字、词、句。
巧(妙):突出构趣之字、词、句,巧妙用字。
匀(称):化散为整,集字为句,凝结成联,隔而无隙。
活(泛):位置不限,节奏点、非节奏点皆可。解冗长,散沉闷,便读助记。
韵(致):同字反复,使句间有序带韵味,形成韵律感。
(5)更好表现联作意境及内容
趣:复字技巧出谐趣。
味:增加旨趣。
意:有助于显示意思、意味。
理:连缀中明确道理。
情:加强情感抒发。
美:有助于使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凝成艺术美。
应该说,反复属于在“简明,连贯,得体”消极修辞要求基础之上的积极修辞,具有“具体的、体验的”特点,具有“意趣的连贯”及活泼、形象等特征。经查对,反复及其范围里的辞格尽皆包括在积极修辞中:反复,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复迭错综,互文,回环,回 文,重言,重叠,复踏等。反复因此深受欢迎,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日常对联创作活动中,也常见一些使用不当的情况,需要加以注意之处,比如:(1)拗口,有的同音字、近音字音节频繁、紧密反复,形成绕口令般联语;有的选用词语适当,造成蹩脚;(2)过于繁琐,反复的手法多用出现问题,联作逻辑关系混乱;(3)疏密失当,有的复字间隔过远;(4)疏漏,不规则重字。

分享楹联之美
品评对仗之奇
主办单位
湖南省楹联家协会
湖南省岳阳市楹联学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