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回复: 0

【原】《南京条约》签字人之一牛鉴与他的“两江总督牛鉴之印”初考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15 0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鉴(1785年——1858年),字镜堂,号雪樵,清朝一代名臣,籍贯凉州府(甘肃武威)人。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中进士,殿试二甲第四名。牛鉴恩师为凉州复兴农刘氏。牛鉴又为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的恩师,故誉为“两朝帝师”。牛鉴官拜两江总督、兵部尚书衔、抚远将军、兼辖两淮漕盐、从一品,成为清朝著名的九位封疆大吏之一。后又任清朝正二品资政大夫,道光赐匾《夫子博学》。
       牛鉴历任文渊阁校理、都察院记名御史、山东道监察御史、广西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都察院吏科给事中、云南粮储道、山东按察使、顺天府尹、兵部侍郎。
       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牛鉴病愈赴北京,道光帝召见牛鉴,改派牛鉴为江苏布政使。次年初,牛鉴署江苏巡抚,兼领江苏布政使,成为一省军政财刑最高长官,正二品顶戴。
       1841年6月,河南连降暴雨,祥符三十一堡黄河决口,直逼开封府,“登城一望,月光照耀,势如滚雪,一喷数丈”。巡抚牛鉴亲临现场组织抗洪抢险,同时派人雇船带上钱钞和大饼赈济灾民。不久,开封城西出现垮塌,洪水冲进城内。牛鉴跪在地上,失声痛哭,为开封民众祈祷。开封民众大为感动,自发运料筑城。
       洪灾过后没多久,清朝道光二十一年九月丙辰,牛鉴接到道光帝圣旨“两江总督缺,著河南巡抚牛鉴署理立即驰赴新任”,赴任两江总督。消息传出去后,开封民众来到衙门前,恳请牛鉴留任,场面十分感动。《汴梁水灾纪略》记载:“难民男妇簇拥至,无路,皆泣涕哭留,并有关锁其衙门者。巡抚牛百方泣谕,不散。卒不能启门,不获已从后便门乘小肩舆窃出,自西门登城至北城,一路四五里,绅士、商民及助工土夫处处置酒泣送,城上几无隙地。巡抚牛一路步行,抚慰至北门下城,署巡抚鄂顺安握手亲送之上船,挥泪而别。”
       综合不多的文献及发表文章中对牛鉴的介绍,他出生贫寒,勤学苦读。走上仕途之后,体恤百姓,勤政廉洁。在道光、咸丰年间清朝走下坡路的时期,牛鉴应算是一个清官、百姓拥戴的好官,历史自有公论,不能因为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全盘否定其一生,功在其主政地百姓,过在千秋。牛鉴的文学及书法有相当的造诣,由于其签署《南京条约》这一过的部分,历史上得不到相应的客观评价。

                                                    (牛鉴画像,取自网络)
       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29日,牛鉴同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同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同意英国的条件没有提出异议。南京条约上中方签字人的签名为什么认不出来?一种说法是这三人内心都知道这个字签下去会遗臭万年,招后人唾骂,所以就拿笔胡乱划拉几下,好让后人认不出笔迹,这确实比较可信。

  (条约上三个签名,看不出谁的签字,图片取自网络)
       道光皇帝虽然觉得牛鉴辜负了自己,但到底没有痛下杀手,放了他一马。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十六日,道光皇帝让牛鉴继续到河南戴罪立功治理河道,授于七品官衔。两江总督牛鉴至此职降七品。对于牛鉴来说,治理河道才是“专业对口”,一个弱不禁风的读书人,带什么兵,打什么仗嘛?但,中国历史上赶鸭子上架的事还少吗?让牛鉴带兵打仗本身就是点错将用错人,但这能怪到圣上的头上吗?不能啊,所以,牛鉴出卖香港,“卖国贼”的锅就背着吧,而且注定要背上千秋万代。
       2019年7月,本人在北美某地一个星期日跳市闲逛,看到一枚脏兮兮的印章,印面模糊不清,出售人说是放家中厨房年久,也不知晓内容,只是觉得丢掉可惜,拿来跳市,看看是否有人喜欢。我初步虽无法判断印面内容,但形制与清代关防印基本一致,即长方形制、满汉双语、阔边朱文及边款雕城门箭楼等信息,知晓是青田石,价格能接受。按跳市价买回后用清水洗刷,发现印章没有磕碰损坏,印面清晰可见左半是“两江总督牛鉴之印”,钮身雕刻“龙首龟身背小龟”,龙首龟身代表龙生九子之首的赑屃(BiXi),寓意是大龟象征祖宗,小龟象征子孙,龟的谐音是贵,背的谐音是辈,意思是人兴财旺祖孙辈辈富贵。印面右侧应为满文,不知文字内容是不是与左侧汉字相同?广大藏友中有认识满文的,请不吝指教。



?





       从这枚印章篆刻水平及用材判断,应该是牛鉴仓促上任,匆忙所刻,不属于朝廷造办处精工所为,倒也符合牛鉴本人节俭及道光年间清廷内忧外患的实际状况,新官上任时有印可用就不错了,那还顾得上精雕细篆?说不定,“两江总督牛鉴之印”本身就是磨掉其它印面后的重刻。将来有机会,如果能在哪家博物馆看到有加盖此印的牛鉴作为两江总督签批的批文,才能鉴定印刻的真伪,如果确认为真正的“两江总督牛鉴之印”,倒不失为是一件研究道光年间总督关防印的实物资料。或许可以让它回归甘肃故里,让甘肃乡亲近距离看到从西北走出来的“两朝帝师,封疆大吏”牛鉴留在社会上为数不多的遗物。
附:南京条约有关信息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