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回复: 0

《说文解字》第362课:“翁同龢”能写成“翁同和”吗?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12 16: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我们讲《说文解字》540部中的“龠”部汉字,包括部首汉字“龠”,共五个汉字,分别是:“龠、?、?、龢、龤”,如果只想关心本文标题中问题的答案,请直接跳到第四个字“龢”字阅读。五个字的详情如下:
1、龠。读yuè。龠是540部部首汉字,现代汉语辞书,一般仍设有“龠”部,部中汉字多与乐器、乐音有关系。
“龠”字《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从品、侖。侖,理也。”许慎认为“龠”是会意字。但现在一般依照郭沫若先生在《甲骨文研究》中提出的结论为准,即:“(龠字)象形。象形者,象编管之形也。金文之作吅或VV者实示管头之空,示此为编管而非编简,盖正与从A册之侖字有别,许书反以侖理释之,大悖古意。”也就是说,龠是象形字
既是象形字,必须从字形说起,来看字形:

(龠字的字形演变)
分析字形,纵向的几竖象竹管,上面的几个“口”象竹管之口,下部的扁圆象束竹管之箍,到西周之后,上部又加了“A”(“集合”的“集”字),有两种解释,或者表示将竹管集合之后再箍上,或者表示“口”字的倒写,人口与竹口相对,表示其为可吹奏的乐器。
综上,“龠”的本义是一种用竹管编成的乐器。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后面造字之法的归类上有问题。
“龠”这种乐器似笛而短小,有三孔、六孔、七孔之别,这个说法来源于各种典籍。比如《说文》认为“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广雅·龠部》:“龠谓之笛,有七孔。”王念孙《广雅疏证》:“龠,或作籥。”《邶风·简兮篇》:‘左手执籥。’《毛传》云:‘籥,六孔。’赵岐《孟子·梁惠王篇》云:‘籥,箫也,或曰:籥,若笛而短,有三孔。’”究竟龠的样子如何,现在已不可考,大概就是排比竹管制成的专供吹奏的笙类乐器,只能提供笙的样子如图:

(笙的样子)
本义之外,龠还是古量器名。《广韵·药韵》:“龠,量器名。”唐代李商隐《太仓箴》:“问龠、合、斗、斛,何以用铜?取寒暑暴露,不改其容。”为什么龠、合、斗、斛用铜制成?是因为它无论寒暑天气暴露在外,容量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其实,金属也有膨胀系数,也同样会热胀冷缩)。
也指古容量单位。《广雅·释器》:“龠二曰合,合十曰升。”二龠是一合,十合是一升。《汉书·律历志上》说得更详细:“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者千有二百实为龠,以井水准其槩(读gài。量米粟时刮平斗、斛用的木板。量米粟时,放在斗斛上刮平,不使过满)。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也就是说,在汉代,一斛=10斗=100升=1000合=2000龠,这是五个计量单位。当然,后世各代的计量单位有所改变,不再是汉代的标准了。

(旧米斛)
另外,龠还通籥,另有一义,指锁钥。比如:《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城郭官府,门户关龠。”
龠的小篆写法如图:

(龠的小篆写法)
2、?。读chuī。《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音律管壎(埙)之乐也。从龠炊声。”形声字。本义同“吹”,但又有特指。《说文》的这句话,音律,指五音六律(王筠《说文句读》:“五音六律也”)意思是吹出五音六律的乐曲,吹响管乐器、壎乐器。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凡竽笙籥箫箎篴管壎之乐,吹之曰?。”《玉篇·龠部》:“?,乐人以吹管中气,今作吹。”这个字特指吹奏这些乐器的“吹”,竹制的乐器有竽、笙、籥、箫、箎、篴等,土制的有壎(埙),到后来?全部由“吹”字替代了,?成了将消失的生僻字。

(埙的样子)
?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3、?。读chí。《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管乐也。从龠,虒声。篪,?或从竹。”形声字。本义是古代的一种横吹管乐器,同“篪”。《吕氏春秋·仲夏纪》:“调竽笙埙篪。”注云:“篪以竹,大二寸,长尺二寸,七孔,一孔上伏,横吹之。”比如《楚辞·九歌·东君》:“鸣?兮吹笙,思灵保兮贤姱。”王逸注称:“?、竽,乐器名也……?,一作篪。”

(篪的样子)
?的小篆写法如图:

(?的小篆写法)
4、龢。读h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龢,调也。从龠禾声,读与和同。”形声字。本义是音调和谐。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一切经音义》六引《说文》:‘音乐和调也。’《周语》:‘声相应保曰龢。’《洞箫赋》:‘与讴谣乎相龢。’《东都赋》:‘龢銮玲垅。’经传多以和为之。”
也就是说,龢字后一被“和”替代了。但这并不简单,需要仔细分析一下:
在古代,从“龠”旁的“龢”,都跟音乐相关,《子璋钟》、《沇儿钟》等铭文中的“自作龢钟”用的就是这个与音乐相关的本义。春秋之前,“龢”经常使用,到了战国以后,“龢”的使用频率骤降,各种文献中渐以“和”代之。比如《兰亭序》里,就是“惠风和畅”:

(《兰亭序》里的“和”)
我们在165课讲过“和”字,《说文》:“和,相应也。”和的本义是应和、唱和。实际上,既然“和”也与音调相关,这两个字能通用吗?比如,清代大书法家翁同龢,能写作“翁同和”吗?这是个问题。

(翁同龢的金榜题名录)
郭沫若《甲骨文研究·释龢言》说得清楚:
“许以唱和为和,以调和为龢。然古经传中二者实通用无别,今则龢废而和行。盖龢、和本古今字。”“龢之本义必当为乐器,由乐声之谐和始能引出‘调’义,由声乐之共鸣始能引申出‘相应(即唱和义)’。……《尔雅》云:‘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此即龢之本义也。当以龢为正字,和乃后起字。”

翁同龢画像(左)
在《说文》体系下,“龢”与“和”是不相同的,甚至两个字的读音也不一样,“龢”读hé,“和”读hè。但这两个字实际上是古今字,“和”是“龢”的后起字,在古文献中,两个字大部分情况下是通用的。但到现代汉语,和字用法大为发展,与龢已经有明显分别。在与声乐音律调和相关意义下,两个字尚可通用,但以龢为正字。在和的其他意义下,龢字无法替代,比如:和(hè)诗和(huó)面、和(huò)药,打麻将和(hú)牌等都不能用“龢”,只能用“和”。

(翁同龢的作品)
翁同龢的名字中的“龢”,因为在人名中,是专用名词,为了保证起名者起初含义的正确,我们已经无法确知他名字的准确含义了,确定写法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他自己如何署名和当时官方文件中的写法,如果细细观察他的作品署名和他的金榜题名录,我们就知道,这里的“龢”,不能写作“和”。
有些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上,明确地印着“翁同和”,实际上是不妥当的。
龢的小篆写法如图:

(龢的小篆写法)
5、龤。读xié。《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龤,乐声和龤也。从龠,皆声。”《虞书》曰:‘八音克龤。’”形声字。本义是音乐(或乐声)和谐
这里的《虞书》指的是《尚书·尧典》,“八音克龤”,指的是八种乐器的声音能够和谐。徐锴《说文系传》:“《尚书》作谐,假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龤与谐音同义异。各书多用谐为龤。”谐字我们在后面本字时会讲到,大多是指言语和谐,而龤多指音乐或乐声和谐。比如明代叶盛《水东日记·摘抄四》:“左丝右竹,已龤宫商。”

(乐声和龤)
龤的小篆写法如图:

(龤的小篆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