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回复: 0

【原】【征文】兵家阵地,燕山密云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10 16: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历史上,地理条件影响军事与战争的影响,无论是南北,兵家必争之地都很多。
认真算,北方的地理位置上决定了数量上要比南方要多一些。
除了耳熟能详的嘉峪关、山海关之外,最容易被世人忘记了就是——北京的燕山。
整个燕山山脉,西起张家口万全和怀安境内的洋河,东至山海关,北接坝上高原,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南侧为河北平原,高差大。滦河切断此山,形成峡口——喜峰口,潮河切割形成古北口等,自古为南北交通孔道。
古文记载,燕山古称碣石山,《山海经》记:“(高氏山)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因山势陡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加上有承德、怀柔、延庆、宣化等盆地。沿山脊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各种关卡很容易设置,导致了这里成为了最理想的兵家阵地。
想要入驻北京,成为天下之主。第一件事就要拿下燕山的三道关卡——居庸关、喜峰口、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公元(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基本上断绝了一切进入北京的可能。
但历史总是不讨巧。

  
崇祯十七年四月十三日,李自成在收到吴三桂拒绝归顺并占领山海关,顺利进入北京。
喜峰口是燕山山脉东段的隘口,由滦河所形成的谷道使成为南北往来的天然孔道,路通南北,当年邺城一战,袁绍二子逃亡乌桓。由此引发了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事。
一直对战事颇有心得的曹操看上了燕山。
不顾群臣反对,选择冒险穿过燕山奔袭乌桓。
占据了喜峰口,结果显而易见,柳城一战,曹操大将张辽阵斩蹋顿,曹军完胜。恰好,此时正值冬季,信心万丈的曹操经过碣石时,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即兴赋诗了一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将自己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通过这一战,彻彻底底的展现了出来。
可以说,穿过燕山奔袭乌桓的胜利给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雄心。
居庸关在北京昌平区,属于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自此得名。
因为此关口太过险要,战事就不曾断过。
据不完全统计,打居庸关的战事差不多上千场,但极少成功。
就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当年也耗费了不少时日。

  
公元1211年~1215年,三年的功夫,成吉思汗三次围攻金中都(北京),主力都是翻越燕山山脉,以丰利(张北县西)、宣德(宣化)、居庸关和古北口、擅州(密云)、顺州(顺义)为主要进攻路线,尽管当时的蒙古骑兵优势很明显。
但面对燕山的地形,他们并没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直到蒙古大军占领了居庸关,才得以顺利灭了金国。
如今,这些仿佛变成了遥远的绝响。
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们,这一切太远了。
你还记得么?那些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画面么?
也许记得,也许忘了。
但一个声音似乎总在不断的大声呼叫——山河万里有我的云,他的树,你的风。
这个地放就叫燕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