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回复: 0

【原】萨迦派的炫目时光:西藏教派的缘起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8 09: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这篇是《西藏教派时代》的首章。
在这个漫长的系列里,先后引领风骚的萨迦派、帕竹噶举派、噶玛噶举派、格鲁派将悉数登场,在各自起落交替间,展示西藏历史的恩怨纠葛。
按照老布码字的惯例,首先要讲的,永远是时代背景,因为历史背景决定所有人的选择。
作为教派系列的开端,今天我们先来讲讲——西藏教派的缘起!
现在提到藏传佛教,大家都知道有红(宁玛派)、黄(格鲁派)、白(噶举派)、花(萨迦派)四大教派。
这其中,格鲁派(黄教)实力最强,是当仁不让的老大。
但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藏传佛教在最开始是没有教派的。
这段没有教派的时间长达数百年,贯穿了整个藏传佛教的“前弘期”和“后弘期”早期。
如果将西藏佛教比作一家公司的话,那新兴公司的首要任务是集中一切资源出去抢市场份额。
等市场份额稳固之后,才是关起门来排排坐,分果果。
因此,西藏佛教在整个前弘期的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打跑本教,自然不存在教派出现的基础。
原因无比简单,分派就意味着力弱,苹果还在树上挂着呢,谁知道掉到哪个的嘴里?!
就是想分,也是分无可分。
桑耶佛铮后,佛教正式起飞,而且是用火箭的方式。
不过飞得太快,早晚得撞树上。
几十年后,吐蕃历史上最有名的“灭佛”的事件便爆发了。
随着,时任赞普朗达玛被佛教徒刺杀,轰轰烈烈的吐蕃王朝猝然崩盘。
因为佛教掌握了话语权,灭过佛的“仇人”长期被黑,成了王朝覆灭的背锅侠。
每个王朝都有末日,就连诸神也有黄昏。
垂老王朝的斑驳皱纹,君王之手也无法抚平。

图片源于网络
也算朗达玛倒霉,当他接手王座时,吐蕃国内的矛盾,已尖锐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吐蕃始终未能形成中央集权体制,虽然赞普是国家品牌的代言人,也是国内政治上的老大。
但其国内贵族一直拥有巨大的政治能量,他们拥有大量的土地、牧场和属民,还拥有施政的权威。
带有贵族联盟色彩的政治结构是吐蕃社会的痼疾,导致每有赞普更替,国内都会乱上一阵子。为解决这个问题,历代赞普都在殚精竭虑的想办法,其中一个手段便是扶持宗教,软化贵族势力。
但这方式也有一个问题,宗教系统会消耗大量社会资源,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
国家资源就像是一张大饼,僧人们多切了一块,别人碗里就少了一块。
赤祖德赞执政的晚期,唐朝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生产能力,渐渐从安史之乱的打击中缓了过来。
反观吐蕃,容易占领的地方早已落入袋中,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随着军事态势重新走向平衡,蕃军不善攻坚的弱点暴露无遗,战争的效费比越来越差。
开源乏力(抢的少了),节流又做不到(佛教费钱),经济开始捉襟见肘,国内各集团的矛盾愈发尖锐。
最终,赤祖德赞在一次喝高后,被贵族成员拧断了脖子。
继任的朗达玛,为舒缓国内的经济压力,采取了抑制佛教势力的手段,但被动了奶酪的佛教势力反杀。
失去的政治轴心的吐蕃,马上出现二王分立的局面,吐蕃王朝轰然倒塌。
公允的说,吐蕃王朝的灭亡,因“灭佛”而起,但并非因“灭佛”而终。

图片源于网络
这次“灭佛”运动,持续的时间虽不长,但对藏传佛教造成了巨大打击。
《新红史》记载:“此王(朗达玛)心中魔障,捣毁神戳,毁灭佛法。僧侣之生命亦遭杀害。一切修习佛法者均被杀害或摧残。所有一切经卷焚之于火,喇嘛阿阔黎被役使为奴,令高僧大德与佛法相隔绝。指派诸僧侣为屠夫。将佛(像)的衣服投入河内。用石头砸毁三所依之供器,佛法之名亦使其不存。”[1]
后世教法史料皆称灭佛后“卫藏无法”,但准确的说,应该是“卫藏无律”。
佛教经典分为“经”、“律”、“论”三藏,“藏”是收藏、保存的意思,最早的意思是“筐”。古时,人们阅读经卷是把经、律、论分别装在三个筐里的。
“经”是指佛陀口述的道理,一般多以“如是我闻”开头,这一点和孔子的论语类似;
“律”是指约束僧人行为的法则,也称为“戒律”;
“论”是指后世高僧对于佛陀思想的解释和论述。
如果“三藏”都熟,便可称“三藏法师”,比如大圣的师傅唐僧,便是“三藏法师”。
朗达玛灭佛时关闭了大量寺院,寺院中的僧侣,开始在家修行。
这种在家修行的情况,一直保存到“后弘期”教派兴起之时,被称为“在家人”。
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称谓——“顶髻罗汉”[2]。
虽然顶髻罗汉们的信仰坚韧,但人类毕竟是喜好随意的动物,缺少了寺院的约束,律法渐渐崩坏,行为举止开始展现宗教阴暗的一面。
据说,在这一时期,在家的僧侣出现了活人献祭、用人体器官制作法器等情况。
这些行为,使本来系统严谨的佛教,呈现向原始崇拜倒退的现象。
说到这点,一定会有信教的朋友不爱听。我虽然不信仰佛教,但也没有黑佛教的意思。
我这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古格王朝时期,拉喇嘛·降曲沃为弘扬佛教,迎请了阿底峡尊者。
阿底峡来到古格后,见到了古格最有名的高僧大译师仁钦桑波。
仁钦桑波年轻时,多次去印度学法,成为佛教后弘期的旗帜性人物。二人在托林寺相见甚欢,阿底峡发现仁钦桑波对“经”的理解极为高深。
他非常感慨的说道:“你既在此,何用我来?!”
但随后讨论到“律”时,仁钦桑波便开始出现错误。
阿底峡心里暗道:“我还是得来呀!”
为重塑西藏佛学的律条,阿底峡特意撰写了著名的《菩提道灯论》,讲述修行者如何严守戒律,刻苦修行并渐次成佛的道路。
阿底峡重塑律条的努力,是他对西藏佛学最重要的贡献。宗喀巴大师继承了阿底峡律令严整的衣钵,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一书,他所创立的格鲁派,也成了律法要求最严的教派。
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朗达玛“灭佛”之后,西藏并不是没有了“法”,而是缺失了“律”。“法”还在传承着,只不过是转成了在家传承。
在家传承期间,西藏依旧涌现了很多有名的大师,比如,玛尔巴译师、米拉日巴尊者就都是“在家人”。
在家刻苦修行一样可以得道,佛教的修行道路本来就有“世间法”和“世出法”两种。
但我相信,寻求随意是人类的天性,没有寺院严格的律令约束,绝大多数人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这必然导致佛学倾向于神秘主义的道路,重塑律条也就成了后弘期佛教改革重要的目的之一。
但教派的产生,并不是后弘期宗教改革的必然结果。
短短几十年间,迅速产生数十个教派是有深刻社会背景的。

吐蕃王朝崩溃后的数百年,西藏再未出现统一的管理机构,各个割据势力不断攻伐侵掠。
攻伐掠夺往好了说,是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但这种随意的流动,让贵族们受不了了。
属民都跑了,跟谁收租子去?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
在这种情况下,领主们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区隔,来划分区域内的身份认同感。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大家都是“蕃人”,在身份认同上没有区别。
划分人群的标签是“教众”与“非教众”,在西藏范围内,跑到哪儿都一样。
但分了教派后,你跟我不是一个教派,你就是外地人,来我这里搞事儿,我跟你丫拼了!
这就是教派产生的原始冲动,也是领主们最看重的群体划分标签。
与此同时,长期的社会动荡让民众对信仰也存在强烈的要求。在经过了“前弘期”的发展,佛教已深入民众心中。
而佛教倡导的“忍耐”、“今生为来世修复积德”、“戒杀”等观念,既有利于疏解民众心中对现实生活的焦虑,也有利于贵族的统治,二者皆得其便。
领主们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有钱!
当时去印度学佛的成本极高,要交大量黄金作为学费。
据统计,赴印留学的150余僧人,即花费黄金11万余两。[3]
这种24K的纯金门槛,将绝大多数信众挡在了门外。
能去印度求法的高僧,要么有贵族资助,要么干脆就是贵族。
等到学成归来,马上就成了领主的座上宾,获得赏赐的庄园和田产,大译师仁钦桑波便在古格获得大量的赐封庄园(“谿卡”)。
随后,高僧们又在领主资助下,开坛讲法,修建寺院,聚敛教众。
当这些寺院与领主形成稳定的“布施”关系后,寺院的经济才算有了依靠。
拿了领主的布施,自然要为领主张目,高僧们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
为了固化属地寺院的领导,佛教开始特别强调师徒传续关系。
“前弘期”延请外地高僧,来寺院主持的情况开始变得罕见。
寺主的传承成为了一个封闭的小圈子,甚至干脆就在贵族血亲间传承。这种内向型的传承机制,最终成了“活佛转世制度”出现的基础。
比如,甲律师(1091—1166)在须浦地方建立了一个以讲授戒律为主的寺庙。
他圆寂后,其侄饶却旺继任该寺堪布。
此后,饶却旺家族便世代统治着须浦地方。
类似的情况,还有萨迦派的昆氏家族、帕木竹巴的郎氏家族。
这两个家族更近一步,世俗君权和教权合二为一,成为管控一方的霸主。
这种带有“宗法”色彩的宗教传承,必然产生内部向心,一致对外的思想。
于是,早期藏传教派呈现出极为鲜明的地域属性。
萨迦派是在萨迦地方出现的;
止贡派是在止贡地方出现的;
帕竹派是在帕竹地方出现的;
达隆派是在达隆地方出现的;
觉囊派是在觉囊地方出现的;
雅桑派是在雅桑万户辖区出现的;
夏鲁派是在夏鲁万户辖区出现的;
进而,各地蕃人间多了一种新的摩擦方式——教派冲突。
大量的冲突和矛盾,让各地民众很容易就将,同样受苦受难的百姓,划分成“自己人”和“外地人”。
这种内卷式的背景,反过来促进各教派的发展,成了之后政教合一制度的基础。[4]
介绍了西藏教派的出现背景,下一篇将讲述萨迦派的崛起——《萨迦派的炫目时光:危局中的契机》
参考书目:[1]、 《藏传佛教》__班班多杰、《新红史》__班钦·索南查巴;
[2]、 《p_t230R号_残卷解读及吐蕃末年史事考述》_才让;
[3]、 《吐蕃分裂割据时期佛教的再度兴起及诸教派形成的原因》_多德;
[4]、《西藏通史》__陈庆英、高淑芬;
于小冬老师的新书《西藏绘画风格史》,经历三年酝酿终于要出版了,于老师新加了文字和图片,还有几十张国内没出版的高清外版大图。喜欢这本书的朋友,可以加老布微信,参加预售活动了!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