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回复: 0

韩国开国总统李承晚,为什么会一步步从“国父”变成“独夫”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 12: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身上有朝鲜王朝王族血统,他是近现代东亚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本有可能成为韩国国父的李承晚,最后却是客死他乡,身后骂声一片,他是怎么把自己玩成这样的?
李承晚的一生大致可以以10年为一个周期来回顾一下20岁
20岁的李承晚已是名满朝鲜的反日斗士,立志为民权与独立而奋斗。他既写文章又演讲,活动极其激进冒险。当时大清还在,朝鲜也还在高宗李熙统治之下,李承晚就已在朝鲜加入并组织政党,因此被抓坐牢5年。
坐牢并没让他声誉受损,相反李斗士因此名满天下,在政坛崭露头角。
并且,他在狱中接触到了西方学问与国际视角,成为一名基督徒,完成了信仰的蜕变,从此把美国视为朝鲜的救星。

30岁
30岁的李承晚怀里揣着朝鲜高宗李熙的密旨来到美国,想的是走外交路线保证朝鲜在日俄争夺下保持独立。
没成想,大事没办成,却成就了李承晚个人学历,他在哈佛读研、普林斯顿读博,不到五年时间里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可称神速,也就此成为首位拥有博士学位的韩国留美精英,从此人称李博士。
并且他在美国的经历也使他在美国韩人和韩国国内拥有了声望,之前的愣头青李承晚在海外没多少人知道,现在说起李承晚博士那就不一样了。

40岁
40岁的李承晚久居海外,已著作等身,就算不从政也是学术大牛,但搞学术从来不是李承晚所愿,他继续为自己的外交独立梦想奔走,一如既往碰得满头是包。
这时日本已在日俄战争中取胜,随即开始对朝鲜下手,逼李熙退位,与扶持的韩奸总理李完用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被日本收入囊中,封建制度的朝鲜宣告灭亡,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有压迫就有反抗,朝鲜独立运动跑到中国成立了一个韩国临时政府,各派一致推举李承晚担任领袖,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派。在临时政府里,有个叫金九的人,一开始担任的是警务局长,这个金九后来会跟李承晚发生很多交集。

50-60岁
50-60岁时,李承晚的外交独立路线遭到打击,在政坛失势,临时政府总统的职务也被罢黜。李承晚的活动进入消沉时期,他仍然坚持外交独立路线,在美苏之间反复奔走斡旋,游说大国出兵朝鲜赶走日本人。
奔走了几十年也没啥结果,一如既往地碰壁。尤其在苏联,李承晚还遭到过羞辱,为了获得苏联支持,李承晚于1933年7月19日抵达莫斯科,试图寻求斯大林帮助。斯大林不见兔子不撒鹰,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怎么肯干,他丝毫不给李承晚面子,直接下令将他驱逐出境,李承晚铩羽而归,这使他对苏联彻底死心,此后一生仇苏。

70岁以后的李承晚李承晚的政治形象,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间段——70岁前和70岁后。
70岁之前的李承晚,自29岁去美后,半生都漂泊在海外,在朝鲜的日子屈指可数。
他虽然屡屡被各个政治团体推为领袖,但基本就是个政治吉祥物。李博士名气大,没派系,没实力,又是韩国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拿出来当幌子再合适不过。
在他当选韩国临时政府总统后,李承晚也不想就职,后来在多次敦促下才来到上海就任总统。
虽说只是个有名无实的临时政府,政治斗争却依然无比复杂,政客们天天为了大小问题撕逼,政治环境乱七八糟。
李承晚一没派系,二没后台,实在撑不住场子,干脆退休去美国写书了,民粹派的金九坐上临时政府总统的位子。
金九由于他的结局而被同情,后人更愿意承认他是朝鲜的国父而不是李承晚。
但搞政治从来也没那么简单,金九面相敦厚手段却不单纯,他是安重根的拜把兄弟,安重根就是刺杀伊藤博文的那位朝鲜著名刺客。
有兄弟如此,可想而知金九也不是善茬,他的政治手段与安重根类似,喜欢把政敌肉体消灭,手段是暗杀。

暗杀事实上是朝鲜半岛政坛的常用手段,过去百年那里政坛发生过一次又一次刺杀事件,在暗杀这件事上执行力爆表。
日本战败投降后,金九带着一帮人回到国内,与国内亲日派的大佬宋镇禹等斗得不亦乐乎。在金九眼里,这帮人就是韩 奸,没啥可说的,肉体消灭便是,于是宋大佬卒。
谁知亲日派的一帮子也不是吃素的,你会搞刺杀我也会,两帮人刺来刺去,派系里的大佬都成了刺杀目标,一不小心金九爷也中标挂了。
金九被刺在韩国是件大事,也是件疑案,后来大多数人都把锅甩给了李承晚,但其实并没有什么证据。
李承晚当时并不是金九的主要政敌,金九的政治倾向是和北方建立联合政府,但他与北方没谈拢,反而因此得罪了南方政党,有动机要刺杀他的人很多。
相反李承晚这时却并不在政治圈玩,自20多年前不再担任临时政府总统后,他已淡出政治多年,也没有自己的派系,只是在各派之间居中调停的人物。
当时韩国政坛暗杀成风,金九死后,南方各派再拿不出一个众望所归的大佬,美国只好扶持李承晚出面收拾残局。金九被刺,李承晚是受益者,这点是不假的,但恐怕也是他事先无法预料的。

1948年5月10日,南朝鲜举行大选,7月20日,李承晚当选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宣布成立,李承晚成为开国总统。9月9日,北朝鲜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首相,朝鲜半岛分裂。
这时候,1875年出生的李承晚已经是个73岁的老人,他能登上总统宝座也并不是因为美国的旨意,而是当时朝鲜国内政治斗争的反映。
李承晚本身一直是个吉祥物,也没能培植起自己势力,他能当上总统是南方势力最大的右翼派系推举的结果,看中的就是老李脱离本土政坛多年,看上去又是一副无党无派人畜无害的样子,给他个总统的虚职,议会还是自己操控,所有人都没话说。况且老李已经73了,还有力气当几年总统?
偏偏所有人都看错了李承晚。

李承晚此前虽然没什么实质性的政治建树,但他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我举一个例子:
中日全面开战后,韩国国内很兴奋,寄望于中国打败日本,这是朝鲜认为半岛最好的独立机会。
但李承晚却不这么认为,几十年历练下来,国际视野他还是有一点的。
李承晚认为单凭中国实力无法战胜日本,韩国独立指望不了中国。事后证明,如果日本专注于中国战场,凭当时的中国确实难以击败日本。
更奇的是,李承晚预言美日必有一战,到时由于共同的利益关系,美国会援助中国抗日,日本最后会失败,韩国也将获得独立。为了宣传自己的理论,他从1939年11月开始写了本书,名字叫《日本内幕记》,20个月后在纽约出版,讲的就是他这套理论。
当时美国国内的主流言论是反战,因此没几个人买李承晚的账,哪知4个月后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果然开战。
李承晚因此名声大噪被称为“预言家”。
显然,李承晚不是个糊涂虫,一把年纪的李承晚已经是政坛活化石,大清时期就开始玩政治,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现在这些人在他眼里都是小弟,当上总统后他怎么会甘心被小弟架空,于是开始暗自培养自己的势力,组建起大韩国民党,开始肃清异己。
李承晚总统任内干的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在此期间他搞出了“六月攻势”、制造“南劳党国会支部事件”等运动,打击政治上的反对力量。
除了这些,李承晚还动用武力,毫不留情镇压反抗势力,制造了济州岛四三事件和丽水-顺天事件,造成数万人死亡。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谁不听话就搞谁,连嫡系也不放过。自此他逐步开始走向独裁的道路。

李承晚和美国然后讲讲李承晚和美国的关系。
电影《金刚川》讲的抗美援朝金城战役时期的故事。
金城战役是场很特别的战役,它本来不会发生,因为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后,在朝鲜战场停火就成为必然,尽快结束战争已是美国上下的共识。
本来中美和谈已约定在6月25日签订停战协议,可是问题出在了李承晚身上,美国的支持和援助是他政权得以存续的重要条件,他还指望着靠美军打过三八线,统一朝鲜半岛。
如果美军撤了,他的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就不好说了,所以李承晚集团务必要继续绑架美军陪他打下去,李承晚放出话来:要将军事上的胜利向鸭绿江边趁胜推进,而不是目前的停火线。并提出了五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哪一个都不是中朝能接受的。
为了达到目的,李承晚破坏战俘遣返协议,制造了释俘事件,中朝美三方都对李承晚严重不满。
一句话,李承晚根本不想停战。
彭德怀为此建议“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主席批复“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所以才有了金城战役,目的是为了教训一下李承晚,这次战役的重点打击对象正是李承晚的南朝鲜军。

最后,李承晚政权也没有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为朝鲜战争留下了一个微妙的尾巴。此后他喊得最多的就是“北进统一”,这或许是他内心的追求,也或许是为了讹诈美国,争取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不管是什么目的,总之让美国紧张得要死,生怕老李真的擦枪走火,惹出大麻烦。李承晚这一套还真起了作用,美国没有撤军,并确立了经济援助体制,李承晚总算没被放弃。
看上去垂垂老矣的李承晚渡过这次危机后,变得越活越精神起来,在总统位子上越坐越久,一连坐了四任,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美国对李承晚,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又爱又恨。杜鲁门曾经回忆“我们除了支持李承晚,再没有选择的余地。从1905年以来,朝鲜就受到日本人的摧残和蹂躏,它没有机会培养其他的领袖人物”。
李承晚的特点是“亲美反苏”,这是美国理想的合作对象,但他还有个特点——是个顽固的民族主义者,虽然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思想里却带着浓厚的东方文化传统。
这或许能解释他登上总统宝座后的种种行为,他对内推行的是封建家长制的集权统治,而不是美国所期望的把韩国建设成“民主阵营的桥头堡”。

但美国又无法根除李承晚这个政权,因为韩国国内政党派系松散,缺少一个深孚众望的人物,比如第二任总统尹 潽 善就只当了一年就被军事政变推翻,所以李承晚对美国来说仍有战略价值。
经过反复权衡,美国觉得相比外部意识形态的威胁,李承晚给美国造成的负担还是要轻一点,“两害相权取其轻”,往往只能向李承晚作出让步。
正如1956年韩国大选后,美国国务院给驻韩使馆中的指示所说:
对于美国在韩国的立场和行动方案,在华盛顿,特别是国务院,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可以归结为一种困惑:我们不可能无限期保持现有的对韩政策,但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
李承晚对美国来说是个难缠的盟友,在释俘事件后,艾森豪威尔在日记中写道:
(李承晚)屡屡让我们进退两难、无从决断,疑虑重重甚至倍感沮丧,以至于怀疑达成停战还有何意义...李承晚是一个如此难缠的盟友,总让人免不了以最强硬的措辞斥责他。
其实归根结底,正是美国的姑息放纵,造就和断送了李承晚这样一个政权。
从根本上说,美国赋予李承晚政权的涵义太多太大,对他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这个政权所能承载的范围。
在那个时期,韩国脱离传统封建社会不久,又刚刚从被殖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经济滞后,政治力量分散,美国的对韩政策设计是不现实的。
李承晚政权最终沉重到自己和美国都无法继续背负,而一步步走向覆灭。

最后总结一下,本可以成为韩国国父级别人物的李承晚,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死的。
李承晚青年成名,他从上世纪20年代起,实际上脱离政治20多年,韩国国内崛起的政治派系都和他关系不大,他本人长期在海外生活,在韩国也没有什么自己的势力。
因为50年代的战争,李承晚与社会主义阵营彻底决裂;当上了总统为了争权,拼命扶植自己嫡系,与国会势不两立;因为走向独裁无法控制局势,失去了利用价值被美国抛弃,不得已下台;下台后李承晚嫡系被清算,于是他也就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没人替他说话,他的名声也彻底被批臭,韩国那些年的脏水,不管是不是他干的,总之都倒到他身上就是。
李承晚花了73年的时间,树立起了自己反日斗士、留美精英、现代外交之父的人设,他本有机会为自己再戴上一顶“国父”的帽子,成为韩国历史上不朽的人物。但由于自身顽固的民族主义特质,以及美国对他赋予的过高期望,使得他在担任总统的12年里一步步走上独裁的道路,得罪了所有人,最终也被所有人抛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