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疾风骤雨——英国轻巡洋舰的舰载武器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1-2 04: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间战期,英国从未真正确定过在另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政策。在那时规模如此巨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海军的计划往往是基于大英帝国自身的需求,和平时期舰队的需求和由一战演变过来的海军战略。30年代时,来自日本、德国和意大利日益增长的威胁促使海军方面确定巡洋舰在未来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论上来说她们是海军中最为灵活的战舰。她们有着高航速、优秀的武备并且可以执行多种任务。重巡洋舰和较老的轻型巡洋舰被指定履行长久以往的职责——保护海上航线和猎杀敌军袭击舰。但如果有需要的话他们也可以为主力舰队提供支持。当30年代所建造的轻巡洋舰也能履行保护贸易这一职责时,海军对她们的预期用途便没有了明确的定义。

E级巡洋舰“翡翠”号的侧视图,1943年春摄于斯卡帕湾。此时她装备着过时的单装6寸炮但却加装了小口径防空炮和全面的雷达设备。传统的巡洋舰被用来侦察敌军,但现在飞机才是执行这一任务的更佳选择。对于猎杀潜艇来说,轻巡洋舰又显得过于笨拙和奢侈,这一任务最好留给驱逐舰和更小的护航舰艇来完成。随着战争的临近,海军部认为这些轻巡洋舰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她们的火力、航速和灵活性。这使得她们非常适合为主力舰队或商船队提供防空火力支援或执行对岸轰击任务。更具有侵略性的用法则是让她们来攻击敌方的水面舰队或袭击其海上航线。最终英国轻巡洋舰也正是这么做的。她们在北极和马耳他为商船队护航,直面敌军空袭;她们在西北欧和地中海对岸轰击,支援登陆行动;她们与意大利和德国的水面舰队在怒海中争锋,在这里舰炮与火控系统的结合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

BL 6-inch Mark XVIII战争期间绝大部分的英国轻巡洋舰装备了这两种口径的主炮:6寸炮和5.25寸炮。《伦敦海军条约》的存在使得皇家海军与8寸炮渐行渐远,同时更小口径的主炮也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BL 6-inch Mark XVIII。该炮总共生产了469门,这使得它们成为舰队中最常见的中口径炮。1879年海军引入了第一门6寸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的改进型号被用作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副炮或一些更小的巡洋舰的主炮。而Mark XVIII本质上是早期型号的现代化版本。因为需要人工装填并且需要发射药包,可以说它有点过时,但它是可靠、精准且有效的。

BL 6-inch Mark XVIII与其早期版本的真正区别在于炮塔。它很小并且很适合安装在双联装或三联装炮塔中。这两种炮塔的设计分别于1930年和1932年得到DNO的批准,并被正式加入到了轻巡洋舰的设计中——“利安德”级和“阿瑞托莎”级(双联装Mark XXI型炮塔)、“南安普顿”级(三联装Mark XXII型炮塔)、“斐济”级、“爱丁堡”级和“确捷”级(三联装 Mark XXIII型炮塔)。
最初的设计意图是这些舰炮在对海射击的同时也应具备对空射击的能力,需要它们拉起弹幕来阻止敌军飞机接近舰队。所以炮塔的设计允许舰炮抬高到非常高的角度,但人们很快发现过低的射速、炮塔转速和瞄准速度使得它并不适合用来对空射击。但作为常规的对海舰炮它们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射程超过24000码(12海里)。虽然这些炮射击准确,但当“南安普顿”级首次采用三联装炮塔时,人们发现射击时的散步过大。经调查发现两侧的两门炮在射击时的炮口风暴会使中间那门炮的炮弹产生细微的偏差。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中间的炮管稍微向后移,并使用延时射击装置延后射击1秒。

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相比于轴心国的对手们最大的优势就是雷达搜索、空中预警和火控系统,这些设备从1940年开始陆续装备。这张图片展示了目视和雷达引导的火控系统如何引导巡洋舰主炮组射击。在战斗中这些舰炮的优势却来自于它们相对过时的设计。采用自动或半自动装填方式的舰炮只能以规定的射速开火,比起依赖自动化装填的舰炮,人工装填的6寸炮的炮组人员能拿出更快的装填速度,在短时间内打出爆发射速。因此,英国轻巡洋舰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火力,直到舰员疲劳,装填速度再次下降。这使得英国轻巡洋舰在与装备着更加现代化的半自动炮塔的意大利同行交手时常常占据上风。但这一战术在远距离交战时(10000码开外)便不再有效,因为舰炮从装填角度抬高到射击角度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在12000码(6海里)的距离上炮弹可以击穿3寸厚的装甲带,在20000码(10海里)或更远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寸厚的水平甲板。这使得她们比大多数意大利巡洋舰更强,无论是轻巡洋舰还是重巡洋舰。


QF 5.25-inch Mark I“黛朵”级和“司战女神”级防空巡洋舰装备的是QF 5.25-inch Mark I,这也是战争期间英军装备的最大口径速射炮。其中“六头女妖”和“卡律布狄斯”号装备了4.5寸炮作为替代。QF 5.25-inch Mark I是一型高平两用炮,最初作为一款防空炮而设计,但在需要时也可用来对海射击。它们被安装在紧凑的Mark II型炮塔中,相对于其他巡洋舰的6寸炮塔来说要更小。通常情况下这些炮塔表现良好,但“黛朵”级的A炮塔似乎有一个问题,脆弱的舰首一旦受创弯曲便很可能会影响到炮塔的运作。1940年4月全新的“博纳文图尔”号在与德军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交手时便出现了这种状况。不过这个问题很快便通过加强舰首结构的方法解决了。

1940年4月的挪威战役首次展现了这些火炮在对海射击方面的潜力。有着和6寸炮几乎相当的射程和半自动化炮塔所带来的高射速使得这些战舰可以在与意大利舰队交火时与轻巡洋舰并肩作战——事实上她们有时也是这么做的。她们的半穿甲弹(SAP,Semi Armour Piercing)可以在9000码(4.5海里)的距离上击穿3寸厚的装甲,这也意味着她们需要比其他轻巡洋舰靠的更近来对敌方巡洋舰级别的战舰造成严重伤害,但她们仍能在近距离的战斗中坚守战线。

次要武器和防空炮从“利安德”级开始,战时大多数巡洋舰都将4-inch Mark XVI QF作为主要防空武器,通常安装在Mark XIX型炮塔中。这些炮塔是高平两用的,这意味这它们既可以攻击俯冲轰炸机也可以攻击鱼雷机。通过HACS指挥仪,它们可以在空中形成一道弹幕来阻止敌机接近,285型雷达(在1942-43年后加装在大多数轻巡洋舰上)可以很快捕捉到来袭的飞机并作出反应。这些炮塔也可以独立射击。装备了4座双联装4寸炮的“卡莱尔”号在1943年末于希腊附近被重创前在地中海战区击落了11架敌机。1940年4月在挪威她使用该炮击沉了一艘德军运输船,这证明了在紧急情况下该炮也可以用来对付水面目标。

这是一幅“南安普顿”级巡洋舰的剖面图,展现了她在战争第一年中的状态,这幅图片来自于同时代的出版物《Britain’s Glorious Navy》。图中可以看见HACS,此时的她还没有加装雷达和小口径防空炮,该级舰从1940年开始才陆续加装。随着战争的进行,越来越多的轻巡洋舰上增加了小口径防空炮,这些武器也同样有效。战争初期装备的单装砰砰炮、四联装12.7mm机枪和笨重的八联装砰砰炮最终被更全面的四联装砰砰炮、单装或双联装厄利孔所取代,随后还有配有电动炮座的版本。最后一些战舰上也加装了单装或四联装博福斯。像4寸炮一样,配套的火控雷达使得这些小口径防空炮更加有效。对空搜索雷达让炮组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敌机做好准备,随后像282型或285型这样的雷达则在空袭中为防空炮组提供参数。

砰砰炮的指挥仪,上方带有天线的是262雷达而大多数轻巡洋舰所携带的鱼雷和飞机及其配套的航空设施就显得没那么有用了。在战斗中它们可能会被击中并造成爆炸或火灾,而且其使用频率非常低,因此弊大于利。在更多舰队驱逐舰和航空母舰服役后,对于这些武器的需求就减弱了,所以随着战争的进行大多数巡洋舰都拆除了航空设施和鱼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