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回复: 0

周恩来给邓颖超写首情诗,19岁的邓颖超回复:你不是独身主义吗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30 16: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全国人民陷入悲痛中。遗体告别时,鬓角花白的邓颖超扶着棺椁放声大哭,嘴里呐呐地念着:'恩来,我再也见不到你了'。51年的夫妻情,告别时怎能不悲痛?
痛哭过后,邓颖超没有倒下,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她要完成丈夫最后的心愿。丈夫去世当天,她就向中央提出请求:骨灰不保留,要撒掉。她说,这是丈夫交待过的。

图:周恩来
中央批准后,她把丈夫生前的警卫张树迎、高振普叫过来,交待一切都要低调行事,最后中央还是决定出动飞机完成这个任务。为避开群众和新闻媒体,几天后,警卫人员通过人民大会堂的地下通道把骨灰盒带出了礼堂,前往东郊的通县机场。
为了减小目标,不让群众来送行,运送周恩来骨灰盒没用红旗车,用的是一辆苏联产的吉姆车,这辆车是斯大林送给总理的。邓颖超跟同行人员乘坐另一辆车,跟随其后。到了通县机场,已是72岁的邓颖超由同行人员搀扶着,看着骨灰盒被送上飞机,挥手告别。飞机把骨灰带到早前定好的4个地方,完成了任务。
此后,邓颖超依然忙碌着。忙碌是她和丈夫这几十年来的生活常态,身边的人都知道他们劝不住邓大姐,或许这样才能让她心里好过一些。

图:邓颖超
'十年生死两茫茫',900多年前,苏轼用一首词告诉我们丧偶之痛有多么刻骨。1988年,在周恩来逝世12年后,84岁的邓颖超写下了《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以上是此文的节选,看花的主人指的是周恩来。依照邓颖超的意愿,该文当时并没有发表,直到1997年才由新华社全文转发。邓颖超在此文的最后称这不是一篇诗,也不是散文,只是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在文中,邓颖超回忆了和丈夫的从相识到相恋的点滴,她称: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

是的,她们的爱情源于一场萍水相逢。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21岁的周恩来成为了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那时候的他刚从日本留学回来不久,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他的帅气不只在于英俊的外表,还在于不凡的谈吐。
而此时的邓颖超也毫不逊色,15岁的她已经是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执委兼讲演队队长。在这场爱国运动中,他们就算是认识了,而后又一起组织成立了进步团体觉悟社。那时候,他们之间还没有爱情,只有互相欣赏。

左:邓颖超,右:周恩来
对于这样的相逢,周恩来后来对邓颖超说:'还记得当年在天津开大会吗?你第一个登台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两只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邓颖超则开着玩笑说:'现在我老了,和年轻时不一样,眼睛也变小了'。
'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是周恩来对邓颖超的初印象。而1987年9月30日,83岁的邓颖超在会见日本客人竹入义胜时,这样形容那时候的周恩来:'当时大会主席台上坐着一位戴鸭舌帽的青年,穿着一身绿不绿黄不黄的衣服和一双白色皮鞋,有人告诉我,这个人就是周恩来'。相识68年,邓颖超还记得那个戴着鸭舌帽的少年。
现在很多人谈到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口对,觉得这样日子才能过得长久。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我们在为同一件事努力,而你的努力的样子,恰好被我看到了。

如邓颖超所说,她们的爱情也不是恋爱至上,更多的是同志间的互相欣赏。
五四运动相识后,1920年周恩来与张若名、郭隆真等一起登上轮船离沪赴法勤工俭学,而邓颖超则在北京师大附小任教员,继续领导觉悟社。在欧洲的周恩来,一直和觉悟社保持着联系,看着这个小团队越来越好,他对不到20岁的邓颖超心生佩服,开始频频给她寄明信片。他到了法国、英国、德国,都会寄来当地有特色的明信片,每每都在明信片后面写上几行字,但那时这些字基本都是对同志的鼓励,爱情就这样慢慢萌发。

图:周恩来
1923年的春天,19岁的邓颖超收到了一封很特别的信。那天她正在和觉悟社的谌小岑、李峙山等人研究问题,信是同事的女儿拿给她的,称是门房叔叔刚收到的,从外国寄来的。还没看信的内容,邓颖超就觉得这有些不寻常。以前周恩来的信都是直接寄明信片,这次却加了一个信封,显得很正式,谌小岑、李峙山也好奇地过来看。
信里还是有一张明信片,上面有3位金发的女子在迎风奔跑,而背景则是鲜花盛开的绿茵。这次的明信片背后写的不是励志的话,而是一首3行情诗:
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
打破一向的束缚!
勇敢地奔啊奔!
3个感叹号,这是什么意思?邓颖超当时并不明白。其实按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其实是一首3行情诗,只是性格一向内敛的周恩来写得很委婉。当局者迷,但旁观者清。李峙山和谌小岑把明信片拿来仔细端详了一下,很笃定地对邓颖超说:'这是伍豪在向你表示呀',伍豪是周恩来用过的一个笔名。
一向热情、聪明的邓颖超愣住了,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从字面上来看,这首诗是希望她能冲破一切束缚,就像明信片中的金发女子一样,自由地在风中奔跑。但是跟谁一起奔跑,他硬是也没说明白。这个信,该怎么回呢?

图:邓颖超
想了很久,邓颖超终于回信了,信的大量篇幅还是谈工作。直到最后,她才含蓄地回复明信片里的诗:你不是一向抱独身主义的吗?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
可能很多朋友都没有想到,又帅又有才华的周恩来早期其实是一个独身主义者,这个想法是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形成的。周恩来1917年去日本求学,那时候19岁的他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一腔抱负,一心为国尽忠。离开天津时,他曾写了这样一首七绝: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面壁十年'抒写的就是一位年轻人立志报国的决心,儿女情长这种事,在他心里还排不上号。在日本一年半的时间里,周恩来在一篇日记里这样写道:'晨起读《新青年》,晚归复读之,对所谓排孔、独身、文学革命谙主义极端的赞成'。甚至,那时的周恩来还发表过关于独身主义的文章。
对于周恩来的这个想法,邓颖超很早就知道,应该说他的好友们基本都知道。所以收到对方的情诗,邓颖超才会有这样一问。

周恩来很快回信了,这次是一封长信,和以往一样他叫她'小超'。他也是先一板一眼地谈工作,而后则直言不讳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他提到了马克思和燕妮、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还有他的几个好朋友,他们都恋爱结婚了。这让他意识到搞革命和谈恋爱并不是对立关系。最后他表示唯有勇敢坚强的小超才能和他终身共患难!末了,他很直接地表示:希望得到你的明确答复!
对于周恩来这样男神级的帅哥,一般女子确实是很难拒绝的。但在那个年代,革命战士想的都不是自己的感情,邓颖超的回复似乎有些官方: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
确定恋爱关系后,邓颖超在《女星》发表的文章中这样写道:'两性的恋爱 ,本来就是光明正大的事,并不是污浊神秘的'。这种话,在当时是很大胆的,原来在邓颖超看似官方的回复下,是对爱情这般的笃定。

1924年秋天,周恩来回国了,他在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一职。可这时候,这对已经确定关系一年多的情侣,还没有找到长时间相处的机会,他们的爱情停留在一封封书信中。原来他们一个在欧洲,一个在天津;现在他们一个在广州,一个仍在天津。对他们来说,工作比爱情重要。
直到1925年8月份,邓颖超因为在天津领导抗议'五卅'惨案被当局通缉,她才不得不离开天津,南下找周恩来。而此时的周恩来,已经下定决心要娶她。在出发之前,邓颖超给周恩来发了电报。但下了码头,她却没有看到对方的影子,只好自己提着箱子,按照信里的地址去找。
而此时在码头,周恩来的秘书陈赓着急得很。他手里拿着一张很旧的相片,这是周恩来给他的。周恩来因为工作走不开,派陈赓拿着相片接人,可惜人太多,相片又太旧,陈赓硬是与邓颖超错过了。

左:邓颖超,右:周恩来
邓颖超找到周恩来的住处时,发现屋子里已经宾客满堂了,周恩来赶紧跟邓颖超解释了几句,叙了一会儿旧,就匆匆离去了。此时邓颖超才知道,这是周恩来为自己准备的婚礼,满堂宾客就是他们的见证人,她是他的新娘。
送走宾客,邓颖超委屈地走进了周恩来的家。这算是什么婚礼,没什么仪式就罢了,连新郎也只是出现了一下就走了。可是当她看见窗台上的鲜花时,心里释然了。原来周恩来知道她喜欢鲜花,一大早去忙之前特意叫人买好了花,在生活上一向不讲究的他还专门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那天晚上,周恩来因为工作没有回来,第二天当他回到家时,邓颖超已经去广州区委报到去了。邓颖超回家时,周恩来笑话自己的新娘工作太积极,邓颖超这才有机会抱怨:'人家等了你一天一夜'。这就是他们的婚礼,这一年邓颖超21岁,周恩来27岁。
两夫妻本想就这样就算是结婚了,但后来黄埔军校的许多同事知道了,不干了,非让周恩来请客。周恩来于是又在广州的一家西餐馆请大家吃了一顿。席间大家都来敬新娘子,周恩来心疼她,只能代替她喝,这也是周恩来难得的醉酒。后来邓颖超回忆说:“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让他喝那么多酒了。”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对于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说,相处其实就是一场互相成就的过程。
在51年的婚姻里,周恩来成了世界公认的杰出外交家,成为了很多外国领导人心里最有魅力的外交官。而邓颖超也在她的岗位上,成为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尼克松曾出了一本名叫《领袖们》的书,里面提到了他接触过众多领袖,包括丘吉尔、赫鲁晓夫、麦克阿瑟等人,提到周恩来他写了这样一件趣事:斯大林执掌苏联时期,有位难以对付的外交部长叫莫洛托夫,他曾警告一位美国谈判代表:'要是你们认为我们难打交道,那等你们遇上周恩来的时候再看吧!'

图:周恩来
有30多年外交经验的艾登表示:'我一生搞外交工作,还没有遇到一个像周恩来这样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分管外交的26年里,共有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朝鲜人说他让外交变成了艺术。但就是这样会说话的男人,给妻子写的情书却经常被对方笑话。
1951年3月,陪着周恩来走过长征,又在延安工作了多年的邓颖超累倒了,新中国成立了她终于可以把老毛病治一治。在杭州养病期间,她给周恩来写了封信,希望她能来看看自己,周恩来难得幽默了一回,他这样写道: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节选)
周恩来笔下的文字,总是这样儒雅,字不多,却让人如沐春风。47岁的邓颖超也调皮地回复:'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相伴几年载,你懂我,我知你,平凡的生活里也有糖。
除了这种不像情书的情书,他们也会有肉麻的时候。1942年周恩来患病住院,邓颖超写了篇信问他的情况,最后一段她是这样写的:
白药已搽了么?是否还分一点留用?我拟明晚去看乃如兄并送药给他。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之所以说'还吻你万千'是因为周恩来的上一封信里最后的落笔是:
天气虽热,尚能静心。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左:邓颖超,右:周恩来
从目前公布的周恩来书信来看,周恩来私下总是喜欢叫邓颖超小超。如果有晚辈们在,他会叫唤她'你们邓阿姨'、'你们邓大姐',看起来很随意。但在外交场合,周恩来却从来不含糊。
1956年9月,南斯拉夫驻华大使希望周恩来总理及夫人能访南,对此周恩来称自己很愿意去,但'我妻子访南的事情,我还要同她商量'。一般情况下,外交用词都要是非常准确的,别国外交官喜欢用爱人、夫人等,但周恩来却一直称邓颖超是'妻子'。这是因为外国人的爱人其实是有多种涵义的,爱人可以是未成婚的情侣,而周恩来要强调的是邓颖超是自己的发妻。

工作上他们是战友,生活里他们相濡以沫,对于旁观者来说,他们的爱情里唯一的遗憾应该是没有孩子。
据邓颖超的秘书赵炜回忆,邓颖超很喜欢孩子,也曾怀过两个孩子。第一次是在1925年10月,新婚不久的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当时革命处于很艰难的时刻,邓颖超希望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了,就自己作主没要这个孩子。后来,周恩来知道了这事,发了好大的火,邓颖超后来回忆说:'在后来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中,我都没见过恩来发过那么大的火儿'。
第二次的预产期是在1927年3月份,生产的那一天周恩来在上海工作领导工人进行武装起义,而邓颖超独自留在广州。因为难产,孩子最后没保住。而后,广东军阀开始大规模搜捕共产党人,邓颖超根本来不及调养好身体,就开始四处躲藏。她先从广州再到香港,最后才逃到上海,周恩来见到她的时候,一路的颠簸已经让她虚弱不堪。从那以后,邓颖超便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这一年邓颖超23岁,革命烽火下的夫妻,这种事似乎没什么可抱怨的,何况她是周恩来的妻子。晚年的邓颖超提到孩子的事,总是露出遗憾的表情。

图:邓颖超
没有儿女,他们的爱情仍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或许这正应了周恩来年轻时写的一句话:情为一至洁至白之物。他们的爱情纯洁、简单,但却经过了烽火的考验的。
1934年,邓颖超带病陪着周恩来长征。部队走到到毛尔盖时,长期吃野菜和没有休息让周恩来病倒了。他肺部肿大,持续高烧不退,早前曾因肺部问题大吐血的邓颖超一直守在丈夫身边。周恩来在床铺上昏迷了三天三夜,邓颖超就在旁边打地铺,守了他三天三夜。周恩来醒来后,部队要过草地了,无法行走的他由战士抬着往前走,而邓颖超就骑着马在后面跟着。那时候,她就是他的骑士。
过草地一共是7天7夜,走出来后,邓颖超已经瘦得不成样子。到了最后一站时,她终于累倒了,当时很多同志都以为她活不了了。但凭着坚强的意志,她和周恩来一样醒了过来。就这样,这对夫妻一路跌跌撞撞,九死一生,走完了长征。经历了这种考验的爱情,有没有自己的孩子还会影响他们的感情吗?

革命成功了,周恩来成了日理万机的总理,而邓颖超也熬白了头发,从'眼睛炯炯有神的小超姑娘'变成了大家眼里慈祥的邓妈妈。但他们之间的相处方式没有改变,他们喜欢用文字沟通。'恩来同志,你应该休息了','恩来同志,你今天工作时间太长了',邓颖超用一张张小字条提醒丈夫注意身体。
长年繁重的工作,最终还是压垮了周恩来,1972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膀胱癌。但他仍坚持工作,据统计,仅是1974年1月到5月期间,周恩来有5天连续办公24小时,14-18小时的有74天,12至14小时的有9天,其间他还参加了54次外事活动。直到最后扛不下去了,他才住院治疗。
在医院的日子里,邓颖超每天都给周恩来读报纸,这对历经风霜的夫妻,终于可以静下来说说话了。那时候,没人时他还是叫他小超,他叫他恩来,时光没让他们的爱情褪色。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妻子的陪伴下,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中南海的西花厅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家,周恩来在这里住了26年。西花厅的院子不大,在一片绿地上栽了几棵梨树、桃树等,但周恩来生前最喜欢的还是满院的海棠。海棠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名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在周恩来离开的这16年里,邓颖超就守着这满院海棠,花开花落,她过完了余下的时光。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
现代人谈到爱情,讲究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似乎一直都谈不上对的时候。他们相遇时,是中华民族最难的时候,但他们冲破一切相恋了;他们结婚时,邓颖超正被通缉,他们不顾一切结婚了;他们该生养孩子时,是军阀猖獗的时候。但就是在这些不对的时间里,他们都携手走过了。对他们来说,哪有什么对的时间,只要人对了,爱情就能开出绚烂的花。
正如邓颖超在《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所说,他们的爱情始于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而是一场知己式的互相成就。海棠花开的时候,香满人间;海棠花落时,化作春泥。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与戏文中的爱情比,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相濡以沫。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周总理邓妈妈,以及他们海棠花下的爱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