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回复: 0

【原】她叫郑允端,元末女诗人,一首诗《吴人嫁女辞》现在还有警示意义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27 12: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陈二虎

一、花桥郑家,才女允端历代才女中,人们对元末的郑允端了解的不多,甚至被后人遗忘,让我们复温一下她的诗,走近她的儒雅与饱学。
郑允端,字正淑,其先祖是宋时的宰相郑清。她的祖父因为任吴郡通判,于是迁居吴郡。
郑家世宦豪富,在当时被称为“花桥郑家”,可见其富有与声望。
郑允端自小慧秀敏捷,雅好书史,工于诗歌。
郑允端十五六时,嫁给同郡施伯仁,也是书香门第,博学儒雅,二人相敬如宾,又有共同的爱好,诗书陪伴,婚后的小日子十分甜蜜。然而元末遍地干戈,张士诚领导的反元军队攻破吴郡等地,郑允端家破人亡,在忧郁中去世了。

郑允端博览群书,十分崇敬古人的大义风范,常常借助诗歌抒发思古之情,对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所载的缇萦救父的事迹十分赞赏,认为“此事谊甚高,足以振颓俗”,“临卷三叹之,清风满林麓”。
当她读了南宋末年慷慨就义的文天祥的诗篇,唤起共鸣,敬慕文天祥的誓死如归,为国尽忠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用诗句讴歌英雄的精魂劲节:
藉甚文丞相,精忠古所难。舍生归北阙,效死只南冠。
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凡。偶携诗卷在,把玩为悲酸。
这诗的境界超越那些乱呻吟的男人,巾帼不让须眉,诚是!

二、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都说胸怀与肝胆,自古而今有肝胆有胸怀的人实是不多,都自称文人诗者,而能够抛弃虚名浮利静心读书与思考的少之。而郑允端有思想有文采,针对当时存在的社会不良风气,从千古道义的角度,写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她在《吴人嫁女辞》的小序中说:“余见寻常百姓家,多以女嫁达官贵人,虽夸耀于一时,而终不得偕老,故作是诗以警之,时至正丙申岁也。”:
种花莫种官道旁,嫁女莫嫁诸侯王。种花官道人取将,嫁女王侯不久长。
花落色衰情变更,离鸾破镜终分张。不如嫁与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这首诗郑允端运用了乐府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将嫁女王侯与花种在官道旁相对应,平和地道出女性凭借年轻与美貌嫁给那些官宦,到头来人老珠黄,不能偕老的社会风气,劝那些贪图富贵,为了地位与金钱而出嫁的人,婚姻到底是什么?这对于今天依旧有警示作用。
五言古风,是以古朴平淡为宗旨的一种诗歌体裁,更注重内容胜于形式,对于以柔婉风情,以才藻取胜的女性而言更难以把握,而郑允端不愧是诗人妙手,写出非同寻常的古风。她的《咏镜》,借镜感慨女性红颜易去,感悟到人生的盛衰变迁,岁月无情:“人生有盛衰,物情随变迁。世间类如此,何用增慨然。”
这诗深沉中的思索,极有思想高度,远比今日一些诗人无病呻吟的装嫩更有价值。

三、本无俗土气,自在水云乡郑允端的诗,处处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她的《望夫石》,“石坚有时烂,海枯成田桑”,字字稳健,句句沉着,带给人无尽的反思,蕴涵着深沉的哲理,石头永恒的冷,血才是生命的热。
笔者十分喜欢郑允端的《听琴》:“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寂静的月夜,一个孤独的佳人抚琴,琴曲的清音逸响,一下把思绪带回到了太古之世的朴素境界,跨越了时空。远旨古乐,在今世无法找到知音,那高人的幽独怀抱,展示给宇宙洪荒,天地苍茫,高兀卓尔,气象峥嵘。思量一个小女子,能够有如此孤傲古雅的情怀,令人敬佩。

郑允端博览群书,生活中不是不识人间烟火的女性,更是一个懂得生活,珍惜感情,营造出女性文学氛围,一日某位关系比较好的王夫人请她赴宴,席间以绿荷为杯饮酒,甚是清雅有情趣,于是,她赋诗写到:“半朵断云擎翡翠,一江甘露泻玫瑰。胸中爽气飘飘起,鼻底清香拍拍回”,写出了女性的淑雅场景,又体现了她的性灵巧惠,展示了诗才。
可惜的是,郑允端生于元末乱世,干戈四起,兵祸不止,动摇的时代,让她三十岁就芳龄早逝。虽然没有留下有关她更多的事迹,而她的诗句,却永远活着。
行文至此,真的敬慕郑允端的真性情,诗句中洋溢着智慧与情感的心水,升华出珠玑,思我辈之人,读书尚需努力。
弱水三千,取饮一瓢,最后还是欣赏一下郑允端的诗句吧:
本无俗土气,自在水云乡。楚楚净如拭,亭亭生妙香。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