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回复: 0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某郎中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27 02: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郎中
某郎中是武林人,能记住前辈子的事。他说自己前生是苏州秀才,到了六十岁还没有儿子,家境贫寒,教书维持生计。因为家贫,从曾祖父到父母三代人的尸骨都没有下葬。棺材停在破屋里,老秀才深深自责,每天夜里都点燃一炷香祈祷,愿意减自己的寿命得到百两银子来安葬先人。祈祷了五六年,都没能如愿。

死后,他的魂魄来到地府,阎罗王说:“你是个孝子,愿意减寿安葬先人。但是你父母生前恶业太多,以至绝后。你虽然一心向善,但生平不过是安分守己,没有大的功德,不足以挽回。但你的孝心可敬。”然后赐坐。手下鬼吏报告大孝子到,阎王命人开门迎接。只见进来一个鹑衣百结的乞丐,披散着一尺多长的头发,瘦削的脸型,身上水淋淋的。乞丐见到阎王跪下,阎王请他起身,也赐坐。座位在老秀才之上。
阎王对乞丐赞不绝口,乞丐非常不安。秀才也非常疑惑,阎王转过头对他说:“你心里有所怀疑吧?这个人是镇江人,生于贫寒之家,自幼失去父亲,母亲带着他乞讨。到了七八岁就每天跪在大街上讨饭养活母亲,一定得母亲吃饱自己才敢吃饭,这样过了七八年。等到他母亲不能行走,又背着母亲乞讨十多年。后来他母亲病死,这人讨来一领芦席简单安葬,然后投江而死。他的一生专门行孝,没有别的想法。百善孝为先,这么下等的人却做出这么了不起的事,难道还不足以感动神明吗?”
正说话间,忽然红光闪耀,彩云缤纷。堂上堂下的鬼卒纷纷跪倒。判官来报说:“圣僧来了。”只见五色祥云从天而降,云中站着一个胖大和尚。和尚笑呵呵的说:“老僧七世修行,还得从阎王这里过,不知道哪天能修成正果去往西天。”阎王恭敬的说:“圣僧证佛果的日期不会很远了。”当时老秀才和乞丐都已经躲避到堂下鬼群里。和尚挨着看了一下群鬼,指着这二人说:“这是两个孝子,请出来相见吧。”

二人再次坐下,鬼卒上茶。和尚说:“此茶喝了就会忘掉前世,不喝又违背天条,老僧请求替他们化解。”然后对着两杯茶诵咒,茶水消失了。和尚举杯对阎王说:“已经喝干净了。”阎王恭敬的答应。这时有个判官上前说道:“圣僧下降吉时已到。”鬼卒们竖起一个梯子,和尚登梯,回头对二人说:“如果有缘,就跟着一起来吧!”和尚在前,乞丐在中,老秀才随后,爬了一百多级,老秀才感觉没了气力,掉落下来,再睁开眼睛,已经变成了一个婴儿。
只听父母都喜滋滋的说,生了个男孩。老秀才想说话却说不出,只能哭或者笑。到了三岁,想起前生的事如在眼前。知道鬼神敬重孝子,于是一举一动全都听父母的话,没有半点违背。十三岁做了秀才,十七岁成进士,被授予礼部郎中。
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娶妻生子,再次进京任职。某日退殿后,一个太监上前说:“某亲王今夜有请。”说完送他一个牙牌。当夜,老秀才转世的郎中持牙牌到了亲王府,见到王爷,俨然就是地府中看到的胖大和尚。王爷笑着迎接他,说道:“还记得以前的事吗?”某郎中跪倒说:“不敢忘了您的大恩大德!”
落座后,王爷说:“今日殿堂上远远看到你,还有原来的样子,所以找来叙叙旧。你现在身在仕途,但是纷纷扰扰,不如修行快乐。”某郎中说:“我也这样想,但是孩子还小,家里也没什么积蓄,实在难以放下。”王爷说:“这不难,你还记得那个孝子乞丐吗?他会来帮助你的,但是不要对外人提起这件事。”郎中再次拜谢而出。
不久,琉球国入贡请封。皇帝派某郎中做使者前去招抚。海上航行几天后,到了琉球,国王隆重接待,只见琉球国王披散着头发,瘦削的脸型,还有几分那个乞丐的模样。各种礼节过后,国王拉着某郎中的手说:“还认识故人吗?”二人大笑起来。郎中离开的时候,琉球国王送他万两黄金,托他重新安葬前世的母亲,剩下的金子送给了郎中。

某郎中回国后,王爷已经去世,他完成了琉球国王的嘱托,然后回到前世镇江的家中。家里三代亲人棺木还摆放在破屋子里,再加上前世老秀才夫妻的尸骨,共八口棺材,他都一一厚葬。还剩万两银子,交给这世的妻子抚养孩子,然后找一座庙宇出了家。
(故事出自清代志怪集《道听途说》,因为较长,下面只摘录原文开头的一段。)
【原文节选】郎中某,武林人,能忆宿世事。云前生为苏郡庠生,六十无子,家寒教读度日,仅足夫妻餬口而已。自曾祖父母以下三代未葬,恒以为憾。乃发愿每夜焚香一枝,跪告天日,愿减己寿,俾进财百金以葬三代,死亦瞑目。积虔五六年,未能如愿而卒。
  其魂飘然入阴司见阎罗王,王曰:“此孝子也,愿减筭以葬父祖。不知汝父母生前恶业甚多,致汝绝后。汝虽一点诚心历年不懈,但生平不过安分,无大功德,不足挽回造化。然孝思可敬也。”赐之坐。左右报大孝子到,王命开正门,身出迎之。见一披发尺余,鸠形鹄面之丐,鹑衣百结,水湿淋漓,见王下跪,王扶之起,携手而入,设座生上。王奖不绝口,丐觳觫不安。生甚疑虑,王顾之谓生曰:“汝疑此君乎?此君镇江人,生于贫家,自幼失怙,其母携之乞食。至七八岁时,膝行隶乞,以养其母。又逾七八年,其母老病不能行,此君负之,哀号于市,人皆怜而济之,必饱其母而后敢自食。如是者十余年,其母病卒。此君求化一席,创土埋之,投江而死。是一生专行其孝,别无他志。孝为百行先,出于下愚之人,岂不足以感动神明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