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回复: 0

原创:向着祖国,前进: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三)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17 22: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迪威(左)和蒙巴顿(右)
反复计较
中国驻印军在印度的整训成效明显,重整后的新38师很快就可以重新投入作战。然而这时英国人又开始闹腾了。1942年12月7日,也就是中美英一致同意修建中印公路后不久,韦维尔突然又一次表示不愿意全面反攻缅甸,只打算反攻阿恰布。就在同一天,马歇尔告知史迪威,美国陆军已经决定把满足缅甸战场需要排在北非之后,包括派遣6000工兵前来帮助修建中印公路,以及增加对反攻缅甸的其他物资、人力需求。韦维尔的表态不啻于同时狠狠打了中美一顿耳光。
1943年1月14-24日北非卡萨布兰卡会议其间,英军单独进攻阿恰布,其目的是为了夺取日本人的前线机场,以便于英国人的防守,而并非真正的、带战略意义的进攻。英国反对从英国本土进攻法国或从印度进攻缅甸,这是因为英国历来不愿意成为他国利益的牺牲品,它害怕它的本土或殖民地受到他国势力的影响。作为一种曲折的平衡,丘吉尔主张以进攻意大利来打击法西斯,而在其他方向上均不采取主动。
美英战略的分歧由此可见。美国陆军支持打通中印交通的原因,是想在不久的将来从中国对日本进行大规模空袭,以支援目前在所罗门群岛的激战;总统罗斯福则更进一步,他是想拉住中国以便于战后增加对抗苏联的砝码。不管怎么说,英国人消极看待支援中国的态度肯定是要损害美国利益的。于是马歇尔在卡萨布兰卡警告英国,假如英国拒绝参与法国和缅甸方向的战略进攻,解除不了美军对日作战的压力,那么美国或许会停止在欧洲方向上的作战;既然英军不愿意使用自己的登陆船只,美军决定从自己的部队中抽调上述装备以供需要。在这种威胁下,英国再次勉强同意中国军队从印度和滇西两路攻击缅北,英军一路攻击缅中一路攻击沿海,同时由英国海军封锁仰光,最终于1944年1月解放仰光的计划。
卡萨布兰卡会议没有邀请中国,蒋介石深有被冷落之感,于是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主要有三点:要求将他深深信赖的陈纳德从第10航空队独立出来;要求每月得到1万吨物资;并且在11月前得到500架飞机以装备陈纳德的新航空队。美国人权衡再三,同意了蒋介石的大部分要求,并动员英国承认已经开工的中印公路的必要性,来对蒋介石进行安抚。
1943年3月,中国驻印军新38师完成整训,开往雷多,进行临战前的最后准备。就要打回中国去了,人人无比兴奋。
不料,这年4月日军反击阿恰布,英军损失惨重,被逐出若开,被英国人看做丛林战秘密武器的“钦迪特”远程渗透部队(由温盖特准将组建、率领)也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一时间英国绅士们又是各种失败言论甚嚣尘上,丘吉尔认为反攻缅甸“就像一根一根拔箭猪毛那样费劲”,而罗斯福也终于对反攻缅甸失去耐心。于是1943年5月12-23日在华盛顿举行的三叉戟会议上,攻击意大利成了主要议程,而缅甸反攻作战计划又一次搁浅了。为了防止中国人“捣蛋”,这次会议根本就没有允许中国人参与讨论。作为交换,美国人又一次用上了安抚的把戏:从本年7月1日开始,美国将保证运到中国7000吨物资,但是主要是给陈纳德第14航空队的(4700吨);从9月1日开始每月运送1万吨。但是中国人须放弃对全面反攻缅甸的期望,反攻缅甸将改为通过丛林地带的地面进攻。
非常失望的史迪威将这个大大缩水的“安纳吉姆”计划称为“茶碟计划”;中国代表宋子文对丘吉尔提出了强烈抗议。而老奸巨猾的丘吉尔则对宋子文说:“安纳吉姆”只有计划但无决议,英国并未坚定承诺反攻缅甸,当然可以视情况而变更自己的意图。老牌殖民主义者的心思流露无遗。
此次会议后,已经引起各方严重不满的韦维尔被撤换了,替换的人是一个更加心思缜密的殖民主义战略家——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来担任新成立的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负责协调指挥中国-缅甸-印度战场。
1943年8月14-24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象限仪”会议上,美国英国为了中国的前途进行了激烈辩论。英国主张不应过多照顾中国,其立足点还是为了避免将来出现一个新的大国声望的竞争者;而美国坚持认为把中国看作大国的意义重大,罗斯福想把中国列为黄种人国家的标杆,以表示美国并不仅仅以人种为文明国家的区别,这是为了便于战后用民主思想控制世界对抗苏联,为了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多一个受己方支配的大国。
调子定下来了,接下来的事情突然就简单了:那就是,中国是值得支持的,中印公路是必须打通的。
中国驻印军,终于迎来了“打回老家去”的这一天。

缅甸人曾经热烈欢迎日军,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把恶魔误认为了救星
重返缅北
为了防备盟军,日本一直在缅甸增加兵力,在反击阿恰布期间,缅甸日军扩编成了缅甸方面军,饭田祥二郎中将由15军司令官升任方面军司令官,原第18师团长牟田口廉也中将升任第15军司令官,第18师团长由日本陆军省第一部部长田中新一中将接替。除了第15军的33、18师团和正在组建的第31师团外,方面军还直辖若开一带的第54、55师团、独立混成第24旅团,以及盘踞怒江西岸的第56师团,此外另有一些师团正在陆续计划从别处调来,缅甸方面军即将成为一个十分庞大的部队。这样的变动与日军在缅甸的行径相一致:他们正在失去缅甸人的支持,为了梦想夺取印度和维持占领区治安,被迫加强本国军队的部署,这样就给其他方向上的军事行动造成了负面影响。
1943年10月,雨季过去了,中印公路已经越过印缅边境的那加山腹地,很快就要进入胡康河谷,驻印军总指挥部预计很快就要与日军接触。为了保障公路建设,参谋长伯特纳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令新38师112团超越筑路部队,迅速占领那加山的出口新平洋,并继续前出20-30公里,向东占领大龙河边的宁便、于邦,向南占领大龙河对岸大洛盆地警戒。伯特纳的情报显示整个胡康河谷中只有少数日军,一个团虽然拉开了近80公里的扇面,兵力略显单薄,但不至于出现危险状态。
此时当面日军是号称丛林战之王的第18师团。在一个月前,该师团为了保障第15军的侧后而把原防区让给新成立的第31师团,北移到了与胡康河谷相邻的孟拱河谷一带。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告诫田中新一,第15军正在筹划向印度东部曼尼普尔邦英帕尔平原的进攻(即后来的“乌号作战”),此进攻将撕裂英军在印度的防御,并可能造成盟军的又一次崩溃,为此18师团须忍耐恶劣的环境和困难的补给,作为一支半独立的兵团守好缅北,还要配合侧后的56师团做好对云南方向中国远征军的防御。嗣后第18师团抽调了大部分机动兵力与第56师团配合,在1943年10月对中国远征军怒江西岸腾冲东部、北部山地一带的游击区进行了大扫荡,意图在解除腹背威胁后,再全力北上,在胡康河谷入口新平阳隘路附近对驻印军可能发起的进攻进行堵击并把战线维持在那一带。
10月29日日,进入胡康河谷的驻印军在东边的于邦、南边的拉加苏与日军的遭遇。驻守于邦的日军是第18师团第56联队第六中队,在第一次战斗中,驻印军先头连一头撞进日军的埋伏圈,牺牲颇大,连长江晓垣、排长刘治及先头排全部牺牲。这当头一棒,打醒了驻印军,他们不得不以慎重严谨的态度来再次研究对手,在后来的几个月里,驻印军逐渐认识到,敌18师团“惯于以少数兵力占领阵地,将机动部队控制于侧翼,候我军接近时,即施行逆袭。……外层为埋伏区,更外层为瞭望线阵地,纵为300至500码……”,是一个极有章法的对手。
日军阵地配系科学,加上兵员精良,具有十分好的战斗效能,尤其阵地前不扫清射界,不破坏植,进攻者大意或者经验差一些的话,直到面前都未必能发现敌人的存在,而日军则以逸待劳,可以耐心看着对方走到自己的最佳射界内,再进行猛烈打击,这就是江晓垣连不明不白遭到重大杀伤的原因。
但是很快,驻印军后续部队就占据了上风,日军兵力单薄,在遭到严重损失后被迫退出宁便,死守大龙河西岸的立足点于邦,以便师团主力赶来。

日本炮兵克服诸多困难在密林中机动
在于邦西南方六七十公里外大洛方向,大龙河下游的拉加苏高地,驻印军新38师112团3营遭遇的日军是18师团正在改编为搜索联队的原第22骑兵大队,以及少数工兵和辎重兵。长桥次六中佐率领这300-400人的兵力从大洛渡过大龙河,向拉加苏发动了坚决攻击,但是惨遭败北,伤亡不小。原因是驻印军在这里依靠山势构筑了坚固的阵地,并且熟练运用了迫击炮、重机枪,日军每次进攻都被猛烈火力笼罩。
18师团这时能够支援胡康河谷的兵力,只有配置在孟拱河谷56联队第2、3大队,稍远还有驻守缅中的两个大队,以及一些后勤部队,其余5个大队刚刚结束对远征军第36师怒江西岸根据地的战斗,正在返回的路上。经过1943年年中的改编之后,师团的运输能力大为降低,辎重兵汽车中队取消三分之一,炮兵汽车运输编制取消,而缅甸方面军和第15军要全力保障即将开始的英帕尔战役,都不能给予18师团运输上支援,所以18师团的步兵要靠自己的两条腿克服丛莽地带,只能减少武器弹药的携带量。更麻烦的是其第55联队长籐井小五郎大佐刚刚在9月25日死于痢疾,因此师团部还得分心照顾这个部队。
11月10日,日军56联队长长久竹郎大佐率联队主力和炮兵一部赶到,升起观测气球,以炮兵掩护开始向大龙河对岸渗透,分头包抄于邦、宁便,驻印军在大龙河沿岸兵力不足,被日军钻了空子,11月22日机枪一连在河岸边的两处重机枪掩体经几轮苦战毁于炮火,连长吴瑾和4名战士与机枪同亡,迅速过河的大队日军绕过于邦,发动对112团团部的偷袭,团长陈鸣人率部突围后,在于邦围攻日本守军的第1营一部陷入了日军的反包围。
几乎同时,从杰沙北上赶来的日军18师团55联队第3大队也同长桥所部合兵一处,在赶来赴任的新任联队长山崎四郎大佐指挥下,向拉加苏高地发动更猛烈的进攻。驻印军军官们身先士卒,前仆后继,112团3营1连长赵振华和营长陈耐寒相继牺牲,但是士兵伤亡不大,前后一个月,中国军队在拉加苏只伤亡30余人,日军却伤亡了数百人,第22骑兵大队全部兵力两个中队加一个机枪小队大部损失,致使还未完成编制的第18搜索联队提前接近覆灭,本来准备给每个联队配备一个骑兵小队的计划也沦为一纸空文,到了1944年4月2日,已成光杆司令的长桥中佐也在一次绝望的战斗中被中国军队击毙。

战场环境异常恶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