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回复: 0

【原】少走5年弯路,走上职业发展正轨?你应该知道这套黄金模型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17 04: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与   奋   斗   者   同   行

作者∣吴光于
来源∣公众号:吴光于精进笔记
早点懂这几个关键词,我或许能少走5年的弯路吧,本文探讨个人发展的第一个关键词:长期加速增长
挖深井、反脆弱等关键词,将在后续文章分享。
1不确定性:进入正轨的障碍
我一个初中同学,大学学中医,毕业后自己创业,开诊所,起步靠走街串巷当游医积累客户,五六年后,每天去他诊所看病的人已经可以从早排到晚了,治病成了他大量接触客户的前端渠道,在此基础上,他顺带发展了一系列后端业务:做微商,很快便在我们老家买车买房,小日子过得很红火。
有一些人,一开始就把路走对了,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坚持的东西,比如我这个同学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走医生这条路,所以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没有这么大,他们的处境类似学生面临高考,所要做的就是把确定性的功课和事情做好,而这些功课是确定的,总能一点点解决。
但更多人就没有这个运气了,特别是社会新人和创业者,他们要在无数个选项和混沌的环境中,靠自己的思考和摸索找到一个大致正确的方向,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的处境就像黑暗中摸索着往前走的人,思考和时间很容易消耗在外围的问题上,久久不能触碰到“正确道路”的核心,心里有干事业的热情,但却找不到发力的方向。
不确定性过大的原因,常见以下这些:
1、对自己不了解。
被匆匆推进社会,没想清楚要去哪儿,不知道自己擅长和不擅长什么,缺乏清晰坚定的价值观。
2、对外界环境不了解。
不知道有这么多可行的路,也不知道有这么多看似可行,实际上很难行得通的路。
3、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路太多了,反而容易纠结,容易选错,容易放弃。
4、社会上噪音太大。
没有听到真正有营养的意见,即使听到了自己也没有能力识别出来。
5、缺乏判断正确方向和错误方向的基本观念。
头脑中根本没有判断一条路是否可行的依据,或者有一些片面或错误的依据。
6、无知者无畏的不自知。
没有意识到自己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或者远远低估了自己处境的困难度和不确定性。
逐步明确上面这些信息,一个人面临的不确定性就会一点点减少,正确的方向就会逐渐显现,就像灯塔消除黑暗一样。
最怕的就是折腾了很久,却还没有对这些问题有清晰、正确且笃定的认知,依旧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太过开放、不确定性太大的处境中。
有人说做销售比较容易成为老板,但以我的观察来看,做销售也是最容易让人一事无成的职业之一,很多做销售工作的朋友,奋斗7、8年,但却没有像样的积累和成绩,没有一技之长,没有足够的资源积累,也没有赚到钱,甚至没有积累出相应的认知,原因在于销售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多、太大,没有足够的认知,很难找到一条清晰可靠的上升路径。
别的一些职业则没有这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工程师、教师、会计等等,一段时间的积累后,这些职业的人至少能发展出自己的一技之长,而手艺人是有比较明确的上升路径的。
接下来要谈到的内容,之所以能让人少走弯路,尽快踏上事业发展的正轨,本质上也是增加了某种确定的约束条件,获得了某种确定性,相应的减少了诸多不确定性。
2寻找亮点
过来人常对年轻人说,一开始不要太看重工资,前面5年不要想赚钱的事,这段时间更应该看重的是学本事、积累资源等等,但真正听进去的年轻人却很少,很多人还是哪里工资高就往哪里跳,一段时间后却没有积累到真正值钱的东西,收入也自然遇到了天花板,当能力和资源不够,却想要挣很多钱,其实是很难的,因为能力和收入是有很强的相关性的。
也就是说,对于刚社会新人而言,相比“赚钱”,“赚本事”才是更值得追求的亮点,赚本事>赚钱,朝不同方向去努力的人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常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在这个点上人的命运开始出现分叉。
不局限于刚进社会的年轻人,更广泛来看,哪些亮点是更值得我们努力的呢?
刘润说,一般生意人考虑赚钱,优秀的创业者考虑增长,而顶级创业者考虑增长率,形象点看,其实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滚雪球模型,找到一条很长的坡道,一坨很湿的雪,然后一把推下去,即:
长期加速增长>长期增长>赚本事>赚钱
方向对了,不怕路远,方向不对,则可能越努力离自己想要的东西越远,什么是对的方向?对的方向总是努力指向“长期加速增长”的方向。
但能做到“长期加速增长”的事其实是比较罕见的,比如Facebook、腾讯、阿里这样的企业,在体量如此大的情况下,每年还能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这样的机会很少,也不是一般人能把握得住的,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去追求“长期增长”,这里的长期至少是以5-10年为单位的,这是我们大多数人能够走的路,这样的路很多。
支撑“长期增长”有几个关键要素,深入理解这些要素,有助于判断和纠正自己前行的方向:
①积累性
②长期性
③可控性
3积累性:一切都靠积累
我们都在追求变化,更准确的说是追求变好,这是一个从A到B的过程,从胖到瘦、从穷到富、从丑到美、从无知到智慧、从悲到乐等等,那么从A到B是如何发生的呢?答案很直白:积累。
“一切都靠积累”,这是李笑来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一书中表达的核心观点,他说重要的道理其实就那些,其他道理都是根据这些重要的道理派生出来的。
我们想要“质变”,而积累性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前提,也就是说,积累性是我们最终获得改变和成功的唯一原因
对于创业者来说,能积累的东西常常有客户、信誉、资金、人脉资源、经验和认知等等。
和一位做了二十年多年小生意的长辈聊天,我说他做的事情没有成长性,因为这个生意今天赚200块钱、明天还是只能赚200块钱、下个月的今天是这样、明年的今天还是这样、十年之前是这样、十年之后还是这样。
而好的生意应该是越做越好的,有些人这个月只能赚1000块钱,但两年之后他可能一天就能赚2000块钱,这是因为他做的事有成长性或积累性的缘故。
在深圳遇到一个小伙,小伙说他刚来深圳做了半年的房地产销售,每天的工作就是照着公司给定的客户名单打电话推销,半年后卖出第一套房,佣金大约3万,拿到佣金的第二天他就从公司离职做微商去了。
因为他意识到房产销售这个工作很难有积累性,想要卖出第二套房,他可能还得打半年的电话,并且这半年能否出单还是个未知数,但做微商就不一样了,因为微商每天都是有积累的,这些积累包括客户资源、认知、营销能力、个人品牌等等,只要自己坚持一段时间,肯定越越做越好,越做越轻松,当时做微商一年多的他已经做到稳定的月入几万了,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收入还会继续提高。
有积累性,就走上了一条越走越轻松的路,没有积累性,就意味着一次次清零从来,永远无法摆脱日复一日繁重枯燥的工作。
有积累性概念的人,能对自己的方向进行正确的纠偏,没有积累性的概念,一个人就可能去做没有积累性的事,或者把本来有积累性的事做得没有积累性。
而积累或增长,又可以分为线性增长和指数增长。吴军说指数增长的关键在于:成功的可累加性。上一阶段的成果,会成为下个阶段做事的基础。
近代科技、生产力指数型的发展就是因为人类找到了一种可累加性的认知方法——科学;最近几十年开启的信息革命,其基础也是集成度每18个月左右翻一番的摩尔定律。
指数增长对于个人来说也意义重大,因为这个世界很多东西都是指数增长的,例如房价,只有当我们的收入呈指数增长,才有可能跑过房价的增长,关于指数增长,后续文章会进一步拆解,拆解之后或许可以让我们的认知、能力、收入等走上指数增长的轨道。

4长期性:做时间的朋友
与长期性相对的是短期诱惑,比如,一夜暴富的冲动,不少人做事总像一下子就要抓个金娃娃,总想三个月就要赚他100万,有赚1个亿的野心,却只有一天的耐心,很多时候,三个月就要怎样怎样,其实和明天就要怎样怎样是一回事,本质上都是不靠谱的短期行为,大多属于小概率事件。
一个人一旦陷入这种对小概率事件的追逐中,他所谓的事业,其实就和买彩票差别不大了,东奔西跑、走南闯北、漂泊无依不过是自我感动的表象。
当一个人没有长期性的概念时,他就会倾向于去追求很多短期的东西,因为短期的诱惑太多了。
只看到当下的努力是不够的,能为努力加上足够长的时间维度,或许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很多时候,时间复利的力量远比单纯的努力大得多。
有段时间深圳地产业非常火,一位大哥楼下的整条街被各大地产公司占满,公司招聘了很多业务员,业务员们努力工作,周边的居民接到了大量推销电话和广告,半年之后房地产不景气,这条街的地产公司迅速缩减,业务员纷纷离职。
几个月后楼市又迎来繁荣,那些有幸在这条街坚持下来的业务员很多都赚到了不少钱,因为之前一条街上百个业务员积累的客户都被这些剩下来的公司和业务员承接了,剩者为王的规律在这里起了作用。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大公司,最终成为高管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力一般,但最终坚持下来的人,同样是剩者为王的规律在起作用。
当然,重视长期性的红利不光“剩者为王”一点,重视长期性,更重要的是让人能够区分长生命周期和短生命周期的事
在一个技术、经济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必然出现很多假、生命周期极短的东西,如果我们选择在这些东西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几乎很难获得长期的积累,这也是很多人奋斗了很久,做了很多事,却一无所成的原因。
前段时间和一个创业的朋友聊天,他说在做餐饮业的二维码收银系统,一听这个项目,我就觉得对于他来说不靠谱,因为这个行业的变化太快,项目生命周期太短,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获得足够的积累,基本上是很难的,探讨之后,我建议可以做一些生命周期更长、存在度更高的事情,最好是那些100年前就有,100年后还有的事情,不要做那些未来1年可能就不存在的事情,因为拉长时间跑道常常是获得足够积累的基础条件。

5可控性:拿下那些本可以拿到的东西
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天可控,或者每周、每月的目标可控,你凭什么说未来1年、5年的目标能够达成?
马云说,没有结果的过程基本是垃圾,有了结果但没有过程你无法复制,有结果、有过程才叫做成功。
当我们对一件事有足够的可控性时,就能把事情纳入“结硬寨,打呆仗”的轨道来操作,就像从深圳走路到北京一样,虽然看似困难重重,但要达成目标却是必然的,就像稻草压垮骆驼一样,只要不断放稻草,骆驼被压垮就是一定的。
可控性大致有可以分为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可控。
做过销售的都知道,当客户的拜访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一定有几个客户会成交,这便是空间上的可控性,要达成交易量,只需要完成一定的拜访量即可。
普通交易员能够达到每年盈利,优秀的交易员能够达到每个月盈利,顶级的交易员甚至可以达到每周盈利,这属于时间维度的可控性。
回归具体生活,普通人想要解决经济问题,最具可控性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我认为是手艺或技能,当能够靠自己的手艺提供独特的客户价值、解决一类具体的社会问题时,我们就无需担心经济问题,因为技能是任何人都拿不走的财富。
而不同的技能,含金量是不一样的,有的手艺需求量大、壁垒高,所以拥有这类手艺的人往往能轻松的过上富足的生活,例如医生、律师等,有些手艺的受众面比较窄、也容易被模仿,拥有这类手艺往往并不能保证一辈子衣食无忧,例如精通Excel、精通CAD等。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想要改变命运、一辈子衣食无忧、过安稳平静的日子,其实很简单,习得一项甚至几项高含金量的技能就足够了,这要比无知无畏的创业要靠谱很多,但这却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实现的,因为期望过高,总追求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因为缺乏打磨这些技能的耐心,很难用5年时间去把一个技能打磨好。
仰望星空的时候,很多人忘了脚踏实地,把本可以拥有的岁月静好弄丢了,而脚踏实地的本质就是极强的可控性。
深刻理解“长期加速增长”,它会变成一个指南针,指引我们消除过多的不确定性,找到更值得奋斗的亮点和方向,走上一条长期积累且可控的道路,希望这个系列的文章能助你少走弯路,多成事。
过来人的经验再也不能讲给年轻时候的自己听,却可以讲给你听,如果你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推荐给你刚出社会的朋友、职业发展不顺的朋友以及正在创业的朋友。
吴光于精进笔记聚焦个人成长的思维模型。
推荐阅读:
思维框架:达里奥的五步法——做成一切事情的底层思维方式
深度拆解成功的9大公式——公式1:成功=技能+运气
深度思考的本质,以及由此推知的重要学习方法: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