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回复: 0

明代瓷器(正德)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10 16: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德时期的瓷器虽在许多方面与成化,弘治时期有相同之处,但突出的不同点是:因受伊斯兰教和道教的影响,多装饰阿拉伯文和吉祥图案,甚至还有用“藏文”和蒙古“八思巴文”书写年款的。





同时,在造型和制作工艺上也逐渐改变了成化,弘治时盛烧小件器皿的风气,大型器物日渐增多,此时器物胎体较为厚重,另外,琢器(立件)的接痕及常有的火石红现象也日渐明显和加重。常见器物以青花,黄釉品种为多。同时,白釉五彩和青花加彩器也大为盛行,为著名的嘉靖,万历五彩品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德青花器既有成化,弘治时的清雅风格,又有类似宣德民窑器的那种灰暗晕散色调和“铁锈斑”,后期还出现蓝中泛紫的色泽,民窑器尤为明显。此时的孔雀绿,三彩等品种,成就卓著。




造型特征:琢器多带底座,圆器圈足较浅,向内收拢,民窑器已可见跳刀痕。
主要器型有:梅瓶,双兽耳瓶,双耳瓶,葫芦瓶,带座瓶,长颈瓶,军持壶,背壶,执壶,梨形壶,罐,插屏,花觚,烛台,灯座,笔架,绣墩,香炉,香筒,渣斗,花盆,砚台,洗,缽,匜盒,碗,鸡心碗,高足碗,孔明碗,盘等。









图案纹饰特征:正德时期绘画及装饰技法仍采用双线勾勒平涂,一笔点划及刻,雕,彩绘,金饰等。此时伊斯兰教,道教,佛教兴盛,瓷器烧制深受影响,装饰多用阿拉伯文或藏文,并有道教色彩的八仙,真武大帝,八宝图等图案。此时还常见月影梅花,仙人朝圣,仙人乘嵯等图案的器物。


人物故事题材广泛,常见松下老人,携琴访友,渊明爱菊,高士图,仕女,婴戏图等,所绘高士豪放洒脱,仕女柔弱文雅,婴儿后脑略大,但与整体身材相配比例协调匀称,而后世嘉靖,万历时,婴儿后脑过大,已失比例。
常见纹饰图案有:双龙,五龙,夔龙,穿花龙,翼龙,团龙,凤穿牡丹,云凤,花鸟,海马,四鱼,十蟾,犀牛望月,海水纹,八宝,宝相花,园景花卉,岁寒三友,锦地,落花流水,荔枝,枇耙,缠枝莲,三果,石榴,樱桃,百合,茶花,缠枝灵芝,桃,蕉叶,团花,八仙,寿星,八仙过海,松下老人,仕女,婴戏图,携琴访友,西厢拜月,十六子婴戏,仙人乘嵯,阿拉伯文,维吾尔文,藏文,吉祥语等。






品种特征:青花:正德前期青花用料依然是平等青料,而中晚期改用阿拉伯进口的“回青料”,发色特点是蓝中泛紫色或鲜艳浓重的深蓝色。釉里红:红色灰暗。青花红彩:红彩显娇嫩,青花蓝中泛紫。青花地黄绿彩。黄釉青花。斗彩。五彩。三彩。白釉红彩。白釉绿彩。黄釉绿彩。孔雀绿釉。白釉火石红。白釉酱花:酱色较浅淡。红釉白花:红中闪黑。蓝釉白花。红釉。蓝釉:蓝中泛黑,垂流釉的薄处显白,有丝状痕。豆青釉:色较浅淡闪黄。黄釉:色调比弘治深,胎亦加厚,器底比弘治更显青色(弘治时期底为浅灰青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