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1|回复: 0

【原】6深切缅怀中国石湾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9-29 18: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按二维码可识别登录网站
盆景艺术和桩材市场交易并行,在盆艺盆易网你做得到,免费注册中国盆艺盆易网成为会员,你拥有了整个团队的人脉!完全公益性的网站平台让您可以在这里免费交易和获取盆景资讯!

川岛一朵云编辑推荐:前言,衷心感谢柯南和十三哥穿线搭桥,促成黄志伟大师授权本网编发有关黄志伟大师的作品和文献的网上编发。再次衷心感谢黄志伟大师对本网的信任,并致无限的敬意!

推广弘扬岭南精粹石湾陶艺,本网已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志伟大师授权编发有关其作品和文献的网上编发。(大师的作品将会陆续刊登,敬请盆友们期待)

我的父亲                            作者:黄志伟
对我而言,2017年1月25日将是一个一生无法忘却的日子。当天早上7时06分,我敬爱的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松坚安详地离开了我们,只留下无限的悲伤和痛切的怀念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就像已经缠结在我们共同生命之中的陶土味道,久久也无法挥散……
       而在此之前的三个月时间里,尽管父亲的病情都是反反复复,但是我们从父亲不断念叨着要尽快返回创作岗位和满带信心的目光中,依然对他的健康和生命充满了乐观的情绪。直到父亲离世以后,我依然在他熟悉的面容和经典的作品中无法自拔,但是面对社会各界的真情缅怀和高度评价,不善言语的我,有必要把深深埋藏在内心的爱意和敬意用真诚的文字表达出来,以此来慰藉他的在天之灵和缅怀他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1972年黄松坚在创作作品《草原医生》

1964年在东莞县石龙镇全家合照

1962年在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室

1974年在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室庄稼,黄松坚等在研究创作

2009年在美陶厂工作室创作《承前启后》作品。
回味
     一
从东江河到东平河,父亲很年轻的时候,便开始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也用无数的汗水满腔的热情,实现了自己毕生的艺术信仰:成为备受尊敬的一代陶艺大师。在他执着的艺术精神和巨大的艺术成就的鼓舞下我的从艺之路一开始就显得水到渠成;在他平凡而伟大父爱的滋润下,我生命的旅程也充满了希望和感恩:上世纪50年代末期,接受艺术理想的召唤只身到广州谋生的父亲对栖息在古建筑上的瓦脊公仔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南国陶都,凭借自己的努力,于1961年进入石湾美术陶瓷厂工作,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陶艺之路,也开启了他从故乡到他乡往返的路程。

1993年,黄松坚与黄志伟合作陶塑《春夏秋冬》,向儿子传授石湾陶塑技艺.一生
  在这段两地分居的日子里,每逢重大节日,父亲都会从佛山石湾乘坐汽车、船、火车,经过不停的辗转后回到东莞石龙的家中。那时候的我一听说父亲要回家,便带着弟弟和妹妹到石龙火车站前等候,当行色匆匆的父亲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幸福。而父亲疲惫的眼睛里也顿时充满了欣喜和爱意,他亲切地抚摸和逐一抱起我们,并把准备好的糖果分给我们,同时也会给年长的我特别准备了小人书等礼物。那时候,盼望并等待在石湾从事陶艺的父亲归来,便成为我们童年时期最为神往的美好时光!回到家里,我总是会拿出自己对照小人书所画的习作请父亲指导,以期从“偶像”父亲的眼里得到最高的赞赏。其实,我进入艺术世界,跟一串气球有关,也跟一顶斗笠有关;

(1979年在佛山幸福合家照)
小学一年级的一堂美术课,我画了一串五颜六色的气球,老师给了全班唯一的一个满分。父亲知道后非常高兴,给了一支铅笔作为对我的奖励。而那一串飘扬在童年神奇世界里的气球,在父亲鼓励的目光中开启了我对美术的无限爱好。
     我还在东莞上小学的时候 ,父亲还送给了我一顶写着“ 美术厂”几个字的斗笠,我常常将斗笠放在课桌旁,引来了无数同学的艳羡。这顶斗笠不仅为我遮阳挡雨,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梦想: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美术家。

1997年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石湾陶艺一代宗师刘传亲切交谈,请教陶艺。

1974年9月,黄松坚在佛山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室与刘泽棉(左1)、刘炳一起创作《红旗渠》

1997年同广州美院著名终身教授潘鹤先生亲切交流
   二                    
  1978年在东莞小学毕业后,我们一家人终于随父亲陆续来到石湾团聚。我也开始在石湾就读初中,在父亲的影响下,在耳濡目染中我对石湾陶艺开始产生了无穷的兴趣。中学毕业后我听从父亲的建议,考进了石湾美术陶瓷厂陶塑培训班,毕业后进入美陶厂创作室工作,那些与父亲在一起创作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04年底,  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占据了最重要的部分。父亲既是慈父,也是严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从来不会亲自动手改我的东西,也不会用自己的观念逼我去修改我的作品。父亲总是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传授经验,他一直引导我要保留自身的艺术特色。我从艺之路中父亲始终从旁提醒,要求我要学会不断思考,并分折自己的优劣,我至今都认为,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开明的教育理念。我私下经过不断刻苦补习文化课、练习素描、速写、泥塑,最终在美陶厂领导和同事、工友不知道的情况下 , 在1989年的秋天成功拿到了广州美院的录取通知书,虽然有人说我在23岁的年龄还要重新到广州美院回炉 ,但父亲对于我的选择却非常认可,并且只是简单地评说:“他这样选择是好的。”
    广州美院毕业后,我选择回到石湾美陶厂工作,依然与父亲坐在同一间创作 室里。这段时光是我们交流最多的日子,我在父亲前面的凳子上一坐就是二十一年。这一时期,我与父亲合作创作《春夏秋冬》等作品,被誉为石湾贴塑陶艺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黄松坚和儿子黄志伟、黄志棠在研讨陶塑创作.

黄松坚儿子黄志伟、黄志棠在研讨陶塑创作.
美院毕业后的1993年,在父亲的倡导下开始了这套经典作品的创作  。我将在美院所学的知识进行吸收式的发挥和冲动式的创作。从设计开始,我们就调动起所有的审美知觉,从作品色彩、人物情态、动作道具等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希望作品既要体现贴塑的色彩优势,又不能太眼花缭乱。最终遵循了“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原则,将四季景物与仕女人物造型的结合可谓“ 天人合一”,呈现出极为浓郁的东方古典美。这四款一套的仕女可分可合风格统一,既保存了石湾“瓦脊公仔”的民间风味,又大量借鉴石湾陶塑传统人物圆塑的技艺精华,充分融合了贴 、捏 、雕 、塑 、搓、捺、卷、盘、印等诸多技法,把父亲所开创的新贴塑手工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套作品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神工妙塑,优雅灵秀”的代表,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出作品,带动了一大流派  。1999年被评为国家珍品,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收藏;2000年荣获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金奖;2002年荣获美国路州大学“杰出优异美学贡献”奖励,入藏美国路州大学博物馆;2009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作品还多次出展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等地。
     《继往开来》是我和父亲在2004年合作的另一件具有轰动效应的作品,他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接受和支持更加令我敬佩和感动。当我向父亲提出用雕塑的手法去创作三位领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时候,没想到一下子就得到他的赞同,接着我们便一起探讨人物的安排和塑造,父亲发挥了他对人物特征准确把握的优势,加上我从美院学到的雕塑手法进行完美的结合,作品《继往开来》推出来之后,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手法,为石湾陶艺界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视觉,成为第一件陶艺 “伟人山”,也得到大家的赞赏和收藏界的青睐。而这个过程,也让我对父亲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知子莫若父!在这次成功的尝试中,父亲一直都在帮助我如何将学成归来的艺术感悟和激情完全释放出来。而这个创作过程中,我对父亲丰富的创作思维和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这种创作精神也给我的陶艺创作提供了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2010年,黄松坚在中山大学传授石湾陶塑技艺_

2002年,黄松坚在广东佛山石湾中小学陶艺班中现场讲解陶艺知识和演示.
        三
2004年底,我向美陶厂提出不再续约  、希望能够走出去独闯的申请 。当时,父亲正在北京接受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颁证,厂领导多次去电,希望父亲能够出面挽留我 。但在这个关键时候,父亲再次以他的开明和睿智教导我:“你自己的路自己选择,不论你留在这间创作室,还是选择离开,我都支持。”在这些平平淡淡的话语中,我明白父亲内心虽然不舍得我离开但又不想阻碍我选择的矛盾心情 。离开了父亲的耳提面授,我知道自己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而我最能确定的是:父亲关怀的目光和浓浓的爱意从来都没有远离! “ 能够把握机会,按照社会需求,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他的思维我都跟不上了。所以他有新思维我不去反对,由得他去就是了。该做就去做 .” 父亲认为,“如果说我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从工作室里与前来拜访的人交流而来,那么黄志伟这样的年轻人就完全不同。”父亲当然明白我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到的创新之处。这个时期,我不断将对中国画神韵的理解应用到雕塑和陶艺创作中,将父亲以及别人的优点拿来消化,变成自己的特点。我在这一时期借鉴中国画的线描“十八法”手法并运用到陶塑的创作,也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肯 定 。 而我对线塑艺术的成功发明和运用,正是来源于父亲勇于创新精神的影响和传承。

2007.7.24叶剑英元帅长子、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前广东省长叶选平先生到石湾新美陶公司亲切指导《十大元帅》的创作。(图从左到右为陈月华、叶选平、黄松坚)

全国人大常委、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向黄松坚赠送题词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盛赞:“石湾陶艺是国宝,黄松坚更是国宝!”


  四
虽然已经成为“石湾贴塑陶艺的拓新者”,但是在技艺创新的道路上,父亲从来都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雕塑之余 ,父亲也酷爱读帖、书法和绘画,他认为雕塑创作与书画是相辅相成的艺术,书画可以为他的陶塑去除匠气,增添意蕴,为此他练就一手好书法。
        父亲在五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擅长陶艺人物创作,能工善意, 融古今而求创新,其作品具有豪朴优雅、隽永传神的艺术特色。对传统艺术精华的理解和运用,让他在陶塑的创作中得到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令他的作品呈现出古意犹存、内涵丰富的艺术风范。
       在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就之后,父亲先后应邀到马来西亚、澳洲、美国 、德国等国展览及讲学,不辞辛劳地推广和促进石湾陶艺的发展,成为艺术传播和友谊的使者。2009年,父亲应邀率先在美国三藩市举办了石湾陶艺个展,并获三藩市“杰出贡献奖”。2010年9 月 , 年届七旬的父亲携125件作品北上, 成为第一位在中国美术馆开办个展 的 石 湾 陶艺家。展览首日就有3000多名艺术爱好者慕名参观。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表示:“石湾陶艺是国宝, 黄 松坚更是国宝!”

2014年与父母亲结伴同游迪拜

2014年与父母亲游迪拜

2014年与父母亲结伴同游迪拜

2014年与父母亲结伴同游迪拜

2014年与父母亲结伴同游迪拜

2015年与父母亲结伴同游澳洲。


2015年与父母亲结伴同游澳洲。

2015年与父母亲结伴同游澳洲。
        在理论与实践齐驱并进的艺术道路上,父亲在总结自己的从艺之路时提出了“ 四个是”:一是“师前人”;二是“师造化 ”;三是“广收蓄”;四是“通心源”。对于要搞好艺术创作工作, 他也经常向我们提出了主客观因素的四个结合:第一是勤和巧的结合。它是“业精于勤”和“ 巧夺天工 ”的体现,唯有“勤 ” 才能充分利用时间,或是将勤补拙,加 快 工 作 的 完 成 。而“巧”就是善于总结,提倡科学分析,不断提高技艺,这样才能将工作做得更好。第二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传统是历史的积淀,我们应吸取其精华和优秀的成分,融合现代风貌,以利于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做到相得益彰,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和吸取,也就更好地促进不同风格、不同流派艺术的发展。第三是现实和想象的结合。现实就是实事求是,而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思考想象,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以创作出更典型、更集中、更概况,因而更具普遍性的艺术作品,更好地反映现实。第四是小家和大家的结合。小家就是作者个人,大家就是大社 会 、大时代、大世界。没有小家个人的特色,也就没有大家的多姿多彩;大家的包容和丰富,也就创造了不同小家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小家大家互相依存,才有利于造就百花齐放的春天。
        我相信,正是那些丰硕的艺术理论,让父亲一步一步攀上了艺术的顶峰,也是这种艺术理论的熏陶,让他在创作中如鱼得水、佳作迭出。但是他从来都没有隐藏自己的艺术观点和经验 ,而是总是一直不断地传授给我们。现在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我相信他的宝贵经验将会不断地传承下去,并成为石湾陶塑中宝贵的艺术遗产。


  五            
  父亲虽然已经功成名就 ,但是他依然保持着谦逊热情 、认真好学的态度,这和他的艺术素养和追求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在生时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他已经为我们树立起崇高的榜样。社会各界和同行都对他非常尊重和爱戴,他曾荣获国务院突出贡献表彰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2012年、2014年分别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在连续担任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的时候,也以自己的高尚的人品和艺品得到了行业内外一致的好评。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来自各界的深情怀念和对他的尊敬之情,让我在无尽的悲痛里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感 恩 , 也让我对父亲的追思和崇敬更加浓郁和绵长 。但是面对各方的采访要求 ,我依然无法收集起那些凌乱的思绪。
       直到2月22日,我陪同电视台的记者到父亲的创作室进行有关资料拍摄的时候,当我迈上通往父亲创作室楼梯上的熟悉台阶 ,眼睛又开始模糊起来,这是我曾经多次走过的地方,更是父亲几十年反复经过的路,这里究竟留下了他多少坚持的脚印和多少勤奋的身影啊!
       在父亲的创作室里面,那些熟悉的气息又迎面扑来,仿佛复活了那些过往的时光:在陶塑《春夏秋冬》面前,我们父子共同探讨和创作的情景竟然变得如此清晰,在父亲众多经典的作品面 前 ,他伟岸而慈爱的面容也仿佛触手可摸。但是停留在创作台上那一件完成了七成并有点风干的作品《和合》却好像在提醒我,工作到生命临终前的父亲再也无法完成这件由收藏家订购的作品了!但是我相信这个未竟的作品或许已经契合和诠释了他的性格与追求:不断地用高尚纯洁的品格去实现艺术的理想,把丰富的经验真诚无私奉献并传授给更多的人,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石湾陶塑永恒的事业之中……
        离开了父亲一辈子热爱和奋斗过的地方,离开了父亲投入了无数心血和灵感的场景 ,纵使有千言万语,也无法排遣我内心的依恋和忧伤 。但是此刻,面对未来的日子, 面对石湾陶塑的明天 ,我想我已经找到了方向 :父亲,已经是我最高的艺术楷模和典范,父亲的爱和精神,将会陪伴并激励我的一生!
深情缅怀我的父亲——石湾陶塑的一代宗师黄松坚!
作品欣赏

《龙之尊者》(黄松坚作)

《吹箫引凤》(黄松坚作)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奖

《乘龙妈祖》(黄松坚作)获国家世纪杯金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护法老君》(黄松坚作)

《屈原》(黄松坚作)

《如意寿星》(黄松坚创作)

《鱼汛丰收》(黄松坚作)

继往开来(黄松坚,黄志伟合作)

《童趣》(黄松坚作)

《童趣》(黄松坚作)

《春夏秋冬》(黄松坚与黄志伟合作)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美国“杰出优异美学贡献”表彰奖,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美国路大博物馆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