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回复: 1

林黛玉别名潇湘妃子的寓意

[复制链接]

26

主题

78

帖子

2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4
发表于 2020-9-22 10: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黛玉别名潇湘妃子的寓意
  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居住的地方叫潇湘馆,潇湘馆院子里遍植翠竹,加上林黛玉又爱哭,于是在大观园起诗社的时候,探春便给黛玉起了个雅号“潇湘妃子”,此后,潇湘妃子这个雅号就一直是林黛玉在大观园中参与诗社活动的笔名。红楼梦里安排女主角林黛玉有潇湘妃子这一别称究竟有何寓意呢?
  到了二十六回,宝玉来到潇湘馆,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用这样的八个字形容潇湘馆满院翠竹,不是相当奇巧吗?而潇湘馆的原名偏偏又叫“有凤来仪”,我们知道,只有皇族的妃嫔才能称之为“凤”,是不是隐喻林黛玉本身就是凤的身份呢?
  “潇湘妃子”这个词取义于上古娥皇、女英的典故,众所周知,娥皇、女英是远古帝舜的二位妃子,她们在舜帝南巡死在苍梧之后远赴潇湘,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娥皇、女英双双被后世称为潇湘妃子。
  我认为,林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的寓意,未必是说林黛玉在小说中就是潇湘妃子似的人物,更大的可能性,是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原型的身份的一种暗示。红楼梦里不会用错典,既然林黛玉别称潇湘妃子,用的是帝舜的典故,则林黛玉的主要原型人物身份必然就是一位皇妃,很可能就是雍正皇帝在登基不久后册封的一位李姓妃嫔。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第七回有回前诗:“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
  刘心武曾经抓住这个秦字大作文章,认为这里的秦字指的就是秦可卿,最后推论出秦可卿的真名叫玉的结论。但是这一回里除了凤姐顺手送了一枝花给秦可卿外,根本就没怎么写秦可卿。这个“秦”,谁说就是秦可卿呢?而且惜花两个字又从何说起?
  其实这个“姓本秦”的提法,在《红楼梦》中出现多次,并不是唯一的,甲戌本中提到“秦钟”之名时,有脂批曰:“设云‘情种’。古诗云:‘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二语便是此书大纲目、大比托、大讽刺处。”脂批里这段话的核心是三个词:纲目、比托、讽刺。而且,三个词虽然是并列的关系,但显然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贯串,构成一个意义统一体。
  纲目-主线,比托-寄托,讽刺-批判,三组词均指向文章或作品的根本性的构成要素,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性的概念来替代这三组词:主旨。因此,“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这两句诗就是红楼梦的主旨之所在。脂砚斋直接清楚地点明红楼梦的主旨,对红学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信息。
  下面,我们来解读批语里的这两句诗“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通过它去寻究红楼梦的主旨或主题思想。此两句诗出自南朝(梁)刘缓的宫体诗《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全诗如下:
  不信巫山女,不信洛川神。何关别有物,还是倾城人。
  经共陈王戏,曾与宋家邻。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
  粉光犹似面,朱色不胜唇。遥见疑花发,闻香知异春。
  钗长逐鬟髲,袾小称腰身。夜夜言娇尽,日日态还新。
  已倾荀奉倩,能迷石季伦。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
  此诗为应酬唱和之作,描写了某次宴会上一个歌舞姬的美貌,大意是说:眼前这位美眉真是美得逆天啊,男人见了她,连仙女都不稀罕,眼里也装不下别的事物。这位美女的绝世芳容跟那些经典美女,如曹植的嫂子甄宓、宋玉的邻家女孩、夫差的女儿紫玉、邯郸姑娘秦罗敷等相比,完全都是不相上下的。
  此诗用典颇多,其中,“未嫁先名玉”取典于《搜神记?紫玉韩重》,“来时本姓秦”取典秦罗敷。罗敷是汉末至三国时期邯郸的美女,乐府《陌上桑》的主人公,后成为美女的代名词。所以诗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就是借紫玉和秦罗敷来比喻形容女性的美貌。
  所以,“家住江南姓本秦”既然是从南朝旧句“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中化来的,意思就必然在旧诗里,根本就是一个简单的借代,重点在“名玉”上。红楼梦小说里,家住江南的名字叫玉的就是林黛玉啊!她才配惜花人的称号。刘心武据此推出秦可卿的原名叫“玉”岂不可笑,一本红楼梦里怎么跑出这么多叫玉的?且红楼梦文本里秦可卿已经有了名字,小说里没有任何线索显示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玉。
  现在阐释者中较多的观点,认为此诗影射小说作者现实生活中的某人,此人姓秦,名字里有个玉字,或曰秦玉,或曰秦某玉。红学里面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流派秦学,秦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认为此两句揭示出的一个名叫秦红玉的女子,就是《红楼梦》中女一号林黛玉的重要原型,也是作者曹雪芹曾经的心上人。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很多年来,什么是《红楼梦》的主题仍然众说纷纭。其实,《红楼梦》书中对此已经说得很清楚。脂砚斋认为,“未嫁先名玉 ,来时本姓秦 。”就是书的 “ 大纲目”。作者写《红楼梦》 的主要目的是为“ 闺阁昭传 ”, 即为心上人秦红玉等人昭传。脂评有言“ 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所以秦红玉就是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的第一原型。
  根据秦学的研究成果,作者曹雪芹的现实生活中,这位名叫秦红玉的女子来到曹雪芹家的时候只有11岁,是个唱小旦的优伶。林黛玉是秦红玉的主要分身,《红楼梦》中两次写到林黛玉像优伶龄官长相酷似并不是偶然的。秦红玉来到曹家后,深得曹雪芹祖母的喜爱,让她给曹雪芹当了伴读,二人朝夕相处早已暗生情愫。但是这个女孩后来却经历了一些比较曲折的过程最终进入了皇宫,成为了雍正皇帝的妃子。所以《红楼梦》表面看起来像自传,实则是曹雪芹为挚爱秦红玉作的传记。
  红楼梦第二回,写贾雨村在旅店偶感风寒,愈后又因盘费不继欲得一个居停之所以为息肩之地。碰巧偶遇两个旧友认得扬州新盐政林如海,知他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遂将雨村荐进衙门去。这样贾雨村就做了林黛玉的老师。这期间,贾雨村遇到冷子兴,说起了之前曾教甄宝玉读书之事,提到甄宝玉读书必得女儿相伴,说明他从小读书是有女孩子为他当伴读的。
  书里这个细节隐藏的事实可能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原型,就是曹雪芹的一位伴读。该女子从小被人拐卖,最初被曹家买来唱戏(类似龄官,芳官),后来由于朝廷有大丧,全国不准唱戏,因此这个女孩被曹老太太找来做了曹雪芹的伴读,由于她本来有唱戏功底,因此诗文都学得不错(有林黛玉之才)。
  著名红学家霍国玲也曾经提出,红楼梦主角林黛玉的重要原型,很可能并不是什么侯门千金,而是一个优伶出身,后来做过曹雪芹的伴读的女子。大家或许注意到,贾府戏班因宫中老太妃的薨逝遣散后,作者在书中将其他小优伶的去向一一作出交待,却闭口不提这个戏班中最为惹人瞩目,出类拔萃,贾母喜欢,贵妃看重的龄官的去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与追究吗?
  黛玉的重要原型出身于优伶这一点,从另外的脂批中同样可见端倪。在黛玉所作诗句“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处,戚序本有批曰:阿颦之心意才情原与人别,亦不是从读书中得来。这条批语强调了黛玉的心意才情与别人不同,并指出她的才情不是从读书中得来。那么,从何处得来呢?是从学戏唱戏中得来吗?看来的确如此。曹家是生活在南方的书香门第,所蓄之戏班,应是昆曲班。昆曲戏文高雅,富于文彩,昆曲艺人需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这为她学习诗词曲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若黛玉之生活原型果真是优伶出身,那么当书中写到贾家要去姑苏采买小戏子时,脂砚斋所以有批语:“凡各物事,工价重大兼伏隐着“情”字者,莫如此件。”脂砚斋通过这段批语向读者暗示,龄官是黛玉原型的又一分身。龄官者,林官也,所以曹雪芹所钟情之女子,原来是从苏州(姑苏)买来的小姑娘。
  根据各种考证,曹雪芹的现实亲戚中,就有李煦的孙女李纹与曹家关系密切,李纹的小名叫香玉。按当时清朝的法律,这种旗人家的女孩子都需要进宫参选之后才能聘嫁。李香玉由于是罪臣之女,她没有资格选妃的,参选也是选宫女,所以李香玉不愿意去参选,她的家人于是帮她找了一个替身顶替她进宫去参选了。
  这个替身就是秦红玉,她原是曹家买来的一个丫头,做过曹雪芹的伴读,后来被曹家卖与李香玉的一个表兄做妾,由于不容于那家的大奶奶,那家人准备将秦红玉出手再卖,被李香玉所救。李香玉让她顶替自己进宫参选,最初是作为一名宫女伺候公主,准备追随公主远嫁蒙古,但是就在随公主出嫁前往蒙古的前夜,被雍正皇帝留了下来,成为宫中女史。
  秦红玉顶替了李煦的孙女李香玉参选进宫的,后来似乎也一直叫香玉,林黛玉的名字,在脂本某些版本中曾经被写成林代玉,显示林黛玉的主要原型,其实就是代李香玉参选入宫的那位女子,就是代香玉的意思。这个女孩进宫先做宫女,后为女史,因为容颜俏丽,才华横溢,很快在皇宫中脱颖而出,最后竟而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宠爱,成为了妃子。
  所以林黛玉的别号“潇湘妃子”的寓意,很大的可能性,是暗示林黛玉原型人物的身份是一位皇妃。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的原名偏偏叫“有凤来仪”,脂砚斋在这里有批语:“果然,妙在双关暗合。”
  那么脂批里提示的“双关暗合”究竟是指什么呢?我觉得除了暗示林黛玉原型人物的身份是凤,是皇妃外,还有另一层意思。“潇湘”即潇水与湘江,本意是指湖南境内的两条水,“妃子”是只有嫁予皇室或王室的女人才能用的称号,连缀起来就是“水氏王爷的妃子”。似乎暗示林黛玉在小说中的身份,很可能会成为北静王水溶的一位侧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224

帖子

27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17
发表于 2020-9-22 1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楼梦》中,作者写亲闻亲历之事。虽有敷衍,又说关键处毫不穿凿。
  大观园为元妃省亲而建。作者写书比较谦虚,明明写了个用了皇后级的出行人物,作者却说她是个妃。
  同样,对黛玉已比喻到女英、娥皇。
  这部书,放在任何朝代,如果不是写实,都将面临“文字狱”。
  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比曹寅官大的多。
  有多大?作者没有说,反正很大。因受贬,才出巡盐政,不管事了。
  林家很有钱,只有个女儿年方五岁,因贾雨村当了一下她的西宾,如海让他的舅倌随手就给了贾雨村谋了个应天府知府,又比曹寅官大的多。
  贾雨村当了应天府知府,岂不比林如海官大,林如海难道还要受他管?
  不可能,林如海官有多大是个谜。
  作者写的仔细,如海的老婆名字是国避,是“密”。
  不要以为作者不敢写实,“密”已如实介绍了如海老婆的名字。
  由于黛玉母亲病故,林如海让她投奔最大的靠山——贾母。
  黛玉入京,两个舅舅都不见她。
  为什么不见呢?
  如元妃省亲一样,不知谁要跪谁。
  黛玉的两个舅舅,随便就能给贾雨村谋个知府,你想他们官有多大?但是见黛玉要下跪,多不好看。不见为好,相互免礼。
  《红楼梦》中,你见了贾赦、贾政方便时见过黛玉吗?没有。见不成,读者就不要勉强了。
  黛玉见贾母,应该跪的,但是书写的很巧妙,贾母乘她没跪时,就一把把她揽入怀中。赐座也是坐在贾母旁边,而其他夫人们都是在下坐的。
  吃饭时,只有宝玉、黛玉能与贾母同桌。王夫人、熙凤都是侍候完了各自回家吃饭。
  这规矩摆得也太大了吧?不大。作者写的正好。
  京中,一到夏天特热,皇宫中树少无荫,大夏天的,皇上坐在轿子里也得自己摇扇子。所以贾母安排黛玉住潇湘馆,夏天时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