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回复: 0

孝烈将军:木兰此战不为忠君报国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0-9-3 14: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亦菲给人的感觉是个干净而单纯的女性,是个活在大众幻想里的女性,她和现实的花木兰的相同之处应该就是心里面的一种单纯,因为这种单纯,她才能够充满感情,然后去做一件谁都不会去做的事情,替父从军。这种事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应该也都是很少有人会去做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样单纯的人是绝对少有的。不然这样的一件事情不会仅仅因为一首歌而横跨历史长河,穿越民族国界。
  花木兰除了心里面的单纯,其他的应该都是和我们平时的理解不一样的,是电影小说所不能够演绎描写出来的。我们现在从电影小说里面看到的,都是能够让我们活在幻想里面的东西。因为幻想,我们忘记一切能让我们感到恐惧,能让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真实情况的东西。比如战争的血腥,残酷,人性的扭曲,丑陋,这些是电影和小说永远都不敢光明正大直截了当的说出来的事情。一旦直截了当的讲了出来,电影就是禁片,小说就是禁书,不可避免的要被禁映和禁售了。
  为什么禁呢,查查真实的战争事件,现今可查的,可详查的日本侵略事实,大批的汉奸走狗,以及1949以后的大饥荒,各种喜剧一般的左倾右倾运动里展现出来的荒诞不经和无知愚昧,然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现在让我们在想象中还原一下当年的场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征兵出击柔然,花木兰的老父亲眉头紧锁,让花老头心里纠结的是,征兵的军帖说,要每家每户贡献一个人到前方战场,但他家中没有壮年的男丁,而且打仗还不知道要打几年,更不知道去了还能不能回来,倘若他一走几年十几年甚至有去无回,家里剩下的这几个女人又该如何正常的维持生计呢?
  花木兰作为长女,她知道父亲花老头年轻时也随着军队打过仗,万幸只留了一身伤没有丢掉命,她知道打仗就是杀人或者被人杀,知道这事儿单从道德上讲是个十分没有人性的事儿。花木兰爱不爱国不知道,但她应该不忍父亲花老头拖着老迈的身躯再去面对那种血腥残酷的场面。所以木兰偷偷的拿走了父亲蒙着灰尘的盔甲和带有锈迹的长刀,她以一个找死的心态杀敌去了。然后或许因为她想死,所以她不怕死,或许因为她不怕死,所以最终她竟然没有死。
  想象中的花木兰不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她的面相也不可能温婉可人,提着刀的时候,她的样子应该还有几分可怖几分骇人。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你可以感受到《木兰辞》有种悲剧的意味在里面,不单单说的是战争的可悲,沙场的惨烈,还有一个人,她身为女儿身,打仗打了十几年,青春年华都耗进去了,都浪费了,什么也没得到,什么也不想得到,她拒绝了北魏可汗的赏赐,她只想像十几年前骑着一匹马赶赴战场那样儿,再骑着一匹马回到她的家乡,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首《木兰辞》的结尾也许是虚构的,因为它不符合现实中事情发展的逻辑,但很符合文人创作的逻辑。民歌或者电影小说作品,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可现实中的花木兰,却极可能没有一个,能够让人产生美好幻想的结局。
  清康熙四十四年《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入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今商丘营郭镇有庙存,盖其故家云。”
  

317753436.jpg

3177534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