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3|回复: 0

成考高起本语文知识要点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9024
发表于 2020-8-30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填空
  1.《诗经》是我国中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2.《诗经》收录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3.(孔子)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4.(孟子)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5.《史纪》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赞之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史纪》内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7.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后人辑有《陶渊明文集》。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9.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10.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1.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与崔景《黄鹤楼》诗在艺术特色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12.李贺诗中带有明显的伤感情调和浓郁的死亡气氛。故有“(诗鬼)”之称。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1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
  16.《大观楼长联》共180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17.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朦胧派诗人(北岛)。
  18.《北岛》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19.(奥尼尔)被称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
  20.提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思想家诗(孟子)。
  21.陶渊明卒后朋友私谥“(靖节)”。
  22.苏轼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2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4.写西南联大抗日战争时期的文章《跑警报》的是(汪曾祺)。
  25.《丈夫》是(沈从文)的作品。
  二、名词解释
  1.朅:健壮英武的样子。 2.杲杲:日光明亮的样子。
  3.茕茕:孤单茕独状。 4.援:取。
  5.深辙:大车的车迹。 6.俱:同来。
  7.款款:徐缓的样子。 8.千寻:形容铁链之长。
  9.怛:恐吓。 10.狎:亲近而不庄重。
  11.阑珊:残,将尽。 12.衾:被子。
  13.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 14.星如雨:焰火或者灯光之盛。
  15.阑珊:零落,稀疏。 16.梦蝶:短暂,虚幻。
  17.宁帖:安宁,安稳。 18.膏:润发的油。
  19.痗:病,痛苦。 20.慊慊:不满,怨恨。
  21.扶疎:繁茂状。 22.降幡:表示投降的旗帜。
  23.畋:打猎。 24.离尤:遭灾。“离”通“罹”。
  25.晌:一会儿。 26.刚道:硬说。
  27.暗香:幽幽的香气。 28.龙蛇:指碑文上的字迹。
  29.寻常:长度单位。二尺为寻,二寻为常。
  三、简答
  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此联写景之妙。
  答:“穿花”一联写曲江春景,庙宇天然。蛱蝶在花间穿梭,蝶恋花,花依蝶,相得益彰,色彩绚丽。蜻蜓轻触水面,款款而飞,自由自在,多么恬静多么自由,多么美好的自然春景啊!可这大好春光,即将消逝,惜春之情油然而生。因此诗人写出了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对于愁积一胸的杜蒲而言,只有春光不会辜负他。
  2,《水调歌头.落日秀帘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这首词作者通过展现庭前广阔江面突兀变化,波涛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超然万物之上的潇洒胸襟,旷达豪迈的处事精神及对心性修养的人生追求。
  3,在戴望舒的《雨巷》中,“悠长又寂寞的雨巷和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两句反应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情。
  答: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寞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行走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个美好希望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样美好的希望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突兀即逝,就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留下的依然是诗人自己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额逝的希望!这样的形象描写,逝用象征的方法暗示传达了诗人忧愁迷惘的心态。同时表达达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的苦闷,彷徨,充满理想和低回而迷茫的心态。
  4,如何理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答:此诗出自北岛的《回答》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两句字面上理解为:卑鄙者的人因卑鄙而活下来,高尚的人因高尚而死去。这两句诗是对历史的深刻的反思,将荒谬的时代总结为两行警句,使读者刻骨铭心。卑鄙者畅通无阻,无所不为,往往是社会上最的利也是最得意的人,而那些恪守道德,坚持理想的人则是处处碰壁,走投无路。作者以隐喻中用陈述的手法通过对比将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5,柳宗元的《三戒》是什么?它们在文学形态上有什么特点?
  答:柳宗元的《三戒》是《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在文学形态上有什么特点:文章通过三则故事,三种动物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以物喻人,随物赋形,寄予了深刻的道理。所谓“寓”是寄托的思想,作者善于体情察物,抓住麋,驴,鼠的动物本性,随物赋形,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浅显易懂的故事形象中体现出来。
  6,《大观楼长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历史观?
  答: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他把正统王朝看做是不长久的幻影,把帝王们的“伟烈丰功”看做是“断碣残婢”。写尽了作者对帝王将相的轻蔑,揭示了历史无情的真理,任何统治者,即使确有丰功伟绩,在世时风光无限,颂扬不绝,但在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只是一朵浪花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