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回复: 0

【原】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飞翔的翅膀:(十)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读书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8-8 22: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毫无疑问,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要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人,但绝不能把孩子当“成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每天都有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骄傲。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静待一棵新蕾开成花,走近孩子的心灵,才能给他们一对隐形的翅膀……
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读书

      周末,我从图书室抱来一大摞书本,有童话,有寓言,有名人传记,有科技博览……准备烹制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
      “同学们,国庆长假,我们没有钱出去游山玩水,我们也不能总去走亲访友,但我们可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我们可以攀登在书籍的高峰!”
      “吔——”同学们群情激昂,欢呼声几乎掀翻了屋顶。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书本,我们不能只是浏览一遍就放在一边不管不问了。所以,这个国庆长假,我们在读书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1000字,要写读后感2篇!”等孩子们平静下来,我报上了这顿大餐的“代价”。
      “唉——”一声不约而同的叹息,回荡在教室里,刚才的疯狂顷刻之间烟消云散,孩子们个个都像霜打的茄子,先前晶莹闪亮的眸子,顿时黯淡无光,对我准备的这顿大餐没有了胃口。
      “老师,我不要图书可以吗?”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问道。
      “为什么?你不喜欢读书吗?”我很诧异,她可是我们班里的“小书虫”啊!
      “我很喜欢读书,但我不喜欢记笔记,特别是强压给我们的作业式的读书笔记。平常读书,读到令人感动的地方,发现好词语、好句子,不用老师交待,我也会记下来。可是,如果是老师硬压着头皮让我去记读书笔记,我就会感觉是一种负担,好像读书就为了让老师检查。打心眼儿里不情愿,读起来也觉得没什么滋味了……”
      她的发言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许多孩子纷纷附合,表示赞同。她的发言也引起了我的思考,顿觉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为了扩大阅读量,为了便于掌握孩子们的读书情况,我们逼着孩子们去记读书笔记,去写读后感,好像读书只有记了笔记写了读后感才算是读书。可是,有谁会替孩子们想一想?我们在乎过他们的感受吗?平常,我们只是把书本塞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写几千字甚至几万字的笔记,写几十篇甚至几百篇的读后感,然后再检查,再总结,再表扬,再批评,再布置新的阅读任务。岂不知,那密密麻麻的笔记,字里行间又隐藏了多少的埋怨和叹息!
      窦桂梅老师写过一篇文章——《课外阅读究竟为了什么》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读书,不需要目的。最可贵的,就是那一点自得其乐!孩子们也一样,越少施加功利性,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兴趣盎然地,散散漫漫地读,于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越登越高。仿佛在有意无意间,这样引导他们,才是语文教师最应该做的事……”
      说的多好啊!也许是我们附加的任务让孩子们倒了胃口,失去了阅读的欲望。难道,读书就是让孩子们皱着眉头去写笔记吗?难道,读书就是让孩子们心含埋怨地去写读后感吗?
      “同学们,听了XX同学的话,我想了许多。也许老师对你们读书的要求太多了。我决定,今年国庆读书不记笔记,不写读后感!”在下课铃响起以前,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拿定了主意。
      “老师万岁!”看着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样子,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为了这一声欢呼,为了这一份保护这些幼小的心灵,就算我因此挨了批评,也值了。
      阅读是从“趣味”开始的,是从“愉悦”开始的,是从“我要读书”开始的,保护好孩子们对书的渴望,保护好孩子们对读的欲望,少动笔墨又何妨?不动笔墨又何妨?
不动笔墨也读书!

其实,《北京教育》的付江泓编辑捐赠的钱收到已经很久了,经她同意,我打算用这笔钱做8个不锈钢的班级图书架,然后把网友们捐赠的图书全部放到班里去,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由借阅。
找到了学校附近的不锈钢门窗加工点,人家先是嫌东西太小,不好加工,后来经过一番死缠烂打,他才接下了这单子活儿。
可是,接归接,做得相当慢。隔几天,我就去催一回,不是正忙于客户着急的活儿,就是赶着农忙抽不开身,后来小老板的父亲又生病住院,耽搁了不短的时间。
大约在五月底的时候,图书架终于加工完毕,被放在了正对教室门的东北角,一进门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图书架是用不锈钢焊接而成的,高60厘米,长50厘米,宽30厘米,东西虽小,工序还是蛮复杂的。小老板说,做这样一个图书架的工夫,他可以做一扇门,如果不是学校里用,这活他才不接呢!于是,我满脸堆着笑,夸奖他有爱心、支持教育、关心孩子……安装完毕,他笑容满面地离去了。
图书架共分两层,每层虽然不宽,却也能存放七八十本图书,这样一个图书架塞满了,一个班里就能有100多本图书了。于是,抽中午的空儿,把网友们捐赠的图书大体分了一下类,全部放到了班里,每个班级又选了一个孩子负责管理图书。这样,孩子们就不用再排队去图书室借书了,而捐赠的这些书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一个个读得津津有味,高兴极了。每当课间的时候,孩子们都排着队在那里借书,叽叽喳喳地乱作一团。
有老师担心会不会有孩子把书据为己有呢?我呵呵一笑,不置可否。真正爱看书的孩子是不会这么做的,不爱看书的孩子也不会这么做的——再退一步说,就算是有孩子把书“据为己有”了,这能算什么“罪过”呢?“读书人”的事嘛,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我只给孩子们讲了四条建议:
1、    图书架的书,随便借,自己写好借还记录。
2、    要爱护图书,让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让它们发挥最大的用处。
3、    图书属于学校的财产,可以带回家看,但要记得带回来。
4、    书本看完后,互相交流,向好朋友推荐自己看过的书。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一直刻在我的心里。不要怀疑孩子们的纯洁,不要低估孩子们的诚信,他们没有这么复杂,以“小人”之心度“孩童”之腹,永远也不会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书架之上,便是白色的墙壁,光秃秃的有点单调。得空的时候,我又和美术老师商量着在图书架上面画些与读书有关的图画。几经选择修改之后,终于定稿,买来丙烯颜料,构勒完毕,十几天又过去了。不过,看着书架上满满的图书,看着上面富有创意的构图,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把书放到班里去!
把书放到班里去!
有书可借,有书可自由地借;有书可读,有书可自由地读。没有背诵摘抄的任务,没有声色俱厉的要求,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不动笔墨也读书,让他们快乐地徜徉于书的海洋,自由地飞翔于书的世界,他们是幸福的,我也因了他们而幸福!

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走近名著”,由《将相和》《景阳冈》《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四篇文章组成。
说实在的,每篇课文我都是先让孩子们读一读,然后用很少的时间,领着孩子们梳理了一下轮廓,帮他们理清了人物、事件之间的关系,最多的时间都是在扯闲篇儿。
这帮小家伙,脑袋里满是问号,谁谁谁后来怎么样了?谁谁谁为什么要这样做?奇奇怪怪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我就像是记者招待会上的新闻发言人,疲于应付。有点应接不暇的时候,我就说:“别问我,到图书室里找原著看去!”当然,这样的推却一定会惹得怨声载道,许多孩子大呼听得不过瘾。
我想,如果能把孩子引进图书室,把孩子引进中国古典名著里,这单元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学了《景阳冈》,有孩子提议要看看《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出戏。这还不好办,我一声令下,二十多个孩子搬着小方凳就端坐在微机室的电脑前了。
搜索到相关的视频,我只提了一个要求——看一看电视剧里的画面我们课本上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带着挑剔的目光,一动不动地看了四十多分钟。回到教室,便像捣了一杆子的喜鹊窝,乱成一锅粥,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待他们议论得差不多了,我清了清嗓子,干咳一声,下面才静了许多。
“课文也读了,视频也看了,你觉得课文写得好,还是视频拍的好。”
“拍得太垃圾了!”我原本想一定会分成两派的,没想到几乎是一边倒。
“哦,怎么个垃圾法?”我倒想听听这帮小家伙的“高见”。
“山坡的石头上写的是‘景阳冈’,酒店的旗子上写的是‘三碗不过岗’,前后两个字不一样。”第一个孩子们的发言,就让我吃了一惊,这个我还真没注意到。
“是啊!是啊!我也看到了!”许多同学纷纷附和,看来真的是一处败笔了。
“课本上称酒店里的人‘店家’,视频里说是叫‘店小三’,‘小三儿’真难听!”另一个同学的发言,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还有,课本上说武松上山时,‘把哨棒插在腰间’。后来,‘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视频上没插哨棒,也没敞开胸膛,也。”
“打虎那一节,不如课本上写得好,我光看到‘扑’了,那一‘掀’一‘剪’没表现出来。和我想的一点都不一样。”看来,在阅读的时候,这孩子已经学会在脑子里想象画面了,真不错!
“课本上没说武松拿刀子,视频上武松拿了刀子……”
“课本上说武松最后又‘用棒子又打了一回’,视频上没用哨棒,用的是石头。”
你还别说,小眼儿都观察得还蛮仔细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慷慨激昂。看来,只要是孩子们对要学的东西感兴趣了,老师就成了多余的了。要么,人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呢!
应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表演自己的创意课本剧。
气氛那叫一个热烈啊!
武松当然是男孩子们最爱的角色。有的把红领巾扎在头上当头巾,坐在那里绷着脸,一本正经。有的拿了把条帚当哨棒,就像孙悟空从龙王那里讨了根金箍棒,耀武扬威。有的把自带的凉开水当酒喝,竟然也如武松一般连喝了十八杯,做足了武松喝酒的豪爽范儿,却湿了T恤衫一大片,撑得肚子圆圆的,别说打虎了,走路都得腆着肚子。还有一个巾帼版的武松,小“酒”喝得慢条斯理,被店家整得死去活来,大大地辱没了武松的光辉形象……
本以为没人愿意演老虎呢!谁知道,武松一出,老虎随之出山。只见那只“老虎”先是蹲在垃圾箱旁,伺机而动。一声声的虎啸,模仿得惟妙惟肖,叫了几声以后,便吼叫着冲了上来,扑,掀,剪,动作虽显夸张,却也生动有趣。特别是老虎和武松撕打在一块的表演,特别投入,两个人在讲台上滚来滚去,全然不顾地上的尘土弄脏了新发的校服。有一只老虎,还在裤腰上别了根绳子当尾巴……
还有店家,还有不请自到的群众演员……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的表演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成了台下标准的观众,拿了台相机,东拍拍,西拍拍。为孩子们留下这些许的照片,为孩子们留下这些许的视频,也为孩子们留下快乐的童年。
让孩子爱上名著,形式不重要,爱有多深不重要,快乐地和孩子一起走近才最重要。

本来,我们学校都是本村的学生,中午没有在学校吃饭的。有午休的时候,学校里静校,老师们好好休息一下,孩子们也在家里休息休息。今年,因为兄弟学校有学生来借读,中午有许多路远的孩子不能回去吃饭,午休就必须在学校里了。
五一过后,中午休息的时间有三个小时了。我们给家长发了通知,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在家午休。凡是路远,中午不能回到的学生,吃过午饭以后,也要到教室里休息。
我向来没有午休的习惯,于是监督午休的任务就由我自己承担了。每天12:30,我吹一下哨子,在校吃饭的孩子们就赶紧跑到教室里去休息。
有的孩子真的能睡着,有的孩子在写作业,有的孩子在看书,只要是不大嚷大叫就行了。不过,还是有几个精力过剩的孩子总是无法静下来。这当然要受到惩罚——我给他们的惩罚就是帮助学前班的小朋友去打扫卫生或者清理校园里的垃圾箱。
连续几天,都有孩子被我揪出来进行“劳动改造”。不过效果并不太好,他们改造完回到教室里还是静不下来。怎么办呢?还是一个孩子给了我启发。
昨天中午,我照例抓了几个“动乱分子”让他们打扫完学前班的教室,又清理完校园的垃圾箱,撵他们回教室。一个孩子不情愿地说:“老师,不回教室不行吗?”
“不回教室你上哪去?你想上天啊!”我没好气儿地说。
“要不,我们跟你去图书室看会儿书?”那个孩子试探着问。
哎,你别说,这个主意还真不错。不过,还得难为他们一下。
“看书可以,我有几个条件。”
“什么!什么!老师快说!”几个捣蛋鬼早已按捺不住了。
“一,不准弄脏了图书室;二,不准弄乱了书本;三,不许乱嚷嚷;四,必须在图书室里阅读。”
“还有吗?这几个都是小意思!”几个孩子没等我批准就向图书室跑去,在图书室里老老实实地待了一个中午。
今天中午,意外情况出现了。
也许昨天的几个孩子回去大加炫耀了一番,一开始午休就有几个孩子跑到学前班教室里打扫卫生,还有几个孩子清理校园的垃圾箱,没活干的孩子跟着我屁股后面“找工作”。
“你们这是干什么呀?中午不好好休息。”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也要受惩罚。”几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什么惩罚?”我还是没反应过来。
“就是罚我们到图书室去看书呀!”一个孩子笑嘻嘻地说。
哈……我恍然大悟。原来,这帮小家伙是想看书呀!
“那好吧,我惩罚你们到校园各处看看有没有垃圾,捡拾完再惩罚你们去图书室看书。”
“是!遵命!”几个孩子调皮地打了个敬礼,立刻散开去捡拾垃圾了……
如果这也是“惩罚”的话,我一定将“惩罚”进行到底!

因为前一阵子要准备期末考试,图书室暂停向学生借阅图书,这下子可惹了祸。学生整天像债主一样跟在屁股后面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借书啊?”
“快了,等期末考试完吧!”
“啊?还好几天呢!不能早几天吗?”
“不能。”
“我先借两本不行吗?”
“不行,上课你们常管不住自己,影响期末复习。”
“我保证上课不看!”
“那也不行……”
有些孩子,粘不死你,腻不死你,誓不罢休。我索性改起作业,或者备起课来,不再理他们。看到他们无趣地失落地离开,我是又气又喜,或许还夹杂着一丝无奈。许多孩子爱看书,这是好事儿,但管不住自己影响了上课、完不成作业也是常事儿,许多孩子的书本都被课任老师没收过。因此,每到临近考试的两三个星期里,我们的图书室就“闭馆”,不再出借图书了。
今天上午,所有的年级、所有的科目都考完了,孩子们早就像打翻了的喜鹊窝,Hold不住了。但图书室太小,容纳不了那么多人同时借阅。我们便分年级排队借阅,每个年级有一个孩子负责整队,维持借阅秩序。
因为要放寒假,时间很充裕,每个孩子可以借三本带回家看,孩子们高兴极了。先进去的孩子像一只只饿了几年的小羊冲进草原一样,兴奋得直撒欢儿,摸摸这本,看看那本,每一本都爱不释手,但数量有限,又难以取舍,犹豫不决。排队等在外边的孩子呢,开始还能保持队形,渐渐地有点场面失控了,转头侧身跷脚,伸着脖子向里面张望,甚至开始埋怨起来。
“快点!快点!你们还挑半年啊!”
“就是,快点!”
“老师,要限定时间,要不他们敢挑到下午放学!”
广大“群众”的意见还是要听的,我对里面的孩子下了命令:“每组五分钟,五分钟挑不好,再到最后排队去。”
里面的那七八个孩子听闻此言,慌忙忍痛割爱,选了三本登记好跑出了图书室……
一上午的时间,三、四、五、六年级的孩子们都借阅完毕,近五百本书把家搬到了孩子们的书包里,和孩子们一起回家过年了。看着书架上剩下的有些凌乱的书本,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老师——”三四个小脑袋,挤在了门口。
“什么事儿?”
“能多借本书不?这几本不够看。”
“给我个别的理由。”我笑着说。
“我被评过‘阳光女孩’。”两个女孩子说道。
“我们被评过‘最佳绅士’。”几个男生也不示弱。
“我保证语文能考优秀!”
“我……”
有的理由很充分,有的理由比较牵强,但一颗颗求知上进的心,都是那样的纯洁。
“好,理由都很充分,每人再借一本。自己拿钥匙开图书室,登记好,关好门就行了。”
“是!”有人抢过钥匙板,几个人一溜儿烟地跑了。
让孩子找个理由,这个可以有;多借一本书,这个也可以有;渴求读书的心,这个必须有。

今天语文课,是一节复习课,找了几个孩子到黑板上听写。
写完之后,学生检查了一遍,我又检查了一遍,没发现什么异常,便打了个对号,继续下一个项目了。
“老师,有个错字没检查出来。”
等一切尘埃落定,下课铃声即将响起的时候,一向不大说话的小凤轻轻地嘟囔了一句。
“哦?哪一个?”声音虽然小,可是恰好是我能听到的分贝。我回过头,又在黑板上扫视了一遍,还是没有发现什么。
“呶,那个‘豫’,‘犹豫’的‘豫’。”小凤站起来,用手指着黑板的一角说道。
天呀,可不是嘛,‘豫’左边的‘予’写成了‘矛’。
“怎么不早说啊!事后诸葛亮。”我和小凤开玩笑道。
“不敢确定,我和婷婷查了两个字典,才确定了。”小凤说得很认真,由我的玩笑引发的的笑声,让她感觉有点不自在。
看到她的认真样儿,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感动,也觉得自己刚才的玩笑开得有点不合适。
“同学们,看到了吗?为什么这么一个明显的错误我没有看出来?你没有看出来?只有小凤同学注意到了呢?”我扫视了一下班里的每一个同学,意味深长地说道,“更难能可贵的是,小凤同学并没有冒然提出异议,也没有打断老师的正常教学思路,而是通过查字典,直到确定了,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老师,有什么奖励吧?”当事人还没表示,旁观者就开始索要奖励了!
虽然我一直反对动不动就给学生奖励,用名目繁多的“奖品”诱惑孩子们学习。但我今天我决定破回例——一个沉默少言的女孩,能站起来指出老师没有发现的错误,这需要多少勇气啊!
“好!小凤、婷婷,你们两个想要什么奖励?”
“这——”两个女孩子把手指放到嘴角,努力地思考着,一时拿不定主意了。
“那好,你们想好告诉我。下课吧!”下课铃声响起,我转身要走。
“老师,想好了,我们每人想借三本书!”身后传来异乎平常的大声呼喊,好像唯恐我听不见似的。
那一瞬间,我一惊,随之一愣,然后心里充满了感动。在我所能想到的范围里,搜索了一遍,总是猜想孩子们想要的奖励无非是盒子、钢笔、笔记本,甚至书包。可是,这次,我真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好,别说三本,十本都行!”
“啊?这么好!早知道我也认真看黑板了!”其他的孩子都后悔不及,羡慕得要死。
“早知道尿炕,你还一夜不睡觉呢!”撂下这句话,还有哄笑的孩子们,我哼着小曲儿离开了教室——我能不高兴吗?努力了一年多,让更多的孩子们爱上了书,让更多的孩子们爱上了读书——或许这才是最功德无量的事情吧!

一般情况下,六年级毕业了,放暑假的时候就不借书给他们了——“小人”一点的想法就是怕学生不还,交“国有资产”“据为己有”。
可是,暑假前,我还是把书借给了六年级毕业的孩子们。我相信,孩子们不会像我们想象得那样不堪的——话又说回来,就算是真的把一本好书“据为己有”,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书的作用不在于它放在哪里,而在于有没有被阅读。
“老师可以借几本呢?我想多借几本。”一个孩子问我。
“为什么呢?借这么多干什么?”
“我怕进了初中,学习忙,图书室也不开放,借书再也不这么方便了。”说完,这熊孩子竟然还叹了一口气。那一刻,我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
“8月16日,我们来学校拿初中入学通知书,到时候一块还书,你估计自己能看几本就借几本。以后,就算是不在学校了,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来借书的。图书室的门永远为爱书的孩子开放着。”我是这样说的,也是一直这样做的。以前毕业的学生,来到母校玩,我要是去上课就让他们去图书室看书。临走时,想要借书的就借两本,在我印象里,并没有借书不还的记忆——大概,只有我们这些被污染了心灵的“大人”才会去做那种“据为己有”的事情,才会“以大人之心度‘小人’之腹”。
今天,是六年级毕业生到校拿初中入学通知书的时间。孩子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还带来了自己借的书。
“老师,你看看,保存完好!”
“老师,你清点一下吧!”
“老师,我的书都还上了,可以拿通知书了吧?”
……
自己去还书,自己去销借阅记录,我觉得没有比信任更好的礼物赠予我的孩子们了。冯骥才先生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我想,有了相互的信任,我和孩子们也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境界”。
“耀耀,还没来吗?”看到办公桌上还剩下一张通知单,我问旁边的孩子。
“来了,又跑到学校北边路上去了!”一个孩子指着窗户说,“看,她正站在那里呢!”
我透过窗户往外看去,学校后边一百米远的路边上,一个身穿红色T恤的女孩子正焦急地等着什么。
“她跑那里去干什么?”
“她的书忘记带来了,打电话让她爸爸从城里给他送过来。”(因为耀耀要去城里上初中,父母在城里租了房子,边打工边照顾孩子。)
我刚要亮开嗓子喊她回来,就见一个骑电动车的中年男子,在他身边停下,递给她几本书,她便撒腿向学校跑来……
不一会儿的工夫,耀耀跑进了校长室,上气不接下气,脸红红的,挂着汗珠。看到她这个样子,我是又爱又气。
“嘿嘿,老师,现在能拿通知书了吧!”一脸的憨样儿让人忍俊不禁。
“你傻啊!谁说不还书就不能拿通知书了?天这么热,让你老爸跑这么远!你不会过几天送到我家里去啊!开学再还也行啊!”我嗔怪她说。
“嘿嘿,没晚了就好!”
拿了入学通知书,她和几个同学走出了校长室。我不由地叹息:“真是一个傻孩子啊!但愿傻人有傻福!”
相关链接:
1、张学勇: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序言)
2、张学勇:学校管理,敢问路在何方(一):新“官”上任
3、张学勇:学校管理,敢问路在何方 (二):不一样的教师节
4、张学勇:学校管理,敢问路在何方 (三)“占”便宜,是要付出代价的
5、张学勇:学校管理,敢问路在何方 (四):你好,新厕所
6、张学勇:第一辑   学校管理,敢问路在何方 (五):做个好人难,做个“坏人”更难
7、张学勇:第一辑学校管理,敢问路在何方 (六):我的学生要借读
8、第二辑   遭遇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与家长的第一次交锋
9、张学勇:第二辑   遭遇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二)“问题孩子”VS“问题家长”
10、张学勇:第二辑   遭遇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三):话,不说不明
11、张学勇:第二辑 遭遇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四):与“事故”有关的故事
12、张学勇:第二辑   遭遇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五):改变,艰难得难以想象
13、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一)做个学生不怕的校长
14、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二)孩子每天都有进步
15、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三)呵护,源于细节
16、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四)孩子每天都有进步
17、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五)“表彰”,就要触动心灵
18、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六)你真是个好孩子
19、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七)“炸药包”的转变
20、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心灵的翅膀:(八) 那些转学的孩子
21、张学勇:第三辑 关注心灵,送你一对飞翔的翅膀:(九) 每一个学生都是老师的骄傲
附:全书目录

b5tnz1fym54.jpg

b5tnz1fym54.jpg

5ymlhmpqz3q.jpg

5ymlhmpqz3q.jpg

twv0y51rz4p.jpg

twv0y51rz4p.jpg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扫一扫,有惊喜!
你若喜欢,圈个“在看”哟

wrcwk2z3qfg.jpg

wrcwk2z3qf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