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回复: 0

豫剧故事:“六大名旦”往事追忆(上篇)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8-8 2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陈、崔、马、闫、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豫剧“六大名旦”,其表演艺术成就斐然,其门人弟子广布梨园。六大名旦在当今豫剧界,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
有些戏迷朋友对其组成、排序这些问题,耿耿于怀。甚至还有传言讲到谁谁不和、谁谁打压这些问题。虚虚实实,眼花缭乱,平添不少波澜。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讲一讲六大名旦的故事。
写在前面:本文篇幅较长,故事线复杂,但大致按时间顺序做了梳理,欢迎品读与转发。
第一部分:故事从头起从编年史角度,我们先回顾一下几位艺术家的出身背景。从年龄上看,最年长的是陈,最年轻的是桑。从地域上看,陈、阎、桑都是当年的省府“大开封”地区的,马、崔是鲁西南地区的,而常是来自豫西的。
陈素真,1918年生于河南开封;
阎立品,1921年生于河南封丘;
马金凤,1922年生于山东曹县;
常香玉,1923年生于河南巩县;
崔兰田,1926年生于山东曹县;
桑振君,1929年生于河南开封。

nn1vndg1tvj.jpg

nn1vndg1tvj.jpg

1980年代,阎立品、崔兰田、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在一起
对那个年代的艺人来说,东奔西走、颠沛流离是常态。六位老艺术家里面,只有阎、崔、桑三人用得是自己的本姓。陈素真原姓王,拜豫剧老艺人陈玉亭为义父,因而姓陈。常香玉原姓张,幼时拜戏班常老大为义父,因而姓常。而马金凤原姓崔,曾被卖到卢殿元戏班改姓卢;卢对她并不好,后来母亲历尽艰辛把她赎出来,让他随继父姓马。
六位老艺术家大多出身寒门。陈素真的父亲王秉璋曾任兰封县县长,但后来家道中落,是府内丫鬟收养了她。说起来她是出身最富贵、最有书香门第气质的一位,但少时光景也不过如此。阎立品的父亲阎彩云当年是著名男旦艺人,因家贫让女儿学戏。常香玉的父亲张福先也是一位豫剧艺人,嗓子伤了以后只能在戏班打杂,为让她逃避童养媳的命运而让其学戏。马金凤最早随父亲崔合利唱河北梆子,到开封以后为了多条出路,而改学豫剧。崔兰田的父亲崔焕臣是小商贩,曾在山西当过兵;她从小随父母辗转山西高平、河南郑州,在最落魄的时候进戏班学习。(后来,她与崔兰玉、崔少奎三姐弟都成了豫剧翘楚)桑振君的父亲桑志良、母亲徐志荣都是坠子艺人,最早随母亲唱坠子;父母亡故后流浪卖艺,后来才改唱豫剧。
正是在这样的起点上,六人走出了各自波澜壮阔的人生。
第二部分:名角初长成1926年,8岁的陈素真正式拜师孙延德,学习生旦净丑,后主攻青衣及其他旦行。孙延德艺名白酥瓜,是祥符调一代宗师。他时年六旬,已广授科班,此时已经转型为豫剧教育家。值得一提的是,阎立品的父亲阎彩云也是孙延德门下名角。
1928年农历二月初二,10岁的陈素真在开封相国寺同乐舞台,首演《日月图》,轰动一时。
与陈素真同一时期,在开封的另一个戏班国民舞台,还有一位著名坤伶司凤英。司凤英比陈素真大1岁,她拜师到武生杨吉祥门下,曾用艺名杨金枝。由于师辈的关系,陈素真、司凤英很早就相识。1930年,陈素真因为唱砸了《反长安》而离开开封,随义父陈玉亭到杞县一带跑高台。在杞县期间,他们曾碰到杨吉祥、司凤英,并一度搭班演出。
在同乐、国民以外,还有一个叫永安舞台的班子,旦角台柱子是马双枝。马双枝是1911年生人,比陈素真、司凤英大一些,但早年是唱坠子的,从1927年初改唱豫剧。1929年,马双枝和永安舞台年轻的班主杨金玉结为伉俪。杨、马夫妇是豫剧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

db4p5qpt355.jpg

db4p5qpt355.jpg

开封永安舞台
同样是1930年前后,阎立品、马金凤等也先后来到开封义成班,并成为马双枝的弟子。当然与陈素真不同,她们此时还是不满10岁的孩童。阎、马二人从小就是亲师姐妹、小玩伴。
马金凤加入义成班大概一年的时候,因为祖母治病的缘故,被父亲卖到了别的戏班,直到后来与母亲重逢,才得以赎身。1933年前后,母亲带她投奔司凤英戏班。真是命运弄人,陈、司、阎、马就这样在开封这片热土上产生了最初的交集。
在陈素真离开开封的日子里,1932年,永安舞台来了一位原唱山东梆子的旦角,叫王润枝。王润枝的唱腔与开封本地的祥符调有不同之处,观众听着新鲜。她戏好人俊,在永安戏台迅速走红,并有超过马双枝之势。
永安舞台后来居上以后,国民舞台又从外面请回了司凤英,而同乐舞台请回了陈素真。1934年,16岁的陈素真二进开封,以一出《三上轿》轰动省城,名声大振。于是,此时的开封梨园界,第一次出现了四大名旦的称呼,就是指陈素真、司凤英、马双枝、王润枝。

25ktilxlesr.jpg

25ktilxlesr.jpg

30年代开封的四大名旦:陈素真、司凤英、王润枝、马双枝
很多文章里说陈素真是豫剧第一位女演员,但马紫宸先生曾说马双枝才是豫剧第一位女演员。陈素真看到了马紫宸的说法,曾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一,陈素真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是豫剧第一位女演员。她自己从来没这么说过,也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第二,陈素真认为马双枝并不比她早,自然马双枝也不是第一位豫剧女演员。
至于豫剧第一位女演员,有分析认为前清光绪年间就有了。但个人以为,在清一色的男演员的大背景下,真正以坤伶身份唱出名堂、挂牌买票的,就是1920年代陈、司、马、王这些人,因此称她们为“第一代豫剧女演员”是名副其实的。
1932年5月,在中原大地的另一边,9岁的常香玉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学习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攻花旦。
1933年初,10岁的常香玉在密县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周海水带领常香玉、汤兰香等三进开封,这成为豫西演员唱响省城的开始。1936年,13岁的常香玉在开封主演《新西厢》,轰动一时,在豫舞台成为主演。
这一年,豫剧史上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知识分子出身的樊粹庭,将开封永乐戏院改建为豫声剧院。樊粹庭是一代改革家,从剧本、唱腔、表演等方面大胆改革,尤其是与陈素真的合作,让其登上顶峰。1936年3月,上海百代公司为陈素真《三上关》《春秋配》等多个剧目灌制唱片,陈成为豫剧唱片第一人。
1936年,陈素真、司凤英、常香玉豫声剧院轮流挂牌演出,后来三人被称为“豫剧三鼎甲”。其中成名最早的陈素真,已有“河南梅兰芳”“豫剧皇后”的美誉。这是陈、常最早的交集。
这一年,周海水带领戏班离开开封返回豫西的时候,张福先看女儿常香玉在开封站稳了脚跟,就和她留了下来。第二年春,在知识分子王镇南、史书明的加盟下,以常香玉为头牌的中州戏曲研究社成立。

m0jys20ctzw.jpg

m0jys20ctzw.jpg

早年的常香玉
同样是1936年,15岁的阎立品小有所成,随父离开开封,到太康民醒剧社搭班。
仍然是1936年,14岁的马金凤经三年苦练,彻底摆脱“四句撑”恶评,练就金嗓子,初露峥嵘。第二年夏,她在开封参加名角“筱火鞭”的戏班
又是1936年,10岁的崔兰田因母亲重病而扛起生活重担。第二年春,她碰到来郑州收徒的太乙新班,拜师周海水开始学戏。也就是说,常香玉、崔兰田算是前后脚的师姐妹。
还是这个1936年,6岁的桑振君在师爷见证下,正式拜在母亲门下为徒,学习坠子,取名桑梨花。

x0brouj05k5.jpg

x0brouj05k5.jpg

马金凤与阎立品
第三部分:抗战风云涌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是年底波及河南。在全民抗战的大背景下,各地戏班的艺人们面临命运的挑战。1938年5月,开封沦陷前夕,陈素真、马双枝、常香玉等随戏班西迁。
遗憾的是,当时与陈、常齐名的司凤英选择留下,并很快陷入窘境,被大汉奸王道控制。她息声梨园,一度自杀未成,但与汉奸扯上关系,抱恨终生。而更惨的王润枝,因吸大烟弄垮了身体,于1941年英年早逝。
1938年,16岁的马金凤来到密县太乙新班,向老艺人燕长庚、翟彦身学习豫西调,取得艺术上长足进步,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以后的几年中,马金凤随太乙新班到各地演出。
从1937年到1941年,5年的光景,太乙新班的学员们跑遍了荥阳、汜水、巩县一带的高台和庙会,名气越来越大。这其中也包括了新一代的弟子“十八兰”,也就是毛兰花、崔兰田等人。1941年农历八月,因郑州时局紧张,周海水带着几十个孩子徒步来到洛阳,在背靠北城墙的世界舞台演出。崔兰田的戏好人俊又肯出力,很快就在洛阳崭露头角。15岁的崔兰田成名了。大约一年以后,周海水因特殊局势难以维持,演员们各奔东西。崔兰田被世界舞台的经理楚公民留下,做“头牌”主唱。
同样是1938以后的几年中,阎立品到周口、许昌、漯河一带演出。她将满头青丝一挥而去,住到偏远的农村,宁愿吃糠咽菜,也不在城里给鬼子汉奸们演戏。阎立品对外宣布吃素、不唱堂会、不到豪门官邸清唱、不拜客等几条规矩,展现出正直艺人的骨气。有道是,立身不使白玉玷,品格当与青云齐。
开封沦陷以后,人心惶惶,桑振君一家的坠子表演难以为继,因而离开开封,回到乡下老家。因谋生艰难,她与哥哥出外乞讨。更加不幸的是,其父、母、弟、妹在1939年的一场变故中惨逝。不久,哥哥也因日寇抓苦力而亡故,桑振君彻底成了孤儿,恍如隔世。1939年6月,10岁的桑振君流浪到杞县,当地谢家“公义班”班主看她可怜,收留下来做了童养媳。她改唱豫剧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在杞县,桑振君先后师从赵清和、薛东信。到1943年,14岁桑振君个子已经长成,也学会了很多戏,因饱经磨难而显得成熟。薛东信推荐她当了戏班的主演,一下子唱红了,在杞县周边有了名气。不久,桑振君和老师薛东信一起,被接到柘城的小公议班。在一年的时间内,巡演于豫东大地,足迹遍及鹿邑、宁陵、永城、夏邑、沈丘、淮阳、周口以及安徽的界首等地。昔日尘垢满面的小丫头,如今也成了班社主演了。
到抗战后期,有小上海”之称的安徽界首,迎来了一个豫剧小高潮。太乙新班的马金凤,以及在其他班社的阎立品、桑振君都曾到此演出。马金凤、闫立品、徐艳琴、毛兰花,成为界首群众口中的“四大名旦”。

fjetex0boyv.jpg

fjetex0boyv.jpg

马金凤、徐艳琴与桑振君
话分两头,各表一枝。再说说陈、常西迁的故事。西迁之前,樊粹庭已经把豫声剧院已经改名“狮吼剧团”,取“醒狮怒吼”之意。1938年至1939年间,剧团经洛阳辗转至西安驻班演出。为了唤起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樊粹庭专为陈素真量身打造,编创出《凌云志》《三拂袖》《涤耻血》等以反封建、反邪恶、反汉奸为主题的大戏,先后在开封、洛阳、西安等地,全身心投入抗战义演,义演所得全部捐出。仅在洛阳,陈素真就义演半年之久。在西安,陈素真一唱而红,被誉为“河南梆子大王”。陈素真辗转宝鸡、重庆,1943年返回洛阳。当时,她的结拜姐妹魏太太给她设宴接风,崔兰田作陪。崔兰田借着这个机会,拜仰慕已久的陈素真为师。
1943年12月,崔兰田离开洛阳,应邀到西安南苑门的陕山戏院演出,一出打炮戏《刀劈杨藩》便引起轰动。不久,崔兰田又改在新民剧院演出。1944年在西安,陈素真为崔兰田手抄“樊戏”,并半卖半送给了一套精美的“戏箱”,后来又把私房本《三上轿》传授给她。这一时期,崔兰田也得以与她所敬重的樊粹庭结识。在樊粹庭指导下,崔兰田的戏曲表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v1ebk3utebp.jpg

v1ebk3utebp.jpg

豫剧改革家樊粹庭与狮吼剧团
而常香玉的中州戏曲研究社,这一时期也排演过王振南编剧的新戏《打土地》等。1938年他们西迁时,曾到太乙新班所在的密县。常香玉与马金凤在此相识,结为好友,并同台演出过《桃花庵》。1941年,常香玉在洛阳初识崔兰田。1942年,常香玉的剧社到西安,曾在豫秦剧院演出。当年大灾,他们响应河南同乡会倡议,设立“难民营”供河南灾民居住,并购粮舍粥。在宝鸡,河南同乡会等筹款建设的“河声剧院”竣工,常香玉以义演入股,经常在此为灾民演出。
下回分解。至此,到1945年前后,六位老艺术家已经全部成名。当然由于年龄的不同,他们各自处在不同的阶段,27岁的陈素真已然是“豫剧皇后”“梆子戏大王”如日中天,而16岁的桑振君,其时尚属新锐。
六人在此前以及后期的一段时期里,曾有过不同程度的交集。比如陈常崔同在西安,闫马桑同演界首。崔拜陈为师,马呼阎为姐。有资料表明,常、崔兰田早年曾同台演戏;更有,常、马同台过《桃花庵》,阎、马同台《打金枝》,马、桑同台过《蝴蝶杯·投衙》。戏曲这个神奇的纽带,将六位大师原本不同的人生轨迹,悄悄系了起来。
本文篇幅过长,故分为两篇。以下部分参见豫剧故事:“六大名旦”往事追忆(下篇)。
第四部分:历史的洪流
第五部分:改革春风劲
第六部分:后记
感谢老艺术家们为我们呈现的艺术盛宴。更愿豫剧艺术百花齐放,健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