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0

【觅理记】方以智:盈天地间皆物也(下)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8 13: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以智又讲到了“无善无恶”的观念,这显然指的是王阳明,因为这个观念出自于他那著名的《四句教》。针对王阳明的这个说法,方以智认为“无善无恶”仅是指的本体,如果具体到个体,这句话就难以成立。
上面一段话中,方以智又引用了程颢的说法,而后他拿程颢的说法与告子的同一个词进行比较,方认为告子所说的“性”不如程颢的所言深刻,但蒋国保认为方以智将程颢和告子的观点相比较,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想说明谁的所言更深刻,而是:“主要是为了说明以下观点:程颢‘言生之谓性’,是为了把‘形色’之性与‘天命之性’区别开来,藉以揭示‘天命之性’作为‘人生而静’以上者,是无法用语言称谓的,而能够用语言称谓的那个性,只能是形色之性。”
方以智又接着讲到了荀子的“性恶论”,但方认为其实荀子并不是主张性恶,而是由于荀子看到了社会上的各种弊端,他是刻意说出“性恶”,以便让人们回归到理的轨道上来。蒋国保认为,由这段话可以看出“这间接地说明了方以智是不赞同‘性恶论’的”。

2i1f5lc5trs.jpg

2i1f5lc5trs.jpg

上到山顶才知道自己来到了墓的后面
而后方以智又讲到了扬雄和韩愈所主张的“性恶混合论”。对于扬雄的这个判断,应当是出自《扬子法言·修身》中的一句话:“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然而韩愈却未曾说过这样的人性混杂论,故蒋国保认为方以智的这个判断应当是依据韩愈在《原性》中的一段话:“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之于五(指仁、礼、信、义、智)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而后蒋国保评价说:“可见,扬雄之‘言混’与韩愈之‘言混’讲的并不是一回事。扬雄之‘言混’,讲的是人性混杂着善恶;而韩愈之‘言混’,讲的是中品之人,其人性是混杂的,不见得纯粹具有礼、信、义、智四德。”
由以上可知,方以智在这样一段话中概括了那么多历史上对于性善性恶的不同说法,那么他的结论是怎样的呢?他在《性故》一文中说了这样一段话:“故称性之质为气,而明气之中曰理。物各一理,而共一理也,谓之天理。气分阴阳,则二其性;分五行,则五其性也。公性在独性中。”
在这里,他把性分成了两个类别:公性和独性,他认为性的本质是气,而每个事物所具有的个性则是理,每个事物各具一理,然而它们的总体则是天理,同时他认为公性存在于独性之中。

mehml301gx4.jpg

mehml301gx4.jpg

绕到墓的正前方
虽然有了公性与独性,但总体而言,方以智主张这本是一性,然而宋代理学家把性分为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并且认为义理之性是善,而气质之性则可善可恶,这就是所说的“性两元论”。
而方以智不同意这一点,如前所说,他主张性善,从这一点而言,他是“性一元论”者。但是“性一元论”也有个问题,那就是无法区别圣人跟凡人。然而在事实上,这两者于思想性而言,有着很大的差异,方以智要坚持自己的“性一元论”,就必须要解决这个矛盾,于是他在《性故》一文中说到:“人用之而有善、不善,益可以信性之本善矣。故曰:众人生性,圣人始是成性。圣人见物即见物之理,知天即知天之理,举性即尊性之德,情复性而情中节,即费见隐而边皆中矣。众人随气质而不知其性之理,但顺流而率情耳。”
他首先认定普通人是“生性”,而圣人是“成性”,正因如此,圣人看到事物就能总结出事物之理,但普通人看到事物就仅仅是事物,他不能总结出事物内在的原理,所以普通人只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他的这几句话等于在强调,如果普通人也能把“生性”进化为“成性”,那凡人也就具备了圣人的品德。

5dw312tkwy1.jpg

5dw312tkwy1.jpg

墓前立着这样的碑
对于方以智的理学观念,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给出了这样的总结:“方以智早年对理学的朱、王之争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有调和各派吸其可取之处的趋向。他晚年专门治哲学,则是由于黄道周的影响,继承了邵雍与二蔡(蔡元定、蔡沈)的传统,创立自己独特的《河》《洛》‘中五’之说的象数学理论;而其中包含有天文、数学等自然科学因素,其作用与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方以智故居:安徽省桐城市寺巷、新巷之间。庐江在行政上归合肥市管辖,桐城归安庆管辖,两市相距不足50公里,却每日仅两班车,寻访至此已无车前往桐城,只好打的到桐城,车资100元。进入市区后趁天未黑,换当地车至寺巷,姚莹、方以知、方苞故居皆在此巷,然来回两遭无果,只好寻人打听,正打听间,一位老阿姨走来,旁人说:“问她!问她!她是老师。”老阿姨一听,说:“你跟我来,我带你走,就当是散步。”

34tgijkkmf1.jpg

34tgijkkmf1.jpg

看不出字样的文保牌
这位老师首先带着我参观了姚莹的故居,之后他又带我前往寺巷去看方以智故居。老师告诉我,方以智曾经作为政府办公之所,后来迁出,院子就空在这里。夕阳之下,带有保护标牌的老墙已经十分残颓,似乎经不起风雨,然而同样是基于“文物保护”,只能任其继续风化下去。

cnhw1dh0dm0.jpg

cnhw1dh0dm0.jpg

新的文保牌
老墙背后是一排带有屋檐的旧式平房,高处尚可见旧时雕成图案的木格围栏,老师说:“以前这里是一大间,后来被人隔成这个样子。”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大的疑问:桐城方氏以文章名天下,而方以智也是这其中的一员,为什么他却没有走文章之路?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倒是觉得很是惋惜,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感叹到:“桐城方氏,在全清三百年间,代有闻人,最初贻谋之功,自然要推密之。但后来桐城学风并不循着密之的路走,而循着灵皋(方苞)的路走,我说这也是很可惜的事。”

j4epaqi21ch.jpg

j4epaqi21ch.jpg

整个墓园尚在建设中
梁启超的感叹恰恰相反,他不是惋惜方以智没走文章之路,而其感叹的是自从方苞之后,桐城渐渐以文章名天下,却完全脱离了考据之路,但转念一想,如果桐城方氏都成了考据中的名人,那么“桐城文章走天下”这句话就会存在了,得与失看从哪个角度来论述吧。

3k3xgkwxgbm.jpg

3k3xgkwxgbm.jpg

似乎是老构件堆砌而成

mywtraaagkf.jpg

mywtraaagkf.jpg

石碑与墓的距离
当晚住在了县城内,第二天一早前往寻访方以智墓。此墓位于安徽省枞阳县浮山景区北麓的白沙岭。至义津镇阮贩村访吴汝纶墓和姚鼐墓。今日这司机不错,其外形颇有江湖气,上车时我给他看今日欲寻访之点,他看罢直接说:“方以智这个我知道,吴汝纶和姚鼐两个路边有牌子,开车时路过看见过,刘大櫆这个就不知道了。”从吴汝纶墓回来时,他说:“你去了那么久,我都急坏了,我后来问人了,他完全走错了方向,应该是往左边走了,你们往右边走了,又没有你电话,他又抱着把镰刀,万一有什么事情,真说不好。”出门在外,能有一位相识仅半天的出租车司机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危,这样的感觉让自己的心底特别温暖。可能是担心我出什么意外,接下来的行程,司机把车停在路边,一律陪同我一同前往,而他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安全,也成为了我一路上的翻译。

vav222cryjm.jpg

vav222cryjm.jpg

碑上有花纹

rmxgqpune0q.jpg

rmxgqpune0q.jpg

方以智墓冢
至枞阳县城浮山镇会对村访方以智墓,此墓司机极熟悉,很快就见到路边指示牌写着方以智其墓,方向指着公路边一条伸向山上的小径,有趣的是小径入口入的公路两边路标旁又有广告牌,一边为“路太烂,其修不远兮”,另一边为“钱已到,路在修,请慢行”,落款为浮山风景区。这种路况提示真是第一次见到,令人捧腹,我推测浮山风景区之文宣负责人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不但有情怀,还有着为人的真率,只是不知他的领导是否满意他的这种做法。

3n2d0i04gaq.jpg

3n2d0i04gaq.jpg

墓碑在墓冢的后面

kz34nuqtta3.jpg

kz34nuqtta3.jpg

站在墓前向下看
小径坡度颇高,路上全是碎石子,司机停好车与我一同上行,上到顶者果然见到方以智生平简介的宣传牌,原来我们又是从山背上来,一上来看到的是方以智墓的后面,站在山顶上,可以看见方以智墓就在脚下低一点的位置,几块墓石尚为古物,除此之外,一片全新面貌,新的台阶,新的栏杆,新的标牌,新的泥土,连草都来不及生长。

tpkliubrc3t.jpg

tpkliubrc3t.jpg

旁边的墓应该是其夫人
虽然如此,好在此墓倒是实实在在的古物,墓前围栏上有“方密之先生墓”,围栏后为双墓并立,墓碑上的字已经看不清楚。我猜测另一位墓主应当是方以智的夫人。看墓周围情况,此墓已划为浮山风景区内,这么大的投入当然要收回成本,从刚才那些有趣的路牌广告来看,整个景区的建设费用还没能完全到位,如此推论,兴趣建成后,门票不会便宜。司机认同我的这个判断,他说我能赶在收门票之前来到这里,也算捡了一个小便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