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回复: 0

中风后经历哪些痛苦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7 15: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07-20 09:30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 夏 健
中风给一个人带来的痛苦,非经历者难以体会。英国牛津大学临床神经科学系乌多·基什卡教授就在他为《柳叶刀》杂志撰写的文章中,详细记述了自己突患中风后的身体变化和心理感受。他坦言,即便作为专业的神经康复科顾问,他也是在自己患病后,才真正了解了中风患者的痛苦和无助。
疾病发作又急又猛
“虽然现在距离我中风已过去3年,但回顾那段经历,我仍会陷入深深的无助中,似乎疾病带来的痛苦依然伴随着我。”基什卡教授说,当时他62岁,好像没有什么缘由地,中风就毫无征兆地发作了。
“我像往常一样在外面夜跑,突然感到右脑疼痛,左半边肢体有轻微的无力感并伴随感知丧失。因为当时天很晚了,我第一反应就是回家。到家后,我没有告诉家人发生了什么,继续在办公桌前工作。第二天一早,我发现自己居然躺在地板上,有一只眼睛看不清,一半身体麻木。我吓坏了,甚至不记得前一天晚上是怎样跌倒的。我不能动也发不出声音,那时,惊恐的感觉才涌上心头。”
事后基什卡教授回忆说,当时感觉不适后直接回家的做法并不明智,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马上寻求医疗救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脑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夏健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风高风险人群如出现中风症状,必须第一时间前往医院,不可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目前最常用的中风判断方法是国际通用的“FAST”预警:F是 Face(脸)的缩写,指面瘫,患者微笑时面部不对称或一侧不能微笑;A是Arm(手臂)的缩写,指手臂乏力,双手平举无法保持10秒钟以上;S 为Speech(说话)的缩写,指的是出现言语障碍,难以说出一句较长的话或找不着词准确描述感受;T是Time(时间)的缩写,强调在出现上述症状后,应尽快就诊。另外,中风“1-2-0”三步识别法把中风识别和中国特有的医疗急救号码1-2-0直接联系起来,简单形象。“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身心完全失控
中风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基什卡教授的想象。
半边身子仿佛不再是身体的一部分。“最开始我的认知功能尚可,还能和同事探讨病情,然而之后的状况很快超出了我的预想。影像学检查显示,我的大脑右侧基底神经节区域有大量出血。我预测,左半边肢体虽然麻木但仍会有知觉,现实却是我完全没办法感知它们,仿佛它们不再是身体的一部分,有一次,我以为自己抬起了左臂,其实是理疗师帮忙抬起来的。我认为,视力受到的影响只是看东西模糊,事实却是我会看到一个边缘呈红色锯齿状的黑洞,当我看某个人时,他的半张脸都会消失在黑洞中,这种感觉就像看恐怖电影。”基什卡教授由此不得不思考,是否很多患者都有着类似奇怪而不安的经历,却不敢说出来。
控制不了的恐惧,变得难以沟通。基什卡教授说,除了身体,他的心理状况也变得糟糕。各种曾遭遇过的不好的经历,不断在脑海中闪过,精神过度紧张,以致焦虑和恐惧,担心从床上、轮椅上摔下来,再次发生脑出血。同时,他的交流沟通能力急剧下降,想表达复杂的需求,却连把头摆正、坐下这些最简单的沟通都做不好;自己会喋喋不休说个不停,根本听不进别人讲话;难以控制面部表情,再也无法微笑着回应家人。
康复过程随时伴随疼痛。进入康复期后,苦难远未结束。“康复过程极具挑战性,常常是简单动一下,就让人筋疲力尽。当我终于可以尝试站立或慢慢走几步时,肩膀和臀部又开始疼痛。不知道为什么,我失去了触觉,却会有痛感,而且比中风前更强烈。然而医护人员并不知道这一点,在需要注射或抽血时,还特意在我麻木的左臂扎针,以为这样我就不会觉得疼了。持续的疼痛让入睡变得困难,感觉医院的噪声、机器的运作声都被放大了数倍。无法保证良好的睡眠,也间接影响了我的康复能力。”
所有上述痛苦,都是基什卡教授在担任康复顾问时不曾得知的。他曾对中风患者说,康复期就是要经历起起落落,但现实中的低谷比原本以为的还要多:许多身体功能出现衰退,康复过程还会伴随感染、低血压等问题。“经历这些后,我更能从患者的角度提出康复期的治疗方式。”基什卡教授说。
维护好患者的尊严
中风,学名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进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2019年,《柳叶刀·神经病学》发表的“2016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也发现,2016年,全球新发中风病例1370万人,中国占40%;全球550万人因中风死亡,中国占1/3。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熬夜、加班、饮食不健康、吸烟等不良习惯,导致中青年人群的卒中越来越高发。
中风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在于对病人身体的摧残,更在于病人长期卧床后家人必须承受的心理、经济负担等。夏健表示,降低中风负担的关键之一是做好后期康复,这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比如,在医师指导下,针对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
失去面部表情是由于面部表情肌瘫痪,康复主要针对表情肌进行功能训练,如努嘴训练和鼓腮训练,促进肌纤维收缩和血液循环,有效控制面肌痉挛和防止面肌萎缩。左侧肢体失去知觉,是由于出血波及顶叶,引起偏侧忽略,以致无法辨认脑损伤部位的对侧,即左半侧身体。此时可进行视觉搜索训练,搜索目标需要不定时变化,数量由少到多,距离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比如,在桌子上放满硬币,让患者一个个捡起来放到一个盒子里。
面对中风患者,尤其应当关注其心理问题。若患者有明显的情绪不稳表现,甚至崩溃大哭,高度怀疑是卒中后抑郁症状。此时应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比如,辅助治疗手段包括音乐、冥想、锻炼、放松训练等。
“从医生到病人,同事成为我的医护人员,当我崩溃大哭、没有力气继续进行康复时,他们会给予我鼓励并让我对未来有所期望;当我因病情感觉难堪而变得脆弱时,他们温柔的回应维护了我的尊严……”基什卡教授说,当病人和医生的身份发生转变,他才体会到了病人真正的需要。比如,身为医生,也许需要询问病人的是“你们正遭受怎样的痛苦?”比起弄清症状、安抚病人及家属,了解患者的痛处,帮他们找回自我感和目标感才是康复的必要基础,也是维护患者尊严、鼓励他们活下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十件事影响寿命
2020-07-20 09:29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 钮文异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 侃
在影响寿命的各种因素中,遗传和疾病一直排在前列,这也是各国研究的重点方向。《美国科学院院报》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却另辟蹊径,将关注点放在了社会、经济、心理及其他一些行为因素的作用上。其结果显示,在研究纳入的57种社会行为因素中,有10个最易影响寿命。
美国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采集了来自美国健康与退休研究(HRS)1992年至2008年间的超过1.36万名成年人的数据,参与者年龄从50岁到104岁不等,平均年龄为69.3岁。在对2008年~2014年死亡的参与者进行独立因素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按照影响力大小排序,最可能导致折寿的10个因素分别为:目前仍有吸烟习惯、有离婚史、有酒精滥用史、近期出现财政困难、曾经失业、曾有吸烟史、生活满意度低、不结婚、曾因吃不饱领取救济款、负面情绪严重。
有吸烟习惯。吸烟被公认为是最大的死亡率预测指标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表示,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苯、丙酮、一氧化碳和亚硝胺等有害物质可引起多种疾病,如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血管疾病等。2013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从未吸烟的人相比,吸烟者的预期寿命缩短了10年以上,其中,女性预期寿命减少11年,男性预期寿命减少12年。
有离婚史。新研究显示,家庭婚姻不幸福与早亡风险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增幅约为3.1%,高居所有研究纳入指标的第二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说,一对夫妻选择离婚,说明他们曾经历家庭不睦,甚至可能因此长时间处于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心理状态。这会引发身体的应激反应,以致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心血管系统受到损伤。发表在《行为医学年鉴》上的一项针对英国50岁以上人群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离婚总体上与健康状况较差有关。其主要作者、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凯尔·布拉萨说,离婚者更易出现吸烟和运动减少的行为改变,这可能是当夫妻关系结束时,人们失去了对健康行为的控制。因此,为那些经历过分离的人提供干预,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
有酒精滥用史。少量饮酒对健康有益还是有害,尚无一致说法。比如,过去认为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2018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则表明,酒精的安全剂量为0,也就是说,只要饮酒就对健康有害。目前学界公认的是,滥用酒精或酗酒必然会损害健康。每周摄入酒精100克(相当于3升左右啤酒)以上,就会增加死亡风险。从40岁开始每周饮用100~200克、200~350克和超过350克酒精的人,预期寿命大约分别降低6个月、1~2年和4~5年。
近期出现财政困难。糟糕的财务状况(包括财务困难或财富突然大幅减少)可能导致死亡风险增加2.3%。张侃认为,这应该与经济紧张造成的心理压力增加有关。但如果并非长期经受此类压力,在财务状况好转后,不良影响也可慢慢降低。
曾经失业。失业造成的直接心理影响是自感社会地位不稳、缺乏社会支持,其引发的焦虑情绪可能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若失业后出现入不敷出的经济状态,也可能打乱一个人的正常生活,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2013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办公室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共同进行了一项涉及50个国家、历时3年多的深入调查,重点研究了就业率、贫困率等经济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报告称,既没有在校读书,又没有工作的青年人群体,出现慢性病、抑郁甚至自杀的风险都较高。
曾有吸烟史。加拿大研究人员2013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网络版上刊文称,他们分析了超过20万名美国人的资料后发现,吸烟会使一个人的寿命平均缩短10年,但在35岁~44岁戒烟的人平均能挽回9年寿命,在45岁~54岁戒烟能挽回6年寿命,而在55岁~64岁戒烟则能挽回4年寿命。该研究的负责人普拉巴特·贾阿说,尽早戒烟可以让吸烟者的预期寿命接近那些从不吸烟的人,但烟民早亡的风险依然比不抽烟的人高,只不过低于不愿戒烟的人而已。
生活满意度低。美国查普曼大学在201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50岁以上的成年人对生活满意度越高,其死亡风险就越低;生活满意度较低的人,一旦遭遇离婚、失业等变故,令生活满意度再度降低,就会增加其死亡风险。查普曼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茱莉娅·伯姆称,生活满意度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相对稳定的,但它会随着生活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有些人可能很快就适应新形势,有些人则不能。当人们反复遭遇令人受挫、痛苦的生活事件时,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就会下降,这种波动对生活满意度较低者的寿命是极其有害的。
不结婚。2019年,《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刊登了一项针对90项相关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成果,其结果显示,单身女性比已婚女性的寿命平均减少了7~15年;单身男性比结婚男性的寿命,平均减少了8~17年。负责此研究的大卫·罗尔斯教授解释说,单身者之所以比拥有伴侶的人寿命短,是因为周边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相对较少,缺少相互督促、相互照顾的人。不过,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行为科学教授保罗·多兰在《叙事改变人生》一书中提到的一项幸福感调查显示,已婚人士并没有比未婚人士更幸福。因此,相比较婚姻不幸福的已婚者而言,未婚人士的健康状况可能还更好。
曾因吃不饱领取救济款。饮食与寿命息息相关,如果因为没钱,无法保证正常规律饮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必然会令健康状况下降。钮文异说,健康的饮食首先要保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并合理搭配动物性食物,在确保蛋白质、热量足够的前提下,还应做到低盐低脂,注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合理摄入。
负面情绪严重。负面情绪重的人,通常倾向于在生活中看到并感受到更多的负面事件。美国一位精神病学家在一项长达25年的“人格与心脏关系”跟踪调查中发现,相比较心胸狭隘、名利心重、敌视情绪强的人,心胸开阔、助人为乐、性格随和者的早亡风险要低出数倍;而在心脏病的发病率上,前者则高达后者的5倍。张侃提醒,保持心绪放松,主动寻求积极事件影响,才能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促进健康。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运动学学院助理教授、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埃利·普特曼说,数据显示,相比较75岁以上人群,上述社会行为因素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在75岁以下人群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针对这部分人群,若能从社会层面给予良性干预,比如对失业者或经济困难者做好补助救助,或许能对降低死亡风险产生积极影响。
钮文异提醒,大多数人都曾经或可能处于上述10种社会行为中,无需对该结果太过焦虑,但也应尽量减少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主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饮食习惯、保持心情愉悦等,只要开始改变,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蔬菜减重,水果增重
2020-07-20 10:17生命时报
蔬菜和水果有益身心健康,但对减肥人士来说,效果却不尽相同。近期,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吃蔬菜可以减少体重,吃水果则会增加体重。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团队以5.4万名40~69岁无慢性疾病的日本居民为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10年追踪研究,主要考察了29种蔬菜和17种水果的摄入量与体重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每天增加100克蔬菜摄入量,体重减少25克,其中黄红色蔬菜(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番茄汁)和葱类蔬菜(洋葱、韭菜)效果更明显。具体来说,每天增加100克黄红色蔬菜,体重减少74克;增加100克葱类蔬菜,体重减少129克;增加绿色蔬菜(菠菜、茼蒿、青椒、艾蒿、扁豆)100克,体重减少42克。
与蔬菜不同,水果摄入量每天增加100克,体重会增加70克。其中,增加柑橘类水果(橘、柑、橙等)摄入量100克,体重增加55克;增加柑橘类以外的水果(苹果、梨、桃、草莓、葡萄、猕猴桃、菠萝、香蕉、西瓜、甜瓜、木瓜等)摄入量100克,体重增加82克。研究结论发表在《欧洲营养学杂志》上。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人们,超重或肥胖体质、减肥者、糖尿病患者等应多吃蔬菜,少吃水果;而体质瘦弱、营养不良、低血糖等人群应增加水果摄入。▲
糖吃太多会得“脂肪心”
2020-07-15 17:18生命时报
众所周知,过量吃糖有害健康。《欧洲预防性心脏病杂志》近期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糖摄入量大还会导致心脏和腹部多器官周围脂肪堆积,进而增加慢性疾病风险。
为了解长期吃糖与内脏脂肪累积程度的关联性,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伊云(音)博士团队收集了“美国年轻人冠状动脉风险进展队列研究”项目中的3070名18~30岁参试者数据。研究人员对各类含糖饮料(软饮料、水果饮料和能量饮料等)及烹饪或加工食品过程中添加的糖进行了甜度检测。20年随访期间,参试者接受了3次糖分摄入量测量;25年后,他们接受胸部和腹部CT扫描,以测量腹部和心脏周围的脂肪体积。结果发现,长期高糖摄入可显著增加内脏脂肪堆积,其中含糖饮料和添加糖对内脏损伤最大。
研究员林恩·斯台芬表示,心脏及腹部堆积的脂肪组织会向人体释放有害化学物质,增加心脏病和糖尿病风险,建议以白开水或矿泉水替代含糖饮料,选择口味相对清淡的零食。▲
伏天里,你的湿邪藏哪儿了
2020-07-20 09:54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湖北省中医院肾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金劲松
俗话说:“夏季养生,重在祛湿。”湿邪,从其产生机制说,与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古人将夏季分为夏和长夏,长夏多指农历6月,大致在阳历7月初到8月初,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湿度最大、疾病最爱扎堆的日子。

ahas201pg2w.jpg.png

ahas201pg2w.jpg.png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金劲松说,湿邪属阴,阻滞机体阳气运行。湿邪就像管道中的垃圾一样,会导致人体气机不畅。湿邪致病有三个特点:一是症状都是以重着、黏滞为主;二是病程较长,不容易好,湿邪可以夹混其他病症之中。以感冒来说,风寒居多,但夏季感冒,可能有湿邪夹混入其中,导致感冒不容易好。用点藿香之类的中药帮助祛湿,感冒就会好得快。三是湿邪趋下,疾病多偏于下肢。《黄帝内经》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金劲松表示,湿邪在夏季会特别擅长入侵人体,最突出的两个表现是:舌苔厚腻,总感觉到舌头里有种黏黏糊糊的感觉,有时感觉口干口苦;身体困重,好像有什么东西把全身绑住一样,使不上劲。此外,湿邪困在身体不同部位,还会有一系列不同表现:
湿邪困脾。湿邪过重,脾是最先受到侵害的。脾主运化水湿,主要作用是升清,即将饮食水谷的精微物质上传到其他脏腑、四肢、皮毛等。脾喜燥而恶湿,当湿邪入侵后会导致原本主生发的脾气受损,不能上升,升清运动受损,主要表现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
湿邪困于肠道。湿邪也影响消化系统,因“湿邪”导致脾胃虚弱后,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到阻滞,胃部不能充分运化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使食物滞留,胃部缺少足够的动力,导致蠕动下排功能减弱,易导致大便黏滞。
湿邪困于肺。肺主宣发与肃降,对体内的津液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通过肺的宣发,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代谢后以汗的形式由汗孔排泄;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送,而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的气化,将代谢后的水液化为尿排出体外。肺为湿邪所阻,肺的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调,人常常出现胸闷、呼吸不畅、黏痰增多等症状。
湿邪在肌表。在夏季,湿邪喜欢潜藏在肌表,人会脸色晦暗、头脸油腻、皮肤粗糙瘙痒、毛孔粗大,其中长斑长痘最为常见。还会感觉周身困重、肌肉酸痛、四肢乏力。
湿邪在头部。因湿邪把气机阻塞了,阳气不能够顺畅运行到头部,就会导致头重如裹,感觉头部总像裹缠着一个很重的东西一样,导致昏昏欲睡、头晕。
湿邪在经络关节。中医中的痹症(关节所表现出来的不舒服症状)有一些是湿邪所致,以重着为主,典型表现是关节活动不利。
湿邪困在膀胱。这种情况,会导致小便赤涩、不畅等。
“千寒易祛,一湿难除。”金劲松认为,湿邪最重要的是预防,当湿邪已经导致疾病,一般的食疗、运动无法解决,需要及时就医。预防湿邪,重在保护脾胃。1.夏季少吃肥甘厚腻、生冷寒凉的食物。多食用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茯苓、薏米、冬瓜、丝瓜、黄瓜。茯苓虽是药材,但可药食同源,茯苓粥健脾祛湿,还有一定的美容作用。老年人阳气偏虚,更需要注意健脾,可以在饮食里面适当增加点生姜。2.衣着要宽松透气,棉麻丝天然织物透气性较好,不易经常汗湿,可减少外湿入侵机会。3.适当运动,中医推荐八段锦、太极拳,有利人体气机通畅,进而帮助祛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