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回复: 0

【原】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一)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7 08: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l5p1piztrjy.jpg

l5p1piztrjy.jpg


pr3tb0c1fg1.jpg

pr3tb0c1fg1.jpg

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撰文
风云际会钟灵地,旗山风雨磨头村。1985年春,我往来于磨头村,只为考证我德里张氏家族源流概况。那时,我尚在少年,对磨头村知之不多,又知之不细,迄今30余年,如云如烟,如梦相随。回想那时初到磨头村第一感觉有两奇,一奇旗山之雄壮,二奇九世伯祖唐山公张讲为何葬到这里。时日渐久,方才明白有如此缘由。站在磨头村,南望旗山,那山岭犹如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故名旗山。那旗山魏然高耸,挺拔俊秀,这面旗帜分明就是磨头村人的风骨和灵魂。唐山公从六十里外金门寨迁葬于磨头村东立茔,是因为风水先生撵茔地,选到这里。后来唐山公曾孙象武公为唐山公守墓迁居于磨头村下地。在我往来于磨头村采访期间,又从族人那里得知磨头村还有另一支张氏家族,为大门楼张氏后裔世居于此,又称“进士张家”,久欲一探究竟。后来与“进士张家”二十一世传人族伯满周公交谈,了解到“进士张家”基本概况。自那时起,我就在想有朝一日,能把德里和大门楼两派张氏考察清楚,整理一部《德里和大门楼张氏文化》专题,把张家文化全部囊括其中,从源流概况,到历代迁播,各个宗派,尽行收录,从人物事迹到谱牒文化,从文化遗存,到历代碑铭,无不一一收录。许多年来,我也是久有其志,力不从心,势单力薄,人微言轻,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陆续收集整理了一些散乱零星资料,也不成什么体系,只为不忘初衷,嘉勉心志。今年七月我在整理《金门寨四门张氏文化》时,涉及到“磨头兵部张家”这个支派,由此再次想到磨头村“进士张家”文化,久有其心,一直没有机会整理《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这时我开始着手准备整理《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这个专题,我和磨头村文林兄商议,他是“进士张家”二十二世传人,故人族伯满周公之子,多年来他为张氏文化做了大量积极有益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当他知道我的想法时,正好与他初衷不谋而合。我列出了这个专题大纲和条目内容,征求了他的意见,又加以完善,使之更加完美合理。在这个专题征集资料过程中,我对磨头村又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我再次收集到2003年前族叔张世旺所撰写的《进士张际庚传说》,起初原想把这个材料收入《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后来我想这个内容属于名人轶事和传说,大致脉络符合史实,内容也多,因此就整理了《进士张际庚轶事》单独成章,列为一个专题。后来我又想把磨头村名由来、历史演变,历代人物、文化古迹一并收录,自觉内容太繁,于是又将磨头村这一块单独剔出来,自成一章《磨头村史话》专题。在这段时间,我先后整理了《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磨头村进士张际庚轶事》、《磨头村史话》三个专题,这样就把许许多多零碎的史料串联起来,有效地保存了磨头村的许多历史文献,传承了磨头村历史文化,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整理过程中,文林兄尽其所能,不辞辛苦,积极提供材料,实地调查,对我整理的初稿一次次核对,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力求准确无误,做了大量的积极有益的工作,辛劳备至。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王嘉飞、常务理事张红歌、常务理事雷冰以及杜民宪先生,也能积极为我查阅磨头村有关人物志资料,东磨头村村长张克让也对专题进行审阅核对,东磨头村支部书记张晓毅转来了刘丰朝拍摄的旭阳公所建文昌阁及所立张氏家训碑照片,刘丰朝拍摄的文昌阁以及家训碑照片,提供了文昌阁资料图片。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西磨头村彭书显积极提供《彭氏家谱》,参与这项工作,协助调查、核实彭氏家族源流及人物志资料。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张世旺、理事张文林为专题进行过大量地调查和考证,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张清华对《磨头村进士张际庚轶事》专题的结构和内容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完善专题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专题的系统性、完整性、可读性。他们都为此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劳动,对传承磨头村文化和张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功德自在人心。正是因为在我背后有一大批人默默无闻,积极奉献,支持我,鼓励我,协助我,故而我整理磨头村文化和张氏文化才能顺利进行。现在在这个专题完成之际,对许多直接或间接参与这个专题的人,对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劳动和默默奉献,在此深表感谢,略述颠末,不忘初衷,是为序!《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专刊共分八部分:  一、磨头村概况及“兵部张家”
  二、磨头村“进士张家”家族概况
  三、磨头村“进士张家”人物志
  四、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家谱
  五、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故居
  六、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祖茔
  七、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碑志
  八、磨头村“进士张家”传说故事

tuamgstgu51.jpg

tuamgstgu51.jpg

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撰文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张文林供稿审阅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张世旺审阅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张京武审阅一、磨头村地理概况及“兵部张家”磨头村位于洛宁县城西南四十里,今属底张乡所管辖,其地处在底张峪口,东为孙洞,西为古村,南依旗山,北临洛水。磨头村现在分为东磨头村和西磨头村两个行政村。磨头村东临孙洞村,西为古村,南依旗山,北临洛河。风水家言:“有旗职有旗杆,有战鼓有鼓棰,主出元帅”。磨头村旗山有旗无杆;古村村古村原有鼓无棰。磨头村“有旗有鼓出将军”。磨头村南为旗山,站在磨头村南望,其山形犹如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非常形象逼真,故名旗山;磨头村西为古村,古村南塬为圆形,其形犹如一面战鼓。旗山嘴稍东里许,有笔架山,以其山形如笔架,故名。自明清以来,东磨头村文人辈出,文风颇盛;西磨头村从军者多,戎马拜将,为世人所称道。磨头村地理形势绝佳,可谓山河壮丽,钟灵毓秀,英杰人物,辈出其间。清朝时期:张际庚,嘉庆年庚午科举人,道光壬午恩科进士,候铨知县,治学授徒,名扬洛西。著有《传家十要》、《课举》、《课幼》等;张庚申,道光癸卯科武举,候选守备;张龙骧,志趣高旷,学问渊博,著有《畅怀集》诗草。尤精岐黄,活人无算;庠生、廪生、太学生不可胜计。

hdytisx3m2w.jpg

hdytisx3m2w.jpg

zsfyeay1los.jpg

zsfyeay1los.jpg

45rozmbptgs.jpg

45rozmbptgs.jpg

东磨头村“兵部张家”《张氏家谱》东磨头村分为东寨、中寨、下地三处,村民主要以张氏家族为主。东磨头村张氏家族有两个支派。一为“兵部张家”,一为“进士张家”。“兵部张家”:为今陈吴乡德里张氏始祖仲文公后裔,因该家族十世先祖张鼎延官居兵部右侍郎,后人故称该族为“兵部张家”。“兵部张家”后裔清康熙年间从金门寨迁居东磨头村。当时从金门寨先后迁来了三支,分别为:①张论后裔,十一世张瑊迁居磨头中寨;②张讲后裔十二世张象武及其侄子张暟,张晧、张昭、张旭等迁居磨头下地;③张诏后裔十二世张綮仁及侄子十三世张智迁居磨头东寨(东疙瘩)。这三支张氏均为德里张氏四门张玹后裔。在道光年间有“兵部张家”后人张庚申,考中道光二十三年(1823年)癸卯科武举,磨头村东张家老坟原有墓碑、《张氏家谱》以及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三“科贡”均有记载可证。磨头村下地有张庚申故居。“兵部张家”,自金门寨迁居磨头村分为三支,各自立祖,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迄今传至25世,500余人。二 、磨头村“进士张家”家族概况磨头村张氏家族——“进士张家”张氏支派,系出大门楼张氏,张氏祖籍陕西同州雁羌村,即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埝桥村。元朝末年,张氏始祖仁美公与二世祖仲武公避兵徙居河南府永宁县(今洛宁县)大门楼村,仁美配魏氏,有三子,长子仲文公迁居德里村,次子仲武公后裔世居大门楼村,三子仲魁公迁居洛阳邙山岭不详。明朝中后期,张氏子孙繁衍日众,纷纷外迁。明未清初时期,大门楼张氏十一世洛西公,为谋生计,迁於底后里古村安家,即今底张乡古村。洛西公配雷氏,生子平川公,平川公配磨头村杨氏,后为方便于奉养楊门二老,洛西公与平川公遂迁居磨头村安家,为楊门二老养老送终。张氏后裔称楊门二老为杨爷、杨婆。洛西公为磨头村张氏大门楼支派始祖。洛西公逝后葬于磨头村东南—东坟立茔。东坟自洛西公(按大门楼村张氏家族世系排列为十一世)至十四世俱葬此。据《张氏家谱》及《张际泰墓志》记载:自始祖洛西公迁居磨头村开基,洛西公配雷氏,传二世祖平川公配杨氏;再传三世祖乾,兄弟三人,乾公配李氏;传四世祖起斌配刘氏;再传至五世祖辉公,字焕新,太学生,例赠文林郎,配太孺人李氏,生子三,天祝、际泰、际庚兄弟三人,分为三门。辉公长子天祝,字德明,太学生,生三子:珩、玮、珖。天祝公支派为大门。次子际泰,字三阳,号暘谷,太学生,原配安沟王氏早卒;继配庙上郑氏,生七子:长璞,次珈,三琚,四璲,五琇,六瑞,七瑛。际泰公支派为二门。三子际庚,字巽五,号三槐,生三子:璧、珵、琦。际庚公支派为三门。际庚公嘉庆十五年考中庚午(1810年)科举人,道光二年考中壬午(1822年)恩科进士,在吏部效劳三年,候铨知县。际泰公一生提倡耕传家,著有《劝家十要》,并将之上呈给朝廷,深受朝廷赏识,故赐张族两顶“铁秀才帽”世代相传。张际庚一生治学授徒,门生遍布洛西,多以功名显,以故名扬河洛,为世所尊崇。磨头张氏一门,父子四人,三个太学生,一个进士及第,由此声名远播。从此,人们称磨头村大门楼张氏支派为“进士張家”。据《张际泰墓志》记载:当时,张氏一门,
“九世同居,共爨(cuan,烧火煮饭。)者六十余口,鸣钟而食。”张家主要有东西两座三进院落,堂屋为五脊六兽,院中有过厅及扇屏门楼。东院大门正对胡同大路,树立二十多米高两根旗杆,上面“张”字红旗随风飘扬,大门上方悬挂永宁县知县所赠门额:“候铨知县”。张氏宅院周围悬挂着十几块名流显贵所赠送的金字匾额,上面书写着尺余见方的金字,其中有“进士及第”、“文魁”、“公正六方”等名人所题匾额,
彰显着我张氏家族的辉煌及荣耀。磨头村大门楼张氏支派,自始祖洛西公迁居于此,传四世至辉公,辉公生三子,天祝、际泰、际庚,分为三门,分宗立派,繁衍生息,迄今传14世,已发展到120户,后裔418口人,张氏后裔聚族而居于磨头村。磨头村大门楼张氏一脉,世承张氏家风,谨尊先祖家训,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历为书香门第,我张氏家族在清代有太学生、庠生十余人,举人进士1人,解放以来有大学生20余人,可谓人才辈出。而今,我磨头村大门楼张氏支派,家家富足,户户安康。张氏一门,为人忠厚,淳朴善良,秉承先祖家风,耕读传家,勤劳创业,和睦乡里,各有所成。我张氏后裔在新时期社会义建设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建设小康社会,国富民强,实现民族腾飞,而努力奋斗。三、磨头村“进士张家”人物志张辉:字焕新,清乾隆年间太学生。张天祝:字德明,清嘉庆年间太学生。张际泰:字三阳,号暘谷,清嘉庆年间太学生。张际庚:字巽五,号三槐,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午科考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考上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在吏部效劳三年,候铨知县。著有《传家十要》、《课举》、《课幼》等。张际庚将《传家十要》上呈给朝廷,深受朝廷赏识,故赐张族两顶“铁秀才帽”世代相传。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 :“张际庚,字巽五,号三槐,底后里磨头村人。事亲孝,爱两兄如手足。仲兄染疫皆束手,乃吁天默祷,请减已算,疾寻愈。嘉庆庚午领乡荐,壬午成进:士。无意进取,设帐讲学,善能变化,
气质平释,矜躁教人为文主,理法清澈,神气流通,不拘拘于时格。士之居门下者,-经陶熔,声价十倍。雅量容:物,乡望益隆,人恒悦服。卒年五十有五,著有《传家十要》。”

uo11auyrrqu.jpg

uo11auyrrqu.jpg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人物志张大亨:十八世,字旗原. 清朝咸丰年间邑庠生。张富丁:精通医道,尤其善于接骨之术,四邻八乡凡有伤筋动骨,都来找他医治,一生救人无数,造福乡里,为人所称。

pbvddxc4q1e.jpg

pbvddxc4q1e.jpg

战斗英雄张满朝张满朝:二十一世,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刘邓大军十二军三十四师,老军长王进山部下,历任机枪班战士、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先后参加“巨野战役”、“平汉战役”、“挺进大别山”、“强渡汝河大战”、“淮海战役”、“解放南京渡江战役”,参加解放襄阳、解放重庆成都、西南剿匪等十多个大战役。又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朝鲜东海岸防御大战,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获三等勋章五枚,朝鲜国旗勋章一枚。公一生身经百战,为民族解放和独立,戎马一生,多有勋劳。1955年,为支援革命老区建设,转业到河北涉县金融系统工作,被当地人尊为老革命,受人敬重。张满周:二十一世,民国二十六年洛宁县立高小学校毕业。1939年经张世杰(磨头村,解放后孟津县县长)介绍参加了中共洛宁地下党,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彭世钦任洛宁地下党磨头村支部书记
(解放后任国家计量总局机关党委副书记)。1945年八路军59团长查运升在洛宁洛河南岸开辟工作,成立中共洛南工作委员会和洛南办事处,后来查运升从洛宁回延安。当时洛宁地下党组织进步青年向延安转移时,洛宁县委组织部长孙双连开介绍信,与中高村李富中等人一起,带着14根枪奔赴延安,他们一行去追查运升同赴延安,中途遭遇国民党游击队阻击,被拦截回来,终未成行。1947年解放前夕,参加了农会,任农会书记,搞士地改革运动。当时洛宁正处于拉锯时期,后被国民党还乡团逮捕,吊在张世芳家上房拷打三天三夜,准备在古村河滩开大会枪决。后趁借上厕所之际翻墙逃走,才幸免于难。解放后,自学成医,救死扶伤,服务乡邻。1984年组织我张族修复祖茔,祭祖事宜,考证张氏源流迁徙,重叙家谱。寻根求源,查阳状,翻契约,寻族碑,访遗老,重修我磨头张族《张氏家谱》,挖掘整理张氏文化。使张氏家族源流世系得以重新和大门楼接续,为张氏家族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张氏留下了家族文献,为张族人所敬重。张文林:二十二世,1967年参加教育工作。199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函授学院。2002年毕业于洛阳教育学院,从教四十四年,中学一级教师。曾担任古村联校、古村小学、磨头村小学校长达16年。退休后,积极组织磨头村张氏家族重修家谱活动,两次纂修《张氏家谱》传世。参与大门楼张族组织修谱修家庙及立碑事宜,积极筹划,考证大门楼张氏源流,撰写大门楼张氏重修家庙碑以及磨头张氏本族墓碑数通。2018年8月组织磨头张氏家族在磨头村南,旗山北坡之下,树立清代《进士张际庚神道碑》,重建了碑楼予以保护,并对张氏始祖墓碑采取保护,呕心沥血,功不可没,为传承张氏家族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张松山:二十二世,1968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任教洛阳铁路分局铁路中学,从教数十年,兢兢业业。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职务。张文献:二十二世,1988年河北师大自学考试大专;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培训结业;1985年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统计专业培训结业;1992年国家计量管理局函授培训结业。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授予统计师专业技术职称。历任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72工程指挥部)计量管理科副科长、数据中心主任、信息管理部副部长、财务部副部长、动控质检部部长等职,正处级。张文平:二十二世,2005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工程师。张昊栋:二十三世,2002年毕业于洛阳教育学院。张毅:二十三世,2005年毕于洛阳工学院。张昊毅:二十三世,2006年毕业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张百涛:二十三世,2006年毕业于黄淮学院;杨娟,女,二十三世张百涛妻,2006年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张冬擘:二十三世,二十二世张文献之女,200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张澎湃:二十三世,2009年毕业于郑州财经学院。澎湃之妻徐亚萍2009年毕业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德重:二十二世,2010年毕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解红利,德重之妻,2010年毕业于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张鹏飞:二十三世,2010年毕业于河南司法警察职业学院。张艺鑫:2018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四、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家谱1.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家谱》“进士张家”《张氏家谱》为二十一世孙张满周叙修,钢笔手抄本。内容有序言、历代世系及人物介绍。张文林将其父满周公所叙家谱用小楷抄写存世。恭编张氏家谱之序若夫树有根而水有源,人之处世立身,亦然皆以始祖宗为本,血统相传,累世不绝。余祖原籍山西省同洲府大荔县延强村①,时因兵反世乱,始祖人美公携子避兵迁移河南省洛邑大门楼村②,后有洛西公抵底后里。又先祖讳平川德配磨头杨氏而立祖始,至余已二十一世也。由十五世祖讳际庚,清道光二年荣中二十七名进士③,故称我族为“进士张家”。族中家谱、竹志④,累世绵绵而叙之。不幸文化革命十年动乱1966——1976年,平坟灭祖,烧竹志,焚家谱。呜呼!祖祖宗宗音信杳无,今沧桑变换,百废俱兴,我等不孝子孙乃重叙家谱,以祭祖宗,而时过境迁,何以觅见。幸有老年口传,加之合家查契约,翻阳状,方才叙已。然尚有先祖讳辉者,是否十四世祖及十七世祖名讳未明,实感痛心疾首,愿受云乡高祖指教,且冀后裔百代流芳,万世供奉,奋先祖之余烈,振张门之气节,荣耀家祖之恩也,是为之序。公元1983年二十一世孙满周 沐手撰序公元1993年二十二世孙文林 恭书

hmzmv4sm2lw.jpg

hmzmv4sm2lw.jpg

expj5xq5gb3.jpg

expj5xq5gb3.jpg

amkeqygsusk.jpg

amkeqygsusk.jpg

张满周所修《张氏家谱序言 》抄本
注释:①山西省同洲府大荔县延强村:张氏祖籍应为陕西省同州府大荔县雁羗村。②始祖人美公携子避兵迁移河南省洛邑大门楼村:此处应为:始祖仁美公携子避兵迁移河南省永邑大门楼村。③由十五世祖讳际庚,清道光二年荣中二十七名进士。十五世祖讳际庚,查张氏世系:张际庚为张氏十六世祖。查《清道光二年壬午恩科进士榜》:张际庚,为清道光二年壬午恩科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此处应为:由十六世祖张际庚,清道光二年壬午科荣中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④竹志:此处指神祗。民间称为轴志。应称神祗为妥。

hikbfiml4su.jpg

hikbfiml4su.jpg

p3kw53gsnip.jpg

p3kw53gsnip.jpg

张满周所修《张氏家谱》抄本2.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家谱》“进士张家”《张氏家谱》二十二世孙张文林叙修,有小楷手抄本和打印本存世。内容有序言、历代世系及人物介绍。张氏家谱序物本于天,人本于祖。若木有根,无根则枯;如水有源,无源则涸,故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江流万里,脉有源头。我张氏始祖讳仁美公元末携三子(仲文、仲武、仲昆)自原籍陕西省同州府大荔县雁羗村迁永大门楼立祖,至清代由十一世祖洛西公徙居底后里,先居古村,再徙磨头村,分支立祖。至十六世祖讳际庚,于道光壬午科中进士,后人称我族为“进士张家”。几百年来,世事沧桑,我张氏先辈在历史长河中顽强拼搏,繁衍生息,所履足迹曾有谱记,后遭十年文化浩劫,皆一把火而烧光。问及我族自何来,何时来,无人详知矣!1983年,族下又多方考查,匆匆续记,难免断代错辈,及不详之处。如原把始祖误为十四世平川公,把始祖至十七世祖的辈序名讳叙错。今发现东坟始祖碑记,及南茔出土的进士所序墓表,方捋清始祖洛西公及十七世祖的世序和世祖名讳与德配。故今借退休之际,以吾夕阳余辉,再次修谱,并查寻族中遗物,整理先辈事迹,纠正所误,又追溯宗源,增入《风范篇》《文化篇》等以期纪念先祖,启迪后世,继承先辈懿德,弘扬祖宗精神,使我张氏家族代代兴旺发达之效也。公元2012年5月1日二十二世文林撰序

2p1izxi2ixm.jpg

2p1izxi2ixm.jpg

zqmszzeitid.jpg

zqmszzeitid.jpg

oxo1k2zzrxs.jpg

oxo1k2zzrxs.jpg

hll5afiyo4k.jpg

hll5afiyo4k.jpg

张文林续修的磨头村《张氏家谱》
五、磨头村“进士张家”——进士张际庚故居

gx435re0alz.jpg

gx435re0alz.jpg

张文林绘制的《磨头村进士张际庚故居图》

vzghk0easlo.jpg

vzghk0easlo.jpg

张文林绘制的《磨头村中寨清代各家族宅院分布图》注:清朝时期,磨头村没有围寨。磨头村围寨修筑于民国初年。磨头寨分为三个寨,东寨、中寨、西寨。磨头村中寨,面积最大,又称为大寨,又名“中和寨”。图中所标注张家,均为进士张家宅院。张家主宅,为东院、西院。张家除主宅外,还有车马院、南学以及其它宅院数座。中胡同西侧全为张家地盘。中胡同东侧还有张家宅院数座。磨头村围寨为民国初年为防刀客所修筑。1922年5月王老五打磨头。张际庚故居位于磨头村中寨中胡同西侧,故居坐北朝南,主要有东院、西院两座院落,这两座院落均分为南院、中院、北院三进院落组成。张际庚故居的过厅、堂屋建筑工艺考究,屋顶房脊都是五脊六兽,上屋(南)与中节院之间有过厅,中节与北节院之间有门楼(二门),北屋为客厅,张际庚故居布局合理,砖雕木雕工艺精湛,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家道败落,故居逐渐毁坏。

3yknfaxf2bt.jpg

3yknfaxf2bt.jpg


东院:
东院在磨头村中寨中胡同西侧,坐北朝南,分南院、中院、北院,三进院落。东院的大门紧临中胡同。东院的大门在中院东南角,大门面朝东。中节院东面有大门正出中胡同。东院大门上有当时永宁知县所送“候铨知县”门匾,大门外在胡同东侧,正对大门树立两根高十余米高的旗杆,人称“旗杆
”,“进土家 ”。我张氏家族称为“东院
”。大门南北两侧,周围房檐下悬挂有二十余块匾额,南面有写“公正六方”,“文魁”等,北面有“進士及第”等金字匾额皆为名人贤土所送。进入大门为中院,中院北侧为二门,东西两侧为厢房,南侧为过厅;中院的南面为南院,南院北屋为过厅,东西两侧为厢房,南屋为张际庚住宅;中院的北面为北院,北院南侧为二门,北面为客厅,东西两侧为厢房。西院:西院在磨头村中寨中胡同西侧,东院之西,坐北朝南,分南院、中院、北院,三进院落。西院在东院西侧,与东院相邻。大门在西院的北院东面胡同之西侧,大门面朝东。进入大门为北院,北院北屋为客厅,门上悬挂有“耕读传家”匾额一面,为进士张际庚所书。北院的东西两侧皆为厢房。北院与中院之间有扇屏门楼,扇屏门就是中间有大门,即中门。中门左右两侧有各有一个侧门,侧门周围为花子木隔扇,木雕精美。平时走侧门,遇到喜庆婚丧嫁娶大事及重大节日时才开中门。北院之南为中院,向南过扇屏门楼,就是中院。在中院的北面为二门及扇屏门,二门的正上方悬挂有清道光二年进士张际庚爷所题“和气致祥”匾额。中院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过厅;中院与南院之间有过厅门楼,过厅门楼中间为中门,东西两边各有有一个侧门;中院之南为南院,南院的北面为过厅,东西两侧为厢房,南面为上屋。大院四周房檐下挂满亲朋贤友们所送匾额。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