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7|回复: 0

日本侵华终结“黄金十年”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2154
发表于 2020-7-26 21: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05年7月,一支庞大的船队从中国出发,浩浩荡荡驶向大海,著名的郑和下西洋由此拉开了序幕。此时的大明帝国正处于全面繁盛阶段,而欧洲还弥漫在英法百年战争的硝烟中。令后人困惑的是,尽管郑和下西洋显示出了巨大的航海优势,但中国却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远离了外部世界。八十多年后的1492年,哥伦布携带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书信,率领一支小型船队驶向遥远的未知世界。尽管哥伦布最终没有找到神话中的中国,但这次航行却改变了整个世界,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中国与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开始发生改变。
        英通商使臣接连碰壁,中国错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1792年,即哥伦布首航整整三百年后,英国人马戛尔尼率领一支船队开始了一次特殊的中国之行。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利用处于大西洋航路中心的地位,通过贸易和殖民掠夺逐渐成长起来,到18世纪时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此同时,它还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18世纪中后期,为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开始寻求与中国建立大规模贸易关系。
        当时的中国,正值康干盛世的末期。早在1757年,由于对洋人的戒惧,大清王朝开始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于是,英国便派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试图说服中国改变政策。1793年,马戛尔尼携带着英王的亲笔信到达广州。除了向乾隆补祝寿辰外,马戛尔尼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国能开放港口,准许租地经商。
         
        在接到英使来华的消息后,乾隆皇帝起初还是很客气的。他命沿海各省派大员迎送犒劳,为了让英国使团看到天朝的繁荣,乾隆还特意安排马戛尔尼一行到内地游历,据说为此所花的招待费用就高达85万两白银。不过由于外交观念的巨大差异,双方在觐见礼仪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方坚持要行中国的“三跪九叩”之礼,另一方却坚持英国的礼节,结果双方因此而闹得不欢而散。而当马戛尔尼提出通商的要求时,乾隆皇帝更是断然拒绝。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通商”,且“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想租地经商更不可能。由于乾隆对参与世界贸易毫无兴趣,从而与最早的一次现代化机遇擦肩而过。最终,马戛尔尼虽然在北京及承德呆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却一无所获。
         
        马戛尔尼回国23年后,由阿美士德率领的另一个英国使团再次访华,但双方同样为觐见礼仪闹得不可开交。当使团被清政府勒令出境后,英国人决心用武力打开中华帝国那坚实的大门。1840年,英国侵略军终于用大炮强行将中国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
        洋务运动失败,中国再次错失追赶世界的机会
         
        19世纪60年代,在英国的影响下,欧美等国先后启动或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追赶世界的机遇,近代中国第一次实质意义上的现代化努力──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以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同时创建新式军队、购买国外新式武器,短短几年就基本建成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其成就令世界为之震惊。到19世纪80年代时,中国海军共有大小舰船八十多艘,实力居世界第六,而日本仅为第十三;中国海军还拥有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军港、船坞、炮台防御体系,仅旅顺港就装备了数百门德国克虏伯大炮,成为世界著名军港之一。1889年,美国海军部长在国会演讲时曾赞叹说:“中国海军实力现在已经排在了美国前面。”此外,洋务派还投入巨资兴办民用工业,在十余年间相继建设了煤矿、铁厂、织布厂、电报、铁路等。当时一位西方外交官在分别考察了中国与日本之后,曾明确表示中国的前景更加美好。
         
        遗憾的是,这次大规模的现代化努力最终却毁于清朝统治者的顽固和腐败。1865年,当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铺设了一条500米长的铁路时,马上就被慈禧太后强令拆除了;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一条十多公里的吴淞铁路,慈禧太后又花28.5万两白银把铁路买下后拆掉;1881年,当唐胥铁路修成后,慈禧因为怕火车轰鸣会震动铁路沿线的皇陵,竟不允许使用机车牵引,而下令用骡马拖拉列车!至于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思想同样非常保守。如大学士徐桐就到处对人说,所谓西洋各国,除意大利真有其国外,其余都是汉奸捏造出来吓唬人的。更可悲的是,即便是洋务派们,其所固有的局限性也注定这次现代化努力不会成功。例如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当时拥有十个工厂,三千多工人,生产的铁还出口到美、日等国。然而在选厂址时,张之洞为了在自己的总督衙门就能看见工厂的烟囱冒烟,硬是将工厂建在远离铁矿、煤矿的地方,不仅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为拆迁多花了100多万两白银。
         
        尽管洋务运动曾取得了相当成果,使中国一度有机会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但在封建王朝的腐朽统治下,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渗透的加强,以及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梦想与强大的北洋舰队一起灰飞烟灭了。
        辛亥革命半途而废,现代化蓝图成为空想  
         
        20世纪初,西方完成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浪潮,而中国也爆发了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国家。民国建立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控制出现松动,从而为中国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又一次追赶世界的机遇出现了。
         
        作为一位先知先觉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对世界先进潮流深有感悟。在辞去大总统的职位后,他埋首制订实业计划,希望将中国带入现代化发展轨道上。经过多方考察后,他终于写成了《实业计划》一书,为当时的中国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现代化蓝图。在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涉及六个方面的计划,其中甚至包括修建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这样的设想。毫无疑问,如果这份蓝图得到实施,中国将会搭上现代化的班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结果却是,虽然辛亥革命表面上建立起了现代化所需要的政治制度,但由于军阀混战导致的社会动荡,又一次注定近代中国与现代化机遇没有缘分。
         
        日本侵华摧毁近代中国最后一次现代化努力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又获得了一次短暂的发展机遇。1927年─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社会经济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到1936年,中国工农业产值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各项现代化制度也都初具雏形。据统计,这一时期中国电力工业年平均增长9.4%;煤炭工业为7%;水泥工业为9.6%;钢为40%,被一些学者称为“黄金十年”。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如果没有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的工业化步伐必将大大加快,并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就进入“起飞”阶段。
         
        就在这关键时刻,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努力前功尽弃,建设成果几乎丧失殆尽,直接损失至少在6000亿美元以上,致使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至少延误了20年时间。
         
        综观近代中国错失4次现代化机遇的原因,或是由于封闭保守,或是由于政治腐败,或是由于社会动荡,或是由于战火影响,令人深感惋惜。虽然历史无法假设,但却能给后人以借鉴,中华民族要实现现代化之梦,就必须牢记历史教训,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维护国家的安定与和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