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回复: 0

董卓简介 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2154
发表于 2020-7-26 18: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卓简介中说什么?为什么董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乱臣贼子之一,身背将近二千载的骂名?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
         
       

jku12ojywpc.jpg

jku12ojywpc.jpg

          董卓,是那个时代最勇武的人
          董卓的籍贯是凉州的陇西临洮,凉州在当时是“边鄙”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有大量的羌、胡少数民族杂居于此。羌、胡剽悍,长于骑射,是当时关东汉人最为惧怕的民族。汉灵帝时由于朝廷昏暗,羌、胡屡屡叛乱,兵锋所至,常常就侵扰到三辅地区(原先西汉时作为首都的长安京畿之地)。但是凉州的汉人,由于长期处在和羌、胡杂居的环境中,习于夷风,却是比羌、胡还羌、胡,整日里倚门延颈,望眼欲穿,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哪天要打仗,一旦听说有仗可打,立马象打了鸡血一般,刀头舔血,脑袋别裤腰带,一溜烟长驱前冲,根本没有回头的打算。
          史书文绉绉的记载就是:“守塞候望,悬命锋镝,闻急长驱,去不图反”当时谚云“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而“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所以当时朝廷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就是凉州军,甚至连朝廷的“期门”、“羽林”,即皇帝的卫士,也是从六郡的良家子弟里选拔(凉州的四郡加并州的二郡)。《英雄记》曰:“卓数讨羌、胡,前后百馀战。”咱们知道,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也不过“大小身经七十余战,未有败绩”,而董卓与当时汉人畏之如虎的羌、胡作战,竟然达到惊人的一百多次。至于战绩如何,史载河南尹朱俊为董卓陈述军事,董卓因为自负,折辱朱俊说:“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董卓这话,语虽狂妄,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董卓对羌、胡作战的胜绩。
          事实上,汉灵帝之世,朝廷军事上的倚靠,一位是皇甫嵩,籍贯安定,也是凉州人,朝廷靠他来平定黄巾起义;一位就是董卓,屡镇边关,朝廷靠他来平定羌、胡之乱。皇甫嵩的侄儿曾对皇甫嵩说“本朝失败,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皇甫嵩)与董卓耳。”
          史载董卓“性粗猛有谋”,打起仗来智勇双全。中平二年,以边章、韩遂汉人为首的羌、胡“入寇三辅,侵逼园陵”,东汉政权危如累卵,汉灵帝几乎征用了所有精兵强将御敌,然而初战不利,各路军马是凭借着董卓的神闲气定,稳定军心,才能抓住一线战机将敌击溃;此后官军追击,深入叛军老巢,陷入西羌部队的分割包围之中,各路军队中,除了董卓用计全身而退之外,余部俱被击破,史载:“时六军上陇西,五军败绩,卓独全众而还,屯住扶风。”;又《九州春秋》记载:“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兵复入至洛中’。人不觉,谓卓兵不可胜数。”;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河内太守王匡,派遣泰山兵屯扎在河阳津,准备进攻董卓。董卓派遣疑兵装作将要从平阴渡河的样子,暗里却遣精锐从小平津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董卓为军,大抵如此。
          当初,皇甫嵩讨黄巾,战无不胜,他唯一的败绩,就是讨羌、胡,无功而免,史载皇甫嵩被免的原因是因为他得罪了宦官赵忠、张让;而董卓征羌、胡,百战百胜,但是征剿黄巾,却失利获罪,被革职贬回陇西,对于此战失利的具体情况,史书片言未提;董卓另一次军事失利就是与孙坚在洛阳诸陵墓间的战斗,最后董卓败走。除此之外,史书再无董卓战败的记录。
          若论中国历史上谁最勇武,那“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估计项羽应该拔得头筹。史载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按现在的度量计算,其身高至少一米九零以上。史书对项羽单兵作战能力也记载得也非常详细:会稽起兵,一人仗剑击杀一百多人;垓下败亡之际,弃马步战,短兵相接,一人犹能击杀汉军数百人。史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以健侠知名。”又“卓有才武,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董卓作战时身背双弓,能于奔马上左右开弓骑射,就连羌、胡都畏惧他。
          羌、胡世代鞍马为居,射猎为业,剽悍豪强,崇尚武力,但对于以“健侠”知名的董卓,却畏惧有加;汉桓帝末,董卓被朝廷选拔为羽林郎,而要成为皇帝的卫士,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一定得修习战备,高上气力,材力绝伦,所以尽管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董卓的身高相貌,只简单用“多力”“素肥”记之,但可想而知,董卓的相貌,定然是魁伟高大,健硕威猛。当初,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决心刺杀董卓,著小铠,于朝服里挟佩刀见卓,伺机刺杀,却没有成功。史载伍孚性刚勇壮,也是一位力能兼人的力士,其带刀行刺董卓是早有预谋且准备充分,而董卓却是赤手空拳且毫不知情,如此情况下仍不能成功,亦可见董卓之多力勇猛。因此,董卓之勇,冠于当世,对于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owu0d2mk0pa.jpg

owu0d2mk0pa.jpg

          董卓,是那个时代最仁义的人
          以上鄙人论证董卓是他那个时代最为勇武的人,或许有些人心有不甘,但是也不至于全盘否定;而对于鄙人说董卓是他那个时代最为仁义的人,我估计列位看官十之八九是大不以为然,因为董卓在历史上固有的评论,几乎就是暴虐悖乱的代名词,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最为臭名昭著的乱臣贼子(几乎没有“之一”)。
          其实诸位有这样的想法,倒也在鄙人的意料之中,就像西楚霸王项羽,历史上公论其败亡的原因就是残暴不仁,但是王陵,史载:“汉高祖刘邦微时,对王陵兄事之”,他的母亲是被项羽烹煮了的,但是王陵评价项羽,依然是“陛下(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陈平奇计百出,是刘邦手下重要的谋臣,他评价项羽:“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大王(刘邦)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刘邦)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陈平这鸟人虽然盗嫂受金,说话倒是不昧良心,不仅直言项羽为人,恭敬爱人,而且坦承自己就是顽钝嗜利无耻之徒,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及;而韩信眼中的项羽,勇猛时“喑恶叱咤,千人皆废”,但平时待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
          王陵、陈平、韩信这三人,都是项羽的敌人,而他们这些评论项羽的话,都是当着刘邦的面说的,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为项羽饰美。因此,历史上真实的项羽,不仅不残忍暴虐,反而是仁爱恭敬,而董卓,亦复如是。
          前文咱说过,董卓早年在羌、胡中就以“健侠”知名,如果董卓只是勇,那只能称为“健”,之所以称之“健侠”,说明董卓一定有侠义仁爱的一面。早年在凉州,羌人豪帅来家作客,他便杀牛宰羊款待,丝毫不吝啬钱财,后为朝廷征伐羌、胡的叛乱,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自己一无所留。
          入京执掌朝政后,对先前被阉党残害致死的陈蕃、窦武等人,不但全部恢复以前的爵位,还擢升他们的子孙;对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尊崇有加;又任命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那些与党锢之祸有牵连的人如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而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董卓信之任之,对他们举荐的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都出宰州郡;当朝大名士蔡邕也被董卓征召,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
          又出任巴郡太守,被留为侍中。后拜左中郎将,随献帝迁都长安,封高阳乡侯,对其言听计从;特别是王允,董卓推心置腹,极度信任,委以朝廷,加封温侯;要知道,汉代的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从侯爵开始有封地,封地的税收全归其所有。侯爵分县、乡、亭三等,董卓封给王允温侯的等级是县侯,封蔡邕高阳乡侯的等级是乡侯,封吕布都亭侯的等级是亭侯,而董卓的亲信,那些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凉州军子弟,并不处显职,只给予中郎将和校尉的官职,即便是自己的女婿牛辅,也是只给一个中郎将的官职而已,并未封侯。
          至于董卓的宗族子弟,史书虽然说:“宗族内外,并居列位。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但事实上,史书有明确记载的董氏宗族唯一封侯的就是他的弟弟董旻,被封为右将军,兼封鄠侯;兄子董璜为侍中,领中军校尉,并未封侯。
          其实,在董卓尚未入京执掌朝政之前,就已经三次险遭不测:最早的一次在中平三年,当时董卓受张温节制,正和朝廷各路军队一起参加抵御边章、韩遂“入寇三辅,侵逼园陵”的战争,孙权的老爸孙坚是张温的参军,就劝张温找个董卓违反军令的借口,陈兵斩之;接着是中平六年,董卓和皇甫嵩联手刚刚剿灭了凉州人王国的叛乱,朝廷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让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不从,上书自请,皇甫嵩的侄子就劝皇甫嵩以逆命怀奸的罪名诛杀董卓;还有就是灵帝崩后,袁绍劝何进征董卓进京,等到董卓带兵来了,鲍信却劝袁绍:“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张温、皇甫嵩、和袁绍三人最终没有动手。之所以没有动手,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因为畏惧董卓和其部下凉州军的勇猛而不敢。
          而董卓入京执掌朝政后,在对这些人的处理上,可谓以德报怨:孙坚是第一个跳出来鼓动要杀董卓的,而且他也是历史纪录中唯一一位打败过董卓的人,但董卓不念旧恶,派遣亲信李傕前往孙坚处求和,欲结为姻亲,并让孙坚开列子弟中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答应保举任用他们;对待皇甫嵩,尽释前嫌,任命他为议郎,后又升任御史中丞;对待袁绍,在两人撕破脸皮,几乎要拔刀相向的情况下,依然听人劝说,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邟乡侯。
          而唯一被董卓处死的张温,董卓当政时仍官居卫尉,统率禁宫守卫,也位列九卿。但他不善董卓,心怀异志,“卓乃使人诬卫尉张温与袁术交通,遂笞温于市,杀之,”,孙坚当张温的参军时,如果不是张温的绝对亲信,劝张温杀董卓这样的大事,无论如何是不敢说的,而孙坚依附袁术,作为袁术的马前卒,直至因此而丧身殒命,天下皆知。董卓果真是诬陷张温吗?史载其“与司徒王允共谋诛卓,事未及发而见害”事实上,张温死得一点也不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