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回复: 0

【原】连昌河畔——牛渠历史上的古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6 0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lktypu0yts.jpg

ilktypu0yts.jpg

c3c0bbbbgix.jpg

c3c0bbbbgix.jpg

牛渠村历史上的古迹众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世远年湮, 大都不复存在,成为历史上的遗失。古文化时代价值和斑斓史已被人们淡忘,在文明社会发展的今日,重蕴历史民俗精神灵魂,对今后乡村秀美、振兴会增添新的动力。牛渠村古迹大都已失去记载,通过查找残碑碎片,寻访老人粗略整理,以供后人追忆。

eaflxmgxwey.jpg

eaflxmgxwey.jpg

1、大型佛教建筑群-千佛寺据老人传说是三岭汇聚风水宝地,寺院殿宇宏伟,设施完整。千佛寺是释迦牟尼传经说教圣地,应建于东汉年间,千佛寺旧时滨临驿道、是显官达贵、虔诚弟子念佛学经之地。千佛寺坐北面南,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圣殿、僧院、转角楼、铸铁大香炉、钟楼、东西小鬼殿、和尚塔、道场、土地近五百亩。据王集仓老人介绍,小时见有耿氏、张氏、王氏等和尚。最后一个和尚经常身披紫色袈裟,出寺为乡民诊病,还有村民将自家孩子认和尚为义父。千佛寺二座镇寺碑,一座碑上刻有马车一辆,上座官宦、车夫,晚上院内常有车轮声,第二天发现有马粪。另一座为北周二兄弟造像碑,人称千佛碑,目前有三次重修千佛寺碑记,明天顺,清雍正八年,嘉庆十五年。碑上均记载有乡民、善人、施主、功德主、化主姓名。千佛寺千佛碑1965年县文化馆人员颜孝宗发现后,运往郑州古文物馆珍藏,另一座碑失踪。(以前有记文,此为补缺)2、大型石雕像群位于东北三道坡顶,占地七亩,唐代主持圆寂墓地。四周有栏护围,外围松柏映衬,内有两座石碑耸立,碑身、碑帽齐全,围内均匀分布有身材各异的石人、石狮、石象、石马、石牛、石羊。每尊石像雕刻精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特别石像眼睛镶有黑色眼珠,活龙活现,雅致逼真。可惜民国时期被毁,所有雕像石碑被人工撬至崖边,用大绳拉下山砸碎,运往土桥沟烧制石灰。有一只羊头被拉断,王集仓拿回家玩耍,久而遗失。从和尚坟规模看,说明千佛寺在唐代十分兴盛。3、和尚塔位于牛渠村东北一隅,据老人介绍,此塔有两层基座,七级砖塔,呈四角形,高8米左右,底层四周各嵌有一块石碑,目前有幸发现二块残碑,每块记载大致清晰,上有“乾隆叁拾肆年,永邑牛渠村东北隅”。“倾圮”“復为修之”,王吴“共募资财 行建鸠工”字样。另一残碑记载有“藏相道场”“永远流长”“上浣朔日大吉字样,两碑辨认有 王吴乡民募资姓名和资数,充分彰显佛教普济众生,溢满槡梓民心敬仰。

jbgrm3doscn.jpg

jbgrm3doscn.jpg

4、东西观音堂及二队沟口观音堂东西观音堂位于一队东西两头,均坐南面北。东观音堂建筑较大,外有卷棚,内有庙堂,土木结构,内堂土墙内藏多层土台,台内安放有三十公分左右石像头,像头形象各异,大部头探在外,酷似调皮顽童,很引人见爱,民国时期改为更房,解放后又改为碾房,六十年代倾塌。观音堂供奉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有三十二相,常因时代环境,风土人情,知识习惯,众生类别的不同而自在显示不同形象(相)。目前发现有三尺高观音堂碑两座和碎碑二块。一座近年遗失,另一座记载是”重修观音堂“康熙三十一年立”,吴、王募资模糊不清。5、奶奶爷庙坐北面南小三间,单檐硬山式,应为清代建筑,农俗风格一般有奶奶庙,而少有爷爷庙。牛渠村民将奶奶爷爷形象化合庙,更符合家庭式生活化,奶奶庙供奉的有治眼奶奶、送子奶奶,奶奶爷庙是力求子孙满堂,家庭平安。八十年代为扩建学校而拆毁。6、山神庙地址在千佛寺东土坡上,坐北面南。山神庙村内知晓不多,王聚仓老人介绍十分清楚。庙不大有七尺左右高,庙外有两只石狗,附近有几颗胸围粗柏树,小时候逃学常钻进山神庙躲藏。山神庙是古人将山岳身化崇拜的祭祀场所,主要是祈求子孙平安,防兽伤害。

kgt2mpzt3f4.jpg

kgt2mpzt3f4.jpg

7、关帝庙坐北面南,坐落在千佛寺东二队场边,建筑年代较晚,应在晚清。庙小三间,土木结构,出檐,外表青砖。关帝庙供奉是三国时期蜀国武将关羽,武艺超群,侠肝义胆,忠心不二,力助兄长刘备建业,英勇捐躯,被后人崇为义帝,与“文圣人”孔子齐名。关帝庙可求事业有成。旧时村民有将自己的孩子认作义父,关帝庙雕像,文革破四旧连同家谱,神誌、旧书烧毁。关帝庙七十年代失修而毁。8、炮楼型门楼地址在二队沟口。炮楼、门楼合二为一,上层为炮楼,下层是门楼。上层炮楼有左右炮眼,人在上层通过炮眼可观外部动静,以防匪窃。上下外表青砖,底基砂石条,旧有木门,整体高10米,宽8米。上层炮眼中间有砖雕“东风南来”四字,楼顶风括檐木瓦结构,牵竿上记载民国三十二年重修,功德主王发全,理财吴明儒。据说功德主是王书功,因属相不合,改其兄发全。上有砖雕“东风南来”门匾,味意朴实淳正,内涵严慎,永不失时代性。9、王姓祠堂坐北面南 民国三十二年重建,堂室、卷棚、门楼、院墙均为青砖,祠内现存二碑,记载清楚。祠内柏树参天,充满旺盛精力。每逢春节,大都要聚集家庙,祭拜祖先,排资论辈,其乐融融。王家祠堂清代在如今河川中,被河洪水冲毁,现在家祠是二次重建。

01ykine3v25.jpg

01ykine3v25.jpg

10、吴姓祠堂清顺治年间在连昌川,今日河滩,洪水冲毁,二次建在一队东头,堂殿、卷棚、门楼、院墙齐全。后因年久失修塌毁,石碑一座遗失。“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何来?是每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家有家谱,族有其祠,人勿忘本,尊宗敬祖是人之本性。一个人无论走多远,总忘不了其家乡,因家乡有亲人,家祠就是其来源地。今春吴姓游子归来,看到吴祠夷为平地,顿感伤感,恳切要求尽力重建,以表孝心。11、石牌坊坐落王姓家庙前,原称大路胡同。牌坊前后不分,双面对联,三进二层,规模宏伟,风雅别致,四角悬挂四个大铜铃,风吹铃响,成为牛渠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石碑坊民国初被毁。牛渠村旧时 古迹众多,是村民爱国爱村,和谐共存的民风村貌,体现了村民富足安康,翥远翩骞。当今社会富裕,国泰民安,牛渠村容村貌又一次大变样,正在朝向美丽乡村迈步。在热血青年的倡导,干部支持,村民同心协力,新的石碑坊门楼已指日可待。以上内容多有王聚仓老人口述整理,在此祝所有老人长寿,家有老人是个宝,村事老人都知晓,文化古迹要回味。代代相传忘不了。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