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回复: 0

【原】平凹的弟弟栽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3 18: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s5nbun4kut.jpg

1s5nbun4kut.jpg

文\张书成
《棣花细语》 后记
像庄稼人看见自己用汗水换来金灿灿的稻谷,像母亲看见自己呱呱坠地的婴儿,我的散文集《棣花细语》终于问世了。  
一年多前,为了这本文集,我思绪万千。在棣花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为家乡写一部自己的书,是埋藏在我内心多年的愿望。棣花是全国闻名的文化古镇,作家辈出,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就是我的乡邻,他年过花甲、耕耘不辍的精神激励着我,我想:今生,自己应该为家乡奉献一份礼物吧!   
在《棣花细语》酝酿的过程中,与家乡父老乡亲的每一次促膝交谈,都坚定着我的信心。同学和朋友也热情地鼓励我,李育善、董发亮、朱三民、彭厚新、魏书民、刘建国、史军霞、彭柯、叶春祥等文朋诗友予以了各种真诚的支持和帮助,这使我坚定自己初心,决意为这本文集而努
家乡是我的根,是我力量的源泉。
从去年春天开始,我有时蛰居斗室,伏身书案,眼前浮现着熟悉的山山水水,思绪在棣花的上空驰骋飞翔,追忆着家乡的过去,回想着它的现在,也展望着它的未来;有时我独自一人在小院里踱步,翻寻着已经尘封的记忆,搜寻着古往今来的趣闻轶事,让已经变得发黄的陈年旧事在笔下重新复活,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有时我走出家门,去走访白发苍苍的老人,聆听他们娓娓道来血与火的岁月,讲述棣花的峥嵘往昔;有时我携带干粮和水爬上高高的天坡或帽子岭,听小鸟鸣唱,与花草对话……
所有这些,都是我的写作对象,都是我值得讴歌的事物。回家后,我把这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在案,整理成篇,虽然文字有些粗糙,但都是真情实感。通过写作,我觉得故乡的一切都是滋养自己灵魂、血肉、骨骼的有机营养,使我的心灵受到洗礼而变得温暖和真诚,也使我的思维生发了想象的翅膀,可以尽情翱翔在故乡的上空,而血脉如同江河一样鼓胀奔涌,不舍昼夜……   
时穿春夏秋冬,足涉故乡热土,我用眼睛点灯、心血化墨,长短不一、良莠不齐地写出散文、随笔60多篇,有40篇经过斟酌、修改、筛选结集入书,另有18篇在省市报刋杂志上发表的散文因读者喜爱也汇入文集,全书分为“乡情如酒”、“岁月如歌”、“人生如诗”三部分共收入作品58篇约12万字,书名定为《棣花细语》。
我觉得这本书是自己敬奉给家乡的一份贡品,我把这份贡品祭献于故乡的山宗水祖之前,并插上三柱香,以此来证明我的初心,表示我的虔诚。   
写作是个苦差事,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出书更是不易,很多困难和问题是我始料未及。幸运的是自己运气不错,在本书编撰过程中,商洛市文化产业促进会、市图书编著发行中心、棣花乡土文化研究院和市县文联作协的领导和同志们不遗余力地为我出谋划策,多方联系,使本书得以早日面世。说心里话,这本刚刚诞生的文集,也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不管怎样,能为家乡尽一点绵薄之力,能为乡亲们奉献一份小小的礼物,我就知足了,也快乐了。

实  话
      
平凹的弟弟栽凹,和我从小既是同学,又是邻居和朋友。虽然他和平凹兄是亲弟兄,但俩人一个个子高,一个个子低;一个说话高喉咙大嗓子,一个说话慢声细语;一个现在是蜚声世界的名人,一个是退休的乡村教师……
倒相同的是弟兄俩个都不张扬,低调做人,都爱实话实说,待人真诚,在邻里乡党中享有良好的口碑,在棣花一带,都知道平凹是名人,也都知道栽凹是本份正直人。
     
栽凹原名再娃。和我一样,都是教师出身;所不同的是他原来教体育,我教语文;他在本乡教书,我在外县任教。大前年我们同时退休,我住棣花塬,他住棣花街。
适逢县上打造了“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他便成了义务讲解员和管理员,给县上节省了一笔“讲解员”开支,也算对地方上的一点奉献。用当今时髦的话说,就是“发挥了余热”,他也乐此不疲,天天“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把平凹的事说得头头是道,实实在在,让许多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我们常在一起闲聊,用土话说叫“胡犁”。相互打趣,都不见怪,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因平凹是名人,他的名气也大了起来。当了“商洛棣花乡土文学研究院”院长以后,常受人之邀,和游客照相合影,也给人签名售书,忙的不亦乐乎。

kbtc44mvejr.jpg

kbtc44mvejr.jpg

曾经有商州几个文友著文说,她们和栽凹握了手,照了相,激动得“心都要跳出来了!”把我笑得前合后仰,见了栽凹糟蹋他“和你握手与和我握手有什么两样啊?把女作家激动成那样?还不剩和我握手呢!”他也大笑,象小时候一样豪爽,一样真诚,一样纯朴。
      
今年端午节过后,我去他家串门,见他门口花坛里的月季花开得一片灿烂,一男两女的年轻人站在花坛旁边的《丑石》牌坊前闲聊,其中一个高个子姑娘感慨地说:“我从初中到现在写了十几年了,也沒有一篇文章见过报纸杂志,把人都磨得没脾气了!贾老师怎么恁厉害?一写就成名成家了?”
载凹听了,笑了笑,对那姑娘说“冰冻三尺,不是一日之寒。贾老师也是人,他是靠勤学苦练才成作家的,也遭受了无数的退稿,也哭过,只是他再失败,不气馁,坚持了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世上没有不下死功夫的名人啊!”一席话,说得那姑娘红着脸连连点头,其它人也连连称是。

z3a02tijzbm.jpg

z3a02tijzbm.jpg

上周末,几个公务员模样的小伙子到“平凹老屋”参观学习。站在平凹书屋的桌子旁,栽凹给他们倒茶,让座。几个小伙子便与这位“贾老师”闲聊起来。一个穿警服的小伙子接过茶杯,有点拘谨地说:“贾院长,我在单位成天写材料,写的身心疲惫,也没啥前途,都没心情写了!”
栽凹呷了一口茶,笑了笑说:“小伙子,我知道写材料辛苦,但正是辛苦,领导才器重你,也会重用你。你别以为领导不知道你辛苦,那是在考验你,锻炼你,领导像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样,下边哪个学生干啥,他都知道,不会亏待你,你要勤学苦练,把材料写好,不定那天好事就轮到你头上了,不信你看吧!”
      
“写材料最锻炼人,你写的好,宣传了单位,也展示了自己。在单位你就有地位,有业绩,就是红火人,反过来说,你不写材料了,领导给你个闲差,一天吊儿郎当混日子,穷嫌富不爱,混到老也没名堂,也没出息,老婆娃都看不起你,那你一辈子就惨了,所以,回去在单位好好写,好好干,别泄气,最起码是个有用人,红火人,你说对不对?”
      
这话说的挺实在。几个年轻人睁大眼睛看着这个年过花甲的“贾老师”,心服口服地请求一起合影留念,栽凹高兴地答应了。
     
没想到,他说的话,还把游人教育了呢!我走出门,他送我出来,我对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不由得刮目相看,觉得他的身影更高大了一些。

gtiefnxenqu.jpg

gtiefnxenqu.jpg

asfflq5p1cs.jpg

asfflq5p1cs.jpg

作者简介:张书成,男,生于1956年12月,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政府公务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诗歌学会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先后在《金秋》、《当代陕西》、《教师报》、《农民日报》、《法制周报》、《商洛日报》等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数百篇(首),部分作品被收入《采芝商山》、《丹凤文学》丛书,2019年7月,团结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散文集《棣花细语》,另有《岁月留香》散文集正在筹备出版中。

u0uy2o1kzcg.jpg

u0uy2o1kzcg.jpg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

fpiq1lmm3jf.jpg

fpiq1lmm3jf.jpg

lqp5xsnsrhh.jpg

lqp5xsnsrhh.jpg

一、关于赞赏
赞赏金额全部归作者。7天内点击量超过1000的,另加稿费10元,超过2000加20元,以此类推。作品发布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给原创作者。须加微信suyan834398802
二、投稿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