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回复: 0

【原】重新解讀蘇功成《同安蘇氏族譜》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3 18: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nundoxy5vs.jpg

rnundoxy5vs.jpg

重新解讀蘇功成《同安蘇氏族譜》
苏登科
蘇功成《同安蘇氏族譜》,寫于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現藏于福建師大圖書館。1994年東北師範大學教授顏中其主編的《新編蘇氏大族譜》,也收輯入冊。在顏中其主編的大族譜裏面,共收輯八種蘇氏族譜。這本族譜排在第一位,足見其重要性和影響力。許多宗親包括一些專家、學者,都以為這是一本同安蘇氏族譜,甚至以此認定書中提到的青礁、虎渡、太江、合浦,乃至龍溪、海澄、南靖等地蘇姓族群,都是蘇頌的後代。近日,笔者偶得這本族譜,連續幾天細讀,終於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原來這是一本家族族譜,不是同安族譜,也不是虎渡族譜,僅僅是太江人蘇員一家之譜。為什麼會有哪麼多人看走眼?原因很簡單,大家看不懂書裏面的人名和地名,最後被書名騙了。下面笔者對書中幾個關健人物和地名,進行一番解剖分析,以期幫助廣大宗親看懂這本書,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一、蘇宋傑
蘇功成這本族譜,從頭到尾共有38代2659人。我把他們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蘇頌家族,8代24人;第二部分蘇宋傑,10代15人;第三部分蘇員家族,20代2620人。其實從世代人數就可以看出許多問題,我們暫且不談。現在先從蘇宋傑說起,然後再談蘇宋傑與蘇頌的關係。
也許有很多人不清楚蘇宋傑這個人。蘇宋傑是青礁開基祖。青礁,地處九龍江匯海之濱,原屬漳州海澄三都,現屬廈門海滄管轄。虎渡大宗開基祖樸公,就是蘇宋傑第五世孫。虎渡大宗派下有50個聚族而居村社,自古有“海澄三十六社半” 之稱。虎渡大宗有三十幾個村社,古時屬漳州海澄八都,現屬龍海東泗鄉管轄。
虎渡舊名“虎溪”,距海澄7、8公里遠,古時極為偏僻,進出全靠水路。一條南溪貫穿整個蘇姓聚居地匯入九龍江入海口。南宋一大批末代皇族就從這條水路逃到漳浦馬口,並在那裏築起著名的“宋城”趙家堡。始祖朴公也在那時候由青礁避居虎溪,始為開基祖。其實比較科學的說法是,虎渡大宗由三次大遷徙形成的。第一次是在唐初,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第二次在唐末,隨王潮、王審知入閩;第三次在南宋末期,隨皇帝逃到我們漳州。
根據《海澄縣誌》(卷14頁1)和明代人郭惠寫的《蘇氏族譜序》記載:蘇宋傑,名頤,號碧溪。大約出生于北宋宣和年間(1120年前後),卒於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當時始祖母王氏,年僅21歲,有遺腹。後來生圭,圭生竦,竦生溥。兩世進士,時論榮論。原有“旌節坊”和“進士坊”立於青礁,今已廢。
蘇宋傑之孫蘇竦,在《漳州府志》、《龍溪縣誌》、《海澄縣誌》均有傳記。志載:竦公“從游弟子率數百人”,可見當時蘇宋傑家族聲勢之大。後來蘇宋傑被青礁、虎渡,乃至同安蘇氏尊為始祖,也就順理成章了。遺憾的是蘇宋傑早逝,孩子未出生,再加上“兵亂譜牒失紀”,蘇宋傑從何而來,祖先是誰?這幾個問題留給後人很大的想像空間。最早想到這個問題的,就是太江人蘇員。
    我們可以從現存三篇《重修同安蘇氏族譜序》找到答案。這三篇序言載于顏中其《新編蘇氏大族譜》第41至43頁,分別由蘇松(1528年)、師旦(1551年)、蘇基(1570年)撰寫。這三篇序言有一個共同點,均稱始祖為碧溪公(即蘇宋傑),由仙遊遷居青礁,從頭到尾沒有蘇頌、蘇益名字出現。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當時蘇頌家族不在同安居住,或者人很少,幾乎默默無聞。可以肯定地說明代初期蘇員編寫的族譜,沒有蘇頌家族這部分。
蘇松序:“吾蘇之居虎溪,世祚源委,上曆宋元而上之,則遠而莫究,以無譜為之征爾。逮我聖朝洪武間,松之六世祖愚翁公(即蘇員),以族日熾而昌,其居不一而定,始著族譜。”
師旦序:“其初世由仙遊而遷青礁者,曰碧溪府君(即蘇宋傑),蘇氏之一世祖也。由青礁而遷虎溪者曰承務郎,四十七府君(即虎渡開基祖蘇朴)蘇氏之五世祖也。”
蘇基序:“當時科甲聯芳(指蘇宋傑孫蘇竦、曾孫蘇溥兩世進士),簪纓繼美,漳之耀族,吾蘇竊居其後焉。後來兵亂,譜牒失修,寥寥將百載,莫有譜之者。迨我愚翁公出,乃於洪武間與青礁逸齋公合而譜之,於是吾蘇之譜始著。”
以上三段序言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蘇宋傑是始祖,沒有蘇頌家族。到了蘇功成這本族譜,蘇宋傑多了父親玄和祖父成。接著祖父成又攀上蘇象逸,終於成了蘇頌的後代。按照蘇功成在族譜第八世象逸裏的解釋,蘇宋傑父親玄和祖父成的來源是:“道光三年,太江社功成重修溪南全譜,往深青尋出舊譜,方知碧溪以上二代之名,急帶舊譜回家以續之。”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問題,一是蘇功成是太江人,不是同安人;二是只有“碧溪以上二代之名”,並沒說有第三代,哪來蘇象逸呢?
我們不知道蘇嘉、蘇象逸、蘇成、蘇玄生於何時,但我們知道蘇頌生於1020年,蘇宋傑生於1110年。第六世蘇頌、第七世蘇嘉、第八世蘇象逸、第九世蘇成、第十世蘇玄到蘇宋傑共有5代人,正好19歲1代人。有19歲1代人的演算法嗎?
還有幾處令人費解的地方,如顏中其《新編蘇氏大族譜》第17頁,有張“京口蘇氏世系圖”, 並沒有蘇象逸這個人。蘇功成《同安蘇氏族譜》載,蘇象逸是蘇嘉長子,蘇象侖是次子。而蘇進水《蘆山蘇氏大宗總族譜》卻說,蘇象先是蘇嘉長子,蘇象逸是次子,蘇象侖卻成了蘇攜的兒子。父子關係可以這樣隨意變換嗎?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既然這本書是同安族譜,在世系排列上就沒有必要把蘇宋傑與第十世父親玄分開,另立一個第一世。
一句話,在蘇宋傑與蘇頌家族的續接上,有著明顯攀附之嫌。用這種東西來作依據,並且是把十幾萬漳州蘇姓統統歸入蘇頌後代,有失正當性和真實性。過去同安蘇氏一些未經仔細考辨的謬說與訛傳,應予澄清和糾正。
二、蘇員
現在我們來談談第二個關健人物---蘇員。在談蘇員之前,我們必須先談到第八世校尉公蘇寶和第九世教官公蘇嘉錫的一些事情,從中得出第二個造假痕跡。
第八世校尉公蘇寶,在《漳州府志》卷28頁65有段傳記:蘇寶,字一之,居漳州為大族。初以武功授泰甯縣尉,後遷連江寧善鄉巡檢,升福建元帥府都事。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漳州發生佘、漢農民起義。蘇寶全家,包括弟弟蘇和,以及三個兒子兩個孫子同時遇難。惟一子蘇德生脫險。蘇寶遇害時,年47歲。
從傳記裏我們得出蘇寶生於1310年,沒於1356年。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第九世教官公蘇嘉錫,在《漳州府志》卷9頁36的記載:蘇嘉暢,家譜作嘉錫,海澄八都人。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薦授龍溪教諭。
蘇寶生於1310年,他的“長子教官公”,卻在1313年薦授龍溪教諭,有這種可能嗎?很顯然,蘇功成沒有好好看看府志,就草率地把兩個不相干的人湊在一起,拼成父子關係,以成全蘇員家族與蘇宋傑的接續問題,最終露出了馬腳。
蘇員沒有接上蘇宋傑的線,我們暫時不談。蘇員,字孟矩,號愚翁,太江開基祖。生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卒於明宣德五年(1430年),享年66歲。他一生最大貢獻在於開拓太江,並著手完成第一部溪南蘇氏族譜。
太江亦屬虎渡大宗派下,距離虎渡只有兩公里遠。據譜載,蘇員在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虎渡徙居太江。他“性闊達,好文章”,並娶元末明初漳州名士郭惠之妹。他有五個兒子,奇怪的是在這本族譜裏,只記載長子蘇敬一家。也許我們把這本族譜稱為《蘇敬家譜》,更加帖切。
蘇員在族譜裏被列為第十二世,是第九世蘇嘉錫的第三世孫。蘇嘉錫有三個兒子,其中長子蘇比坡、次子蘇也坡見於《漳州府志》。長子蘇比坡薦授同安大使,次子蘇也坡薦授龍溪主薄。蘇比坡在族譜裏,只記載12代42人。蘇也坡有個兒子叫作蘇用賓,薦授漳州訓導。蘇用賓就是蘇員的父親。蘇功成這本族譜就從蘇員開始,到第廿八世岸嗣子東結束,共有17代2572人,歷時460年。
蘇敬是蘇員的長子。蘇敬還有四個弟弟,但我們在族譜裏卻找不到一個人。據《海澄縣誌》卷10頁19記載,蘇敬有個弟弟叫作蘇寧,多次賑粟救饑,有名聲。明天順元年(1457年)恩賜冠帶壽官,年82歲。我在一次野外採訪中得知,在海澄廣林還有蘇甯後裔。此事也可證明這本族譜,只是蘇敬一家之譜。
蘇員家族到了蘇敬這家人可說達到頂峰。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明景泰五年(1454年),花鉅資修復南溪水利(俗稱南陂),溉田千有餘頃,利賴無疆(見《海澄縣誌》卷12頁23)。
蘇敬有四個兒子,其中次子吲泄K殷(第十四世),在明天順三年(1459年)恩賜歲貢,授兩淮吲校ㄒ姟墩闹莞尽肪?18頁10)。
蘇殷有個兒子叫作蘇霄(第十五世),也在明弘治八年(1495年)考中舉人,授廣州同知(見《漳州府志》卷17頁25)。
蘇霄還有個孫子蘇頲(第十七世),明嘉靖七年(1528年)武舉人(見《海澄縣誌》卷9頁10)。
還有第十六世蘇鑰,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歲貢,授瓊州訓導(見《漳州府志》卷18頁25)。
第廿二世蘇士英,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科舉人,授教諭(見《漳州府志》卷19頁26)。
連續幾代人“家聲克振,孫子彬彬然盛”,我們看到了一個家族的輝煌。族譜的魅力就在這裏,先人創業的艱辛、家族的興衰,象一部電影,活生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儘管這本族譜開頭不太好,但我們還是要承認,這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三、結論:不是同安族譜
前面我們已經講了第一世蘇宋傑到第廿二世蘇士英,有15個人見諸於《漳州府志》和《海澄縣誌》。回過頭來看同安,問題就出現了。我曾從《泉州府志》和《同安縣誌》裏找出23個人來,這23個人都是明清兩代同安蘇氏進士、舉人、貢生,但他們一個也沒有列入譜中。這就足夠說明這本族譜,不是同安族譜。下面笔者再從蘇功成族譜裏找出20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第十七世惟履次子松,諱大操,字六怍。生員,重修族譜。(按:蘇松我們已經認識了,寫過一篇《重修同安蘇氏族譜序》,但他不是同安人。)
第十八世鼎次子基,諱石泉。龍溪學生員,重修族譜,娶同知陳魁之女。(按:蘇基我們已經認識了,也寫過一篇《重修同安蘇氏族譜序》,但他不是同安人。)
第十七世教官公次子存約,字一信,生員。與三江合葬太江岩赤山仔。(按:太江就在虎渡不遠。)
第廿一世法長子乞,諱柱國。葬資福雞心侖。(按:資福山在虎渡祖廟對面山。)
第廿一世香嗣子修威,生父下內房才。(按:下內屬虎渡村一個自然村。)
第廿二世惠長子奇,諱大川。乾隆三十二年重修毛蟹祖墳,為儒山書院領袖。(按:儒山書院是古時海澄縣著名學校。)
第廿三世輝三子益,出嗣太江孝一派璟。(按:從這句“太江孝一派璟”,我們可以看出太江還有別的家族。)
第廿三世寧三子檜,出嗣竹溪孟遠派明環。(按:竹溪孟遠派在虎渡。)
第廿三世潛嗣子永發,生父廣林事。(按:廣林現屬海澄管轄。)
第廿四世老四子恩,出嗣竹溪派濉#ò矗和诎藗?例子。)
第廿四世昱公養子位,諱君侯,字素其。葬碧浦塔腳。(按:碧浦在虎渡旁邊。)
第廿四世升公次子儒,諱君為,字早榮。葬後徑頭。(按:後徑亦屬虎渡派下。)
第廿四世岸四子振福,出嗣東山派。(按:東山亦屬虎渡派下,距離虎渡不遠。)
第廿四世進四子甲子,出嗣合浦顏水。(按:合浦在虎渡旁邊。)
第廿五世連次子桐榮,出嗣太江孝一派昆。(按: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太江還有別的家族。)
第廿五世德嗣子聽,生父太江長房填。(按:同上)
第廿五世江長子拔奇,葬資福山燕巢下大石邊。(按:資福山在虎渡祖廟對面山。)
第廿六世統子加,字粹軒,葬漳城南門石禪師廟邊。(按:漳城就是漳州城。)
第廿七世永昌嗣子光珍,生父虎渡傑。(按:這個例子和下例一樣,不用解釋。)
第廿八世騰鼇嗣子允執,生父虎渡六房公派奢。
四、結論:不是虎渡族譜
現在笔者舉三個例子,來證明這本族譜不是虎渡族譜。
舉證一:笔者是提督蘇明良的後人,祖家在海澄虎渡。先祖蘇明良,字虞廷,號省齋。生於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卒於乾隆七年(1742年),享年61歲。先祖在清雍正至乾隆年間,歷任廣東碣石總兵官、臺灣總兵官、福建陸路提督等職。我祖輩有7代9個人記載在《漳州府志》,可謂名重一時。毫無疑問,虎渡族譜肯定會將蘇明良列入譜中,並加上濃重一筆,以此炫耀祖德宗功。可是,這本族譜從頭到尾沒有蘇明良家族的人。我特地查看了好幾遍,就是沒有。很顯然,蘇明良不是蘇敬家族的人,所以沒有列入譜中。這件事情也說明這本族譜,不是虎渡族譜。
舉證二:虎渡大宗祖廟在“文革”時被毀,至今無力修復。在一片雜草中,還躺著一塊乾隆九年(1744年)《虎溪大宗義捐增置春秋兩祭資田序》石碑。這塊石碑刻有23個捐款人名,同樣一個也沒有列入譜中。這是證據二。
附錄23個義捐人名:一十世孫恩官衍,十一世孫生員恩官城, 十一世孫鄉賓淑,十三世孫恩官受,十六世孫縣丞弘謨,十六世孫州同弘猷,十六世孫都閫弘志,十六世孫農官榮國,十六世孫農官承福,十七世孫貢生司教邿纾呤缹O參軍憲璋,十七世孫日,十七世孫貢生廣艾,十八世孫監生秉義,十八世孫監生乾元,十八世孫舉人司諭秉德,十八世孫監生光敏,十八世孫參軍元璽,十八世孫監生志豪,十八世孫仰,十八世孫參軍元建,十九世孫天禧,二十世孫監生邁修。         
舉證三:2005年,笔者曾用半年時間去圖書館、方志辦,查閱府志縣誌,收集了大量資料。我編寫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名為《漳州蘇氏歷代名人譜》。這本書共收錄了94個漳州蘇氏歷代名人。在蘇功成族譜裏,我只找到15人,其中屬於蘇敬家族只有7個:蘇敬、蘇甯、蘇殷、蘇霄、蘇頲、蘇鑰、蘇士英。
15個對94個,你說這本族譜可以叫作虎渡族譜嗎?再說,蘇功成這本族譜裏面,有兩千多個名不見經傳的人,他完全可以寫上那些名人。可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這是一本家族族譜。所以這本族譜不是同安族譜,也不是虎渡族譜,而是太江人蘇員一家之譜。
摒棄開頭造假部分,蘇功成這本族譜寫得非常好,非常真實,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現在新編族譜,大部分都是胡編亂造。跟蘇功成老先生相比,真有天壤之別。歷史是無情的。用科幻小說的手法來寫大宗族譜,不用一百年,就會被子孫們笑掉大牙。
登科2012年12月5日稿)

xa3jing3p5v.jpg

xa3jing3p5v.jpg

igt45fy3tln.jpg

igt45fy3tln.jpg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编辑:苏耿仁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苏氏
信息
精彩文章  欢迎阅读
(快速通道)

0xojah2asr1.jpg

0xojah2asr1.jpg

苏氏烈士谱    老兵故事

今日苏氏    苏氏寻亲        青藏苏氏
世苏动态       福建苏氏         浙江苏氏
热门阅览       四川苏氏         内蒙苏氏
河南苏氏       吉林苏氏         安徽苏氏
湖南蘇氏       江苏苏氏         江西苏氏
贵州苏氏       新疆苏氏        天津苏氏
广西苏氏       陕甘宁苏氏      云南苏氏
广东苏氏       台港澳苏氏      海南苏氏
上海苏氏       黑龙江苏氏      湖北苏氏
重庆苏氏       苏晋云专栏      山西苏氏
山东苏氏      苏健强作品      北京苏氏
河北苏氏    苏登科史料      辽宁苏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