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回复: 0

【原】岭南苏氏古村天地~碧江四大古桥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3 18: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tck4hoqbgq.jpg

itck4hoqbgq.jpg

?岭南苏氏古村天地
碧江四大古桥

odznsn2qyah.jpg

odznsn2qyah.jpg

在碧江金楼后花园走廊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幅“碧江廿四咏”的青铜壁画,人们称之为“碧江版的清明上河图”,这画运用凹凸面的制作方法,就是写实了以前碧江人建设村庄的光辉一页。虽然全都是单一的金铜色,可在千年之后的今天可化为浓、重、淡、清等产生的物象、物语,还是那么的纯香。这就使人明白到,为什么有那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及喜欢考古研究者,千里迢迢的一次又一次慕名来观赏与考察。其实古老也是一种现代美,它窖藏着岁月,蕴藏着文化,珍藏着历史。这种美只能追忆、只能临摹、只能观赏,而现实中已经不能再复制。       从《碧江廿四咏》的铜画中知道,这岭南古村碧江,不但有金碧辉煌的金楼,过百间宏伟的祠堂及无数间高大的镬耳大屋。但细心的你更会发现,古村碧江除了有很多高大而宏丽的古建筑林立,更有万紫千红的私家园林闻名,及众多的河涌与桥梁形成名副其实的水乡。
     古时候的碧江村,人口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在多条的河涌上搭起了一座座连接的桥梁。就这样碧江曾经有过的小桥多如牛毛,但最有历史价值及代表性的四座古桥,可能很多人都说不出来。通过今次的“岭南古村天地”投稿,并根据苏禹先生写的《碧江讲古》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德云桥

ciknbsdzlxm.jpg

ciknbsdzlxm.jpg

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的天空下,碧湖上的德云桥始终不及往日德云圩上的光采。(照片摄于2014年)在碧江苏氏建设家园时,有一条贯通全村中心的主河涌上把两岸村民分隔了,大家都觉得极为不方便。而且由于苏氏家族迅速的发展,决定在主河涌上造桥。而碧江最早的两座桥就叫“德云桥”和“妙高桥”,而德云桥边那个最古老的市集也被随之称为德云圩。

mjfrmq4uv4d.jpg

mjfrmq4uv4d.jpg

现在的德云桥全景(照片摄于2015年)
后在该村的经济推动与发展下,德云圩迅速成为了顺德的四大古圩之一。再说德云桥,它的建造年代目前尚末考证出绝对年份。现看到的德云桥的桥匾上刻着是清朝嘉庆年间由苏氏南房、北便、北厅、钟村四房重修的。这是一座花岗石单孔拱桥,桥长20.6米,高4.1米,宽3.42米,孔径4.5米,两端各砌了16级石阶,桥旁石栏望柱雕刻简洁而大方,是碧江史上的一座标志性桥梁。在2000年时,因碧江发展与建设需要,德云桥不得不移走。最后由专家研究,按逐块编号折迁,完整地迁到民乐公园的碧湖上,成为点缀民乐公园的一棵耀眼彩虹。同是用麻石砌成的石拱桥,赵州桥虽然够古老,可惜离岭南地区太远了,还不如来碧江民乐公园的碧湖上走一走德云桥,同样能圆您寻古觅胜之梦。 二,妙高桥
妙高桥就座落在碧江南区,即是从德云圩往坤洲方向经过的白门楼河涌上。据《顺德县志》的记载,妙高桥建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原是一座石墩木板桥,北边有石雕桥栏柱,桥墩上用红砂岩雕凿着“妙高桥”三字桥名。由于妙高桥是连接白门楼和花园街两个居民点的主要道,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石墩木板早已变成水泥桥,古桥匾亦已消失,只有那深埋在泥中的石墩基础,仍在默默地发挥着“余热”来承托着不知重修过多少次的妙高桥。德云桥与妙高桥有500岁左右的历史,它们的名字有点特别,不说肯定很多人都不清楚 :原来碧江苏氏家族在建造这两桥时,是用来纪念唐宋八大家、超级大文豪苏东坡的。苏东坡当年游览佛山里水金山寺妙高台后,晚间梦里得知自己前身是那位早已圆寂的高僧德云大师,醒来后便写下:“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见妙高台” 的 诗句。碧江苏氏在明代造桥时,有两座桥便以“德云桥”与“妙高桥”来命名纪念东坡公。也许,桥梁我们都走过不少,但500年以上的古桥又走过几座呢?三,丁涌桥

xevwo5fbaig.jpg

xevwo5fbaig.jpg

现在的丁涌桥已被水泥混凝土掩盖着(照片摄于2015年)清朝时有草根诗人之称的碧江人苏鹤写的《碧江廿四咏》诗中有:“汀桥水接琵琶洲”的诗句。这汀桥就是碧江丁涌桥,就是坐落在德云桥至妙高桥之间的一条三杈涌口上,即现在德云居正门口的酒庄边。丁涌桥也是石墩木板桥,当时的河涌处于三杈口位,水流湍急而且非常深 ,但桥下的白麻石桥墩砌得整齐牢固。虽然清代修造的这桥梁不算最古老,但桥体与桥下三杈涌口基本保留着古貌,受到了不少摄影发烧友的青睐。四,跃龙桥

ksx0coq3f1h.jpg

ksx0coq3f1h.jpg

根据一坤洲村民提供到的资料,碧江最早期的跃龙桥,为三孔夸度的石板大桥,远处就是未曾开发的大岗头。(资料中介绍为清朝时期的跃龙桥)跃龙桥也是在《顺德县志》中记录的碧江古桥之一。这座也叫三续桥的三孔石板大桥,就曾经横跨在德云圩与坤洲交界的河涌上,就是南平一街对出的河面上。只是后来的河涌已接近淤塞,三个桥孔只剩下中间的一个孔了,两头的跨孔早已成了两岸的道路。好不容易才在德云圩的尽头找到这座古桥。跃龙桥南面原是烟波浩渺的狮石海滨,古时地名叫仙洞,诗人苏鹤到此一口气作了两首诗:狮石犹传旧海滨,半滩渔户杂商人。 只今洋舶归三月,蛋妇相携拜水神。旧寻仙洞泛江船,江断村南望渺然。一自跃龙飞渡后,水流三合聚人烟。

av1t2a2zgrn.jpg

av1t2a2zgrn.jpg

以上所介绍的四大古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还存在于碧江的河涌上。很多人都说那时的四座古桥连接着几个悠雅的地方,形成了大桥、小桥、流水、小船、人家,还有涌边那些高大的树木。特别是在晴朗的天空下,风吹着那清淡的云彩游荡在德云圩的上空,还未步行走到德云大街就可以静静地听到船儿在流水中划响的声音,正是两岸欢歌水中轻快,古老的德云圩处处皆是小桥流水,干净清澈的涌水从每条大街前,每户家门口波光粼粼的涓涓而过。这涌水不但可以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很多村民都认为水能生财树生丁,几百年来的都想将河涌留住,世世代代都不忍它的身影离去。但是随着岁月沧桑时代变化,渐渐地开始从碧江西街的河涌景象被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的侵蚀而逐一掩盖。到最后也把村心大街、西境大街及德云圩通往各处的河涌全部覆盖,四大古桥除了德云桥有幸整体搬迁外,其它三座均被水泥混凝土的路面取缔了。也许这正是这些远古的东西而愈激起你对家乡想象的潜能,也越能勾起你对岭南古村天地~碧江的印象。 编辑:苏耿仁(广东普宁)
编写:苏健强   (广东碧江)
编审:苏  洪(祖籍碧江)
2020.06.23.

pvsyjdajz21.jpg

pvsyjdajz21.jpg

55vsu4l0d3x.jpg

55vsu4l0d3x.jpg

vj53iadudmc.jpg

vj53iadudmc.jpg

v5ja3jlefxb.jpg

v5ja3jlefxb.jpg

mky1s0sx0tb.jpg

mky1s0sx0tb.jpg

yvb2zcctrwg.jpg

yvb2zcctrwg.jpg

八十年代时期的碧江河涌,全部通往德云圩(百货部边)的闸口。(照片摄于八十年代)

yw0qinwpjlh.jpg

yw0qinwpjlh.jpg

八十年代时期的碧江河涌总汇处的闸口(百货部边),即现在的碧江德云公园。(照片摄于八十年代)

fuavprocpt0.jpg

fuavprocpt0.jpg

以前碧江的河涌都是非常干净的,大多数用整齐完好的大麻石铺设好河围及路面,两岸村民为了方便,搭了很多简单独木桥横跨对岸,成了梦幻水乡的一种特色。(图为碧江西境大街上的河涌,摄于八十年代)

xvwrt3kle13.jpg

xvwrt3kle13.jpg

公社制时期的碧江公社旧搬运站。(照片摄于八十年代初期)

cjewxdhcdjb.jpg

cjewxdhcdjb.jpg

八十年代时期的碧江镇人民政府。(照片摄于八十年代)

u3sr13ihgpu.jpg

u3sr13ihgpu.jpg

0bb0n0wnac2.jpg

0bb0n0wnac2.jpg

航拍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碧江。(照片摄于2018年)

fvblku4vxo0.jpg

fvblku4vxo0.jpg

走近现在碧湖上的德云桥。(照片摄于2015年)

北滘碧江杏花桥(注:碧江坤洲村的杏花桥也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但杏花桥还未入碧江的四大古桥之列)视频 | 话说北滘杏花桥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苏氏
信息
精彩文章  欢迎阅读
(快速通道)

苏氏烈士谱    老兵故事

苏氏宗祠    苏氏寻亲        青藏苏氏
世苏动态       福建苏氏         浙江苏氏
热门阅览       四川苏氏         内蒙苏氏
河南苏氏       吉林苏氏         安徽苏氏
湖南蘇氏       江苏苏氏         江西苏氏
贵州苏氏       新疆苏氏        天津苏氏
广西苏氏       陕甘宁苏氏      云南苏氏
广东苏氏       台港澳苏氏      海南苏氏
上海苏氏       黑龙江苏氏      湖北苏氏
重庆苏氏       苏晋云专栏      山西苏氏
山东苏氏      苏健强作品      北京苏氏
河北苏氏    苏登科史料      辽宁苏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