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1|回复: 0

继高考考场对联之后,此地一组中考考区对联也颇有看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0 1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naddl00mpys.jpg

naddl00mpys.jpg

2020年各地高考考场对联哪家强?

elsu4makz1z.jpg

elsu4makz1z.jpg

一,大栗港镇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夏支左)
栗边李,李边桃,郁郁森森,放眼栋梁谁更大?
港而江,江而海,滔滔滚滚,骋怀天地气难平。
此为“鹤顶格”联,“栗”“港”二字分嵌上下联之首,起笔非凡,别具一格。《声律启蒙》中有“松郁郁,竹森森”之句,谓“浓盛”“繁密”貌。栋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滔滔滚滚,意思是大水奔流的样子,比喻声势浩大,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作者善于驰骋想象,既重组了客观景物,也新意了语言结构;“港而江,江而海,滔滔滚滚”,骋怀极目风光秀,心若无尘天地宽。眼界由近及远,意象逐渐扩大。既是对莘莘学子的勉励,又对其寄予深情厚望,盼能干出一番大事业。对联立意高远,大气磅礴,兼具“顶针”修辞手法,层次明晰,词句流畅,富于魅力。
二,松木塘镇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李丰)
桃湖蘸墨,松木铺笺,满腹华章流笔底;
大任担肩,雄才展翼,百分豪气贯寰中。
上联写考场,“桃湖蘸墨,松木铺笺”,凸显松木塘的地理环境,一“蘸”一“铺”,感情蓄势待发,画面鲜灵,场景浩大、生动,衬托出考场的不同凡响,到“满腹华章流笔底”,水乳交融,意境浑成。下联写理想,“大任担肩,雄才展翼”,直抒胸臆,让理想渐渐丰满起来,至“百分豪气贯寰中”,意境大开,“担”“展”“贯”,联缀三个短句,一气呵成,试看学子豪情满怀,驭风破浪,乘势而向上。对联用词剪裁得体,配合恰当;艺术手法上,气魄雄伟,笔力千钧,形象生动,引人奋发上进。
三,鸬鹚渡镇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万成)
水汇四溪来,豁目爽心,收拾渡边风月;
梦从中考续,抒怀展卷,宕开笔底波澜。
上联写景,“水汇四溪来”,鸬鹚渡扼板溪冲咽喉,有板溪、锡溪、罗溪之水,交汇于流经鸬鹚渡的沾溪,四溪水一路欢歌,滋润绿野平畴,收拾渡边风月,沿途山光水色一览眼前,令人豁目爽心。以写景烘托下联的中考考场描写,青春美梦一节连续一节,中考又是一个新起点,今日“展卷抒怀”,笔底波澜起伏,流泻的就是自己对梦的追求。联中“汇”“收拾”“宕开”等一系列动词飞动传神,织就一幅昂扬自励的图景,亦增强了节奏感,极具动态之美。全联对仗工巧,炼字精粹,含蓄蕴藉,平仄谐和,读来明快洒脱,风格清新。(该首由夏支左评析)
四,灰山港镇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丁星凡)
春风化雨,掬志水清流,育公门桃李;
妙笔生花,藉雪峰灵气,抒赤子情怀。

4zmvxxcovlp.jpg

4zmvxxcovlp.jpg

“春风化雨”,意思是指适宜草木生长的风雨,多用在人或事,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公门桃李”,意思是为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联语比喻贴切,用典自然。合理地嵌入“志水”“雪峰”,既有浓郁的灰山港地域特色,又情文并茂,优雅工整,一“掬”一“藉”,写出了育人环境的动势和静态,状难描之景如在目前,显示出作者锤炼文字的功力。全联空灵含蓄,隽永而有韵致,对仗工整,富有诗意。
五,浮邱山乡中心学校考点对联
(作者:钟成保)
寒窗九载,今日挥毫,把腹内珠玑,和盘托出;
美梦百年,他朝报国,将胸中韬略,信手拈来。

g323gic2uvi.jpg

g323gic2uvi.jpg

“珠玑”,比喻优美的文章。形容一个人有很高的才华。《醒世恒言》二十九卷《卢太学诗酒傲公侯》:“那官人胸藏锦绣,腹隐珠玑,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术。”上联写今日中考动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试看学子如何轻松挥笔、从容应对。下联写他朝远大理想,那就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韬略,意指“文韬武略”,其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子得其精髓,重其所用,能信手拈来。下联展现出学子答题得心应手,考场气氛盎然,充满活力。全联工稳贴切,文字典雅,诗意醇厚,耐人吟哦品味。
六,桃花江镇一中考点对联
(作者:曹铁芳)
青春畅意,笔掣风云,万里鹏程争振翼;
盛夏豪情,胸怀日月,千秋伟业竞扛梁。

nsabalrozpl.jpg

nsabalrozpl.jpg

“万里鹏程”,典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庄子·逍遥游》:北方大海里有种很大的鱼叫“鲲”,时间长了就变成很大的鸟叫“鹏”,它的翅膀像天上的云彩那么大,一飞起来就是九万里高,后来飞到南海里去了。后遂以“万里鹏程” 比喻前程远大。上联“青春畅意,笔掣风云”,下联“盛夏豪情,胸怀日月”,两组分句点出时代时令,彰显满满信心,尤“争”“竞”,体现出学子力争上游的精神斗志,成为对联联眼。全联联意翻腾奔涌,似驾风云,吞日月,隐喻考生胸怀雄伟壮志,今后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意境开阔,气势宏伟,表现力强。
七,沾溪镇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周复良)
居青山临碧水入门方可天天向上;
遇益友偕良师出校定能步步升高。
沾溪镇中学居青山山腰,临沾溪和资江碧水,钟灵毓秀,是文化发祥之地。入得校门,方可天天向上,育人环境好;出了校门,步步高升,加上人生路上有良师益友相伴,未来定有大作为。教育之自信,情见乎辞。全联明白如话,不用一典,以简洁直白的文辞描绘出沾溪中学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精心着意,平实中凸显新巧,似顺手拈来,恰到好处,自然而有深味,如步青云之路。
八,桃花江镇中心学校(本部)考点对联
(作者:谢波)
三千余学苑寒窗苦,今朝笔落千钧,桃花初绽桃花艳;
九万里鲲鹏壮志凌,明日胸怀万卷,捷报频开捷报传。

db4kfxlp2cv.jpg

db4kfxlp2cv.jpg

上联写学子寒窗苦读,今日参加中考,以“桃花”作比,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联语不刻意雕琢,音节铿锵,一气呵成。下联畅想未来。鲲鹏展翅是指鲲鱼化为大鹏鸟,一飞数万里,用以比喻前程远大,不可限量,只待捷报频传,佳讯早日来到。文情跌宕,迥异于苍白无力的说教。“桃花”与“捷报”重复运用,可谓别出心裁,读来尤觉笔转意绕,有回肠荡气之趣。这是一幅现实与未来情景交织、有声有色的画面,联意脉络分明,开合有度,叙事、绘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读之令人遐想联翩,倍有韵味。“三千余”是指人,还是指日子?指代欠明;“壮志凌”可酌,凌啥欠缺。
九,武潭镇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夏卧龙)
桃李成佳林,今日期为祖国选;
鲲鹏多壮志,他时不负少年行。
九年磨剑,欲欲试锋,好遂平生志;
一日化龙,拳拳效国,常铭天下情。

5waait3hona.jpg

5waait3hona.jpg

第一首:“桃李成佳林”“鲲鹏多壮志”,以比喻传深意,吐属隽永,于有尽的语言外,见高远志向,学子期待祖国挑选,不负自己的青春年华。联语简洁凝炼,真挚深沉,令人感奋。第二首:“九年磨剑”,比喻多年刻苦磨练。唐·贾岛有《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化龙”,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指其他事物进化为龙,喻金榜题名。“试锋”“拳拳效国”,措辞精当,爱国情、报国志充溢于胸,跃然纸上。“好遂”“常铭”,颇有激励人心的力量。联语一气呵成,题旨鲜明,亦不乏雄健辞气。第二首“欲欲”改“跃跃”为好。
十,牛田中心学校考点对联
(作者:彭余辉)
蟾宫折桂在牛田,诗与远方定有我;
华夏增辉成鼎柱,书和人生均添香。
“蟾宫折桂”,语出《晋书·郤诜传》,比喻应考得中。“诗与远方”指理想的生活,出自高晓松的名句“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这句话因触动了许多人的心灵,大为流行。上联意在人生应有追求,蟾宫能折桂,诗与远方伴我同行,用隐喻手法,对牛田中心学校的中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下联展望未来,努力奋斗,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对联写出了特定的文化氛围和人生路上的不懈追求,兴到神驰,奋斗的真谛自含其中。后一分句中有失对情况,亦有“三仄尾”“三平尾”之憾。
十一,三堂街镇中心校考点对联
(作者:郭辉)
十年磨一剑,笔走墨海生妙句;
一生能几搏,心寓书林出华章。
十年磨一剑,人生难得几回搏,就看今天表现如何,只期胸中翻锦绣,笔下出华章。甘从苦来,人要吃得苦,历经磨难才有可能门楣光大,事业出彩。“笔走墨海”“心寓书林”用语蕴藉,亦存理趣;“生妙句”“出华章”,表达了最充分的理想追求。为流水对,衔接自然,环环相扣,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惜“一生”对“十年”,“几搏”对“一剑”,均平仄失对;后一分句,失替。“一”字重复。
十二,三官桥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戴雪军)
黉门学子迎中考,折桂蟾宫,顺揽三官桥畔一轮月;
桑梓俊秀效炎黄,会盟熊耳,长存羞女山头万世风。

rhhmwbyvwcu.jpg

rhhmwbyvwcu.jpg

“黉门”,古代称学校的门,现在借指学校。《后汉书˙仇览传》:“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蟾宫折桂”,意思是指攀折月宫桂花,比喻应考得中,出自《晋书·郤诜传》。“桑梓”,借指故乡。“熊耳”,山名。上联写迎中考,下联写效炎黄。“顺揽”“长存”,点出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人生。“三官桥畔一轮月”“羞女山头万世风”,嵌当地地名,意境旷远悠长,绘景追怀,发思古之幽情,抒凌云之壮志,颇见匠心独运。美中不足之处,“黉门”是偏正词,“桑梓”为联合结构;“中考”与“炎黄”同理,均结构不对。“俊秀”对“学子”,均为仄声,亦失对。
十三,鲊埠乡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游建武)
落箨便挥毫,且喜学子今日露颖;
定彩即扬帆,更添青衿明朝探骊。
“落箨”,嫩竹拔节向上生长的同时,逐层地脱去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露颖”为显露才能之典,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青衿”,《诗经·郑风·子衿》中有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代指周朝学子,这里指读书人。“探骊得珠”,出自《庄子·列御寇》。意思是指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上联写学子满怀喜悦、豪迈的心情参加中考,实力所向,一展锋芒;下联写扬帆远征,明朝探骊,寄托了对学子的无限期望。全联用典贴切,构思奇巧,文采斐然,蕴含深刻道理;其文亦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惜平仄相对多有失误:“定彩”与“落箨”均为仄,“扬帆”与“挥毫”均为平,均失对;上下联后一分句亦未按对联“马蹄韵”原则,失替。“定彩”一词略显生硬。
十四,高桥镇中心学校考点对联
(作者:张杰华)
十年寒暑磨砻砥砺苦练勤学争抒报国兴邦志;
三尺讲台点线面体呕心沥血力铸经天纬地才。
磨砻砥砺,是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出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磨砻砥砺,未见其损。”意即人生需要反复磨练。磨难对真正的强者来说是一笔人生财富,它把强者的人生意志砥砺得更加顽强。点、线、面、体是几何学里的概念,这里代表教育的方方面面。经天纬地,形容有治理天下才能的经世之才,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经纬天地曰文。”对联运典确切,使抽象的道理可感可触,正是学校教育和考场的真实写照。读书的目的就是报国兴邦,联语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情真意切,溢于言表。不足处:“寒暑”为联合词,“讲台”属偏正型,结构不对。“苦练勤学”“点线面体”均失替。
十五,桃花江镇中心学校北校区考点对联
(作者:汪芳)
比试牛刀抒云霄豪壮;
争荣学苑看笔底芬芳。

hah4q1k0k4k.jpg

hah4q1k0k4k.jpg

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刚开始工作就表现出才华。出自宋·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豪壮,豪迈雄壮,在此指气势雄伟。上联遣词劲健,借物喻理,意旨突出,有笼括万象之态。下联看学苑争荣,笔底之花唯开放在耕耘的土地上才显得芬芳烂漫,勉励学子之感情真挚,无矫揉造作之态。全联立意甚高,言简意赅,引人奋发。“云霄豪壮”可斟酌。
十六,玉潭学校考点对联
(作者:杨洪 )
学如沧海千帆乘风破浪勤舟必渡;
书似云山万人披荆斩棘健足先登。
乘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指拨开荆,砍掉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困难。这两个成语策励学子要有不畏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颇见气势。上下联各以一比喻开头,形象生动贴切,只有治学有恒,不断汲取,才能进德修业,到达理想的彼岸,登上科学的高峰。全联笔酣墨饱,对学子殷殷期望之情溢于笔端。不足处:“万人”对“千帆”,平仄失对,“披荆”对“乘风”同理。
十七,石牛江镇中学考点对联
(作者:彭素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